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核電超長設備運輸工具,包括一個動力頭、通過轉軸連接在該動力頭尾部的運輸車、固定在所述運輸車上的支撐梁以及鎖緊設備的鏈條葫蘆;所述支撐梁有2條,都縱向固定在所述運輸車上,所述支撐梁厚度為1m;所述鏈條葫蘆有8條,均勻分布,將所述設備綁在所述運輸車上;整車的最大轉向角為110°,整車的轉彎半徑為18m。所述動力頭通過轉向軸與所述運輸車連接,第一平板車、第二平板車以及第三平板車通過機械銷軸逐一連接,轉向靈活,最大轉向角為110°,轉彎半徑為18m,和現有技術相比,降低了對道路的要求,減少了對道路及周邊的處理,運輸更順利。降低了設備的重心,增加了運輸的穩定性,運輸更安全。(*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核電超長設備運輸工具
本技術涉及大件設備運輸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核電超長設備的運輸工具。
技術介紹
最近幾年,國家重點建設工程項目的數量和規模都在不斷的增長,工業設備朝著大型化、重型化方向發展。設備的形狀復雜,尺寸龐大,精密度高,超限運輸狀況越來越多,以前“拖頭+拉桿+液壓板”的運輸模式已越來越不能滿足大件運輸的發展需求,而且傳統的平板運輸車多采用機械拉桿轉向方式,由于摩擦、機械力的傳遞不暢、無法實行理想的中心等因素的存在,使得轉向不靈活,輪胎磨損嚴重,角度受限,并且傳動誤差帶來的磨損和沖擊也降低了其自身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核電超長設備運輸工具,提高安全性,降低對道路的要求,減少對道路及周邊的處理,運輸更順利。 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核電超長設備運輸工具,包括一個動力頭、通過轉軸連接在該動力頭尾部的運輸車、固定在所述運輸車上的支撐梁以及鎖緊設備的鏈條葫蘆;所述運輸車由第一平板車、第二平板車以及第三平板車通過機械銷軸逐一連接而成,所述第一平板車為4*2軸線,所述第二平板車為6*2軸線,所述第三平板車為6*2軸線,所述第三平板車的承載面上縱向固定有兩列端梁;所述支撐梁有2條,都縱向固定在所述運輸車上,所述支撐梁厚度為Im ;所述鏈條葫蘆有8條,均勻分布,將所述設備綁在所述運輸車上。將設備放在支撐梁上,用8條鏈條葫蘆將設備綁在運輸車上。整車的最大轉向角為110°,整車的轉彎半徑為18m。 所述動力頭通過轉向軸與所述運輸車連接,第一平板車、第二平板車以及第三平板車通過機械銷軸逐一連接,轉向靈活,最大轉向角為110°,轉彎半徑為18m,和現有技術相比,降低了對道路的要求,減少了對道路及周邊的處理,運輸更順利。降低了設備的重心,增加了運輸的穩定性,運輸更安全。 進一步地,所述動力頭中安裝有發動機,所述第一平板車上有液壓泵和驅動輪,所述發動機通過液壓泵驅動所述驅動輪轉動,實現運輸工具的行走;所述第一平板車、第二平板車以及第三平板車都安裝有轉向泵、轉向油缸以及連桿,所述轉向油缸連接所述連桿,所述發動機為所述轉向泵提供動力,轉向泵通過油壓控制所述轉向油缸的運動和位置,轉向油缸再通過所述連桿驅動車輪轉動相應的角度。本技術方案通過自行式液壓運輸車運輸,操作靈活,加速和制動靈活,轉向靈活,提高了運輸的安全性和整車壽命。 進一步地,2條支撐梁沿運輸車的縱向中軸線固定,且所述2條支撐梁之間間隔1.2m。2條支撐梁大大增加了主梁的支撐面積,有效降低車板的集中載荷,提高了整車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所述支撐梁長為10m,寬為3m。2條支撐梁大大增加了主梁的支撐面積,有效降低車板的集中載荷,提高了整車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進一步地,設備的重心距離地面3.9m。降低了設備的重心,增加了運輸的穩定性,運輸更安全。 有益效果:所述動力頭通過轉向軸與所述運輸車連接,第一平板車、第二平板車以及第三平板車通過機械銷軸逐一連接,轉向靈活,最大轉向角為110°,轉彎半徑為18m,和現有技術相比,降低了對道路的要求,減少了對道路及周邊的處理,運輸更順利。降低了設備的重心,增加了運輸的穩定性,運輸更安全。 【附圖說明】 圖1是本技術一種實施例中動力頭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中第一平板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中第二平板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4是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中第三平板車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中的結構示意圖。 圖6是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中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1-動力頭;2_運輸車;201_第一平板車;202_第二平板車;203_第三平板車;3_支撐梁;4_設備;5_鏈條葫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較優的實施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 參見圖1至6,一種核電超長設備運輸工具,包括一個動力頭1、通過轉軸連接在該動力頭I尾部的運輸車2、固定在所述運輸車2上的支撐梁3以及鎖緊設備4的鏈條葫蘆 5;所述運輸車2由第一平板車201、第二平板車202以及第三平板車203通過機械銷軸逐一連接而成,所述第一平板車201為4*2軸線,所述第二平板車202為6*2軸線,所述第三平板車203為6*2軸線,所述第三平板車203的承載面上縱向固定有兩列端梁;所述支撐梁3有2條,都縱向固定在所述運輸車2上,所述支撐梁3厚度為Im ;所述鏈條葫蘆5有8條,均勻分布,將所述設備4綁在所述運輸車2上。將設備4放在支撐梁3上,用8條鏈條葫蘆5將設備4綁在運輸車2上。整車的最大轉向角為110°,整車的轉彎半徑為18m。 所述動力頭I通過轉向軸與所述運輸車2連接,第一平板車201、第二平板車202以及第三平板車203通過機械銷軸逐一連接,轉向靈活,最大轉向角為110°,轉彎半徑為18m,和現有技術相比,降低了對道路的要求,減少了對道路及周邊的處理,運輸更順利。降低了設備4的重心,增加了運輸的穩定性,運輸更安全。 參見圖1至5,所述動力頭I中安裝有發動機,所述第一平板車201上有液壓泵和驅動輪,所述發動機通過液壓泵驅動所述驅動輪轉動,實現運輸工具的行走;所述第一平板車201、第二平板車202以及第三平板車203都安裝有轉向泵、轉向油缸以及連桿,所述轉向油缸連接所述連桿,所述發動機為所述轉向泵提供動力,轉向泵通過油壓控制所述轉向油缸的運動和位置,轉向油缸再通過所述連桿驅動車輪轉動相應的角度。本實施例通過自行式液壓運輸車2運輸,操作靈活,加速和制動靈活,轉向靈活,提高了運輸的安全性和整車壽命。 參見圖6,2條支撐梁3沿運輸車2的縱向中軸線固定,且所述2條支撐梁3之間間隔1.2m。2條支撐梁3大大增加了主梁的支撐面積,有效降低車板的集中載荷,提高了整車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參見圖6,所述支撐梁3長為10m,寬為3m。2條支撐梁3大大增加了主梁的支撐面積,有效降低車板的集中載荷,提高了整車的安全性和使用壽命。 參見圖6,設備4的重心距離地面3.9m。降低了設備4的重心,增加了運輸的穩定性,運輸更安全。 所述設備4可以為任何其他超長件。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技術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只局限于這些說明。對于本技術所屬
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技術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核電超長設備運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動力頭、通過轉軸連接在該動力頭尾部的運輸車、固定在所述運輸車上的支撐梁以及鎖緊設備的鏈條葫蘆;所述運輸車由第一平板車、第二平板車以及第三平板車通過機械銷軸逐一連接而成,所述第一平板車為4*2軸線,所述第二平板車為6*2軸線,所述第三平板車為6*2軸線,所述第三平板車的承載面上縱向固定有兩列端梁;所述支撐梁有2條,都縱向固定在所述運輸車上,所述支撐梁厚度為1m;所述鏈條葫蘆有8條,均勻分布,將所述設備綁在所述運輸車上;整車的最大轉向角為110°,整車的轉彎半徑為18m。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核電超長設備運輸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個動力頭、通過轉軸連接在該動力頭尾部的運輸車、固定在所述運輸車上的支撐梁以及鎖緊設備的鏈條葫蘆;所述運輸車由第一平板車、第二平板車以及第三平板車通過機械銷軸逐一連接而成,所述第一平板車為4*2軸線,所述第二平板車為6*2軸線,所述第三平板車為6*2軸線,所述第三平板車的承載面上縱向固定有兩列端梁;所述支撐梁有2條,都縱向固定在所述運輸車上,所述支撐梁厚度為Im ;所述鏈條葫蘆有8條,均勻分布,將所述設備綁在所述運輸車上;整車的最大轉向角為110°,整車的轉彎半徑為18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電超長設備運輸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動力頭中安裝有發動機,所述第...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耀富,周立明,李富軍,潘國崚,梁亮,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力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廣東;44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