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在待運輸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下方設置運輸平臺進入布置空間;步驟S2:確定支撐受力的位置及關鍵斷面位置;步驟S3:設置對應承載力的多臺SPMT;步驟S4:將多條分配梁架設在所述SPMT上;步驟S5:將架設好分配梁的SPMT開至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底部;步驟S6:在所述分配梁上搭設楔形枕木;步驟S7:敲打所述楔形枕木兩端;步驟S8: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貼附應變片及電測位移計;步驟S9:SPMT通過升降機構頂升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使其脫離原始支撐位;步驟S10:控制SPMT移動至預裝位置。本發明專利技術運輸平穩、避免箱梁出現開裂等損傷。傷。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橋梁施工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
技術介紹
[0002]以往預應力混凝土橋梁大多采取安裝現場澆筑或者預制場預制后使用大型門式起重機、氣囊、滑道等方式進行轉運、滾裝,效率較低,勞動強度大,并且為了能完成轉運,對于預制箱梁的預制區域、重量、尺寸都有較大的限制,已不滿足現如今橋梁建設大型模塊化施工的需求,亟需針對混凝土箱梁大型化預制的現狀及材質特性,專利技術一種承載力強、效率高、靈活且平穩的運輸方法,來完成大型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現場轉運及滾裝上駁施工。
技術實現思路
[0003]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
[0004]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在待運輸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下方設置運輸平臺進入布置空間;步驟S2:根據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按照設計參數確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裝載運輸時允許支撐受力的位置及關鍵斷面位置;步驟S3:根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重量設置對應承載力的多臺SPMT(自行式液壓模塊車),并將按照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支撐受力位置進行布置;步驟S4:將多條分配梁按照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支撐受力位置架設在所述SPMT上;步驟S5:將架設好分配梁的SPMT開至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底部的所述運輸平臺進入布置空間處并對準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支撐受力位置;步驟S6:在所述分配梁上搭設楔形枕木,所述枕木搭設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腹板位置的正下方兩側;步驟S7:敲打所述楔形枕木兩端使其所述楔形枕木塞緊所述分配梁與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之間的空間;步驟S8: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關鍵斷面位置的上部及下部貼附與應變測試系統連接的應變片,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關鍵斷面位置的底部安裝電測位移計;步驟S9:SPMT通過升降機構頂升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使其脫離原始支撐位;步驟S10:控制SPMT移動至預裝位置,并操控SPMT的升降機構下降至存梁支墩頂面直至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全部重量由存梁支墩承受為止。
[0005]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6中,所述楔形枕木上端鋪設有第一橡膠墊層。
[0006]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4中,在架設所述分配梁時在所述SPMT上鋪設第二橡膠墊層。
[0007]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9中,SPMT頂升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過程中,實時通過應變測試系統對其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應力變化情況進行檢測,并實時通過電測位
移計對其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位移變化情況進行監測,一旦超出預定范圍立即進行頂升角度調整或停止頂升。
[0008]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步驟S3中,所述多臺SPMT分為兩組設置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前后兩端,每組內的所述SPMT均為平行設置,所述兩組SPMT均為橫向布置或均為縱向布置,步驟S4中,所述多條分配梁均為橫向布置在所述SPMT上。
[0009]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使用SPMT作為運輸車輛,具備多種模式行走功能和強大的承載能力,轉彎半徑小,靈活、平穩,有利于在狹窄場地中轉運及精準放置,其液壓懸掛系統能在起伏的路面上保持貨臺水平,有利于混凝土箱梁運輸過程的穩定性;可根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重量、尺寸及現場條件,靈活調整SPMT的車組數量和布置方式,再根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設計參數確定箱梁的受力位置及關鍵斷面位置,并在支撐受力位置布置分配梁及枕木進行承載,還在關鍵斷面位置設置應變片及電測位移計進行應力及位移監測,這樣能夠及時發現并糾正箱梁傾斜、扭轉、應力過大等不利狀態,確保箱梁在裝載運輸全過程中混凝土應力值都處于規范允許范圍內,可避免箱梁結構出現開裂、受壓破壞等損傷。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專利技術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的流程框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的運輸平臺的承載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2的局部結構放大示意圖;圖4是圖2另一角度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圖1中1
?
1及2
?
2處的應變片布置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1中3
?
3及4
?
4處的應變片布置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1中1
?
1、2
?
2、3
?
3及4
?
4處的電測位移計布置的結構示意圖。
[0011]附圖標記:1
?
SPMT;2
?
分配梁;3
?
楔形枕木;41
?
第一橡膠墊層;42
?
第二橡膠墊層;5
?
預應力混凝土箱梁;6
?
應變片;7
?
電測位移計。
具體實施方式
[0012]如圖1至圖7所示,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在待運輸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下方設置運輸平臺進入布置空間,該運輸平臺進入布置空間可以在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預制時在底部預留出來;步驟S2:根據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按照設計參數確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裝載運輸時允許支撐受力的位置及關鍵斷面位置,該允許支撐受力的位置及關鍵斷面位置可以根據設計文件擬定的結構尺寸、配筋情況及施工工序進行建模分析計算出應力結果,其建模計算包含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裝載運輸過程及最終狀態的應力計算,其具體計算方式為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常規算法;步驟S3:根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的重量設置對應承載力的多臺SPMT1(自行式液壓模塊車),多臺SPMT1排列組合,并將按照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的支撐受力位置進行布置;步驟S4:將多條分配梁2按照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的支撐受力位置架設在所述SPMT1上,承載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的載荷并傳遞至全部SPMT1車組上;
步驟S5:將架設好分配梁2的SPMT1開至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底部的所述運輸平臺進入布置空間處并對準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的支撐受力位置;步驟S6:在所述分配梁2上搭設楔形枕木3,所述枕木搭設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的腹板位置的正下方兩側;步驟S7:敲打所述楔形枕木3兩端使其所述楔形枕木3塞緊所述分配梁2與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之間的空間,確保每個支撐點都均勻受力;步驟S8: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的關鍵斷面位置的上部及下部貼附與應變測試系統連接的應變片6,動靜態應變測試系統可以通過貼附與箱梁表面的應變片6實時監測箱梁在裝載運輸過程中的應力變化,在超過規范限值前發出警報,避免箱梁因應力過大導致開裂、受壓破壞,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的相對變形量較大的幾個關鍵斷面位置的底部安裝電測位移計7,可以監測箱梁在裝載過程中的相對位移,避免箱梁在裝載時發生扭轉等不利狀況;步驟S9:SPMT1通過升降機構頂升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使其脫離原始支撐位;步驟S10:控制SPMT1移動至預裝位置,并操控SPMT1的升降機構下降至存梁支墩頂面直至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5全部重量由存梁支墩承受為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預應力混凝土箱梁運輸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步驟S1:在待運輸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下方設置運輸平臺進入布置空間;步驟S2:根據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按照設計參數確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裝載運輸時允許支撐受力的位置及關鍵斷面位置;步驟S3:根據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重量設置對應承載力的多臺SPMT,并將按照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支撐受力位置進行布置;步驟S4:將多條分配梁按照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支撐受力位置架設在所述SPMT上;步驟S5:將架設好分配梁的SPMT開至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底部的所述運輸平臺進入布置空間處并對準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支撐受力位置;步驟S6:在所述分配梁上搭設楔形枕木,所述枕木搭設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腹板位置的正下方兩側;步驟S7:敲打所述楔形枕木兩端使其所述楔形枕木塞緊所述分配梁與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之間的空間;步驟S8: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關鍵斷面位置的上部及下部貼附與應變測試系統連接的應變片,在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的關鍵斷面位置的底部安裝電測位移計;步驟S9:SPMT通過升降機構頂升所述預應力混凝土箱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為金,張佳鑫,張宏業,梁汝波,林強,張林輝,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力特工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