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反應釜,其罐蓋中央的圓孔上方固定有支架,支架內設置有密封球面軸承,密封球面軸承的球體連接攪拌軸,圓孔與球體之間固定有密封膜,密封膜與支架之間形成密封腔,密封腔內注水,反應釜還包括氣體加熱裝置和從底部插入的進氣管,插入罐身的進氣管端部連接安裝于罐身內的螺旋形曝氣管,所述螺旋形曝氣管位于電加熱管下方。由于密封膜上方的密封腔內注有水,因此當罐內壓力變化時,密封腔能夠對密封膜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密封膜不會鼓起或塌陷,也就不會受到額外的張力,因此不易破損,使用壽命更長。進氣管輸入的氣體快速向上運動的特性,有助于將物料產生對流,使電加熱管的熱量更快更均勻的傳遞給物料。(*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反應爸
本技術涉及一種反應爸。
技術介紹
現在市面上大多數用于制備印染助劑的反應釜沒有設置攪拌裝置,使得反應的物料攪拌不充分和不均勻,這就直接導致反應速度慢,且反應不完全,浪費了資源,提高了生產成本,且反應后罐內殘留下的一些反應介質容易腐蝕,影響了反應設備,不能提高經濟效益。為了解決上述問題,中國技術專利CN 203123964 U,公開了一種用于制備印染助劑的反應裝置,其在罐蓋上安裝有伸入于罐身內的攪拌軸,攪拌軸底端安裝有錨形槳葉,實現對物料的攪拌,加快反應速度。然而某些印染助劑在制備過程中有有害物質揮發出,因此需要在密閉環境中進行攪拌。傳統帶攪拌反應釜大多采用填料密封或機械密封,填料密封的密封性能差且阻力大、易損耗;而機械密封則價格高,使用一段時間后密封性能下降,維護更換成本高昂。此外,有時反應需要一定的加熱環境,傳統只能通過對罐體加熱來實現對物料的加熱,加熱速度緩慢且罐內物料溫度不均勻,不利于反應的順利進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出一種反應釜。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的反應釜,組成包括罐身、罐蓋、攪拌電機、攪拌軸、攪拌槳,所述罐身上設有投料口、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蓋中央開設圓孔,圓孔上方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內設置有密封球面軸承,所述密封球面軸承的球體連接攪拌軸,密封球面軸承的軸承箱與支架固定,所述圓孔與球體之間固定有柔性密封膜,所述柔性密封膜與支架之間形成密封腔,該密封腔內注滿純水;所述罐身底部安裝有電加熱管,所述電加熱管上方的罐身內壁固定有朝斜下方向噴射的噴嘴,所述電加熱管下方的罐身底部固定有抽水口,所述罐身外設置有將抽水口與噴嘴連接的管路,管路上安裝有水泵;反應釜還包括氣體加熱裝置和從底部插入罐身一根進氣管,所述進氣管與氣體加熱裝置的出氣端相連,所述氣體加熱裝置的進氣端通過管道連接惰性氣體氣源,插入罐身的進氣管端部連接安裝于罐身內的螺旋形曝氣管,所述螺旋形曝氣管位于電加熱管下方,所述罐蓋上安裝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上裝有泄壓閥。本技術反應爸,進一步的改進在于:1、所述罐蓋上安裝有觀察口。2、所述罐蓋上安裝有插入罐身內的溫度計。3、所述柔性密封膜呈環形,內外側分別通過法蘭與球體、罐蓋圓孔密封連接。4、所述罐蓋與罐身的接口處卡裝接合。5、所述噴嘴的噴射方向與攪拌軸轉動方向相反。本技術反應釜使用球軸承實現攪拌槳全方位的攪動,不留死角;選用柔性密封膜密封,使得內部罐內氣體不泄露,有效保護操作人員且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由于密封膜上方的密封腔內注有水,因此當罐內壓力變化時,特別是壓力大幅增加時或壓力急劇降低時,密封腔能夠對密封膜起到良好的支撐作用,這是因為當外界壓力變化時液體的體積隨幾乎不發生變化,因此密封膜不會鼓起或塌陷,也就不會受到額外的張力,因此不易破損,使用壽命更長。故,本技術所用的密封結構成本低廉,且能夠承受罐內不同的壓力變化,具有更強的適應性。罐身內設置有電加熱管,能夠對物料進行加熱,并且采用水循環噴射的方式提高加熱的均勻度,能夠迅速將熱量傳遞給罐身內的物料,實現對物料加熱的目的,相比傳統不帶加熱或者對罐身加熱的設備,本技術反應釜能夠使物料更均勻的被加熱,提高物料的反應速度和平穩性,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此外,本技術反應釜的罐身底部通入有進氣管,利用該進氣管向罐身內部輸送經過加熱的惰性氣體,并通過螺旋形曝氣管將熱氣體分散開,能夠迅速將熱量傳遞給罐身內的物料,實現對物料加熱的目的;另外,由于進氣管輸入的氣體快速向上運動的特性,有助于將物料產生對流,使電加熱管的熱量更快更均勻的傳遞給物料。兩方面同時作用,互相促進,能夠平穩均勻的提高物料溫度。【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是本技術反應釜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反應釜的螺旋形曝氣管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反應釜的噴嘴噴射水流示意圖。圖中標號示意如下:1-罐身,P -罐蓋,2-電機,3-攪拌軸,4-攪拌槳,5-投料口,6-出料口,7-觀察口,8-支架,9-軸承箱,10-球體,11-柔性密封膜,12-密封腔,13-噴嘴,14-電加熱管,15-溫度計,16-水泵,17-管路,18-排氣管,19-泄壓閥,20-抽水口,21-進氣管,22-螺旋形曝氣管,23-管道,24-氣體加熱裝置。【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為本技術反應釜,組成包括罐身I和設置于罐身I上方的罐蓋I ;,罐蓋y與罐身I的接口處卡裝接合,罐蓋y上安裝有排氣管18,排氣管18上裝有泄壓閥19,罐蓋I ’上還安裝有觀察口 7、插入罐身I內的溫度計15,罐身I上設有投料口5、出料口 6,所述罐蓋I丨安裝有伸入于罐身I內由電機2驅動的攪拌軸3,攪拌軸3底部固定有攪拌槳4,罐蓋I '中央開設圓孔,圓孔上方固定有支架8,支架8內設置有密封球面軸承(由軸承箱9和球體10),密封球面軸承的球體10連接攪拌軸3,密封球面軸承的軸承箱9與支架8固定,圓孔與球體10之間固定有環形柔性密封膜11,環形柔性密封膜11內外側分別通過法蘭與球體10、罐蓋圓孔密封連接;柔性密封膜11與支架8之間形成密封腔12,該密封腔12內注滿純水;罐身I底部安裝有螺旋形電加熱管14,電加熱管14上方的罐身I內壁固定有朝斜下方向噴射的噴嘴13,電加熱管14下方的罐身底部固定有抽水口 20,罐身外設置有將抽水口 20與噴嘴13連接的管路17,管路17上安裝有水泵16。可利用水泵將物料從罐身底部抽出,并從噴嘴噴出,一方面提高攪拌效果,另一方便可提高加熱均勻性。如圖1所示,本例的反應釜還具有氣體加熱裝置24和從底部插入罐身一根進氣管21,進氣管21與氣體加熱裝置24的出氣端相連,氣體加熱裝置24的進氣端通過管道23連接惰性氣體氣源,插入罐身I的進氣管21端部連接安裝于罐身內的螺旋形曝氣管22(見圖2),螺旋形曝氣管22位于電加熱管14下方。本反應釜一方面利用進氣管向罐身內部輸送經過加熱的惰性氣體,能夠迅速將熱量傳遞給罐身內的物料,實現對物料加熱的目的,同時曝氣管噴出的氣體向上運動,有助于將物料產生對流,提高電加熱管的加熱效率;另一方面,本設備可利用水泵將物料從罐身底部抽出,并從噴嘴噴出,提高攪拌效果的同時可提高加熱均勻性。如圖3所示,本例中,噴嘴13的噴射方向C與攪拌軸轉動方向A相反。本例中,攪拌槳除了進行公轉外,還進行自傳,圖中,B為攪拌槳自轉轉動方向。圖中,I為罐身。除上述實施例外,本技術還可以有其他實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換或等效變換形成的技術方案,均落在本技術要求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反應釜,組成包括罐身、罐蓋、攪拌電機、攪拌軸、攪拌槳,所述罐身上設有投料口、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蓋中央開設圓孔,圓孔上方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內設置有密封球面軸承,所述密封球面軸承的球體連接攪拌軸,密封球面軸承的軸承箱與支架固定,所述圓孔與球體之間固定有柔性密封膜,所述柔性密封膜與支架之間形成密封腔,該密封腔內注滿純水;所述罐身底部安裝有電加熱管,所述電加熱管上方的罐身內壁固定有朝斜下方向噴射的噴嘴,所述電加熱管下方的罐身底部固定有抽水口,所述罐身外設置有將抽水口與噴嘴連接的管路,管路上安裝有水泵;反應釜還包括氣體加熱裝置和從底部插入罐身一根進氣管,所述進氣管與氣體加熱裝置的出氣端相連,所述氣體加熱裝置的進氣端通過管道連接惰性氣體氣源,插入罐身的進氣管端部連接安裝于罐身內的螺旋形曝氣管,所述螺旋形曝氣管位于電加熱管下方,所述罐蓋上安裝有排氣管,所述排氣管上裝有泄壓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反應釜,組成包括罐身、罐蓋、攪拌電機、攪拌軸、攪拌槳,所述罐身上設有投料口、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罐蓋中央開設圓孔,圓孔上方固定有支架,所述支架內設置有密封球面軸承,所述密封球面軸承的球體連接攪拌軸,密封球面軸承的軸承箱與支架固定,所述圓孔與球體之間固定有柔性密封膜,所述柔性密封膜與支架之間形成密封腔,該密封腔內注滿純水;所述罐身底部安裝有電加熱管,所述電加熱管上方的罐身內壁固定有朝斜下方向噴射的噴嘴,所述電加熱管下方的罐身底部固定有抽水口,所述罐身外設置有將抽水口與噴嘴連接的管路,管路上安裝有水泵;反應釜還包括氣體加熱裝置和從底部插入罐身一根進氣管,所述進氣管與氣體加熱裝置的出氣端相連...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陸曹生,
申請(專利權)人:陸曹生,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