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電池組件具有:通過在扁平的方型的殼體中封入卷狀的電極體形成的二次電池;與二次電池的外表面中的最大面積的側面局部地接觸的接觸部件,以下將其稱作被壓迫面;和約束二次電池及接觸部件的約束部件,借助約束部件的約束,接觸部件局部地壓迫被壓迫面,接觸部件具有:與被壓迫面接觸、且離散地設置的多個接觸部;和將多個接觸部彼此相互連結的連結部,接觸部的形狀或者配置形成為:從連結部朝被壓迫面突出而形成,在與卷狀的電極體中的從卷繞軸方向的中央離開的部位對應的雙方的端部區域,接觸部相對弱地壓迫被壓迫面,在與卷狀的電極體中的卷繞軸方向的中央附近的部位對應的、雙方的端部區域之間的中央區域,接觸部相對強地壓迫被壓迫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二次電池組件
本專利技術涉及具有通過在扁平方型的殼體中封入卷狀的電極體而形成的二次電池的二次電池組件。更詳細地說,涉及在局部地壓迫各二次電池的外表面中的最大面積的側面(以下稱作被壓迫面)的狀態下約束二次電池的二次電池組件。
技術介紹
存在通過隔著隔膜卷繞或者層疊正負極的電極板,并與電解液一起封入外裝殼體而形成的二次電池。在這種二次電池中,公知存在如下情況:通過反復進行充放電,在內部產生氣體,從而引起內壓的變化、外裝殼體的變形等。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則該二次電池的劣化顯著加劇,因此是不優選的。因此,尤其是在扁平形狀的二次電池中,以與外裝殼體的被壓迫面接觸的方式配置約束板等來進行壓迫,從而防止變形。并且,也使用排列多個二次電池,并利用約束板從其外側對整體加以約束的電池組。例如,在專利文獻I中公開了一種層疊扁平型的二次電池,并利用約束板夾持其整體且利用螺栓進行緊固的電池組。由此,涂布于電極板的活性物質被壓住,能夠防止其剝離?;蛘?,也公開了一種在所層疊的各二次電池之間也配置約束用的板,并將板彼此連結,對各二次電池施加面壓力的電池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2)。在上述任一種電池組中,都通過維持二次電池的側面的平面性來實現面壓力的均勻化。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3 - 323874號公報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05 - 259500號公報
技術實現思路
但是,例如在搭載于汽車等的二次電池中,多為反復進行大電流下的充放電(稱作高效率)的使用方法。在具有卷狀的電極體的二次電池中,已知根據電池的種類和使用方法,存在在卷繞軸方向的兩端附近與中央附近相比面壓力變高的情況。因此,如果像上述的現有的電池組那樣選擇維持外裝殼體的扁平的形狀的約束的做法,則成為在該面的中央部與其兩個外側的部位相比面壓力低的狀態。也就是說,在該約束方法中,面壓力未必均勻化。即,在為以高效率使用的二次電池的情況下,存在通過以維持平面形狀的方式進行約束無法保持面壓力均勻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問題而完成的。即,本專利技術的課題在于,在以高效率使用的二次電池中,提供一種能夠保持面壓力均勻、且能夠抑制二次電池的劣化加劇的二次電池組件。為了解決該課題而完成的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的二次電池組件具有:二次電池,上述二次電池通過在扁平的方型的殼體中封入卷狀的電極體而形成;接觸部件,上述接觸部件與二次電池的外表面中的最大面積的側面局部地接觸,以下將該側面稱作被壓迫面;以及約束部件,上述約束部件約束二次電池以及接觸部件,借助約束部件的約束,接觸部件局部地壓迫被壓迫面,其中,接觸部件具有:多個接觸部,上述多個接觸部與被壓迫面接觸、并且離散地設置;以及連結部,上述連結部將多個接觸部彼此相互連結,接觸部的形狀或者配置形成為:從連結部朝被壓迫面突出而形成,在與卷狀的電極體中的從卷繞軸方向的中央離開的部位對應的雙方的端部區域,接觸部相對弱地壓迫被壓迫面,在與卷狀的電極體中的卷繞軸方向的中央附近的部位對應的、雙方的端部區域之間的中央區域,接觸部相對強地壓迫被壓迫面。根據上述一個方式的二次電池組件,二次電池的被壓迫面由接觸部件局部地壓迫。進而,接觸部件的離散地設置的多個接觸部借助連結部被連結在一起。因而,各接觸部與二次電池接觸的位置分別是預先確定的位置。此外,通過預先適當地設定各接觸部的配置、突出的高度等,能夠設定該部位處的相對于被壓迫面的壓迫強度。此處,接觸部的形狀或者配置被選擇為:相對于被壓迫面的壓迫力在端部區域與在中央區域相比變弱。因而,能夠使二次電池的內壓均勻化。由此,即便是以高效率使用的二次電池,也能夠保持面壓力均勻,能夠抑制二次電池的劣化加劇。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優選形成為:端部區域處的接觸部的突出高度比中央區域處的接觸部的突出高度低。這樣的話,能夠使得相對于被壓迫面的壓迫力在端部區域與在中央區域相比變弱?;蛘?,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為:端部區域處的接觸部的面積占有率比中央區域處的接觸部的面積占有率小。即便這樣,也能夠使得相對于被壓迫面的壓迫力在端部區域與在中央區域相比變弱。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優選形成為:作為接觸部,具有遍及卷狀的電極體的在卷繞軸方向上位于兩側的端部區域而連續地形成的部分。如果形成為這樣的形狀,則適合使冷卻風沿卷繞軸方向流通的二次電池組件。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優選形成為:作為接觸部,也具有僅形成于中央附近的中央區域、而在該中央區域的兩側的端部區域并未形成的部分?;蛘?,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為:作為接觸部,具有與卷狀的電極體的卷繞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的粗細在端部區域形成得比在中央區域細的部分?;蛘?,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為:作為接觸部,具有在與卷狀的電極體的卷繞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形成為長條狀的部分。即便形成為這樣的形狀,也能夠調整相對于被壓迫面的壓迫力。尤其適合使冷卻風沿與卷繞軸方向交叉的方向流動的二次電池組件。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優選形成為:配置于端部區域的接觸部形成得比配置于中央區域的接觸部短?;蛘撸诒緦@夹g的一個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為:配置于端部區域的接觸部彼此的間隔比配置于中央區域的接觸部彼此的間隔寬?;蛘?,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為:作為接觸部,具有呈柱狀地突出的部分。即便形成為這樣的形狀,也能夠調整相對于被壓迫面的壓迫力。此外,在本專利技術的一個方式中,優選形成為:各個接觸部與被壓迫面接觸的接觸面積在端部區域比在中央區域小?;蛘撸诒緦@夹g的一個方式中,也可以形成為:配置于端部區域的接觸部彼此的間隔比配置于中央區域的接觸部彼此的間隔寬。根據本專利技術的上述方式的二次電池組件,在以高效率使用的二次電池中,能夠保持面壓力均勻、且能夠抑制二次電池的劣化加劇?!靖綀D說明】圖1是示出本專利技術所涉及的電池組的側視圖。圖2是示出本專利技術的單電池的內部的說明圖。圖3是示出接觸部件的立體圖。圖4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形狀的側視圖。圖5是示出相對于單電池的壓迫壓力的分布的說明圖。圖6是示出耐久使用后的面壓力分布的圖表。圖7是示出耐久使用后的電極體面內的鹽濃度分布的圖表。圖8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形狀的其他例子的側視圖。圖9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視圖。圖10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視圖。圖11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形狀的其他例子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2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視圖。圖13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視圖。圖14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視圖和側視圖。圖15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視圖。圖16是示出接觸部件的梳齒的配置的其他例子的主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對將本專利技術具體化了的最佳方式進行詳細說明。本方式是將本專利技術應用于層疊多個鋰離子二次電池并相互連接而成的電池組。如圖1所示,本方式的電池組I具有多個單電池11和多個接觸部件12、以及兩個約束部件13。單電池11與接觸部件12交替層疊,并在其整體的兩側配置約束部件13。兩側的約束部件13分別固定有約束帶14的兩端部,由此,約束部件13相互被約束。由此,約束部件13從兩側壓迫位于它們之間的多個單電池11等。在本方式中,該電池組I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二次電池組件,所述二次電池組件具有:二次電池,所述二次電池通過在扁平的方型的殼體中封入卷狀的電極體而形成;接觸部件,所述接觸部件與所述二次電池的外表面中的最大面積的側面局部地接觸,以下將該側面稱作被壓迫面;以及約束部件,所述約束部件約束所述二次電池以及所述接觸部件,借助所述約束部件的約束,所述接觸部件局部地壓迫所述被壓迫面,所述二次電池組件的特征在于,所述接觸部件具有:多個接觸部,所述多個接觸部與所述被壓迫面接觸、并且離散地設置;以及連結部,所述連結部將所述多個接觸部彼此相互連結,所述接觸部的形狀或者配置形成為:從所述連結部朝所述被壓迫面突出而形成,在與所述卷狀的電極體中的從卷繞軸方向的中央離開的部位對應的雙方的端部區域,所述接觸部相對弱地壓迫所述被壓迫面,在與所述卷狀的電極體中的卷繞軸方向的中央附近的部位對應的、所述雙方的端部區域之間的中央區域,所述接觸部相對強地壓迫所述被壓迫面。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1.一種二次電池組件, 所述二次電池組件具有: 二次電池,所述二次電池通過在扁平的方型的殼體中封入卷狀的電極體而形成; 接觸部件,所述接觸部件與所述二次電池的外表面中的最大面積的側面局部地接觸,以下將該側面稱作被壓迫面;以及 約束部件,所述約束部件約束所述二次電池以及所述接觸部件, 借助所述約束部件的約束,所述接觸部件局部地壓迫所述被壓迫面, 所述二次電池組件的特征在于, 所述接觸部件具有: 多個接觸部,所述多個接觸部與所述被壓迫面接觸、并且離散地設置;以及 連結部,所述連結部將所述多個接觸部彼此相互連結, 所述接觸部的形狀或者配置形成為: 從所述連結部朝所述被壓迫面突出而形成, 在與所述卷狀的電極體中的從卷 繞軸方向的中央離開的部位對應的雙方的端部區域,所述接觸部相對弱地壓迫所述被壓迫面, 在與所述卷狀的電極體中的卷繞軸方向的中央附近的部位對應的、所述雙方的端部區域之間的中央區域,所述接觸部相對強地壓迫所述被壓迫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二次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區域處的所述接觸部的突出高度比所述中央區域處的所述接觸部的突出高度低。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次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端部區域處的所述接觸部的面積占有率比所述中央區域處的所述接觸部的面積占有率小。4.根據權利要求2或3所述的二次電池組件,其特征在于, 作為所述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小幡裕之,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日本;JP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