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攜式三輪電動車輔助剎車組件,包括兩個后車輪,兩個后車輪之間連接有轉軸,車身架主體底部設有兩片剎車鉗固定片,剎車鉗固定片中間鉸接有剎車鉗,所述的剎車鉗的一端設有用于貼合轉軸外壁的弧形部,另一端連接有鋼絲,所述的車身架主體底部上設有通孔,通孔內滑動安裝有柱體,柱體頂部固定有制動踏板,制動踏板與車身架主體之間設有復位彈簧,柱體底部連接所述的鋼絲,提高便攜式電動車的制動效果,增加安全系數。(*該技術在2024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便攜式三輪電動車輔助剎車組件
本技術涉及電動車的輔助剎車組件。
技術介紹
現在的便攜式電動車的主剎車都設置在前輪,通過前桿上的把手處的手剎進行剎車,但是這類便攜式電動車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只有手剎進行制動時,制動效果不是非常理想,特別是速度過快時前輪手剎容易引起安全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便攜式三輪電動車輔助剎車組件,提高便攜式電動車的制動效果,增加安全系數。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便攜式三輪電動車輔助剎車組件,包括兩個后車輪,兩個后車輪之間連接有轉軸,車身架主體底部設有兩片剎車鉗固定片,剎車鉗固定片中間鉸接有剎車鉗,所述的剎車鉗的一端設有用于貼合轉軸外壁的弧形部,另一端連接有鋼絲,所述的車身架主體底部上設有通孔,通孔內滑動安裝有柱體,柱體頂部固定有制動踏板,制動踏板與車身架主體之間設有復位彈簧,柱體底部連接所述的鋼絲。優選的,所述的柱體底部伸出車身架主體底部,柱體外壁設有限位凸緣。優選的,所述的剎車鉗與剎車鉗固定片鉸接處安裝有扭簧。優選的,所述的剎車鉗弧形部內壁設有摩擦片,所述的轉軸與弧形部貼合部位的外壁設有滾花面。采用本技術方案后,兩個后車輪之間的轉軸處加裝了額外的輔助剎車裝置,在電動車制動時,可以與手剎一起運作,而且本剎車裝置是利用駕駛者的腳部來完成,與手剎制動不僅互不影響,而且前輪和后車輪同時制動可以增加電動車的制動性能,同時也增加了車輛在制動時的穩定性,減少安全事故。【附圖說明】附圖1為本技術安裝在電動車上的三維示意圖;附圖2為剎車組件的局部放大示意圖;附圖3為本電動車上的坐墊組件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至圖2所示,一種便攜式三輪電動車輔助剎車組件,包括兩個后車輪35,兩個后車輪之間連接有轉軸36,車身架主體底部設有兩片剎車鉗固定片32,剎車鉗固定片中間鉸接有剎車鉗61,所述的剎車鉗的一端設有用于貼合轉軸外壁的弧形部611,另一端連接有鋼絲62,所述的車身架主體底部上設有通孔,通孔內滑動安裝有柱體63,柱體頂部固定有制動踏板6,制動踏板與車身架主體3之間設有復位彈簧64,柱體底部連接所述的鋼絲,本技術方案中的制動效果主要依靠剎車鉗與轉軸之間的摩擦來實現,使用時,駕駛者先踩下制動踏板6,制動踏板6帶動柱體63往下運動,此時連接柱體底部的鋼絲62也被拉緊并往下運動,鋼絲拉緊后利用杠桿原理促使鉸接在剎車鉗固定片中間的剎車鉗61順時針擺動,剎車鉗擺動后其端部的弧形部611與轉軸36的外壁貼合產生摩擦,從而實現對轉軸36的制動,當駕駛者把腳抬離的時候,制動踏板由于受到復位彈簧的彈力作用回到原始位置,此時柱體也往上抬升,鋼絲慢慢松開,此時剎車鉗與轉軸外壁脫離,制動效果消失。如圖2所示,所述的柱體底部伸出車身架底部,柱體外壁設有限位凸緣631,限位凸緣的外徑大于車身架主體上的通孔的直徑,能夠對柱體在上升時起到限位作用,防止柱體向上的時候脫離通孔;所述的剎車鉗與剎車鉗固定片鉸接軸處安裝有扭簧,扭簧也是一種常用的復位裝置,在技術方案中則是為剎車鉗提供復位功能,使得剎車鉗在不制動時始終與轉軸保持脫離狀態;為加強本技術方案中的制動效果,所述的剎車鉗弧形部內壁設有摩擦片,摩擦片是一種在車輛上常見的用于制動的產品,在本例中摩擦片可固定于弧形部的內壁上,固定方式可以使粘接或者螺絲固定,所述的轉軸與弧形部貼合部位的外壁設有滾花面,滾花在機械加工領域是一種增加摩擦力的成熟技術,其主要原理就是增加零件表面的粗糙度,一般在普通車床上便能加工完成,本例中的轉軸是圓柱形,非常適合在車床上加工滾花,當然因為剎車鉗與滾軸的摩擦作用,必然存在磨損,所以在對轉軸滾花后最好將其滾花部位進行淬火等熱處理,以加強其耐磨程度。如圖3所示,本例中的電動車包括坐墊本體4,坐墊本體垂直設于車身架主體3的中間,坐墊本體底部固定有調節托盤41,調節托盤下方設有可升降的氣桿42,調節托盤側面鉸接有一根用于控制氣桿頭部閥門的調節桿411,本技術中的氣桿為一種轉椅上專用的氣桿,其頂部有個一個閥門,當按下閥門時可以對氣桿本身進行升降調節,這個氣桿在轉椅上已經應用的非常廣泛,所述的調節托盤41包括圓盤基座412和固定在圓盤基座軸心的錐形管413,圓盤基座上設有通孔用于與坐墊本體固定,而錐形管則與氣桿頂部配合,因為市面上的氣桿頂部也為錐形,錐形管與氣桿頂部的錐形剛好匹配,加強兩者之間的配合度,所述的調節桿一端伸入錐形管用于按壓氣桿頂部的閥門,另一端延伸至圓盤基座外方便駕駛者接觸到把手進行調節,氣桿底部固定有滑動塊43,滑動塊滑動設于兩根平行的滑軌31內,所述滑軌31固定于車身架主體3上,滑軌與車身架主體的固定方式可以是焊接或者螺絲固定,滑動塊與滑軌結合實現了坐墊本體與車身架主體之間的前后位置調節,使得電動車適用于不同體型的人群,而氣桿與調節托盤的結合則實現了坐墊本體的高度調節,整體上來說,本技術方案實現了電動車坐墊的前后、上下四向調節,使得坐墊在不使用時可以降到最低位置,方便攜帶,在需要坐墊時,可以將坐墊調節升至最高,實現坐著駕駛的功能,結合上文提到的剎車組件,用戶可以坐在坐墊本體上實現腳剎的功能,可以提高駕駛的安全度。以上僅就本技術較佳的實例作了說明,但不能理解為是對權利要求的限制。本技術不僅局限與以上實例,其具體結構允許有變化,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技術作出各種改變和變形,只要不脫離本技術的精神,均應屬于本技術所附權利要求所定義的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攜式三輪電動車輔助剎車組件,包括兩個后車輪(35),兩個后車輪之間連接有轉軸(36),其特征在于:車身架主體(3)底部設有兩片剎車鉗固定片(32),剎車鉗固定片(32)中間鉸接有剎車鉗(61),所述的剎車鉗的一端設有用于貼合轉軸外壁的弧形部(611),另一端連接有鋼絲(62),所述的車身架主體底部上設有通孔,通孔內滑動安裝有柱體(63),柱體頂部固定有制動踏板(6),制動踏板與車身架主體之間設有復位彈簧(64),柱體底部連接所述的鋼絲。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便攜式三輪電動車輔助剎車組件,包括兩個后車輪(35),兩個后車輪之間連接有轉軸(36),其特征在于:車身架主體(3)底部設有兩片剎車鉗固定片(32),剎車鉗固定片(32)中間鉸接有剎車鉗(61),所述的剎車鉗的一端設有用于貼合轉軸外壁的弧形部(611),另一端連接有鋼絲(62),所述的車身架主體底部上設有通孔,通孔內滑動安裝有柱體(63),柱體頂部固定有制動踏板(6),制動踏板與車身架主體之間設有復位彈簧(64)...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武順,張培斌,席文杰,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樂客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浙江;33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