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隔振墊,由承力鋼板及連接結構、阻尼發泡膠、棕絲彈性層構成。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邊緣分別是內缺階形、外延階形結構,承力鋼板使用發泡阻尼膠與棕絲彈性層上面粘連。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是外延階形結構上設置緊固螺栓孔。所述的棕絲彈性層是由天然棕纖維、椰殼纖維加工而成的棕絲彈性層,棕絲彈性層上面為平面,下面為波紋造型。為提高隔振墊所承受的荷載,將承力鋼板之間通過內缺階形、外延階形鑲嵌,使用緊固螺栓聯成一體,擴大隔振墊的承載面積。為降低隔振墊的自振頻率,將二個以上隔振墊疊加串聯使用。該種隔振墊使用低耗能、來源豐富的環保新型材料,具備抗壓強度高,耐侯性強,施工工藝簡單、安裝方便的特點。(*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一種隔振墊,由承力鋼板及連接結構、阻尼發泡膠、棕絲彈性層構成。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邊緣分別是內缺階形、外延階形結構,承力鋼板使用發泡阻尼膠與棕絲彈性層上面粘連。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是外延階形結構上設置緊固螺栓孔。所述的棕絲彈性層是由天然棕纖維、椰殼纖維加工而成的棕絲彈性層,棕絲彈性層上面為平面,下面為波紋造型。為提高隔振墊所承受的荷載,將承力鋼板之間通過內缺階形、外延階形鑲嵌,使用緊固螺栓聯成一體,擴大隔振墊的承載面積。為降低隔振墊的自振頻率,將二個以上隔振墊疊加串聯使用。該種隔振墊使用低耗能、來源豐富的環保新型材料,具備抗壓強度高,耐侯性強,施工工藝簡單、安裝方便的特點。【專利說明】一種隔振墊
本技術涉及一種噪聲控制技術,尤其是能解決振動傳播的隔振墊。
技術介紹
隨著對環境噪聲影響的重視,隔振墊的應用日益廣泛,現有隔振墊使用橡膠隔振墊,但是,橡膠減振墊的固有頻率較高,低頻結構噪聲的減振效率較低。同時,橡膠減振墊對工作環境條件適應性較差,受溫度、臭氧、使用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易產生性能變化與老化,因此要定期檢查,以便及時更換。目前橡膠材料更多的使用化學合成而成。當前,加強節能減排工作,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噪聲控制作為環保工程,應率先貫徹執行節能減排理念。要盡可能地選擇具有低耗能、來源豐富、可回收利用的環保新型材料,以期減少過程中的資源消耗和廢棄物的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橡膠減振墊對工作環境條件適應性較差的不足。本技術提供一種隔振墊,該隔振墊使用低耗能、來源豐富的環保新型材料,減振效率高。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隔振墊,由承力鋼板及連接結構、阻尼發泡膠、棕絲彈性層構成。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邊緣分別是內缺階形和外延階形結構,承力鋼板使用發泡阻尼膠與棕絲彈性層上面粘連。使用阻尼發泡膠粘連既有利于減少承力鋼板的振動傳遞,也有利于提高隔振墊隔聲性能。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是外延階形結構上設置緊固螺栓孔。所述的棕絲彈性層上面為平面,下面為波紋造型。棕絲彈性層下面為波紋造型可提高隔振墊的彈性,降低自振頻率。棕絲彈性墊層是以天然棕纖維、椰殼纖維為骨架材料,不含糖分和蛋白質,不易發霉和被蟲蛀,是具有低耗能、來源豐富、可回收利用的環保新型材料。根據空氣動力學原理,把棕絲排列成空間網狀結構形成千千萬萬個“植物彈簧”,采用膠粘劑使之相互粘連或用其它連接方式形成富有彈性的棕纖立方體,彈力持久不變,其自振頻率低,抗荷載能力遠高于傳統彈性墊層材料。為提高隔振墊所承受的荷載,將承力鋼板之間通過內缺階形、外延階形鑲嵌,使用緊固螺栓聯成一體,擴大隔振墊的承載面積。降低自振頻率/。,減少隔振墊的剛度,以達到減少振動的傳遞。為降低隔振墊的自振頻率,將二個及以上隔振墊疊加串聯使用。隔振墊疊加串聯時,棕絲彈性層上、下的波紋造型應當交叉。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使用低耗能、來源豐富的環保新型材料,抗壓強度高,耐侯性強,施工工藝簡單、安裝方便,價格相對廉宜。【專利附圖】【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進一步說明。圖1是隔振墊第一個實施例的縱剖面構造圖。圖2是隔振墊連接俯視構造圖。圖3是內缺階形、外延階形鑲嵌連接圖。圖4是隔振墊第二個實施例的縱剖面構造圖。圖中1.承力鋼板,2.阻尼發泡膠,3.棕絲彈性層,4.內缺階形,5.外延階形,6.緊固螺栓孔,7.波紋造型,8.緊固螺栓。【具體實施方式】在圖1、2所示實施例中,一種隔振墊,由承力鋼板(I)及連接結構、阻尼發泡膠(2)、棕絲彈性層(3)構成。所述的承力鋼板(I)四周邊緣分別是內缺階形(4)和外延階形(5)結構,承力鋼板(I)使用發泡阻尼膠(2)與棕絲彈性層(3)上面粘連。所述的承力鋼板(O四周是外延階形(5)結構上設置緊固螺栓孔(6)。所述的棕絲彈性層(3)上面為平面,下面為波紋造型(7)。為提高隔振墊所承受的荷載,將承力鋼板(I)之間通過內缺階形(4)和外延階形(5)鑲嵌,使用緊固螺栓(8)聯成一體,擴大隔振墊的承載面積。在圖3、4所示的另一個實施例中,為降低隔振墊的自振頻率,將二個及以上隔振墊疊加串聯使用。隔振墊疊加串聯時,棕絲彈性層(3)上、下的波紋造型(7)應當交叉。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技術的范圍內,可以對上述實施例做出多種組合及改變。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隔振墊,由承力鋼板及連接結構、阻尼發泡膠、棕絲彈性層構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分別是內缺階形和外延階形二種結構,承力鋼板使用發泡阻尼膠與棕絲彈性層上面粘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墊,其特征是: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是外延階形結構上設置緊固螺栓孔。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墊,其特征是:所述的棕絲彈性層上面為平面,下面為波紋造型。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墊,其特征是:為提高隔振墊所承受的荷載,將承力鋼板之間通過內缺階形和外延階形鑲嵌,使用緊固螺栓聯成一體,擴大隔振墊的承載面積。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隔振墊,其特征是:為降低隔振墊的自振頻率,將二個及以上隔振墊疊加串聯使用。【文檔編號】F16F3/093GK203604524SQ201320791536【公開日】2014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5日 【專利技術者】蔡偉強, 張青山, 宋繼萍, 林嘉祥, 王克維 申請人:廈門嘉達聲學技術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隔振墊,由承力鋼板及連接結構、阻尼發泡膠、棕絲彈性層構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承力鋼板四周分別是內缺階形和外延階形二種結構,承力鋼板使用發泡阻尼膠與棕絲彈性層上面粘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偉強,張青山,宋繼萍,林嘉祥,王克維,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嘉達聲學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