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一種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出風消聲結構包括出風導流消聲罩、圓弧形吸聲屏障、立面導流屏障、雙面吸聲結構,進風消聲結構為半封閉式進風屏障。在冷卻塔塔體平面上設置統一的出風導流消聲罩,出風口導向背離噪聲敏感點,圓弧形吸聲屏障設置于風機外的出風導向方向,在冷卻塔塔體兩側的進風填料區外側設置半封閉式進風屏障;出風消聲結構均使用防潮、防腐、耐候材料。所述的出風導流消聲罩包括背面及頂棚為圓弧形兩側垂直封閉的圓弧形導流消聲罩型式或統一的隔聲吸聲頂棚三面垂直封閉的方形導流消聲罩型式。風機出風口位置至出風導流消聲罩相應垂直位置的水平距離應為風機直徑的一倍以上。風機直徑的一倍以上。風機直徑的一倍以上。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
[0001]本專利技術涉及冷卻塔通風降噪的
,特別是涉及一種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
技術介紹
[0002]冷卻塔作為熱量交換設備,廣泛用于工業生產和商業領域中。近年來,隨著城市大量高層建筑的建設,高層建筑的裙樓往往作為冷卻塔的設備層,冷卻塔的噪聲未加阻隔,直達旁邊的建筑樓層,對住戶的生活、休息造成很大影響,冷卻塔噪聲擾民事件頻繁發生。
[0003]冷卻塔主要噪聲是低中頻為主的循環風機通風噪聲,其中又包括氣流產生的空氣動力性噪聲和驅動機構產生的機械噪聲。因其發聲位置較高且低頻噪聲穿透、繞射能力強,傳播范圍遠,而對周圍環境的影響最為突出。由于冷卻塔風機風壓低,其風量和整體散熱效果對消聲系統的阻力損失極為敏感,故冷卻塔降噪治理的難點就在于高聲值、寬頻帶的消聲要求與冷卻塔自身通風散熱性能之間的矛盾,其噪聲治理必須兼顧熱工性能、結構工藝、日常維修、改造費用等一系列相關因素。
[0004]冷卻水塔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是塔頂的風機帶動空氣冷卻循環水。冷卻塔的噪聲主要為風機噪聲(低頻為主)和落水噪聲(中高頻為主)兩部分,冷卻塔降噪治理的難點在于寬頻帶、高量值的消聲要求與冷卻塔自身通風散熱性能之間的尖銳矛盾。
[0005]由于風機葉片的不同傾角,出風氣流系葉片傾角的法向流速,同時,風機葉片各部分距軸心的不同距離,形成不同的(圓周速度)轉動線速度,風機的出風也呈旋轉狀氣流的不均勻性。如果出風阻性消聲器距離風機較近,呈旋轉狀氣流的出風直接擊打垂向設置的消聲插片,會導致增加消聲器阻力系數,影響冷卻塔的空氣動力性能。如果出風消聲結構距離風機風口過近或結構不合理,導致出風消聲結構阻力系數過大,將導致靜壓增加,動壓減少,出風風量降低。在此基礎上,系統風速降低阻力減少,在較低流速的狀況下形成新的平衡。但是,由此減少冷卻塔系統氣體流通量,影響其熱工性能。
[0006]現有冷卻塔噪聲治理措施主要是,在冷卻塔風機出口設置消聲片的有效出風面積為風機垂直投影面積,其缺點是,對風機的風壓、風量損失較大。冷卻塔填料區直接設置進風消聲百頁,其缺點是,消聲百頁造價高、消聲量不足。
技術實現思路
[0007]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安裝方便,能有效消除冷卻塔空氣噪聲傳播,防止產生冷卻塔風機的風壓、風量損失的噪聲控制方法,符合聲學規范的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
[0008]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出風消聲結構包括出風導流消聲罩、圓弧形吸聲屏障、雙面吸聲結構,進風消聲結構為半封閉式進風屏障。在冷卻塔塔體平面上設置統一的出風導流消聲罩,出風口導向背離噪聲敏感點,圓弧形吸聲屏障設置于風機外側的出風口方向,在冷卻塔塔體兩側的進風填料區外側
設置半封閉式進風屏障;出風消聲結構均使用防潮、防腐、耐候材料。冷卻塔風機出口的空氣濕度較大,同時循環水中含有的各種添加劑,存在著一定的腐蝕性。對出風消聲結構的防潮、防腐、耐候性能提出了嚴格地要求。而進風口是環境干冷的氣流,所以進風消聲結構可以使用常規材料。
[0009]所述的出風導流消聲罩包括背面及頂棚為圓弧形兩側垂直封閉的圓弧形導流消聲罩型式或統一的隔聲吸聲頂棚三面垂直封閉的方形導流消聲罩型式。出風導流消聲罩可以減緩旋轉狀氣流與消聲插片之間的阻力,降低的冷卻塔風壓的風壓損失。如果冷卻塔設置包括進、出風的整體聲屏障時,出風口的濕熱空氣將會滯留在整體聲屏障的上部,進風口的負壓作用導致濕熱空氣回流,導致出水水溫的提高和冷卻能力的下降。風機出風口位置至出風導流消聲罩相應垂直位置的水平距離應為風機直徑的一倍以上。風機出風口距離風導流消聲罩越遠,風機的出風氣流越均衡平穩,風機的阻力損失越小。
[0010]所述的圓弧形吸聲屏障為單面吸聲結構,設置于風機外側的二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圓弧形,吸聲結構面向風機方向,圓弧形吸聲屏障頂端超出風機中心與出風口頂部的幾何聲線。由于風機氣流是有方向性的,而風機噪聲是散射的。單面吸聲結構可以有效地阻隔風機噪聲的直接往出風口傳播,同時不影響風機氣流的流向。所述的雙面吸聲結構設置于所述的雙面吸聲結構設置于出風導流消聲罩的出風口前。以阻擋風機噪聲往側面繞射。防止當多臺并列冷卻塔不同時開啟時,開啟的風機產生的出風會進入未開啟的風機而導致回流。
[0011]所述的立面導流屏障在出風導流消聲罩出風口下部。在出風導流消聲罩出風口下部與塔體平面之間設置立面吸聲屏障,杜絕風機出風的濕熱氣流進入冷卻塔進風口。
[0012]所述的半封閉式進風屏障包括正面屏障、側面屏障、頂部屏障,正面屏障、側面屏障與地面之間為進風通道,正面屏障、側面屏障的底部低于進風填料區的底部,正面屏障與進風填料區之間的進風有效面積滿足設計規范要求。根據《機械通風冷卻塔工藝設計規范》GB/T 50392
?
2016,6.3進風口6.3.2進風口的高度宜根據進風口面積與填料區面積比確定。進風口面積與填料區面積比應按下列規定選取:1 單面進風時宜取0.35~0.45;2 兩面進風時宜取0.40~0.30;3 三面進風時宜取0.45~0.65;4 四面進風時宜取0.50~0.70。由于增設進風消聲結構,將導致額外增加風壓損失。所以,進進通道的有效面積應大于規定面積比,以降低風壓損失。
[0013]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降低冷卻塔消聲結構的風壓損失,避免冷卻塔冷卻能力的損失。進出氣通道的分設,進風流速慢,最大限度的減少氣流壓力損失。有利于提高冷卻塔的熱工性能。出風消聲結構均使用防潮、防腐、耐候材料,可有效提高冷卻塔消聲結構的使用年限。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側視構造圖。
[0015]圖2是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俯視構造圖。
[0016]圖中1.出風導流消聲罩,11.垂直面,12.出風口,2.圓弧形吸聲屏障,3.雙面吸聲結構,4.立面導流屏障、5.半封閉式進風屏障,51.正面屏障,52.側面屏障,53.頂部屏障,6.冷卻塔,61風機,62.塔體,63.進風填料區,64.地面,7.噪聲敏感點。
實施方式
[0017]在圖1、2所示的實施例中,一種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出風消聲結構包括出風導流消聲罩(1)、圓弧形吸聲屏障(2)、雙面吸聲結構(3)、立面導流屏障(4),進風消聲結構為半封閉式進風屏障(5),在冷卻塔塔體(62)平面上設置統一的出風導流消聲罩(1),出風口(12)導向背離噪聲敏感點(6),圓弧形吸聲屏障(2)設置于風機(61)外側的出風口(12)方向,在冷卻塔塔體(62)兩側的進風填料區(63)外側設置半封閉式進風屏障(5);出風消聲結構均使用防潮、防腐、耐候材料。
[0018]所述的出風導流消聲罩(1)包括背面及頂棚為圓弧形兩側垂直面(11)封閉的圓弧形導流消聲罩型式或統一的隔聲吸聲頂棚三面垂直面(11)封閉的方形導流消聲罩型式;風機(61)出風口位置至出風導流消聲罩(1)相應垂直位置的水平距離應為風機(51)直徑的一倍以上。
[0019]所述的圓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出風消聲結構包括出風導流消聲罩、圓弧形吸聲屏障、立面導流屏障、雙面吸聲結構,進風消聲結構為半封閉式進風屏障,其特征是:在冷卻塔塔體平面上設置統一的出風導流消聲罩,出風口導向背離噪聲敏感點,圓弧形吸聲屏障設置于風機外側的出風口方向,在冷卻塔塔體兩側的進風填料區外側設置半封閉式進風屏障;出風消聲結構均使用防潮、防腐、耐候材料。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其特征是,所述的出風導流消聲罩包括背面及頂棚為圓弧形兩側垂直封閉的圓弧形導流消聲罩型式,統一的隔聲吸聲頂棚三面垂直封閉的方形導流消聲罩型式,風機出風口位置至出風導流消聲罩相應垂直位置的水平距離應為風機直徑的一倍以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械通風冷卻塔消聲結構...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宋繼萍,何鷺鳳,林嘉祥,
申請(專利權)人:廈門嘉達聲學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