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包括環形橫梁,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尺寸與標準節的外輪廓配合,所述環形橫梁上設有與所述標準節上的踏步在垂直方向上固定的踏步固定結構,所述環形橫梁的上表面對稱設置有多個與頂升油缸連接的油缸連接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采用環形橫梁的結構設計,在頂升過程中將環形橫梁套設在標準節之外,通過踏步固定裝置在垂直方向上與標準節上的踏步固定,使得環形橫梁在爬升架頂升過程中一直固定在標準節上,保持穩定的頂升過程,而且采用多個對稱設置的油缸連接結構來連接多個頂升油缸,相比于現有的單側頂升力,可以實現標準節的受力均衡,確保爬升架頂升過程的平穩性。(*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
本技術涉及工程機械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
技術介紹
對于塔式起重機來說,其爬升架的頂升過程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過程,因此對頂升橫梁的承載能力和穩定性要求較高。尤其對于大噸位起重機,由于爬升架的重量比較大,對頂升橫梁的要求則更高。如圖1所示,為現有的頂升橫梁的結構示意圖。從圖1中可以看到,頂升橫梁由上翼緣板al、下翼緣板a2、腹板a3、筋板a4和耳板a5等零件組成。參見圖2,在安裝時將頂升油缸(圖中未示)與耳板a5通過油缸銷軸a8相連,頂升橫梁上端的左右兩處分別與標準節a6側邊設置的踏步a7通過銷軸a9連接,頂升油缸的另一端固定在爬升架(圖中未示)上,通過頂升油缸帶動爬升架的頂升過程。現有的頂升橫梁在頂升過程中,采用單個頂升油缸對頂升的爬升架施加單側的頂升力,受力不均衡,致使頂升過程不夠平穩,而且對于大噸位頂升工況來說,這種頂升橫梁的結構形式的強度和穩定性也不夠合理,容易造成倒塌等重大事故。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出一種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能夠提高頂升橫梁在頂升過程中的強度和穩定性,防止重大事故的發生。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 一種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包括環形橫梁,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尺寸與標準節的外輪廓配合,所述環形橫梁上設有與所述標準節上的踏步在垂直方向上固定的踏步固定結構,所述環形橫梁的上表面對稱設置有多個與頂升油缸連接的油缸連接結構。進一步的,所述環形橫梁的結構為箱式結構。進一步的,所述環形橫梁由兩個橫梁半框拼接而成。進一步的,所述踏步固定裝置為設置在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中的爬爪。進一步的,所述爬爪具體包括轉塊和頂塊,所述轉塊通過銷軸與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連接,且可相對于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轉動,所述頂塊固定在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上,可限制所述轉塊的轉動角度,在爬升架的頂升工況中,所述轉塊的一端與所述踏步頂靠,另一端與所述頂塊頂靠。進一步的,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中對應于所述標準節的四根立柱的位置設有四個爬爪。進一步的,所述油缸連接結構包括兩組在所述環形橫梁的上表面的中心線位置對稱設置的可穿設銷軸的耳板。進一步的,所述踏步固定結構為設置在所述環形橫梁上表面的踏步連接板,通過銷軸與所述踏步連接。基于上述技術方案,本技術采用環形橫梁的結構設計,在頂升過程中將環形橫梁套設在標準節之外,通過踏步固定裝置在垂直方向上與標準節上的踏步固定,使得環形橫梁在爬升架頂升過程中一直固定在標準節上,保持穩定的頂升過程,而且采用多個對稱設置的油缸連接結構來連接多個頂升油缸,相比于現有的單側頂升力,可以實現標準節的受力均衡,確保爬升架頂升過程的平穩性。【附圖說明】此處所說明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一步理解,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1為現有的頂升橫梁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現有的頂升橫梁與標準節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實施例中的橫梁半框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實施例與爬升架的安裝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實施例中踏步固定結構剖開后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實施例所應用的標準節整體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如圖3所示,為本技術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的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結合圖6和圖7所示的爬升架整體結構,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I包括環形橫梁5,環形橫梁5的內框尺寸與標準節2的外輪廓配合,環形橫梁5上設有與標準節2上的踏步12在垂直方向上固定的踏步固定結構,環形橫梁5的上表面對稱設置有多個與頂升油缸3連接的油缸連接結構。本實施例采用環形橫梁的結構設計,在頂升過程中將環形橫梁套設在標準節之夕卜,通過踏步固定裝置在垂直方向上與標準節上的踏步固定,使得環形橫梁在爬升架頂升過程中一直固定在標準節上,保持穩定的頂升過程,而且采用多個對稱設置的油缸連接結構來連接多個頂升油缸,相比于現有的單側頂升力,可以實現標準節的受力均衡,確保標準節頂升過程的平穩性。結合圖3和圖4,可以看到環形橫梁的結構可采用箱式結構,這種中空的箱式結構具有很好的結構強度,而環形橫梁可以由兩個橫梁半框拼接而成,利用通過螺釘或鉚釘將兩個各橫梁半框連接起來,形成環形的箱式結構。參見圖3和圖6,踏步固定裝置為設置在環形橫梁5的內框中的爬爪,爬爪具體包括轉塊11和頂塊10,轉塊11通過銷軸與環形橫梁5的內框連接,且可相對于環形橫梁5的內框轉動,頂塊10固定在環形橫梁5的內框上,可限制轉塊11的轉動角度。環形橫梁5的內框中對應于標準節2的四根立柱的位置可以設置四個爬爪,以便能夠對標準節形成均衡的支撐。在其他實施例中,也允許設置更少或更多的爬爪,例如8個爬爪等。在另一實施例中,也允許踏步固定結構采用設置在環形橫梁上表面的踏步連接板,通過銷軸與類似于圖2中的踏步連接。從圖7上看,可以看到轉塊11的中部為固定在環形橫梁5的內框的銷軸,而轉塊11相對于銷軸靠近踏步12的一端在轉塊轉動時可以向下運動,而其向上運動則會受到頂塊10對轉塊11的另一端的限制。圖5中,在爬升架9的頂升工況下,爬升架9受到頂升油缸3所提供的向上的頂升力而向上提升,受到頂升油缸3的作用,轉塊11受到踏步12向上的壓力,但由于頂塊10的限制,從而維持環形橫梁5相比于標準節2的固定。在環形橫梁的上表面的中心線位置可以對稱設置兩個與頂升油缸連接的油缸連接結構,油缸連接結構包括可穿設銷軸的一對耳板。利用兩組對稱設置的耳板來連接環形橫梁和頂升油缸,相比于現有的頂升橫梁裝置,可以極大地改善標準節頂升過程的平穩程度。結合圖6、7所示的頂升橫梁裝置的實施例,下面對其具體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在頂升過程開始階段,環形橫梁和爬升架套在標準節上,并在爬升架和環形橫梁之間連接頂升油缸,通過環形橫梁的爬爪與標準節的踏步進行固定,然后使頂升油缸伸出,將爬升架相對于標準節向上頂起,頂到相應位置后,將爬升架與所在的標準節進行固定,然后收回頂升油缸,將環形橫梁向上提起,此時由于爬爪沒有受到踏步向下頂的壓力,因此不會受到向上的限制,當頂升油缸完全收回時,將環形橫梁的爬爪固定到新的標準節的踏步上,再解除爬升架和標準節的固定關系,然后重復上述頂升過程,直到將爬升架頂升到標準節的最高的位置。最后應當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盡管參照較佳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依然可以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修改或者對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而不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的精神,其均應涵蓋在本技術請求保護的技術方案范圍當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橫梁,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尺寸與標準節的外輪廓配合,所述環形橫梁上設有與所述標準節上的踏步在垂直方向上固定的踏步固定結構,所述環形橫梁的上表面對稱設置有多個與頂升油缸連接的油缸連接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環形橫梁,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尺寸與標準節的外輪廓配合,所述環形橫梁上設有與所述標準節上的踏步在垂直方向上固定的踏步固定結構,所述環形橫梁的上表面對稱設置有多個與頂升油缸連接的油缸連接結構。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橫梁的結構為箱式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環形橫梁由兩個橫梁半框拼接而成。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步固定裝置為設置在所述環形橫梁的內框中的爬爪。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塔機環形頂升橫梁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爬爪具體包括轉塊和頂塊,所...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米成宏,劉大勇,宮玉成,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