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起重機配件,尤其涉及一種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
技術介紹
1、越野輪胎起重機是一種能夠使用支腿支撐吊重作業也可以使用輪胎吊重及吊重行駛的輪式起重機。平衡重是越野輪胎起重機的一個重要零部件,其作用是在越野輪胎起重機在吊重作業時產生抗傾覆力矩防止整機傾翻。常規的平衡重掛接一般通過平衡重掛接機構來實現,平衡重掛接機構包括掛接油缸、掛接油缸支架、平衡重,掛接油缸固置于起重機回轉轉臺結構后段兩側,轉臺后段多布置有起升液壓系統和電氣系統,空間緊湊,其與平衡重掛接機構相互影響,安裝維修方便性較差,油缸布置位置有所限制;而且油缸掛接系統成本相對較高,掛接系統較復雜,故障點較多,可靠性差。
2、公開號為cn?109335972?a的專利技術專利公開了一種用于起重機構的自裝卸裝置,配重塊通過繞過安裝部的連接件與起重臂連接,使得當起重臂相對于安裝臺轉動時,配重塊在連接件的作用下靠近或遠離安裝部。此方案中,配重塊的驅動力來自起重臂,會降低起重臂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1、技術目的: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維持起重臂性能的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
2、技術方案:本技術所述的一種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所述配重塊上設有第一滑輪,所述連接件始端連接起重機轉臺,終端依次繞過設于起重臂臂體的換向滑輪組、設于轉臺的第二滑輪、所述第一滑輪,與轉臺底板連接。本技術中,設于配重塊上的第二滑輪,在配重塊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中為定滑輪,通過起重臂自驅動配重塊上升和下降的過程中,起重臂上負載降低,
3、優選地,所述連接件始端連接轉臺后方的驅動機構。設置動滑輪,降低了起重臂負擔,但配重塊上升、下降同樣的高度時,所需的連接件長度增加,與卷揚機構連接,以精確調控配重塊上升、下降高度,同時進一步降低起重臂負載。
4、優選地,所述換向滑輪組與起重臂頂端的伸縮機構連接。充分利用起重機自身結構。
5、優選地,為了維持配重塊起升過程穩定,所述第一滑輪對稱設于所述配重塊兩端,所述連接件末端設有與第一滑輪數量一致的分支。分支與第一滑輪一一配合,維持配重塊平衡。
6、優選地,所述換向滑輪組與起重臂臂體靠近轉臺的一側連接。
7、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終端與轉臺底板可拆卸連接。以使配重塊與轉臺可拆卸連接,轉臺底板可以與平衡重貼合固定,空間布局緊湊。
8、優選地,所述連接件為柔性連接件。
9、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優點:1、維持起重機起重臂性能;2、充分利用起重機自身結構:不額外增設平衡重提升裝置(如雙油缸)及液電管線路接口等,有效減輕整機重量,降低使用成本;3、空間布局緊湊;4、結構簡單:柔性件實現起升掛接,掛接前后允許自由度較大,可無需精確定位和導向或可使用簡單定位塊,掛接方便快捷,不受掛接油缸行程限制;5、安裝維修方便。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技術保護點】
1.一種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包括配重塊(2)和連接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塊(2)上設有第一滑輪(21),所述連接件始端連接起重機轉臺(3),終端依次繞過設于起重臂(1)臂體的換向滑輪組(5)、設于轉臺的第二滑輪(31)、所述第一滑輪(21),與轉臺(3)底板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4)始端連接轉臺(3)后方的驅動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滑輪組(5)與起重臂(1)頂端的伸縮機構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輪(21)對稱設于所述配重塊(2)兩端,所述連接件末端設有與第一滑輪數量一致的分支。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滑輪組(5)與起重臂(1)臂體靠近轉臺(3)的一側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4)終端與轉臺(3)底板可拆卸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所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包括配重塊(2)和連接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塊(2)上設有第一滑輪(21),所述連接件始端連接起重機轉臺(3),終端依次繞過設于起重臂(1)臂體的換向滑輪組(5)、設于轉臺的第二滑輪(31)、所述第一滑輪(21),與轉臺(3)底板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件(4)始端連接轉臺(3)后方的驅動機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機平衡重自安裝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換向滑輪組(5)與起重臂(1)頂端的伸縮機構連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善華,朱國乾,
申請(專利權)人:徐州重型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