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支承集成起重機的定子軸桿的裝置,具有用于承載提升荷載的底座和用于承載轉動荷載的扭矩支撐件(20),其中扭矩支撐件(20)包括用于起重機的每個轉動方向的至少一個單獨的扭矩塊(30,40),每個扭矩塊具有支承開口(36),支承開口(36)具有相對于彼此成角度的平坦支承表面的截面,用于接納具有相對應截面的定子軸桿的支承部段。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大體而言涉及集成起重機。特別地,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支承集成起重機的定子軸桿的裝置。
技術介紹
如本領域中通常已知的那樣,集成起重機的定子連接到軸桿。借助于底座將這個軸桿固定到地基上以將提升荷載承載到地基內。扭矩支撐件經由具有圓形截面的定子軸桿的一部分和底座中相對應的內孔來傳輸牽引索或鋼纜(wire rope)的荷載。所出現的扶正(righting)力矩或扶正反應借助于介于定子軸桿的支承部段與連接到底座的扭矩支撐件之間的多面的形式配合連接而被傳輸。為此目的,定子軸桿在其端部處具備著多面的、通常正方形的截面,利用相對應的多面支承開口將其在端部處加以固定,以免在扭矩支撐件中出現側隙/反沖(backlash)。因此,通常經由邊緣來傳輸大部分扭矩。最初,僅可在支承部段的外圍直徑處建立成一種線接觸。僅在邊緣的變形之后,對整個邊緣上的壓縮被減少到與材料強度對應的表面壓力。因此,在軸桿的支承部段處可發生永久變形。這樣的永久變形也可由于難以預先確定的各種動態應力情形而造成?!び捎诖酥С胁慷伪仨氃趦蓚€轉動方向(兩個運動方向)上傳輸馬達扭矩,則交替應力造成兩側上的變形且因而造成了,一種導致支承部段在相對應支承開口內微小旋轉移動的游隙。這些旋轉移動可導致機器故障。因此,明確地需要改進用于對一種集成起重機的定子軸桿進行支承的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考慮到上述所有方面,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集成起重機的扭矩支撐件,避免定子軸桿如現有技術中那樣的變形和旋轉移動。這個目的和其它目的可通過提供一種用于對集成起重機的定子軸桿進行支承的裝置來實現,且至少一個單獨扭矩塊用于起重機的每個轉動方向,從而使得可避免由于起重機的交替荷載所造成的定子軸桿的過度變形和空隙。用于每個轉動方向的單獨扭矩塊可與底座無關地被設置,或者可被連接到底座。而且,它們可擱置于與相關底座相同的地基上、或者擱置于單獨的地基上,且可被個別地調整以用于排除可能的側隙。優選地,每個扭矩支撐件具備一種支承開口,具有相對于彼此成角度的平坦支承表面的截面,用于接納具有相對應截面的定子軸桿的支承部段,由此所述支承開口的尺寸大于待接納于其中的定子軸桿的支承部段的尺寸,且由此在支承開口的支承表面的至少一部分上設置壓力元件,橋接著在支承開口的支承表面與待接納的定子軸桿的支承部段的相對應的支承表面之間的間隙。而且,壓力元件可以用可移動的方式而被固定到支承表面上,以允許因磨損而替換所述壓力元件。此外,可以用一定方式來調整壓力元件的厚度,從而允許它們始終接觸著所述支承部分的表面,避免了在壓力元件與所述支承開口內的相對應接觸表面之間的線接觸。換言之,可調整在支承開口與定子軸桿的支承部分之間的支承空隙。優選地,避免了由在軸桿與扭矩支撐件之間形式配合所實現的連接出現側隙??墒謩拥貓绦小⒒蛘呃冒ㄓ谂ぞ刂渭械恼{整機構來自動地執行對于所述壓力元件的調整。每個扭矩塊可被設計成一種由合適材料,優選地鋼制成的剛性板,且每個扭矩(塊)的接納支承開口延伸跨越過相應板的整個厚度。而且,對于每個待接納的定子軸桿的支承部段,至少兩個板可設置于堆疊中,以便允許調整相應荷載條件。而且每個支承開口可與相應扭矩塊的中部偏移。特別地,在每個板中的每個開口可在相反方向上與相應板中部在側向偏移,且板的堆疊被布置成使得在板中的開口對準、且所述支承開口和支承部段的中心線重合/一致。如果向每個支承部 段提供多于一個扭矩塊,則堆疊在一起的至少兩個扭矩塊由至少一個共同的基座元件而連接在一起,扭矩塊被固定到該共同的基座元件上。支承開口和支承部段的截面優選地具有多面形狀,更優選地正方形截面。附圖說明現參看附圖,附圖構成這個原始公開的部分: 圖1為根據優選實施例的扭矩支撐件的透視正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現將參看附圖來解釋本專利技術的優選實施例。本領域技術人員從本公開將會了解至IJ,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的以下描述僅僅是出于說明目的而提供、且并不用于限制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本專利技術由所附權利要求和它們的等效物所限定。現參看圖1,示出了用于集成起重機(未圖示)的扭矩支撐件20。扭矩支撐件20包括一種用于起重機I的逆時針作用荷載方向的扭矩塊30,用于集成起重機I的順時針作用荷載方向的扭矩塊40,以及用于兩個荷載方向的兩個相對應的基座兀件60,扭矩塊30和40固定到這兩個基座元件60上。兩個扭矩塊30和40具有完全相同的設計,但被安置于扭矩支撐件20內相對于彼此旋轉180°。換言之,扭矩支撐件20僅包括一種類型的扭矩塊,但在扭矩支撐件20中,所述塊被布置成朝向交替的方向。而且,如從附圖可得出,支承開口的所有中心線重合。在下文中,該描述僅涉及用于起重機的逆時針作用荷載方向的一個扭矩塊20,但從此描述以及附圖應了解到,扭矩塊30的所有特征也適用于扭矩塊40。扭矩塊30為由合適材料(優選地,鋼)所制成的一種剛性板型構件。扭矩塊30可具有矩形的形狀。在當前實施例中,扭矩塊30具有矩形的形狀,且在扭矩塊30的一個拐角處具有凹部38。凹部意在用來在其中接納所述基座元件60。因此,包括于扭矩支撐件中的所有堆疊扭矩塊的用于與一個荷載方向的基座元件進行接觸的表面是共面的。支承開口 36延伸穿過所述扭矩塊30。這個支承開口 36具有正方形截面。開口與板的中部相對于凹部38在相反方向上被間隔開。支承開口 36具有與待接納于其中的定子軸桿的正方形截面相對應的正方形截面。在支承開口 36內安置了四個壓力元件32。四個壓力元件32具有長方體/立方體型的形式,且由合適材料,優選地比定子軸桿和/或扭矩塊更軟的金屬制成。在本專利技術中,兩個正面表面之一為有角度的。壓力元件32具有與扭矩塊的平面接觸。當定子軸桿被放置于支承開口 36內時,壓力元件32也具有與定子軸桿的平面接觸。壓力元件32優選地并不從它們所附連的扭矩塊而突伸出,從而使得可堆疊所述扭矩塊、而在之間不存在間隙。如圖1中所示,支承開口 36的接觸表面中的每一個被分成兩個部段。一個部段意在用于接納相對應的壓力元件,且另一部段意在用作自由切口 34以避免在定子軸桿與扭矩塊30之間的直接接觸,以及在替換一個或多個扭矩塊30的情況下便利于將定子軸桿插入到支承開口 36內。自由切口 34具有圖1中所示形狀的另一原因是為了允許控制接著的扭矩塊30,且使其壓力元件32朝向堆疊的內側。因此,交替的扭矩塊30形成了扭矩支撐件20,用于特定荷載方向的壓力元件32后面是間隙、且之后為相同荷載方向的壓力元件32,如果穿過該堆疊來觀察。壓力元件32是可替換的,且可相對于它們分別附連的扭矩塊30來調整它們的厚度或位置。借助于在壓力元件32與扭矩塊30之間的螺紋連接,或通過錐形件,能夠實現這種可調整性。因而,通過常規地控制支承空隙和相對應地調整所述壓力元件32的厚度、或者在磨損的情況下替換它,可維持著在壓力元件32與定子軸桿之間的持續平面接觸。能夠補償可能會出現的任何側 隙。術語的一般解釋 在理解本專利技術的范圍時,如本文使用的術語"包括"以及其派生詞應預期是開放性/可擴充性術語,其表明了存在著已述特征、元件、部件、組合、整體和/或步驟,但并不排除其它未述特征、元件、部件、組合、整體和/或步驟的存在。前面的描述也適用于具有類似意義的詞語,諸如術語“包含”、“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W舒伯特,K霍夫曼,
申請(專利權)人:西馬格特寶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