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褐煤的粉煤造粒裝置,該裝置主要是由一喂料螺旋輸送機連接一造粒壓制裝置組成,還包括有一成型切刀裝置。所述的造粒壓制裝置包括有一環狀壓模,于環狀壓模的模腔內設置有一對間距可調的壓輥和一繞模腔中心轉動的喂料刮板,環狀壓模與壓輥間隙配合且相同方向旋轉。成型切刀裝置主要由設置于環狀壓模外部的間歇式進給切刀組成,所述切刀鄰近壓模通孔設置。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造粒設備可通過改變環模通孔的孔徑來改變粉煤顆粒的粒徑,通過調節切刀的間歇進給距離來調節粉煤顆粒的長度,以保證制成的粉煤顆粒達到理想的粒型。(*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煤炭加工利用領域,尤其是涉及褐煤的粉煤造粒設備。
技術介紹
褐煤或低變質長焰煤強度低、水份高(含水率一般在30%以上)、單位發熱量低,粉塵污染大,其煤粉需要烘干和壓型或造?!,F在各國所采用的方法是烘干后壓成煤磚或對輥擠壓成橢圓形煤球。因為褐煤具有海綿體結構,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膨脹,所以現有技術壓成煤磚或煤球需很大的壓力,達到1000kg/c m2以上,耗能巨大,每噸耗電超過50度,設備造價昂貴,損耗大。如果用現有的壓型方式把原煤先壓型后烘干,在烘干過程中粉煤會散開,煤堆塌落,達不到成型的要求,阻礙加工和貯運。因此,開發一種低能耗、低成本、高產量的造粒設備是研究者們關注的焦點。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技術目的是提供一種褐煤的粉煤造粒裝置,該裝置具有耗能低,設備損耗低,設備造價低,生產成本低,產量大的優點。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褐煤的粉煤造粒裝置,其主要是由一喂料螺旋輸送機連接一造粒壓制裝置組成,還包括有一成型切刀裝置。所述的喂料螺旋輸送機具有一進料口和一連通造粒壓制裝置的出料口 ;造粒壓制裝置包括有一環狀壓模,于環狀壓模的模腔內設置有一對間距可調的壓輥,環狀壓模與壓輥間隙配合且相同方向旋轉;還包括且繞模腔中心轉動的喂料刮板;所述環狀壓模周壁上間隔環設有壓模通孔;所達的成型切刀裝置主要由設置于環狀壓模外部的間歇式進給切刀組成,所述切刀鄰近壓模通孔設置。進一步,由該裝置制得的顆粒,送至一烘干設備烘干處理;所述烘干設備裝置為一蒸壓釜,該蒸壓釜包括一筒體,所述筒體上分別設置有連接壓力表、溫度表的接口 ;一連接過熱蒸汽管道的進汽裝置設置在筒體的底部;于筒體的底部還設置有排放冷凝水的排污口 ;一排放二氧化硫和釜內蒸汽的排氣口設置于筒體頂部或側部。進一步,所述蒸壓釜筒體上還設置有穩定筒內的過熱蒸汽壓力的充氣口和放氣□。進一步,所述蒸壓釜筒體內設置有道軌,一蒸養車沿道軌推入筒體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涉及的造粒設備通過相對旋轉的環狀壓模和間距可調的一對壓輥的相對旋轉,將造粒的粉煤逐漸卷入兩者間,并擠入環模通孔中成型,切刀把從環模通孔擠出的成型顆粒切成所述的長度。本技術造粒設備可通過改變環模通孔的孔徑來改變粉煤顆粒的粒徑,通過調節切刀的間歇進給距離來調節粉煤顆粒的長度,以保證制成的粉煤顆粒粒徑為4-12 mm,長度為5-30 mm。本技術涉及的造粒機每小時可造粒28噸以上,成型率可達90%以上。本技術烘干裝置保證褐煤顆粒在最佳的溫度和壓力下烘干,使褐煤顆粒改性成趨向于煙煤的特性,并及時的排出廢氣和冷凝水,減少蒸汽用量,設備造價低,并使烘干后的褐煤顆粒水份降低顯著,回吸極小,不發生自燃、風化,單位發熱量大幅度提高。經本裝置制作的顆粒型煤,具備了易烘干、易運輸、強度高、外觀好、烘干過程和烘干后不易變形等優點,相對于粉煤和大塊煤來說,更易被用戶使用,更方便燃燒,并使燃燒更充分。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造粒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喂料螺旋輸送機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造粒壓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4本技術蒸壓釜的主視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蒸壓釜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的一種褐煤的粉煤造粒裝置,其主要是由一喂料螺旋輸送機I連接一造粒壓制裝置2組成,還包括有一成型切刀裝置。喂料螺旋輸送機I和造粒壓制裝置2分別由變頻調速電機4和主傳動箱3驅動。如圖2所示的喂料螺旋輸送機1,其主要是由絞龍軸11、不銹鋼筒體12組成,所述的不銹鋼筒體12上設有一進料口 121和一連通造粒壓制裝置的出料口 122。絞龍軸11起物料輸送作用,轉速可調,它由變頻調速電機4通過擺線針輪減速器帶動絞龍軸11轉動,轉速可從O—150轉/分范圍內調節,有效轉速為12—120轉/分。如圖3所示的 造粒壓制裝置,其包括有一環狀壓模21,于環狀壓模21的模腔內設置有一對間距可調的壓輥22,環狀壓模21與壓輥22間隙配合且相同方向旋轉;所述環狀壓模21周壁上間隔環設有壓模通孔211。篩分、破碎后的粉煤經喂料螺旋輸送機I出料口122均勻輸送至環狀壓模21的模腔內,一繞模腔中心轉動的喂料刮板23將粉煤刮入壓輥22與環狀壓模21的間隙,壓輥22與環狀壓模21相向旋轉,將粉煤擠入環狀壓模21的環模通孔211中成型,制成粒徑為4-12 mm的顆粒。如圖3所示,本技術造粒設備的成型切刀裝置主要由設置于環狀壓模21外部的間歇式進給切刀5組成,所述切刀5鄰近壓模通孔設置,以把不斷從環模通孔211中擠出的成型顆粒切成所需的5-30 mm長度。本技術造粒設備可通過改變環模通孔211的孔徑來改變粉煤顆粒的粒徑,通過調節切刀5的間歇進給距離來調節粉煤顆粒的長度,以保證制成的粉煤顆粒粒徑為4-12mm,長度為 5-30 mm。如圖4所示的一種褐煤的顆粒及粉煤造粒后的烘干裝置,該裝置為一蒸壓釜6,該蒸壓爸6包括一由鞍式支座614支撐的筒體61,筒體61 —端設有球冠封頭611,另一端設有橢圓形封頭612,球冠封頭611與筒體61設有一安全聯鎖裝置613鎖固。所述筒體I上分別設置有連接壓力表、溫度表的接口 62、63,通過壓力表、溫度表監測蒸壓釜內的運行情況。筒體61的底部設置有進氣口 65,進氣口 65連接過熱蒸汽管道和筒體61內的進汽裝置64。于筒體的底部還設置有排污口 66,排污口 66安裝疏水閥,將釜內冷凝水及污物通過疏水閥排出釜外。一排放二氧化硫和釜內蒸汽的排氣口 67設置于筒體61頂部。所述筒體61上還設置有穩定筒內的過熱蒸汽壓力的充氣口 68和放氣口 69。如圖5所示,筒體61內設置有道軌615,蒸養車沿道軌推入筒體61內,關閉球冠封頭611,利用安全聯鎖裝置13將球冠封頭611鎖死,插上保險銷。待蒸汽鍋爐的蒸汽壓力達到0.7兆帕以上,通過充氣口對球冠封頭611充氣,利用密封墊將球冠封頭611密封,球冠封頭611密封墊耐溫> 450°。待球冠封頭611密封后,打開進氣口 65的閥門,開始對蒸壓釜進氣。通過壓力表、溫度表監測蒸壓釜內的運行情況。當蒸壓釜達到額定壓力時,關閉進氣口 65的閥門,打開排氣口 67的閥門,將釜內蒸汽排空。釜內蒸汽排空后,關閉充氣口 68的閥門,打開放氣口69的閥門,將球冠封頭611密封墊的壓力泄掉。待球冠封頭611密封墊壓力泄掉后,拔下安全銷,轉動安全聯鎖裝置613,打開球冠封頭611。將烘干后的物料從蒸壓釜6內拉出。以上實施例僅為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的保護范圍,凡是按照本技術提出的技術思想,在技術方案基礎上所做的任何改動,均落入本技術保護范 圍之內。權利要求1.一種褐煤的粉煤造粒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主要是由一喂料螺旋輸送機連接一造粒壓制裝置組成,還包括有一成型切刀裝置;所述的: 喂料螺旋輸送機,具有一進料口和一連通造粒壓制裝置的出料口 ; 造粒壓制裝置,其包括有一環狀壓模,于環狀壓模的模腔內設置有一對間距可調的壓輥,環狀壓模與壓輥間隙配合且相同方向旋轉;還包括且繞模腔中心轉動的喂料刮板;所述環狀壓模周壁上間隔環設有壓模通孔; 成型切刀裝置,其主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褐煤的粉煤造粒裝置,其特征在于:該裝置主要是由一喂料螺旋輸送機連接一造粒壓制裝置組成,還包括有一成型切刀裝置;所述的:喂料螺旋輸送機,具有一進料口和一連通造粒壓制裝置的出料口;造粒壓制裝置,其包括有一環狀壓模,于環狀壓模的模腔內設置有一對間距可調的壓輥,環狀壓模與壓輥間隙配合且相同方向旋轉;還包括且繞模腔中心轉動的喂料刮板;所述環狀壓模周壁上間隔環設有壓模通孔;成型切刀裝置,其主要由設置于環狀壓模外部的間歇式進給切刀組成,所述切刀鄰近壓模通孔設置。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京鵬,
申請(專利權)人:蔡京鵬,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