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是一種用于混合機的飛刀,適于安裝在混合機筒體(1)內并適于在飛刀驅動裝置(2)的驅動下隨所述飛刀驅動裝置(2)的驅動轉軸(3)一同旋轉,所述飛刀包括適于沿所述驅動轉軸(3)的周向呈輻射狀排布的多個刀片(4);所述刀片(4)的朝向旋轉方向的一側呈階梯形,呈階梯形一側的所述刀片(4)的高度由靠近所述驅動轉軸(3)的根部至遠離所述驅動轉軸(3)的頂部逐級遞減。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能夠同時解決對于物料攪拌的高效率要求的問題和在攪拌過程中避免物料纏繞飛刀的問題。(*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混合機中的飛刀,該飛刀尤其適用于犁刀式混合機,屬于在固定容器內具有旋轉攪拌裝置的混合機領域。
技術介紹
混合機是利用機械力和重力等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物料均勻混合起來的機械設備。混合機可以將多種物料配合成均勻的混合物,如將水泥、砂、碎石和水混合成混凝土濕料等。犁刀式混合機作為目前常用的混合機,廣泛用于干粉砂漿、塑料、橡膠添加劑等粉料的干燥與混合。中國專利文獻CN201231142Y公開了一種犁刀式混合機,包括出料閥、減速機、筒體、犁刀、主軸和進料口,混合機啟動后犁刀由主軸帶動旋轉,使物料沿筒體徑向作周向湍動,物料沿犁刀兩側面的法線方向拋出,筒體外壁的輸出電機的主軸上安裝有多組飛刀,當被拋出和作周向湍動的物料流經過多組所述飛刀時,被高速旋轉的所述飛刀迅速有力的拋散,使物料達到充分均勻的混合。在使用過程中發現,飛刀采用何種結構對物料的充分混合有很大影響。該現有技術沒有公開飛刀結構,本申請人從傳統的飛刀結構了解到現有技術中飛刀沿所述電機主軸以一定間隔平行設置,每一飛刀包括沿所述電機主軸周向呈輻射狀的四個直刀片(如圖1所示),該種傳統結構的飛刀對于大顆粒、重物料能起到很好的拋散作用,但是在使用過程中發現:該種飛刀結構對于含有團狀玻璃短切纖維的輕質物料的混合效果較差,不能實現物料的充分均勻混合。申請人:經過深入研究以及試驗發現:對于含有團狀玻璃短切纖維的輕質物料的混合,既要考慮飛刀在高速旋轉拋撒物料過程中不會纏繞過多的纖維而影響拋撒效率,還要考慮能夠將團狀玻璃短切纖維充分打開以實現物料的充分混合,上述現有技術的飛刀在運用到團狀玻璃短切纖維輕質物料的混合時,其利用直刀片的尖端插入團狀玻璃短切纖維中通過高速旋轉力將團狀纖維打開的方式滿足了飛刀不會纏繞過多的纖維的要求,但是由于每一直刀片在飛刀旋轉方向只有一個尖端,該種設置方式決定了該種結構的飛刀不能很好的將團狀玻璃短切纖維打開,但是,若簡單的增加尖端的數量則不能解決團狀玻璃短切纖維在拋撒過程中纏繞過多的問題,從而無法滿足物料混合時的高效率要求。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的飛刀結構在應用于團狀玻璃短切纖維輕質物料的混合時不能同時解決對于物料攪拌的高效率要求的問題和在攪拌過程中避免物料纏繞飛刀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為此,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能夠同時解決對于物料攪拌的高效率要求的問題和在攪拌過程中避免物料纏繞飛刀的問題的飛刀。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提供一種用于混合機的飛刀,適于安裝在混合機筒體內并適于在飛刀 驅動裝置的驅動下隨所述飛刀驅動裝置的驅動轉軸一同旋轉,所述飛刀包括適于沿所述驅動轉軸的周向呈輻射狀排布的多個刀片;所述刀片的朝向旋轉方向的一側呈階梯形,呈階梯形一側的所述刀片的高度由靠近所述驅動轉軸的根部至遠離所述驅動轉軸的頂部逐級遞減。所述刀片的朝向旋轉方向的一側靠近所述驅動轉軸(3 )的根部至遠離所述驅動轉軸的頂部成型有自高至低的三個臺階。所述刀片為四個,并沿所述刀片的旋轉方向均勻設置。兩相鄰所述飛刀之間的夾角為90°。所述刀片與所述驅動轉軸的軸線的夾角為60° -90°。所述刀片與所述驅動轉軸的軸線的夾角為90°。所述飛刀為耐磨合金鑄件。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方案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1、在本技術中,所述刀片的朝向旋轉方向的一側呈階梯形,呈階梯形一側的所述刀片的高度由靠近所述驅動轉軸的根部至遠離所述驅動轉軸的頂部逐級遞減,該種階梯形結構提供了多個尖端用于插入團狀玻璃短切纖維并將其打開,提高了混合機對于含有團狀玻璃短切纖維的輕質物料的混合效率,而且呈階梯形一側的所述刀片的高度由靠近所述驅動轉軸的根部至遠離所述驅動轉軸的頂部逐級遞減的設置方式防止了飛刀在高速旋轉過程中不會纏繞過多的團狀玻璃短切纖維2、。在本技術中,所述刀片與所述驅動轉軸的軸線之間的夾角為90°,針對于特定規格的短切纖維(長度約5-12mm,纖維直徑7_13 μ m),在混合過程中,由于纖維與粉末間的摩擦力相對較小,如果角度過小,纖維在混合過程中因極易抱團,導致分散效果變差。本申請人通過多次實驗嘗試,得出當夾角為90°時,飛刀剪切力提供足夠的分散空間,使得纖維與粉末充分摩擦混合, 同時混合物料在飛刀剪切應力及攪拌刀作用下,分散效果最佳。3、在本技術中,所述飛刀為耐磨合金鑄件,有極高的耐磨損性能,可以有效地延長所述飛刀為耐磨合金鑄件。附圖說明為了使本技術的內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據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其中圖1是現有技術中飛刀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飛刀結構示意圖;圖3是具有本技術的飛刀結構的混合機側視圖;圖4是具有本技術的飛刀結構的混合機主視圖。圖中附圖標記表示為:1-筒體、2-飛刀驅動裝置、3-驅動轉軸、4-刀片、5-進料口、6-出料口、7-主軸、8-攪拌刀、9-動力電機、10-傳送帶、11-減速機。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如圖2、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一種用于混合機的飛刀,適于安裝在混合機筒體I內并適于在飛刀驅動裝置2的驅動下隨所述飛刀驅動裝置2的驅動轉軸3 —同旋轉,所述飛刀包括適于沿所述驅動轉軸3的周向呈輻射狀排布的多個刀片4;所述刀片4的朝向旋轉方向的一側呈階梯形,呈階梯形一側的所述刀片4的高度由靠近所述驅動轉軸3的根部至遠離所述驅動轉軸3的頂部逐級遞減,所述刀片4的呈階梯形的一側自高至低分布為三個臺階,三個階梯含有三個尖端,對于含有團狀玻璃短切纖維和輕質粉末的混合物料的混合,這些尖端在高速旋轉過程中會插入團狀玻璃短切纖維中通過旋轉力將團狀玻璃短切纖維打開拋撒,使得玻璃短切纖維與輕質粉末充分混合,提高了含有團狀玻璃短切纖維物料的混合效率。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刀片4為四個,并且沿著所述刀片4的旋轉方向均勻設置,兩個相鄰所述刀片4之間的角度為90°,兩個相鄰所述刀片4之間留有的空間保證了所述刀片4的尖端在高速旋轉過程中較容易地插入團狀玻璃短切纖維中,而且本優選例中的刀片4可以提供十二個尖端,滿足了飛刀尖端數量的要求。當然,所述刀片的個數還可以設置為其它個數,例如,兩個或者三個等。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刀片4與所述驅動轉軸3的軸線的夾角為90°,針對于特定規格的短切纖維(長度約5-12mm,纖維直徑7_13 μ m),在混合過程中,由于纖維與粉末間的摩擦力相對較小,如果角度過小,纖維在混合過程中因極易抱團,導致分散效果變差。本申請人通過多次實驗嘗試,得出當夾角為90°時,飛刀剪切力提供足夠的分散空間,使得纖維與粉末充分摩擦混合,同時混合物料在飛刀剪切應力及攪拌刀8作用下,分散效果最佳,因此在該種設置方式下,混合機對于含有團狀玻璃短切纖維和輕質粉末的混合物料的混合效率最好。但是對于實現本技術的上述技術效果來說,所述刀片4與所述驅動轉軸3的軸線的夾角可以擴充至60° -90°的范圍,例如,還可以是60°、70°或80°等。實施例2本實施例提供一種具有實施例1所述的飛刀的混合機,如圖4所示,所述混合機包括筒體I,所述筒體I上成型有進料口 5、出料口 6 ;主軸7,架設在所述筒體I內,受主軸驅動裝置驅動旋轉;攪拌刀8,沿所述主軸7周向設置,隨所述主軸7 —同旋轉;飛刀驅動裝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混合機的飛刀,適于安裝在混合機筒體(1)內并適于在飛刀驅動裝置(2)的驅動下隨所述飛刀驅動裝置(2)的驅動轉軸(3)一同旋轉,所述飛刀包括適于沿所述驅動轉軸(3)的周向呈輻射狀排布的多個刀片(4);?其特征在于:?所述刀片(4)的朝向旋轉方向的一側呈階梯形,呈階梯形一側的所述刀片(4)的高度由靠近所述驅動轉軸(3)的根部至遠離所述驅動轉軸(3)的頂部逐級遞減。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軍,王永革,
申請(專利權)人:中亨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