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心內患者急救擔架,包括兩塊板體,板體的兩端設置有把手,板體與把手之間固定連接,其中,板體上進一步設置有長槽,長槽內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與長槽之間插合連接后使兩塊板體連接固定為一體,長槽與板體之間在制造時一體成型,長槽的高度為25-35cm。板體的寬度為40-50cm,長槽與連接桿的橫截面為四邊形,連接桿長度為80-100cm,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有擋片,所述連接桿與所述擋片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板體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綁帶,固定綁帶的端部設置有粘扣,兩塊板體上的固定綁帶之間能夠粘接固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平穩的固定其上,不易發生體位變化且抬起容易。(*該技術在202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醫療器械,特別涉及一種心內患者急救擔架。技術背景:心內患者的發病之后的急救,轉運工具是必用的器械,常用的器械為轉運床,擔架等。而擔架更加常用,其具有占地面積少,攜帶方便,適合多環境的使用。但是現有的擔架其主體為一板狀結構,板狀結構的兩端各設置有兩個把手,板狀結構占地面積較大,而且,病人放置其上時,把手與地面為緊貼的,不利于抬起操作。為解決占地面積的問題,出現了一些擔架的改進:如,將板狀結構改為繩編結構,這種改變雖然可使兩根把手相互疊壓進而減少占地面積,也具有攜帶容易的優點,但鑒于繩編結構為柔性物質,在轉運過程中,容易導致患者出現體位變化,嚴重者引起血栓脫落,不利于心內病人的搶救。鑒于現有技術中的種種問題,迫切需要出現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平穩的固定其上,不易發生體位變化且抬起容易的一種心內患者急救擔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平穩的固定其上,不易發生體位變化且抬起容易的一種心內患者急救擔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心內患者急救擔架,包括兩塊板體,板體的兩端設置有把手,板體與把手之間固定連接,其中,所述板體上進一步設置有長槽,所述長槽內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與所述長槽之間插合連接后使兩塊板體連接固定為一體,所述長槽的高度為2 5-35cm。所述板體的寬度為40-50cm,所述長槽與所述連接桿的橫截面為四邊形,所述連接桿長度為80-100cm,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有擋片,所述連接桿與所述擋片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所述板體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綁帶,所述固定綁帶的端部設置有粘扣,兩塊板體上的固定綁帶之間能夠粘接固定。所述板體、所述長槽、所述連接桿為塑料制品或木制品。所述長槽的數目為2-3個,所述長槽的數目與所述連接桿的數目相同。兩塊板體上的長槽的位置一一對應,連接桿穿入兩塊板體上的相應長槽后使兩塊板體固定一體,擋片用于防止連接桿完全沒入長槽內。本技術突出優點為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平穩的固定其上,不易發生體位變化且抬起容易。具體為:1、本技術不用時,可以將兩塊板體疊壓,連接桿順向放于板體上,利用固定綁帶固定一起,減少占地面積。2、本技術使用時,連接桿與所述長槽之間插合連接后使兩塊板體固定為一體。兩塊板體上的長槽的位置--對應,連接桿穿入兩塊板體上的相應長槽后使兩塊板體固定一體,擋片用于防止連接桿完全沒入長槽內。本技術的板體為板狀結構,可以穩固的承托患者身體,在通過固定綁帶固定患者身體,使患者平躺避免體位變化。3、本技術長槽高度為25-35cm,使把手、板體之間與地面之間形成空隙,便于醫護人員利用把手抬起本技術,抬起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示意圖。附圖標識:1、連接桿2、板體3、把手4、長槽5、固定綁帶6、擋片7、粘扣 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說明。如圖1-圖2所示,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不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側視不意圖。本技術包括兩塊板體2,板體2的兩端設置有把手3,板體2與把手3之間固定連接,其中,板體2上進一步設置有長槽4,長槽4內設置有連接桿1,連接桿I與長槽4之間插合連接后使兩塊板體2連接固定為一體,長槽4的高度為25-35cm。板體2的寬度為40-50cm,長槽4與連接桿I的橫截面為四邊形,連接桿I長度為80-100cm,連接桿I的一端設置有擋片6,連接桿I與擋片6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板體2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綁帶5,固定綁帶5的端部設置有粘扣,兩塊板體2上的固定綁帶5之間能夠粘接固定。板體2、長槽4、連接桿I為塑料制品或木制品。長槽4的數目為2-3個,長槽4的數目與連接桿I的數目相同。兩塊板體2上的長槽4的位置一一對應,連接桿I穿入兩塊板體2上的相應長槽4后使兩塊板體2固定一體,擋片6用于防止連接桿I完全沒入長槽4內。本技術突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平穩的固定其上,不易發生體位變化且抬起容易。本技術不用時,可以將兩塊板體疊壓,連接桿順向放于板體上,利用固定綁帶固定一起,減少占地面積。本技術使用時,連接桿與所述長槽之間插合連接后使兩塊板體固定為一體。兩塊板體上的長槽的位置一一對應,連接桿穿入兩塊板體上的相應長槽后使兩塊板體固定一體,擋片用于防止連接桿完全沒入長槽內。本技術的板體為板狀結構,可以穩固的承托患者身體,在通過固定綁帶固定患者身體,使患者平躺避免體位變化。本技術長槽高度為25-35cm,使把手、板體之間與地面之間形成空隙,便于醫護人員利用把手抬起本技術,抬起方便。權利要求1.一種心內患者急救擔架,包括兩塊板體,板體的兩端設置有把手,板體與把手之間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上進一步設置有長槽,所述長槽內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與所述長槽之間插合連接后使兩塊板體連接固定為一體,所述長槽與所述板體之間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所述長槽的高度為25-35cm。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心內患者急救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的寬度為40-50cm,所述長槽與所述連接桿的橫截面為四邊形,所述連接桿長度為80-100cm,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有擋片,所述連接桿與所述擋片在制造時一體成型。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心內患者急救擔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綁帶,所述固定綁帶的端部設置有`粘扣,兩塊板體上的固定綁帶之間能夠粘接固定。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心內患者急救擔架,包括兩塊板體,板體的兩端設置有把手,板體與把手之間固定連接,其中,板體上進一步設置有長槽,長槽內設置有連接桿,連接桿與長槽之間插合連接后使兩塊板體連接固定為一體,長槽與板體之間在制造時一體成型,長槽的高度為25-35cm。板體的寬度為40-50cm,長槽與連接桿的橫截面為四邊形,連接桿長度為80-100cm,所述連接桿的一端設置有擋片,所述連接桿與所述擋片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板體的一側設置有固定綁帶,固定綁帶的端部設置有粘扣,兩塊板體上的固定綁帶之間能夠粘接固定。本技術結構簡單,使用方便,患者可以平穩的固定其上,不易發生體位變化且抬起容易。文檔編號A61G1/04GK203089581SQ20132004718公開日2013年7月3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18日專利技術者陳偉, 王展 申請人:陳偉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心內患者急救擔架,包括兩塊板體,板體的兩端設置有把手,板體與把手之間固定連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板體上進一步設置有長槽,所述長槽內設置有連接桿,所述連接桿與所述長槽之間插合連接后使兩塊板體連接固定為一體,所述長槽與所述板體之間在制造時一體成型,所述長槽的高度為25?35cm。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偉,王展,
申請(專利權)人:陳偉,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