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的扳手,其在握柄端部設有一開口鉗組,該開口鉗組是在握柄對應端部凸伸一較小直徑的嵌桿,嵌桿供卡設一開口鉗,開口鉗對應端部形成一對應嵌桿的嵌槽,構成通用性好、扭力強、成本低的扳手結構,使用者可根據需要更換不同規格的開口鉗,減輕攜帶負擔,方便使用。(*該技術在2011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手工工具,尤其涉及一種可更換不同規格開口鉗、減輕使用者攜帶負擔的改進的扳手。為解決習用扳手存在的上述缺點,本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通用性好且能增進扭力的改進的扳手。本技術的目的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本技術改進的扳手,包括握柄,該握柄至少一端設有一開口鉗組;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開口鉗組是在握柄的端部凸伸一較小直徑的嵌桿,嵌桿供卡設一開口鉗,開口鉗對應端部形成一對應嵌桿的嵌槽,借此構成一通用性好的扳手結構。本技術的上述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本技術改進的扳手,所述的握柄在嵌桿中心沿軸線形成一滑槽,滑槽內滑設有一頂撐塊,嵌桿頂面形成一連通滑槽的穿孔,握柄上形成一徑向貫穿且與滑槽連通的插孔,插孔內滑設一具有頂抵槽的定位栓,頂撐塊在對應頂抵槽的一端成圓弧部,且對應穿孔處形成一具有斜面的讓位槽,讓位槽內設置一外徑略小于穿孔且略為凸出穿孔的定位鋼珠,又,頂撐塊在對應滑槽的另端頂撐一復位元件,并以一限位塊嵌固在滑槽開口,開口鉗的嵌槽內緣在對應嵌桿定位鋼珠處形成一定位槽;所述開口鉗的嵌槽開口周緣分別形成有一斜狀的導緣。本技術的目的也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本技術改進的扳手,包括握柄,握柄的兩端分別設有開口鉗組與套筒組;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開口鉗組是在握柄對應端凸伸一較小直徑的嵌桿,且嵌桿供卡設一開口鉗,該開口鉗對應端部形成一對應嵌桿的嵌槽;所述套筒組是在握柄的另端形成一環套,環套在內徑底緣凸伸一道抵緣,且環套內利用抵緣設置一外周緣具有棘輪面的套筒,握柄在對應環套內徑處形成一連通的半月槽,該半月槽后方延伸一容槽,半月槽內設有一半月棘塊,且半月棘塊與棘輪面的嚙齒及曲度相對應,半月棘塊與容槽底端間固設有一具有復位能力的彈簧,借此形成一通用性好且扭力大的扳手結構。本技術的上述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本技術改進的扳手,所述的握柄在嵌桿中心沿軸線形成一滑槽,該滑槽內滑設有一頂撐塊,該嵌桿頂面形成一連通滑槽的穿孔,握柄上形成一徑向貫穿且與滑槽連通的插孔,該插孔內滑設有一具有頂抵槽的定位栓,頂撐塊對應頂抵槽的一端成圓弧端部,且對應穿孔處形成一具有斜面的讓位槽,該讓位槽內容設一外徑略小于穿孔且略為凸出穿孔的定位鋼珠,又,頂撐塊在對應滑槽的另端頂撐有一復位元件,并以一限位塊嵌固在滑槽開口,開口鉗的嵌槽內緣在對應嵌桿定位鋼珠處形成一定位槽;所述開口鉗的嵌槽開口周緣分別形成一斜狀的導緣;所述套筒組的環套利用樞栓及彈簧樞設一內徑較小的限位片,限位片自由端形成一凸卡部,環套頂面向上凸伸一具有凹槽的壓塊,使限位片可嵌設在環套凹槽內;所述套筒組的半月棘塊兩側面形成對應的滑槽,滑槽供一呈[形的扣塊滑扣,且扣塊利用扣栓固設彈簧,而握柄在對應容槽底端形成一徑向連通的貫孔,供一固定栓固設彈簧另端;所述套筒組的半月棘塊底端利用固定栓固設彈簧,且容槽底端形成一栓孔,供另一固定栓固設彈簧另端。本技術的目的還可由以下技術方案實現。本技術改進的扳手,包括握柄,握柄兩端分別設有開口鉗組與套筒組;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開口鉗組是在握柄對應端凸伸一較小直徑的嵌桿,且嵌桿供卡設一開口鉗,該開口鉗對應端部形成一對應嵌桿的嵌槽;所述套筒組是在握柄另端形成一環套,環套內設置一外周緣具有棘輪面的套筒,握柄在對應環套內徑處形成一連通的半月槽,半月槽后方延伸一容槽,半月槽內設有一半月棘塊,且半月棘塊與棘輪面的嚙齒及曲度相對應,該半月棘塊與容槽底端間頂撐一具有復位能力的彈簧,借此形成一通用性好且扭力大的扳手結構。本技術的上述目的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措施來進一步實現。本技術改進的扳手,所述的握柄在嵌桿中心沿軸線形成一滑槽,該滑槽內滑設有一頂撐塊,嵌桿頂面形成一連通滑槽的穿孔,握柄上形成一徑向貫穿且與滑槽連通的插孔,該插孔內滑設有一具有頂抵槽的定位栓,頂撐塊對應頂抵槽的一端成圓弧端部,且對應穿孔處形成一具有斜面的讓位槽,讓位槽內容設一外徑略小于穿孔且略為凸出穿孔的定位鋼珠,頂撐塊在對應滑槽的另端頂撐有一復位元件,并以一限位塊嵌固在滑槽開口,開口鉗的嵌槽內緣在對應嵌桿定位鋼珠處形成一定位槽;所述的開口鉗的嵌槽開口周緣分別形成一斜狀的導緣,方便握柄的嵌桿嵌入。本技術可根據使用者的需求更換適當規格的開口鉗或套筒,且可進一步提高其套筒的扭轉力矩,減少損壞的狀況。附圖說明圖1為現有扳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A為本技術分解結構立體示意圖。圖2B為圖2A所示部位結構放大示意圖。圖3A為本技術平面俯視動作示意圖。圖3B為本技術局部側面俯視動作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局部俯視剖視圖。圖5A為本技術另一實施例分解結構立體示意圖。圖5B為圖5A所示部位結構放大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再一實施例分解結構立體示意圖。上述握柄50與嵌桿51與開口鉗60的嵌槽的結構可互換,一樣可達到相同的結果。套筒組7則是在握柄50的另端形成一環套70,環套70供樞設一內徑較小的限位片77,又,環套70在內徑底緣凸伸一道抵緣71,供對應夾設一套筒90,該環套70頂面末端向上凸伸一具有凹槽73的壓塊72。握柄50在對應環套70內徑處形成一連通的半月槽74,供容設一半月棘塊80,半月槽74后方延伸一容槽75,且握柄50在對應容槽75底端形成一徑向連通的貫孔750,供一固定栓76插設,又限位片77是利用一樞栓78及彈簧79樞設于握柄50對應環套70處,使限位片77可相對樞轉(如圖3B所示),該限位片77自由端形成一可嵌入環套70凹槽73的凸卡部770(如圖3A所示)。而設于半月槽74內的半月棘塊80兩側形成對應的滑槽81,滑槽81可供一呈[形的扣塊82滑扣,且扣塊82利用扣栓83固設有一彈簧84,該彈簧84另端利用固定栓76固設于容槽75底端,使半月棘塊80可產生自動復位作用。又設于環套70內的套筒90內徑可為各種不同的規格,且套筒90外周緣形成棘輪面91,且棘輪面91與半月棘塊80的嚙齒及曲度相對應,使半月棘塊80可完全嚙合在套筒90的棘輪面91上,借此構成一通用性好且扭力大的扳手結構。借由上述的特殊結構設計,本技術實際運用時,如圖3A、3B所示,當使用者需要更換不同尺寸的開口鉗60時,僅需將握柄50上的定位栓55向下壓,如此,定位栓55即會以頂抵槽56漸升的內緣推抵頂撐塊57,進而使定位鋼珠58落入頂撐塊57的讓位槽570內,這樣,即可順利撥出開口鉗60。而當使用者放開定位栓55時,頂撐塊57隨即受復位元件59的作用復位,同時利用讓位槽570的斜面571及圓弧端將定位鋼珠58及定位栓55推回原位。接著,再將新的開口鉗60以嵌槽61套在嵌桿51上,當導緣63碰到定位鋼珠58時,利用斜面關系將定位鋼珠58壓下,使開口鉗60持續內推,直到定位鋼珠58對應定位槽62后,定位鋼珠58受復位元件59作用復位,使開口鉗60可穩固地嵌設于握柄50上,達到更換不同尺寸規格的目的,提高其通用性。套筒組7可進行更換,配合圖3、4所示,當使用者需要更換不同尺寸的套筒90時,僅需將限位片77向一側轉開,然后將套筒90取出,再將欲更換的新套筒90置入環套70內,并使套筒90棘輪面91與半月棘塊80相嚙合,最后再將限位片77推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進的扳手,設有握柄,握柄至少一端設一開口鉗組;其特征是所述開口鉗組是在握柄的端部凸伸一較小直徑的嵌桿,嵌桿供卡設一開口鉗,開口鉗對應端部形成一對應嵌桿的嵌槽。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玲瑯,
申請(專利權)人:劉玲瑯,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