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人工關節包括樞轉地連接到中間體(30)上的第一基本元件(40)和第二基本元件(50)。第一凸起(41)從第一基本元件(40)延伸且構造成用以壓配合到錨定到第一骨部件(6)上的螺釘裝置(60)中,且第二凸起(51)從第二基本元件(50)延伸且構造成用以壓配合到錨定到第二骨部件(7)上的螺釘裝置(70)中。還描述了一種相關的零件套件(2)。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人工關節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人工關節,其包括樞轉地連接到中間體上的兩個基本元件。該人工關節特別適合作為用于手指中的關節的以外科手術方式可植入的假體替換裝置,但可適用于腳趾中的關節。
技術介紹
今天,人工關節例如在事故或疾病(如關節炎)的情況下,用于替換手指關節,如掌指關節、近位指間關節和遠位指間關節。對于用于替換腳趾關節,其具體是跖趾關節和近位指關節。已經了解了此類人工關節一定時間,且使用了一定數目的不同類型,如以專利文獻DE10354601B3舉例說明的,該專利文獻公開了一種具有錨定軸的人工關節,錨定軸設有螺紋刀具來用于將關節附接到患者的骨頭上。例如,以DE19628476A1、EP2057971A1和US5147386反映了其它現有技術。由舉例說明的專利文獻描述的技術允許屈曲運動和變化量的一些位移。然而,人的關節的特征并非總是被成功地復制。具體而言,人的掌指關節具有在手指彎曲時沿一個平面屈曲的能力。人的關節還可承受輕微程度的側向移動和扭曲。此外,縱向游隙的形式沿指關節的長度是可能的。在易于放入人體中且最佳地復制了其替換的關節,同時仍確保關節耐用、易于組裝且能夠允許最佳骨與植入物的對接的人工關節中,已經很難實現這四個運動。通常,在人工關節的耐用性與人工關節所替換的關節的復制之間會作出權衡,且相信當前的人工關節可在可獲得待替換的關節的耐用性和復制的更優化的組合的意義上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至少部分地克服現有技術的一個或多個局限性。具體而言,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耐用同時仍能夠令人滿意地復制替換的關節的人工關節。因此,提供了一種人工關節,其包括樞轉地連接到中間體上的第一基本元件和第二基本元件。第一凸起從第一基本元件延伸,且構造成用以壓配合到錨定到第一骨部件上的螺釘裝置中,且第二凸起從第二基本元件延伸,且構造成用以壓配合到錨定到第二骨部件上的螺釘裝置中。由凸起提供的壓配合有效地確保了人工關節可經得起人工關節與螺釘裝置之間相對較大的轉矩值,相對較大的轉矩值通常在手指轉動或略微扭曲時出現。此外,壓配合有助于防止關節相對于骨部件的縱向移動。這與為了復制替換的關節而大體上允許輕微的縱向移動的常規人工關節相反。然而,檢查已經顯示了上文所述的增大轉矩阻力勝過減少側向移動的形式的缺點。根據另一個方面,提供了一種零件套件,其包括i)人工關節,包括其任何實施例,ii)第一螺釘裝置,其包括開口,以及iii)第二螺釘裝置,其包括開口,其中人工關節構造成用以壓配合到第一螺釘裝置的開口和第二螺釘裝置的開口中。本專利技術的又一些目標、特征、方面和優點將從以下詳細描述、從所附權利要求以及從附圖中清楚。附圖說明現在將通過舉例的方式參照所附簡圖來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在附圖中:圖1為人工關節和人工關節構造成用以壓配合到其中的螺釘裝置的透視圖,圖2示出了圖1中的螺釘裝置的實施例,圖3示出了當螺釘裝置附接到骨部件上時的圖1中的人工關節和螺釘裝置,圖4為如從第一側看到的圖1中的人工關節的分解視圖,圖5為從如第二側看到的圖1中的人工關節的分解視圖,圖6為如從下方看到的圖1中的人工關節的透視圖,圖7為圖1中的人工關節的下側視圖,圖8為圖1中的人工關節的側視圖,以及圖9a至圖9d為圖1中的人工關節的凸起上的凸部的四個實施例的近視圖。具體實施方式參照圖1,示出了人工關節4的實施例。人工關節4包括樞轉地連接到中間體30上的第一基本元件40和第二基本元件50。人工關節4具有從人工關節4沿第一幾何軸線A1延伸的第一凸起41,且具有從人工關節4沿第二幾何軸線A2延伸的第二凸起51。具體而言,第一凸起41具有長形形狀,且從第一基本元件40延伸。第一凸起41構造成用以壓配合到第一螺釘裝置60中,第一螺釘裝置60在該實施例中具有帶頭部61的螺釘的形式,長形螺紋部分62從頭部61延伸。在此背景下,第一凸起41構造成(即,改造成或布置成)壓配合器件,其設計成用于壓配合的特定目的。這意味著僅具有例如抵靠東西的能力的已知人工關節的構件不可看作是構造成壓配合的。進一步參照圖2,第一螺釘裝置60具有中心孔63,第一凸起41可插入中心孔63中。出于該目的,中心孔63從頭部61且朝第一螺釘裝置60的中心(即,沿第一幾何軸線A1)延伸。第一螺釘裝置60的中心孔63的上部區段64包括梅花型頭部(torxhead),該頭部允許通過使用梅花起子將第一螺釘裝置60擰入患者的骨頭中。具有梅花型頭部的上部區段64相對較淺,通常小于第一凸起41的長度的一半。中心孔63的下部區段65平滑且延伸到第一螺釘裝置60中。如清楚的那樣,上部區段64包括中心孔63的開口,而下部區段65在中心孔63中進一步向下。原則上,第一螺釘裝置60可具有常規梅花型螺釘的形式,該螺釘具有沿螺釘的中心軸線鉆取的孔,其中鉆孔具有小到足以使梅花型頭部的上部區段64不受影響的直徑。因此,第一螺釘裝置60包括為用于收納第一凸起41的中心孔63的形式的軸向且通常為圓形的開孔。在圖中,第一螺釘裝置60的中心軸線與第一幾何軸線A1重合,這表示當第一凸起41壓配合到第一螺釘裝置60中時第一凸起41與第一螺釘裝置60之間的正確對準。為了獲得第一凸起41與第一螺釘裝置60之間的壓配合,中心孔63的下部區段65可在中心孔63朝其底部逐漸變窄的意義上成錐形(即,下部區段65可沿從頭部61的方向成錐形)。因此,下部區段65可具有帶由角β限定的孔徑的截頭圓錐形狀。如圖2中所示,第一凸起41也可成錐形,且可在第一基本元件40附近具有相比于第一凸起41的端部區段412的直徑相對較大的直徑。因此,第一凸起41可具有帶由角α限定的孔徑的截頭圓錐形狀。這意味著第一凸起41可包括圓形截面。在遠離中心孔底部66的中心孔中的位置P處,第一凸起41的端部區段412的直徑可比第一螺釘裝置60的下部區段65的直徑相對更大。因此,當第一凸起41插入中心孔63中時,其將在點P處與第一螺釘裝置60相接觸。例如,通過用適合的錘類工具適當地擊打人工關節4,可將第一凸起41進一步推入第一螺釘裝置60中,這從而實現壓配合。為了獲得適合的壓配合,角β可略微大于角α。還有可能的是,如圖1中所示,角α為零,即,第一凸起41可具有圓柱形狀。因此,β大于或等于α,且β的一個典型值為5°。第二凸起51也可具有長形形狀,且可從第二基本元件50延伸,且可構造成以類似于第一基本元件40壓配合到第一螺釘裝置60中的方式壓配合到第二螺釘裝置70中。出于此目的,第二螺釘裝置70可與第一螺釘裝置60相同,且第二凸起51可具有對應于第一凸起41的尺寸和形狀的尺寸和形狀。由此接下來是第二螺釘裝置70可具有帶頭部71的螺釘的形式,長形螺紋部分72從頭部71延伸。第二螺釘裝置70具有中心孔73,第二凸起51可與第一凸起41如何插入第一螺釘裝置60的中心孔63中的方式插入中心孔73中。這意味著在第二凸起51壓配合到第二螺釘裝置70中時,第二螺釘裝置70的中心軸線與第二幾何軸線A2重合。人工關節4、第一螺釘裝置60和第二螺釘裝置70形成零件套件2,其中人工關節4借助于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51構造成壓配合到第一螺釘裝置60和第二螺釘裝置70的孔63,73中。參照圖3,示出了當螺釘裝置60錨定到第一骨部件6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10.29 SE 1051138-41.一種人工關節和螺釘裝置的套件,包括人工關節,其包括樞轉地連接到中間體(30)上的第一基本元件(40)和第二基本元件(50),以及第一凸起(41),其從所述第一基本元件(40)延伸,以及第二凸起(51),其從所述第二基本元件(50)延伸,其特征在于,所述套件進一步包括:錨定到第一骨部件(6)上的第一螺釘裝置(60),其包括中心孔(63),錨定到第二骨部件(7)上的第二螺釘裝置(70),其包括中心孔(73),其中所述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51)構造成分別壓配合到所述第一和第二螺釘裝置(60,70)的所述中心孔(63,73)中,且每個所述凸起(41,51)具有帶由角α限定的孔徑的截頭圓錐形狀,且其中每個凸起(41,51)包括用于增加相應凸起(41,51)和螺釘裝置(60,70)之間的抓持力的凸部(411,511),其中所述凸部(411,511)分別布置在分別最遠離第一和第二基本元件(40,50)的第一凸起(41)和第二凸起(51)的端部上,以及所述凸部分別為第一和第二凸起(41,51)的組成部分,并布置在第一和第二凸起(41,51)的圓周表面上,以及其中所述中心孔(63,73)包括軸向的圓形孔,用于接收所述凸起(41,51),并且其中所述中心孔包括下部區段,所述下部區段如此漸縮:使得所述中心孔向其底部逐漸變窄,并且所述壓配合在所述下部區段中實現,以及所述下部區段具有帶由角β限定的孔徑的截頭圓錐形狀,其中β大于α,其中所述第一凸起(41)和所述第一凸起(41)的凸部(411)沿共同的方向延伸,以及所述第二凸起(51)和所述第二凸起(51)的凸部(511)沿共同的方向延伸。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411,511)為長形的。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具有隆起(411,511)的形式。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411,511)包括各個凸起(41,51)上的至少六個凸部。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套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E施塔爾維納松,H哈坎松,
申請(專利權)人:GS開發有限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