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雙向張緊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自動發藥機,其中雙向張緊裝置包括底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旋轉機構,其包括下轉盤、位于所述下轉盤上方的上轉盤、設置于所述上轉盤上的第一轉軸、與所述第一轉軸平行設置的第二轉軸、驅動所述第二轉軸旋轉的電機、及纏繞于所述上轉盤和第二轉軸上的皮帶線;張緊裝置,其包括支架、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張緊輪,所述張緊輪以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連線為對稱軸分布于皮帶線的兩側,并在皮帶線的摩擦力的帶動下作旋轉運動。本發明專利技術的雙向張緊裝置能夠自動緊固皮帶線,防止其松動打滑,提高出藥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皮帶線緊固裝置,尤其涉及一種雙向自動張緊裝置及具有該裝置的自動發藥機。
技術介紹
目前醫院的藥房在發放藥品時,常常需要安排人員進行人工發藥,發藥人員發藥時,根據取藥者提供的取藥清單在藥房中查找所需藥品的位置,并將找到的藥品提供給取藥者。這樣的取藥過程效率較低,即使安排較多的發藥人員也不能很好的滿足較多取藥者的。因此,自動發藥機應運而生,現有的自動發藥機的藥品被放置在儲藥倉內,出藥倉被設置在一旋轉機構上,并根據所需藥品種類的不同,出藥倉可通過旋轉機構作旋轉運動,將所需藥品所在的出藥倉轉至出藥位置。上述旋轉機構驅動出藥倉轉動是通過一皮帶線實現傳動的,但是皮帶線由于長時間的不停工作,可能發生松動打滑,進而影響出藥的效率。有鑒于此,有必要對現有的自動發藥機予以改進,以解決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種雙向張緊裝置。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雙向張緊裝置的自動發藥機 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的一種雙向張緊裝置,其包括底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旋轉機構,其包括下轉盤、位于所述下轉盤上方的上轉盤、設置于所述上轉盤上的第一轉軸、與所述第一轉軸平行設置的第二轉軸、驅動所述第二轉軸旋轉的電機、及纏繞于所述上轉盤和第二轉軸上的皮帶線;張緊裝置,其包括支架、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張緊輪,所述張緊輪以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連線為對稱軸分布于皮帶線的兩側,并在皮帶線的摩擦力的帶動下作旋轉運動。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其中第二支架包括豎桿、設置于所述豎桿上的橫桿、及自所述橫桿兩端延伸出與所述底板垂直的轉軸。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張緊輪包括圓筒形外殼、及夾持于所述圓筒形外殼及轉軸之間的若干滾珠,所述圓筒形外殼以所述轉軸的中心為軸心作旋轉運動。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支架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支架的豎桿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架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底板上設置有固定件,其包括“U”型的固定部、及位于所述固定部兩端的連接板,所述固定部扣合在所述第一支架上,并通過所述連接板與所述底板固定連接。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垂直延伸出有阻擋部,所述阻擋部通過一彈簧與所述下轉盤進行連接,且所述阻擋部抵持在所述固定件的固定部上。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下轉盤上固定設置有軸承,上轉盤設置于所述軸承上,并通過所述軸承相對于所述下轉盤作旋轉運動。作為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轉軸頂端設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內部自所述第一轉軸一體延伸出有平行于所述第一轉軸的外螺紋。為實現上述另一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的一種自動發藥機,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雙向張緊裝置。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雙向張緊裝置能夠自動緊固皮帶線,防止其松動打滑,提高出藥效率。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雙向張緊裝置一具體實施方式的立體示意 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雙向張緊裝置一具體實施方式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 圖3圖2中虛線部分的局部放大 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雙向張緊裝置一具體實施方式再一角度的立體示意 圖5為圖4中虛線部分的局部放大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所示的各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進行詳細說明,但應當說明的是,這些實施方式并非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結構上的等效變換或替代,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如圖廣3所示,圖1為本實施方式中的雙向張緊裝置100的立體示意圖;圖2為本實施方式中雙向張緊裝置100的另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圖3為圖2中虛線部分的局部放大圖。該雙向張緊裝置100包括底板10 ;設置于底板10上的旋轉機構11,該旋轉機構夠11包括下轉盤110、位于下轉盤110上方且與下轉盤110平行的上轉盤112,在下轉盤110上還固定設置有軸承13,上轉盤112設置于該軸承13的另一側,并可在外力的帶動下通過軸承13相對于下轉盤110作旋轉運動。配合參照圖4、圖5所示,圖4為本實施方式中雙向張緊裝置100的再一角度的立體示意圖;圖5為圖4中虛線部分的局部放大圖。旋轉機構11還包括設置于上述上轉盤112上的第一轉軸111、與第一轉軸111平行設置的第二轉軸(未圖示)、驅動第二轉軸旋轉的電機114、及纏繞于上轉盤112和第二轉軸上的皮帶線115。電機114工作時,其帶動第二轉軸旋轉,第二轉軸依靠摩擦力帶動纏繞其上的皮帶線115轉動,皮帶線115進一步驅動上轉盤112旋轉,從而使得上轉盤112上的第一轉軸111轉動。第一轉軸111頂端設置有一凹槽1110,凹槽1110內部自第一轉軸111一體延伸出有平行于第一轉軸111的外螺紋1111。該外螺紋1111可與其他裝置相螺接,進而傳動其他裝置發生轉動。上述雙向張緊裝置100還包括張緊裝置12,其包括支架121、設置于支架121上的張緊輪122,其中支架121包括第一支架1211和第二支架1212,第二支架1212進一步包括豎桿1213、設置于豎桿1213上的橫桿1214、及自橫桿1214兩端延伸出與底板10垂直的轉軸1215。從而,第二支架呈一魚叉形狀。上述張緊輪122套裝于轉軸1215上,并以第一轉軸111和第二轉軸的連線為對稱軸分布于皮帶線115的兩側,并可在皮帶線115的摩擦力的帶動下作旋轉運動。張緊輪122在摩擦力的帶動下作旋轉運動是通過如下結構實現的:張緊輪122包括圓筒形外殼1221、及夾持于圓筒形外殼1221及轉軸1215之間的若干滾珠1222,如此,圓筒形外殼1221的外側為滑動摩擦力,內側為滾動摩擦力,外側的滑動摩擦力要大于內側的滾動摩擦力,因此圓筒形外殼1221在外側滑動摩擦力的帶動下以轉軸1215的中心軸線為轉軸作旋轉運動。進一步地,第一支架1211位于底板10上,第二支架1212的豎桿1213固定于第一支架1211上。同時,底板10上設置有固定件14,其包括“U”型的固定部140、及位于固定部140兩端的連接板141,固定部140扣合在第一支架1211上,并通過連接板141與底板10進行固定連接。上述第一支架1211的一端垂直延伸出有阻擋部1216,其通過一彈簧15與下轉盤110進行連接,且阻擋部1216抵持在固定件14的固定部140上。如此設置的雙向張緊裝置,當一側的皮帶線發生松動打滑時,另一側的張緊輪與皮帶線的摩擦力增大,從而兩側摩擦力不均衡,松動的皮帶線會被拉向另一方,從而緊固皮帶線。本實施方式中還涉及一種具有如上所述的雙向張緊裝置的自動售藥機(未圖示),該自動售藥機內部皮帶線不易打滑松動,出藥效率高。對于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專利技術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專利技術。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專利技術的范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范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專利技術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此外,應當理解,雖然本說明書按照實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個實施方式僅包含一個獨立的技術方案,說明書的這種敘述方式僅僅是為清楚起見,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將說明書作為一個整體,各實施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雙向張緊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雙向張緊裝置包括底板;設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旋轉機構,其包括下轉盤、位于所述下轉盤上方的上轉盤、設置于所述上轉盤上的第一轉軸、與所述第一轉軸平行設置的第二轉軸、驅動所述第二轉軸旋轉的電機、及纏繞于所述上轉盤和第二轉軸上的皮帶線;張緊裝置,其包括支架、設置于所述支架上的張緊輪,所述張緊輪以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的連線為對稱軸分布于皮帶線的兩側,并在皮帶線的摩擦力的帶動下作旋轉運動。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嚴陽,
申請(專利權)人:蘇州艾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