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叉車門架提升下降緩沖裝置,操縱手柄通過手柄連接桿與上牽引杠桿中部相連,上牽引杠桿一端通過復位裝置A與下降緩沖軟軸連接,下降緩沖軟軸與信號采集機構A連接,上牽引杠桿另一端與中間連接桿相連,中間連接桿另一端與下牽引杠桿中部相連,下牽引杠桿一端通過復位裝置B與提升緩沖軟軸連接,提升緩沖軟軸與信號采集機構B連接,下牽引杠桿另一端通過閥連接桿與多路換向閥相連。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穩定可靠,便于加工安裝,利用杠桿原理,實現對叉車門架提升和下降速度的有效控制,能夠很好的解決叉車門架上升或下降過程中的沖擊問題,有效防止對工作環境及叉車本身的損傷,提高了叉車使用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叉車,尤其涉及一種叉車門架提升下降緩沖裝置。
技術介紹
眾所周知,叉車是物流行業最基本的裝卸設備,其最基本的功能是將貨物向上提升、下落或前傾和后傾,從一個位置轉運到另一個位置。通常,在叉車的駕駛室內設有一升降操作桿,駕駛員操縱該升降操作桿來控制升降液壓缸,由此提升和下降貨物。目前,叉車門架的提升和下降大部分由于缺乏緩沖功能,存在如下問題:在門架提升過程中,當活塞桿起升到頂時,叉車門架立即停止,由于貨物慣性對門架有很大沖擊,弓丨起門架及整車的振動,影響貨叉上貨物的平穩性,甚至造成貨叉上的貨物掉落,威脅到地面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同時對叉車本身也有一定的損傷,影響其使用壽命;在門架下降過程中,當駕駛員操縱升降操作桿使門架下降時,液壓系統的換向閥完全打開,貨物在重力的作用下加速下降,在快到地面時,由于不能及時發現,而造成貨物及托盤撞擊地面,使地面和貨物受損。市場上雖有些叉車廠家通過采用緩沖油缸或通過建立門架電氣控制系統來解決門架的提升下降緩沖問題,但多是僅能解決提升或下降一種問題,而且結構復雜,成本較高,對于中低端叉車而言,缺乏實用價值。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 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成本低、便于加工安裝的叉車門架提升下降緩沖裝置,實現對叉車門架提升和下降速度的有效控制,同時大大提高叉車使用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提出的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叉車門架提升下降緩沖裝置,包括操縱手柄1,手柄連接桿2,上牽引杠桿3,復位裝置A4,下降緩沖軟軸5,信號采集機構A6,中間連接桿7,下牽引杠桿8,復位裝置B9,提升緩沖軟軸10,信號采集機構B11,閥連接桿12和多路換向閥13,操縱手柄I通過手柄連接桿2與上牽引杠桿3中部相連,上牽引杠桿3 —端通過復位裝置A4與下降緩沖軟軸5連接,下降緩沖軟軸5與信號采集機構A6連接,上牽引杠桿3另一端與中間連接桿7相連,中間連接桿7另一端與下牽引杠桿8中部相連,下牽引杠桿8 一端通過復位裝置B9與提升緩沖軟軸10連接,提升緩沖軟軸10與信號采集機構Bll連接,下牽引杠桿8另一端通過閥連接桿12與多路換向閥13相連。采用上述結構的叉車門架提升下降緩沖裝置,其結構簡單合理,便于加工安裝,利用杠桿原理,通過上牽引杠桿3或下牽引杠桿8帶動閥連接桿12伸縮,準確調節多路換向閥13的閥口大小,最終實現叉車門架提升和下降速度的有效控制,不僅能夠很好的解決叉車門架提升或下降過程中的沖擊問題,防止對工作環境及叉車本身的損傷,同時大大提高了叉車使用的安全性和穩定性。所述的復位裝置A4,包括導向桿A14,滑座A15和復位彈簧A16,導向桿A14—端配合設置滑座A15,導向桿A14另一端上套有復位彈簧A16。采用這種結構的復位裝置A4,只需在復位彈簧A16安裝時設置一定的預緊力,既能夠克服操縱手柄I工作時對上牽引杠桿3的推力,起到定位作用,并且當緩沖調節完畢時,可使滑座A15沿導向桿A14準確復位。所述的信號采集機構A6安裝在叉車外門架下部,叉車內門架下部對應信號采集機構A6設置緩沖凸輪A17,信號采集機構Bll安裝在叉車外門架上部,叉車內門架下部對應信號采集機構Bll設置緩沖凸輪B18。采用這種結構的叉車門架提升下降緩沖裝置,當叉車門架提升時信號采集機構Bll與緩沖凸輪B18接觸,信號采集機構Bll沿緩沖凸輪B18開始工作,當叉車門架提升到最頂端時,信號采集機構Bll正好工作結束,完成沿緩沖凸輪B18行走的一個工作循環;當叉車門架下降時信號采集機構A6與緩沖凸輪A17接觸,信號采集機構A6沿緩沖凸輪A17開始工作,當叉車門架下降到最底端時,信號采集機構A6正好工作結束,完成沿緩沖凸輪A17行走的一個工作循環,通過合理設計緩沖行程和時間,達到穩定緩沖的目的。 所述的信號采集機構A6,包括滾輪A19和擺桿A20,滾輪A19通過擺桿A20與下降緩沖軟軸5相連。采用這種結構的信號采集機構A6,通過滾輪A19與緩沖凸輪A17相互作用,調節擺桿A20的擺動量,準確調節控制多路換向閥13的閥口大小,結構簡單,傳動精度聞。所述的信號采集機構BI I,包括滾輪B22和擺桿B23,滾輪B22通過擺桿B23與提升緩沖軟軸10相連。采用這種結構的信號采集機構B11,通過滾輪B22與緩沖凸輪B18相互作用,調節擺桿B23的擺動量,準確調節控制多路換向閥13的閥口大小,結構簡單,傳動精度高。所述的緩沖凸輪A17上設置弧形面A21。采用設計合理的緩沖曲線,使整個緩沖過程平穩過渡,進一步改善緩沖效果。所述的緩沖凸輪B18上設置弧形面B24。采用設計合理的緩沖曲線,使整個緩沖過程平穩過渡,進一步改善緩沖效果。所述的所述的復位裝置B9,包括導向桿B25,滑座B26和復位彈簧B27,導向桿B25一端配合設置滑座B26,導向桿B25另一端上套有復位彈簧B27。采用這種結構的復位裝置B9,只需在復位彈簧B27安裝時設置一定的預緊力,既能夠克服操縱手柄I工作時對下牽引杠桿8的拉力,起到定位作用,并且當緩沖調節完畢時,可使滑座B26沿導向桿B25準確復位。本專利技術的工作原理:門架下降緩沖實現過程:駕駛員將操縱手柄由平衡位置抬起,開始降落門架,此時手柄連接桿被向下按下,上牽引杠桿、中間連接桿、下牽引杠桿和閥連接桿隨其動作,被向下按下,這樣用于控制門架升降的多路換向閥閥桿按下,多路換向閥被全部打開,門架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降。當門架下降至接近底部一定距離時,信號采集機構A的滾輪A與緩沖凸輪A接觸,緩沖凸輪A通過滾輪A推動信號采集機構A的擺桿A向下擺動,進而通過下降緩沖軟軸拉動復位裝置A的滑座A向下移動,滑座A帶動上牽引杠桿向下移動,由于手柄連接桿此時固定不動,上牽引杠桿便繞二者的鉸結點轉動,從而拉動中間連接桿、下牽引杠桿和閥連接桿向上移動,使多路換向閥閥桿提升一定距離,多路換向閥開口減小,由于閥口減小帶來的節流作用,門架下降速度逐漸降低到安全范圍,直至貨叉降低至最低點時,擺桿A完全復位,門架下降完成,整個過程自動實現。門架提升緩沖實現過程:駕駛員將操縱手柄由平衡位置按下,開始提升門架,此時手柄連接桿被向上拉起,上牽引杠桿、中間連接桿、下牽引杠桿和閥連接桿隨其動作,被向上拉起,這樣用于控制門架升降的多路換向閥閥桿抬起,多路換向閥被全部打開,門架全速提升。當門架提升至接近頂部一定距離時,信號采集機構B的滾輪B與緩沖凸輪B接觸,緩沖凸輪B通過滾輪B推動信號采集機構B的擺桿B向上擺動,進而通過提升緩沖軟軸拉動復位裝置B的滑座B向上移動,滑座B帶動下牽引杠桿向上移動,由于中間連接桿此時固定不動,下牽引杠桿便繞二者的鉸結點轉動,從而推動閥連接桿向下移動,使多路換向閥閥桿按下一定距離,閥開口減小,由于閥口減小帶來的節流作用,門架提升速度逐漸降低到安全范圍,直至門架提升至最高點時,擺桿B完全復位,門架提升完成,整個過程自動實現。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結構簡單,穩定可靠,便于加工安裝,利用杠桿原理,通過簡單機械調節多路換向閥的閥口大小,對叉車門架起升下降油缸節流調速,從而實現對叉車門架提升和下降速度的有效控制,能夠很好的解決叉車門架上升或下降過程中的沖擊問題,有效防止對工作環境及叉車本身的損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叉車門架提升下降緩沖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操縱手柄(1),手柄連接桿(2),上牽引杠桿(3),復位裝置A(4),下降緩沖軟軸(5),信號采集機構A(6),中間連接桿(7),下牽引杠桿(8),復位裝置B(9),提升緩沖軟軸(10),信號采集機構B(11),閥連接桿(12)和多路換向閥(13),操縱手柄(1)通過手柄連接桿(2)與上牽引杠桿(3)中部相連,上牽引杠桿(3)一端通過復位裝置A(4)與下降緩沖軟軸(5)連接,下降緩沖軟軸(5)與信號采集機構A(6)連接,上牽引杠桿(3)另一端與中間連接桿(7)相連,中間連接桿(7)另一端與下牽引杠桿(8)中部相連,下牽引杠桿(8)一端通過復位裝置B(9)與提升緩沖軟軸(10)連接,提升緩沖軟軸(10)與信號采集機構B(11)連接,下牽引杠桿(8)另一端通過閥連接桿(12)與多路換向閥(13)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令華,伊長春,陳洪新,侯玉鵬,付衍法,于浩,于家坤,劉寶東,孫青坦,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山推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