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包括機座和滾刷框架,特征是采用在內轉動聯接有上、下滾刷的滾刷框架,滾刷框架由滾刷框架左、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與機座左、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孔形成轉動聯接,轉動伸出機座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孔處外的并與蝸桿蝸輪箱輸出端的蝸輪處聯接的滾刷框架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擺動滾刷框架調整上、下滾刷與夾在它們之間的帶材上、下端面的接觸間距,轉動由蝸桿蝸輪箱的輸入端的蝸桿處的手柄來實現,伸出機座左側壁上、下端部上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的上、下滾刷芯軸的左端端部分別固定有相嚙合的上、下大齒輪,下滾刷芯軸的左端端部上還固定有與電機輸出軸上小齒輪相嚙合的中齒輪。(*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帶材表面清理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帶材表面清 理位移裝置。技術背景通常對帶材表面進行清理所使用的裝置, 一般主要由相對的上滾刷與 下滾刷所構成,調節上滾刷與下滾刷之間的距離僅靠上滾刷的上下移動來 實現,這種帶材表面清理裝置存在如下問題1、上滾刷的上下移動結構采 用螺紋旋轉聯接方式,長期使用后會產生松動,容易引起上滾刷跳動,造 成控制定位精度差,將直接影響到帶材表面清理的質量要求,另外,須在 停機后調整,如此將影響生產效率;2、為了使上滾刷與下滾刷之間的帶材 表面充分接觸上滾刷與下滾刷,就得縮小上滾刷與下滾刷的間距,這樣在 帶材寬度之外處,就會發生上滾刷與下滾刷相互接觸磨擦,加速了上滾刷 與下滾刷的磨損,由此縮短了滾刷的使用壽命,提高了加工成本;3、下滾 刷經過一定的使用期后,該下滾刷的直徑會減小,在以后的加工過程中, 當調節間距時,下移后的上滾刷將會壓迫帶材下沉與直徑減小的下滾刷接 觸,結果引起平移的帶材的中心線下移,這時既不利于清理效果及整個清 理過程,又有損于其他輔助設備,最終還將生產出并不理想的產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改進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它不 但能有效地對帶材表面進行清理加工,而且,結構合理,在線調節方便, 使用壽命長。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出如下設計方案本技術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包括一機座和滾刷框架,所述的機座左、右側壁上的中 部分別設有一滾刷框架轉動軸孔,所述的機座左側壁的上、下端部上分別 設有一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所述的機座右側壁的上、下端端部上分別 設有一呈弧形狀的定位短軸孔,所述的滾刷框架左、右側壁的中部分別設 有一滾刷框架轉動軸,所述的滾刷框架左、右側壁的上、下端部上分別設 有一滾刷芯軸孔,所述的滾刷框架右側壁的上、下端端部上分別設有一端 帶外螺紋的定位短軸,所述的滾刷框架安設在所述的機座內,并通過滾刷 框架左、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與機座左、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 框架轉動軸孔形成轉動聯接,所述的滾刷框架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 動軸且伸出機座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孔處外,并與蝸桿蝸輪箱 輸出端的蝸輪處形成聯接固定,蝸桿蝸輪箱的輸入端的蝸桿處聯接固定有 一手柄,所述的滾刷框架右側壁上、下端端部上的定位短軸分別與機座右 側壁上、下端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定位短軸孔形成滑動聯接,所述的滾刷 框架的上、下端部內分別安置有上、下帶芯軸的滾刷,所述的上、下滾刷 的芯軸的右端端部分別與所述的滾刷框架右側壁上、下端部上的滾刷芯軸 孔形成轉動聯接,所述的上、下滾刷的芯軸的左端端部分別與所述的滾刷 框架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滾刷芯軸孔形成轉動聯接,并還穿過機座左側 壁上、下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且與機座左側壁上、下端部上 的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形成滑動聯接,伸出機座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 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的所述的上、下滾刷的芯軸的左端端部分別聯接固 定有一上、下大齒輪,所述的上、下大齒輪相互嚙合,所述的下滾刷的芯 軸的左端端部上還聯接固定有一中齒輪,所述的中齒輪且與所述的電機輸 出軸上的小齒輪形成相互嚙合。由于本技術改進了現有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采用在內轉動聯接有上、下滾刷的滾刷框架,且滾刷框架通過滾刷框架左、右側壁中部 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與機座左、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孔形成轉 動聯接,通過擺動滾刷框架即可以調整上、下滾刷與夾在它們之間的帶材 的上、下端面的接觸間距,并可以在線隨時調節,既穩定又精度高,且有 利于提高生產效率,所述的上、下滾刷與帶材的上、下端面的接觸并不處 在同一條垂直線位置上,因此,消除了在帶材寬度之外處存在上滾刷與下 滾刷相互接觸磨擦,降低了滾刷的損耗,延長了滾刷的使用壽命,另外, 所述的上、下滾刷與帶材的上、下端面為弧面狀接觸,故帶材無因滾刷的 壓迫所造成下沉現象的發生,在加工過程中不會由于帶材的下沉而帶來諸 多麻煩問題,并且,對帶材的清理效果也好,同時,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 置運轉始終平穩。附圖說明本技術的具體結構由以下的實施例及其附圖給出。圖1是本技術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的機座的左視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的機座的右視示意圖。圖4是原有的滾刷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滾刷的工作狀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作進一步的詳 細描述。參見圖1、圖2、圖3、圖4和圖5,該技術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 裝置包含有機座1和滾刷框架2。所述的機座1左、右側壁上的中部分別設有一滾刷框架轉動軸孔,所述的機座1左側壁的上、下端部上分別設有一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3、 4,所述的機座1右側壁的上、下端端部上分別設有一呈弧形狀的定位短軸孔5、 6。所述的滾刷框架2左、右側壁上的中部分別設有一滾刷框架轉動軸7、 8,所述的滾刷框架2左、右側壁的上、下端部上分別設有一滾刷芯軸孔, 所述的滾刷框架2右側壁的上、下端端部上分別設有一端帶外螺紋的定位 短軸9、 10。所述的滾刷框架2安設在所述的機座1內,并通過滾刷框架2左、右 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7、 8與機座1左、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 轉動軸孔形成轉動聯接,所述的滾刷框架2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 軸8且伸出機座1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孔處外,并與蝸桿蝸輪 箱11輸出端的蝸輪處形成聯接固定,蝸桿蝸輪箱11的輸入端的蝸桿處聯 接固定有一手柄12,所述的滾刷框架2右側壁上、下端端部上的定位短軸 9、 10分別與機座1右側壁上、下端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定位短軸孔5、 6 形成滑動聯接,所述的滾刷框架2的上、下端部內分別安置有上、下帶芯 軸13、 14的滾刷15、 16,所述的上、下滾刷15、 16的芯軸13、 14的右端 端部分別與所述的滾刷框架2右側壁上、下端部上的滾刷芯軸孔形成轉動 聯接,所述的上、下滾刷15、 16的芯軸13、 14的左端端部分別與所述的 滾刷框架2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滾刷芯軸孔形成轉動聯接,并還穿過機 座1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3、 4,且與機座1左側 壁上、下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3、 4形成滑動聯接,伸出機座l 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3、 4的所述的上、下滾刷15、 16的芯軸13、 14的左端端部分別聯接固定有一上、下大齒輪17、 18,所 述的上、下大齒輪17、 18相互嚙合,所述的下滾刷16的芯軸14的左端端部上還聯接固定有一中齒輪19,所述的中齒輪19且與所述的電機輸出軸上的小齒輪20形成相互嚙合。本技術的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的使用,先將帶材21置于所述的 上、下滾刷15、 16之間后,啟動電機,使所述的電機輸出軸上的小齒輪 20運轉,然后傳動所述的下滾刷16的芯軸14左端端部上的中齒輪19、 下大齒輪18運轉,通過所述的下大齒輪18帶動所述的上滾刷15的芯軸13 左端端部上的上大齒輪17運轉,此時所述的上、下滾刷15、 16都運轉, 接著搖動所述的蝸桿蝸輪箱11輸入端的蝸桿處上的手柄12,使所述的滾刷 框架2通過滾刷框架2左、右側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帶材表面清理位移裝置,它包括一機座(1)和滾刷框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座(1)左、右側壁上的中部分別設有一滾刷框架轉動軸孔,所述的機座(1)左側壁的上、下端部上分別設有一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3)、(4),所述的機座(1)右側壁的上、下端端部上分別設有一呈弧形狀的定位短軸孔(5)、(6),所述的滾刷框架(2)左、右側壁的中部分別設有一滾刷框架轉動軸(7)、(8),所述的滾刷框架(2)左、右側壁的上、下端部上分別設有一滾刷芯軸孔,所述的滾刷框架(2)右側壁的上、下端端部上分別設有一端帶外螺紋的定位短軸(9)、(10),所述的滾刷框架(2)安設在所述的機座(1)內,并通過滾刷框架(2)左、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7)、(8)與機座(1)左、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孔形成轉動聯接,所述的滾刷框架(2)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8)且伸出機座(1)右側壁中部上的滾刷框架轉動軸孔處外,并與蝸桿蝸輪箱(11)輸出端的蝸輪處形成聯接固定,蝸桿蝸輪箱(11)的輸入端的蝸桿處聯接固定有一手柄(12),所述的滾刷框架(2)右側壁上、下端端部上的定位短軸(9)、(10)分別與機座(1)右側壁上、下端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定位短軸孔(5)、(6)形成滑動聯接,所述的滾刷框架(2)的上、下端部內分別安置有上、下帶芯軸(13)、(14)的滾刷(15)、(16),所述的上、下滾刷(15)、(16)的芯軸(13)、(14)的右端端部分別與所述的滾刷框架(2)右側壁上、下端部上的滾刷芯軸孔形成轉動聯接,所述的上、下滾刷(15)、(16)的芯軸(13)、(14)的左端端部分別與所述的滾刷框架(2)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滾刷芯軸孔形成轉動聯接,并還穿過機座(1)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3)、(4),且與機座(1)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3)、(4)形成滑動聯接,伸出機座(1)左側壁上、下端部上的呈弧形狀的滾刷芯軸孔(3)、(4)的所述的上、下滾刷(15)、(16)的芯軸(13)、(14)的左端端部分別聯接固定有一上、下大齒輪(17)、(18),所述的上、下大齒輪(17)、(18)相互嚙合,所述的下滾刷(16)的芯軸(14)的左端端部上還聯接固定有一中齒輪(19),所述的中齒輪(19)且與所述的電機輸出軸上的小齒輪(20)形成相互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艾明平,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遠航新材料集團有限公司,艾明平,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