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養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產蛆蠅的方法和裝置。包含如下步驟:取種;物料處理與放料:將養蠅蛆原料處理成含水分60%-200%,將其放進邊坡角度為30°-45°的養蛆池中;取皮養蠅蛆;蠅蛆一般在原料的表層下方3-5厘米處活動,在一批蠅蛆長到3-4天后,將這一區域含有蠅蛆的原料取走集中飼養,可提高養蛆池的利用率;利用蠅蛆的爬坡特性進行自動分離:養蛆池上四周為爬蛆槽,槽四角為四個收蛆桶;根據蠅蛆成熟后要離開養蛆池尋找干燥地方化蛹的特性,設計蠅蛆離開池子經過爬坡掉到爬蛆槽,再沿蛆槽爬行掉進收蛆桶。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養殖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生產蛆蠅的方法和裝置。
技術介紹
從上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推廣籠養蒼蠅技術,但至今沒有形成規模。蛆蠅可以作為肥料。主要原因一是籠養蒼蠅近親繁殖導致飼養半年后產卵量下降,不育系增加,最后全軍覆沒。二是籠養蒼蠅喂的是紅糖奶粉,飼養成本高。三是養蠅蛆池設計不科學,原料配置也不好掌握,導致蠅蛆和原料分離困難,產量不高。此外,還存在籠養蒼蠅近親繁殖及冬季保存蠅種難、蠅種馴化難等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的目的:為了提供一種產量高、節省能源、充分利用空間的生產蛆蠅的方法和裝置。為了達到如上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如下技術方案:方案1:一種生產蛆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驟:取種;物料處理與放料:將養蠅蛆原料處理成含水分60 % -200 %,將其放進邊坡角度為30° -45°的養蛆池中;取皮養蠅蛆;蠅蛆一般在原料的表層下方3-5厘米處活動,在一批蠅蛆長到3-4天后,將這一區域含有蠅蛆的原料取走集中飼養,可提高養蛆池的利用率;利用蠅蛆的爬坡特性進行自動分離:養蛆池上四周為爬蛆槽,槽四角為四個收蛆桶;根據蠅蛆成熟后要離開養蛆池尋找干燥地方化蛹的特性,設計蠅蛆離開池子經過爬坡掉到爬蛆槽,再沿蛆槽爬行掉進收蛆桶。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取種是活動盤取種方法。采用一些容器,邊高5厘米左右;于每天早上將這些盤放到蒼蠅多的地方,裝上有腥味或經過發酵、拌有動物血水的麩皮等原料,吸引野生蒼蠅產卵,下午收回,放到養蛆池孵化成蛆。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取種是指:養蛆池放置一些漂浮物,蠅蛆生長過程中常常造成整個養蠅蛆池微動,導致野生蒼蠅不落,因而后期蠅蛆產量大幅度下降,設置漂浮物可保證飛落的野生蒼蠅腳下不動,可保證較長時間有野生蒼蠅停留產卵,保證了蠅蛆產量。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取種是指:用立方體網狀裝置,一邊留有開口可供人手進出操作,里邊分為一層以上,里面放有供蒼蠅食用的食盤、水盤、產卵缸,籠養野生蒼蠅,取出的卵孵化后或直接進養蛆池。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養蛆池上方蓋有塑料膜,其位于塑料大棚內養蠅蛆。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取種是指:即采取大盤套小盤的方法,中間小盤,小盤相當于養蠅蛆裝原料池,蠅蛆成熟后就會爬出小盤,掉到,小盤與大盤,之間的空當里,取出小盤小盤,跑出來的所有蠅蛆暴露無余。方案2:一種生產蛆蠅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含養蛆池,所述養蛆池包含邊坡,所述養蛆池的周邊有爬蛆槽,所述養蛆池的四個角有收蛆桶。本專利技術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所述邊坡角度為30° -45°。采用如上技術方案的本專利技術,利用野生蒼蠅生產蠅蛆技術,克服和避免了籠養蒼蠅以上弊端,是傳統籠養蒼蠅生產蠅蛆效益的十多倍甚至幾十倍、上百倍,還具有節省勞動力、節省飼養場地,節省能源,節省開支以及方便、快捷的特點。附圖說明為了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下面結合附圖進一步進行說明:附圖為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邊坡;2.爬蛆槽;3.收蛆桶;4.養蛆池。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說明,實施例不構成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坡形養蠅蛆池建造技術(如圖),池長1.2以上(根據地形確定),寬0.8-L2米,深20-25厘米,池邊為30° -45°斜坡,池上四周為爬蛆槽,槽四角為四個收蛆桶。這是根據蠅蛆成熟后要離開養蛆池尋找干燥地方化蛹的特性,設計蠅蛆離開池子經過爬坡掉到爬蛆槽,再沿蛆槽爬行掉進收蛆桶。這種池形的好處,一是蠅蛆經過爬坡沾掉身上的細菌和水分,起到消毒作用。二是實現成熟蠅蛆和原料自動分離并集中桶里,方便加工或直接飼喂。池上可做可供人彎腰進出的弓形支架,旁邊備有塑料布、遮陽網,以防下雨、刮風、太陽暴曬。該養蠅蛆池可以建在室外,也可以建在室內,氣溫合適時可以打開門窗吸引外界蒼蠅飛進來產卵,氣溫低時可以關閉門窗保溫,冬季可在室內加溫繼續收獲蠅蛆。濕狀、糊狀養蠅蛆技術。濕狀是將養蠅蛆原料處理成含水分60% -80%,猶如蒸熟的米飯;糊狀是將原料處理成含80% -200%,猶如熬成的粥。主要是避免養蠅蛆原料處理普遍存在的水分不好掌握——不是過干就是過濕的問題,形象、準確,容易把握。取皮養蠅蛆技術。蠅蛆一般在糞便固體原料的表層5厘米處或液體原料的3厘米以上層面活動,春秋兩季外界溫度忽高忽低蠅蛆也在這個層面活動,在一批蠅蛆長到3-4天后,將這一層含有蠅蛆的原料取走集中飼養,可提高養蛆池的利用率,提高原料蠅蛆產量,有利于規模經營。設置“安全島”方法。就是在養蠅蛆池適當放置一些大塊動物骨頭或小盤小碗。蠅蛆生長過程中常常造成整個養蠅蛆池微動,導致野生蒼蠅不落,因而后期蠅蛆產量大幅度下降。設置“安全島”,可保證飛落的野生蒼蠅腳下不動,可保證較長時間有野生蒼蠅停留產卵,一定程度保證了蠅蛆產量。活動盤取卵方法。制作一些小型的塑料或鐵皮、木板方盤,邊高5厘米左右??擅刻煸缟蠈⑦@些盤放到蒼蠅多的地方(如屠宰場),裝上有腥味或經過發酵、拌有動物血水的麩皮等原料,吸引野生蒼蠅產卵,下午收回,放到養蛆池孵化成蛆。野生蒼蠅籠養技術。用6個邊長50-100厘米紗布、尼龍平面連成的立方體網子,一邊留有直徑20-25厘米可供人手進出操作的袖頭,八個角用線繩固定在架子上??稍O2-3層。里面放有供蒼蠅食用的食盤、水盤、產卵缸。每天按時取卵、加水、添食、清理。取出的卵孵化后或直接進養蛆池。每籠可養5000-1萬只蒼蠅。籠養野生蒼蠅,主要是解決冬季蠅蛆生產問題。棚中棚蠅蛆養殖技術。將搭小弓棚、蓋塑料膜的養蠅蛆池建在塑料大棚內養蠅蛆,就是棚中棚。好處是小棚內溫度高,養蠅蛆,小棚外的大棚內可以種草、種菜,搞養殖(如養雞)。適合春秋季養殖。溫度再降低后,可在小棚內采取加掛燈泡、電暖氣、架火爐等辦法加溫,由于空間小,消耗能源少。盤中盤、盆中盆養蠅蛆技術。即采取大套小的方法,中間小盆、小盤相當于養蠅蛆裝原料池,蠅蛆成熟后就會爬出小盆小盤掉到小盤小盆與大盆大盤之間的空當里,取出小盆小盤,跑出來的所有蠅蛆暴露無余,這種方法適合就近利用原料,就近生產、加工。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專利技術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專利技術的優點。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專利技術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精神和范圍的前提下,本專利技術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 護的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生產蛆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驟:取種;物料處理與放料:將養蠅蛆原料處理成含水分60%?200%,將其放進邊坡角度為30°?45°的養蛆池中;取皮養蠅蛆;蠅蛆一般在原料的表層下方3?5厘米處活動,在一批蠅蛆長到3?4天后,將這一區域含有蠅蛆的原料取走集中飼養,可提高養蛆池的利用率;利用蠅蛆的爬坡特性進行自動分離:養蛆池上四周為爬蛆槽,槽四角為四個收蛆桶;根據蠅蛆成熟后要離開養蛆池尋找干燥地方化蛹的特性,設計蠅蛆離開池子經過爬坡掉到爬蛆槽,再沿蛆槽爬行掉進收蛆桶。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生產蛆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驟: 取種; 物料處理與放料:將養蠅蛆原料處理成含水分60% -200%,將其放進邊坡角度為30° -45°的養蛆池中; 取皮養蠅蛆;蠅蛆一般在原料的表層下方3-5厘米處活動,在一批蠅蛆長到3-4天后,將這一區域含有蠅蛆的原料取走集中飼養,可提高養蛆池的利用率; 利用蠅蛆的爬坡特性進行自動分離:養蛆池上四周為爬蛆槽,槽四角為四個收蛆桶;根據蠅蛆成熟后要離開養蛆池尋找干燥地方化蛹的特性,設計蠅蛆離開池子經過爬坡掉到爬蛆槽,再沿蛆槽爬行掉進收蛆桶。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蛆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種是活動盤取種方法。采用一些容器,邊高5厘米左右;于每天早上將這些盤放到蒼蠅多的地方,裝上有腥味或經過發酵、拌有動物血水的麩皮等原料,吸引野生蒼蠅產卵,下午收回,放到養蛆池孵化成蛆。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生產蛆蠅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取種是指:養蛆池放置一些漂浮物,蠅蛆生長過程中常常造成整個養蠅蛆池微動,導致野生蒼蠅不落,因而后期蠅...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辛平,
申請(專利權)人:周辛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