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茶黃素發酵罐,主要用于茶黃素的發酵。
技術介紹
茶黃素是茶葉中兒茶素類物質經發酵氧化而成的大芳香環類的一種天然色素,屬于多酚羥基具茶駢酚酮結構的物質,最早是從紅茶中發現,是紅茶中最主要的活性物質。在紅茶加工過程中,茶葉中的兒茶素被氧化形成茶黃素和茶紅素等。傳統上也將這種氧化過程成為發酵。茶黃素茶紅素賦予紅茶所特有的顏色合味道。茶黃素生產過程中需要使用發酵罐對茶葉原料進行發酵,以前的發酵大多在發應釜中進行,發酵完后,出渣、出料極其不便,工作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出渣、出料便捷的茶黃素發酵罐。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茶黃素發酵罐,它包括罐體、蜂窩夾套、電機、漿葉和轉軸,所述罐體頂端設置有電機,所述電機通過減速箱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上設置有漿葉,所述蜂窩夾套設置于罐體外,所述罐體上方設置有進液口和投料口,所述罐體底端設置有出渣門,所述罐體側下部設置有出液口,所述罐體內縱向設置有一過濾管,所述過濾管下方與出液口相連通,所述罐體側下部還設置有進氣管。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茶黃素發酵罐,從底端通入空氣,攪拌均勻進行發酵,發酵后發酵液通過過濾管進行過濾后再從出液口流出,其過濾后的殘渣從底端的出渣門排出,方便快捷,效率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茶黃素發酵罐的結構示意圖。其中:出渣門1、罐體2、蜂窩夾套3、電機4、投料口 5、漿葉6、過濾管7、轉軸8、出液口 9、進液口 10、進氣管11。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本技術涉及的一種茶黃素發酵罐,主要由罐體2、蜂窩夾套3、電機4、漿葉6、過濾管7和轉軸8組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茶黃素發酵罐,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罐體(2)、蜂窩夾套(3)、電機(4)、漿葉(6)和轉軸(8),所述罐體(2)頂端設置有電機(4),所述電機(4)通過減速箱連接有轉軸(8),所述轉軸(8)上設置有漿葉(6),所述蜂窩夾套(3)設置于罐體(2)外,所述罐體(2)上方設置有進液口(10)和投料口(5),所述罐體(2)底端設置有出渣門(1),所述罐體(2)側下部設置有出液口(9),所述罐體(2)內縱向設置有一過濾管(7),所述過濾管(7)下方與出液口(9)相連通,所述罐體(2)側下部還設置有進氣管(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任雪音,劉劍宏,曹后建,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德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