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夾具結構具有至少一基礎臂,其一端為定位端,該定位端上設有一定位螺孔,另一端為第一連接端,該第一連接端上設有至少一個可固定該基礎臂的通孔,所述基礎臂的底面為固定基準面;一工件夾頭,具有一夾持端和一與所述基礎臂的定位端相連接的第二連接端,且該工件夾頭的第二連接端設有一個與上述基礎臂的定位螺孔相匹配的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的周側設有四個呈正交分布的調整螺孔。(*該技術在2013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尤其是一種結構可調,并能快速、多件裝夾,定位精確的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電加工機床上的夾具一般以簡單的定位塊對工件定位,采用螺桿方式夾緊,其操作效率低,則大大降低了機床的作業效率。同時,由于使用公知的夾具夾特工件,在實際生產中調整困難,難以保證工件的加工質量。另外,有一些夾具專業生產廠家如瑞典System 3R、瑞士EROWA、Mecatool等生產的各種夾具,結構種類齊全,但機構復雜,價格昂貴,而且有些夾具對所夾持的工件與運動平面之間平行及垂直方向的調整比較困難,因此難以符合用戶的常用與經濟性需求。本技術的設計人鑒于上述公知結構存在的缺陷,根據多年來的相關實踐經驗,遂乃構思研發加以改進,經過了潛心的研究之后,終于克服了上述缺陷,完成了本技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可調、并能快速、多件裝夾、定位精確的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該夾具結構的工件夾頭可相對基礎臂調整一定角度,實現對所夾持的各種工件與定位基準面之間平行及垂直方向的調整,結構可調、定位精度高,能夠滿足對盤類、軸類、板類及大厚度工件等各類典型工件的加工要求。本技術的技術解決方案是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其中,該夾具結構具有至少一基礎臂,其一端為定位端,該定位端上設有一定位螺孔,另一端為第一連接端,該第一連接端上設有至少一個可固定該基礎臂的通孔,所述基礎臂的底面為固定基準面;一工件夾頭,具有一夾持端和一與所述基礎臂的定位端相連接的第二連接端,且該工件夾頭的第二連接端設有一個與上述基礎臂的定位螺孔相匹配的定位通孔,所述定位通孔的周側設有四個呈正交分布的調整螺孔。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基礎臂呈階梯狀,上述定位端低于第一連接端,其中,設有定位螺孔的定位端上表面與基礎臂的底面平行,且上述通孔可為一長槽孔。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夾持端的底面沿縱向延伸一凸臺,該凸臺的上表面為裝夾平面,且該凸臺的上表面與工件夾頭的側壁面相垂直。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具有一凹穴,該凹穴設置在靠近凸臺一側,且開口端位于具有凸臺的工件夾頭的側壁面,該凹穴內設有至少一螺孔。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的側面呈Z字型,其中所述夾持端的上表面低于該工件夾頭的上表面,第二連接端的下表面高于該工件夾頭的下表面。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的側面呈倒L型,其中所述第二連接端的下表面高于該工件夾頭的下表面。如上所述的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的夾持端設有一壓板,至少一調節螺桿的兩端分別與壓板和工件夾頭的夾持端螺孔相連接。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為一平口鉗,其夾持端的底面延伸一凸臺,該凸臺的上表面為裝夾平面,且該凸臺的上表面與平口鉗夾持側壁面相垂直;所述夾持端上配合設有一固定鉗口及一活動鉗口。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具有一呈V型開口的夾持端,所述V型開口的兩外側壁分別與一開口壓鐵的兩開口端相連接,其中,所述V型開口的兩外側壁上分別設有一固定螺孔,所述開口壓鐵的兩開口設有與V型開口的兩外側壁的固定螺孔相對應的通孔。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的裝夾平面與基礎臂的固定基準面設置于同一平面。如上所述的一種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所述工件夾頭的縱軸線與基礎臂的縱軸線可呈0°或±90°設置。本技術的特點和優點是本技術夾具結構的裝夾平面與基礎臂的固定基準面處于同一平面,可實現工件的準確定位;且其工件夾頭是由一螺釘固定在其基礎臂上,該工件夾頭可以旋轉與基礎臂呈0°、±90°連接;籍由四顆頂絲微調工件夾頭的夾持面與基礎臂的定位端上表面之間平行或垂直方向上的夾角;長槽孔內所設的長圓形加厚墊圈,可加大基礎臂的調整量,實現對基礎臂在工作臺上寬范圍的鎖定;工件夾頭上凹穴的設置可以使夾持工件的厚度范圍更大,同時,也使本技術的夾具結構使用時更具外觀上的美感。從而克服了現有技術的缺陷,結構簡單,定位準確,使用方便,且其結構可根據加工需要進行調整、靈活組合,能夠滿足對盤類、軸類、板類及大厚度工件等各類典型工件的加工要求。上述夾具結構還可在預裝臺進行預裝,節省輔助工時,提高機床利用率,快速、多工件裝夾,使勞動生產率提高。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實施例1的常規使用狀態示意圖;圖2為圖1的剖視圖;圖3為本技術實施例1夾具結構的基礎臂的立體圖;圖4為本技術實施例1夾具結構的工件夾頭的立體圖; 圖4A為圖4中的工件夾頭的剖視圖;圖5為本技術實施例1夾具結構組合使用的示意圖一;圖5A為圖5中使用的角鐵的立體圖;圖6為本技術實施例1夾具結構組合使用的示意圖二(工件夾頭側面為Z字型);圖7為本技術實施例1夾具結構組合使用的示意圖三;圖8為本技術實施例2夾具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一(使用平口鉗);圖8A為本技術實施例2夾具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二(使用平口鉗)圖9為本技術實施例2夾具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三(使用平口鉗);圖10為本技術實施例3夾具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一;圖11為本技術的夾具在工件預裝臺進行預裝的示意圖;圖12為本技術實施例3夾具結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二;圖13為本技術實施例3夾具結構的工件夾頭的立體圖。具體實施方式現結合附圖與實施例詳細說明本技術,以對本技術的特征、效果和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有更加清楚和明了的理解。實施例1如圖1至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用于線切割機床的夾具結構1,具有至少一基礎臂11,其一端為定位端112,該定位端112上設有一定位螺孔115,另一端為第一連接端111,該第一連接端111上設有至少一個可固定該基礎臂11的通孔114,所述基礎臂的底面為固定基準面113;一工件夾頭12,具有一夾持端121和一與所述基礎臂11的定位端112相連接的第二連接端122,且該工件夾頭12的第二連接端122設有一個與上述基礎臂11的定位螺孔115相匹配的定位通孔125,所述定位通孔125的周側均布有四個呈正交分布、供微調用的頂絲螺孔126。在本實施例中,如圖3所示,基礎臂11的第一連接端111上設有兩個通孔114,且基礎臂11呈階梯狀,即其定位端112的上表面低于第一連接端111的上表面,設有定位螺孔115的定位端112的上表面與基礎臂11的底面113平行,通孔114為長槽沉孔。工件夾頭12的夾持端121的底面沿縱向延伸有一凸臺128,該凸臺128的上表面為裝夾平面1281,該裝夾平面1281與工件夾頭12的側壁面相垂直,在裝配狀態下與基礎臂11的固定基準面113處于同一平面,由此將工作臺的基準平面延伸至裝夾平面,可對被夾持工件做兩方向上的角度微調。工件夾頭12還具有一凹穴129,該凹穴129設置在靠近凸臺128一側,且其開口端位于具有凸臺128的工件夾頭12的側壁面,該凹穴129內設有至少一螺孔123。如圖1、2所示,工件夾頭的夾持端121設有一壓板124,至少一調節螺桿127的兩端分別與壓板124和工件夾頭的夾持端12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星,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阿奇夏米爾工業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