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為有關重型翻轉機的結構,屬于機械類,其包括有一翻轉組件、一供承載翻轉組件的承載組件及一供給翻轉組件動力的動力裝置,而其特征在于:翻轉組件一側處具有一齒條部,且齒條部一側處嚙接設置有一齒輪,并齒輪與動力裝置連接動作;而當欲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時,先啟動動力裝置,且動力裝置連動齒輪,并齒輪旋轉經齒條部帶動翻轉組件,而因齒輪與齒條部兩者的接觸面積相當大,故其承載力相當大,且即使發生偏移也不會影響翻轉組件動作,藉此令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達到制作簡單且提升可承受的重量及力量,進而縮小體積的實用進步性。(*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為提供一種重型翻轉機,尤指一種制作簡單且提升可承受的重量及力量,進而縮小體積的重型翻轉機的結構。
技術介紹
一般而言,為求美觀、使重心向往下及避免妨礙視線等原因,大多數機構都將各種零件放置于機構下方,且有許多機構因兩側距離較遠導致兩側之間無法直接進行檢查維修,因此需將機構整個舉起或上升,再讓維修人員平躺鉆入機構下方,以仰視的方式進行維修檢測,此舉相當麻煩且維修不便,是以研發了原有鏈條旋舉機;如附圖1所示,為原有鏈條旋舉機的分解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原有的鏈條旋舉機包括一旋舉裝置4、一底座5及一扭力模塊6,且該旋舉裝置4于一側處加以裝設一鏈條41,并底座5內設有一與鏈條41相對應的齒盤51,并齒盤51與扭力模塊6連接動作,但,齒盤51的結構強度有所不足,且于實際使用上,旋舉裝置4所旋舉的機構其重心并不一定在中心,因此鏈條41極易發生歪斜,導致齒盤51與鏈條41磨損或脫離,而鏈條41的相互串接成形步驟相當麻煩,且鏈條41難以與旋舉裝置4完全連接固定。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重型翻轉機的結構,解決原有鏈條旋舉機所存在的鏈條極易發生歪斜,導致齒盤與鏈條磨損或脫離,且鏈條的相互串接成形步驟相當麻煩,并鏈條難以與旋舉裝置完全連接固定的問題,達到制作簡單且提升可承受的重量及力量,進而縮小體積的實用進步性,提高本技術實用價值,簡化制作步驟,使生產更為方便。為達上述目的,本技術包括有一翻轉組件,而翻轉組件承載于一承載組件上,且翻轉組件接收至少一動力裝置所傳遞的動力,而其特征在于:翻轉組件的一側處具有至少一齒條部,且齒條部一側處嚙接設置有至少一齒輪,并齒輪與動力裝置連接動作;而當欲使用本技術時,先啟動動力裝置,且動力裝置連動齒輪,并齒輪開始旋轉動作,再齒輪經齒條部帶動翻轉組件,而因齒輪及齒條部具有一定的厚度,故其承載力相當大,且接觸面積相當寬,因此即使發生偏移也不會影響翻轉組件動作。本技術具體包括:一承載組件,該承載組件供承載一翻轉組件,且該翻轉組件接收至少一動力裝置所傳遞的動力,而該翻轉組件的一側處具有至少一齒條部,且該齒條部一側處嚙接設置有至少一齒輪,并該齒輪與該動力裝置連接動作。其中該齒輪設置于該承載組件內,且該齒輪的一端延伸凸出該承載組件,并該端與該動力裝置連接動作;其中該動力裝置設置于該承載組件至少一側處;其中該承載組件于背離該動力裝置的側處設置有至少一控制裝置,且該控制裝置與該動力裝置信息連接;其中該控制裝置進一步信息連接有至少一操控器;其中該承載組件于鄰近該翻轉組件的側處設置有至少一感應組件,且該感應組件與該控制裝置信息連接,并該翻轉組件鄰近該承載組件的側處,設置有至少一與該感應組件相對應的限位組件;其中該承載組件于鄰近該翻轉組件的側處,設置有復數供支持該翻轉組件的輔助組件。本技術的優點在于:一、藉由齒條部與齒輪配合動作,令本技術達到提升可承受的重量及力量,進而縮小體積的實用進步性。二、藉由齒條部取代原有鏈條,令本技術達到制作簡單的實用生產性。三、藉由齒條部與齒輪配合動作,令本技術達到減少磨損、避免因應力集中于一點導致破壞及延長使用壽命的實用進步性。附圖說明圖1為原有鏈條旋舉機的分解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分解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附圖2及附圖3所示,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實施示意圖及分解示意圖,由圖中可清楚看出本技術重型翻轉機的結構包括有一承載組件1,且承載組件I供承載一翻轉組件2,并翻轉組件2接收至少一動力裝置3所傳遞的動力,而其特征在于:翻轉組件2的一側處具有至少一齒條部21,且齒條部21 —側處嚙接設置有至少一齒輪11,并齒輪11與動力裝置3連接動作,而齒輪11設置于承載組件I內,且齒輪11的一端延伸凸出該承載組件1,并該端與動力裝置3連接動作,再動力裝置3設置于承載組件I至少一側處,而承載組件I于背離動力裝置3的側處設置有至少一控制裝置12,且控制裝置12與動力裝置3信息連接,并控制裝置12進一步信息連接有至少一操控器121,而承載組件I于鄰近翻轉組件2的側處設置有至少一感應組件I 3,且感應組件I 3與控制裝置12信息連接,并翻轉組件2鄰近承載組件I的側處設置有至少一與感應組件I 3相對應的限位組件22,再承載組件I于鄰近翻轉組件2的側處設置有復數供支撐翻轉組件2的輔助組件14 ;而當欲使用本技術時,先經控制裝置12啟動動力裝置3,且操作控制裝置12(或操控器121)令動力裝置3傳遞動力給齒輪11,并齒輪11開始旋轉動作,再齒輪11傳遞動力給齒條部21,藉此使翻轉組件2旋轉動作,而該些輔助組件14供支撐翻轉組件2,使翻轉組件2得以穩定放置于承載組件I上,且于翻轉組件2旋轉動作時,該些輔助組件14隨翻轉組件2旋轉而旋轉,使翻轉組件2旋轉更為穩定順暢,且當翻轉組件2朝某方向旋轉至特定角度時,感應組件I 3與限位組件22感應動作,使翻轉組件2停止動作,無法朝該向旋轉,僅能反向旋轉,以避免翻轉組件2脫離承載組件I或齒條部21與齒輪11分離等情事,而因齒輪11及齒條部21本身相互咬合的齒狀結構具有一定的結構強度,且成形需一定的厚度,并該厚度可依承載力需求而加厚,故其能承受的重量相當大,且可傳遞相當大的力量,并接觸面積相當寬,得以由面對面方式來傳遞動力,進而減少磨損、避免因應力集中于一點導致破壞及延長使用壽命,且即使翻轉組件2所翻轉的對象其重心位于一側,導致翻轉組件2的齒條部21對齒輪11施加的壓力偏向一側,甚至導致齒條部21發生偏移也不會影響翻轉元件2動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重型翻轉機的結構,其包括:一承載組件,該承載組件供承載一翻轉組件,且該翻轉組件接收至少一動力裝置所傳遞的動力,而其特征在于:該翻轉組件的一側處具有至少一齒條部,且該齒條部一側處嚙接設置有至少一齒輪,并該齒輪與該動力裝置連接動作。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重型翻轉機的結構,其包括:一承載組件,該承載組件供承載一翻轉組件,且該翻轉組件接收至少一動力裝置所傳遞的動力,而其特征在于:該翻轉組件的一側處具有至少一齒條部,且該齒條部一側處嚙接設置有至少一齒輪,并該齒輪與該動力裝置連接動作。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翻轉機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齒輪設置于該承載組件內,且該齒輪的一端延伸凸出該承載組件,并該端與該動力裝置連接動作。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翻轉機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該動力裝置設置于該承載組件至少一側處。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重型翻轉機的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中...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恒孝,
申請(專利權)人:陳恒孝,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