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有機污水的處理方法,步驟為:活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待活性污泥成熟,于混合液中添加磁粉,攪拌6-8天,培養結束;所述磁粉的添加量為:每升混合液中添加1.5-2.5g;污水進入調節池;再提升到厭氧池脈沖罐中進行水解酸化;再進入好氧池,進行好氧處理;處理后,出水進入二沉池,污泥回流好氧池;若二沉池出水COD小于50mg/L,則直接排放;若COD大于50mg/L,則進入混凝絮凝池,再入終沉池,出水排放,污泥提升壓泥機脫水,即可;本發明專利技術所述處理方法具有運行費用低,PAC和PAM投藥量少,有機物去除率高,污泥沉淀效果佳,有效減少24-32%的污泥量,同時出水可達到提標要求的有益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污水處理方法,特別是涉及一種。
技術介紹
隨著中國工業化水平的提高,污水排放量也出現不斷上漲的趨勢。2001年中國的污水排放量為428.4億噸,到2010年已經達到617.3億噸,平均每年大約增加18.9億噸。2010年比2009年增長28.1億噸,是2005年以來增長量最大的一年。相應地,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突飛猛進,截至2011年底,全國城鎮污水處理廠全年累計處理污水393.13億立方米,同比增加45.72億立方米,增長13.12%。截至2012年6月底,全國市、縣累計建成城 鎮污水處理廠3243座,處理能力達到1.39億立方米/日。水量增加的同時,技術指標也在提升,預計“十二五”末期污水處理率將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編制技術指南》中指出,我國現有執行二級排放標準的污水處理廠在“十二五”期間要提高到一級B標準,部分地區需要提高到一級A或更嚴格的標準,全國60%的污水處理廠需要增加脫氮除磷設施。目前污水治理的主要方法是化學法和生物法。化學法通過投加化學試劑降解污染物質,但是向水中增加了化學成分,容易造成二次污染,而且成本較高。生物法占地面積較大,周期較長,而且具有一定的生物極限性,降到一定的濃度就很難再突破瓶頸,許多新的強化處理技術應運而生。磁處理是利用磁場對非鐵磁性流體作用,使被使用物的性質產生某些期望的變化,從而改善生產效果和使用效益的一種技術。近年來國內外許多研究人員進行了大量的試驗和研究,提出了一些有價值的理論模型,目前有關磁處理機理主要有6種學說:①磁場改變水的電荷分布和晶體結構:水被極化后磁場對水分子的洛倫茲力加強,導致水結構的第二水化層被擠而脫落,呈單分子水彌散于水系中,使結晶中心增多,造成結晶狀態變化,形成疏松、有紋理的結構。②碳氫化合物在磁場中易從自旋單純態(S態)躍到自旋三純態(T態),而T — S躍遷被禁阻,使液體中處于T態的分子數增多,導致分子發生一定程度的氫鍵斷裂。③磁場將引起液體分子的內共振并誘發電偶極矩作用,使分子內部的鍵合發生變化或破裂,改變分子構型,造成液體物理性質的變化。④磁場作用有利于液體的帶電粒子周圍形成雙電層結構,使溶液的穩定性增加,結晶過程變化。⑤磁場引起液體相變,由無序態變到有序態,由對稱結構變為不對稱結構,由網孔結構變為層狀結構。⑥磁場能在液體中引起附加磁矩,從而產生附加磁場和附加能量,這些附加量的綜合作用,使抗磁性液體的內聚力減少,分子勢壘降低,引起物理性質的變化。磁分離技術是近年來發展的一種新型的利用廢水中雜質顆粒的磁性進行分離的水處理技術。對于水中非磁性或弱磁性的顆粒,利用磁性接種技術可使它們具有磁性。磁分離技術應用于廢水處理有三種方法:直接磁分離法、間接磁分離法和微生物一磁分離法。目前研究的磁性化技術主要包括磁性團聚技術、鐵鹽共沉技術、鐵粉法、鐵氧體法等,具有代表性的磁分離設備是圓盤磁分離器和高梯度磁過濾器。磁分離技術具有分離效率高、分離速度快、分離物系的粒度可達到很小等優點,可以使某些采用傳統分離方法較難或不能分離的物系得以順利地分離。在常規的污水處理工藝中,污泥的沉降性能直接影響污水廠的運行,尤其是污泥膨脹現象,幾乎歐洲50%,美國60%的污水處理廠每年都會發生,影響了污水處理的效果,并且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與物力。由于磁場強度是重力場強度的幾百至幾千倍,因此磁分離技術效率遠遠高于重力分離。磁分離技術的出現,為解決污泥膨脹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磁分離技術在食品、含油廢水、城市污水及印染廢水處理方面取得相當的成果,對于重金屬、油類、極細懸浮物,特別是病原微生物、細菌、藻類去除有相當好的效果。但是磁分離技術處理廢水存在如下的技術難度和局限性:介質的剩磁使得磁分離設備在系統反沖洗時,難以把被聚磁介質所吸附的磁性顆粒沖洗干凈,因為影響著下一周期的工作效率,為了提高磁場梯度,必須選擇高磁飽和度的聚磁介質,對聚磁介質的選擇具有一定的技術困難,且增加運行的費用。磁分離技術主要運用了磁粉的高比重特性,在混凝劑與絮凝劑的作用下,與污染物形成比重較高的絮體從廢水中分離出來,但是磁化作用能夠將大分子有機物打散為小分子有機物的特性并沒有很好的運用,也存在剩磁問題和費用增加的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一種,包括如下步驟:( I)于好氧池中進行活性污泥的培養和馴 化;所述的活性污泥的培養為:將活性污泥投入好氧池中,加自來水得混合液,再加入BOD5:N:P為100:5:1的營養源,培養2_4天,至絮體出現,繼續加上述營養源,每天一次,培養10-11天,至混合液的SV3tl為23-27%,即活性污泥成熟,再于混合液中添加磁粉,攪拌6_8天,即培養結束;所述磁粉的添加量為:每升混合液中添加1.5-2.5g ;所述攪拌過程中攪拌速度為50-200轉/分,溶解氧為2-3mg/L ;所述的活性污泥的馴化為:向培養好的活性污泥中添加污水,保持攪拌和曝氣,馴化6-8天,至出水COD穩定,即馴化結束;(2)污水進入調節池;(3)將步驟(2)所述的調節池中的污水提升到厭氧池脈沖罐中進行水解酸化;(4)經步驟(3)水解酸化后的污水進入步驟(I)所述的好氧池中進行好氧處理;(5)經步驟(4)好氧處理后,出水進入二沉池,污泥回流好氧池;(6)若二沉池出水COD小于50mg/L,則直接排放;若COD大于50mg/L,則進入混凝絮凝池,再進入終沉池,出水排放,污泥提升至壓泥機脫水,即可;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在步驟(4)所述的好氧處理過程中,于好氧池中添加磁粉,每1-2天添加一次;所述磁粉的添加量為:每升好氧池污水中添加1.8-2.2g。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步驟(I)所述的磁粉添加量為:每升混合液中添加1.8-2.2g,攪拌時間為6.5-7.5天,攪拌速度為100-200轉/分。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磁粉的添加點設在好氧池進水處的水面下。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所述的磁粉為氧化鐵磁粉。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步驟(2)所述的調節池中的污水以曝氣的方式混合均勻,并調節pH為6-9。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步驟(4 )所述的好氧池中設鼓風裝置和攪拌裝置,所述鼓風采用散流式曝氣,攪拌的轉速為100-200轉/分。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步驟(4)所述的好氧池中污泥濃度為2_3g/L,SV3tl為25-30%。 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步驟(5)所述的污泥回流比為100%。在其中一些實施例中,于步驟(6)所述的混凝絮凝池投加PAC和PAM,并攪拌;所述攪拌的速度為50-150轉/分;所述PAC和PAM的投加量為:每升混凝絮凝池污水中分別投加:0.5-1.5mg、0.45-0.55mg。本專利技術具有如下優點和有益效果:(I)該方法運行費用低,PAC和PAM的投藥量少,有機物去除率高,污泥沉淀效果佳,有效減少24-32%的污泥量。(2)該方法有效減少藥劑費用和污泥處理費用,同時又保證出水達到提標要求,具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附圖說明圖1為的工藝流程圖;圖2為經實施例1處理的污水COD去除效果圖;圖3為經實施例1和傳統污水處理方法處理的污水COD去除效果對比圖。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一種,主要利用微生物降解和磁化的協同作用,由于大分子有機物屬于難生物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有機污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1)于好氧池中進行活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所述活性污泥的培養為:將活性污泥投入好氧池中,加自來水得混合液,再按BOD5:N:P為100:5:1的比例投加營養源,培養2?4天,至絮體出現,繼續加上述營養源,每天一次,培養10?11天,至混合液的SV30為23?27%,再于混合液中添加磁粉,攪拌6?8天,至凝膠形成;所述磁粉的添加量為:每升混合液中添加磁粉1.5?2.5g;所述攪拌過程中攪拌速度為50?200轉/分,溶解氧為2?3mg/L;所述活性污泥的馴化為:向培養好的活性污泥中添加污水,保持攪拌和曝氣,馴化6?8天,至出水COD穩定,即馴化結束;(2)污水進入調節池;(3)將步驟(2)所述的調節池中的污水提升到厭氧池脈沖罐中進行水解酸化;(4)經步驟(3)水解酸化后的污水進入步驟(1)所述的好氧池中進行好氧處理;(5)經步驟(4)好氧處理后,出水進入二沉池,污泥回流好氧池;(6)若二沉池出水COD小于50mg/L,則直接排放;若COD大于50mg/L,則進入混凝絮凝池,再進入終沉池,出水排放,污泥提升至壓泥機脫水,即可。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有機污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驟: (1)于好氧池中進行活性污泥的培養和馴化; 所述活性污泥的培養為:將活性污泥投入好氧池中,加自來水得混合液,再按BOD5:N:P為100:5:1的比例投加營養源,培養2-4天,至絮體出現,繼續加上述營養源,每天一次,培養10-11天,至混合液的SV3tl為23-27%,再于混合液中添加磁粉,攪拌6_8天,至凝膠形成;所述磁粉的添加量為:每升混合液中添加磁粉1.5-2.5g ;所述攪拌過程中攪拌速度為50-200轉/分,溶解氧為2-3mg/L ; 所述活性污泥的馴化為:向培養好的活性污泥中添加污水,保持攪拌和曝氣,馴化6-8天,至出水COD穩定,即馴化結束; (2)污水進入調節池; (3)將步驟(2)所述的調節池中的污水提升到厭氧池脈沖罐中進行水解酸化; (4)經步驟(3)水解酸化后的污水進入步驟(I)所述的好氧池中進行好氧處理; (5)經步驟(4)好氧處理后,出水進入二沉池,污泥回流好氧池; (6)若二沉池出水COD小于50mg/L,則直接排放;若COD大于50mg/L,則進入混凝絮凝池,再進入終沉池,出水排放,污泥提升至壓泥機脫水,即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處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I)所述的磁粉添加量為:每升混合液中添加1.8-2.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麥建波,陳利軍,張珺蓉,張有會,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新大禹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