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包括控制柜、曳引機、轎廂以及對重,所述的控制柜和曳引機安裝于電梯井道頂層旁邊的機房內,通過曳引鋼絲繩將所述的曳引機分別與轎廂和對重進行連接,實現轎廂與對重在電梯井道內的上下相對運行。通過上述方式,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的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其布置方式節約頂層空間的優越性給更多有這方面需求的客戶提供了方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曳引式汽車電梯的機房內的結構需要的建筑標高超標問題,給建筑在規劃方面降低了難度,同時又可以滿足曳引式汽車電梯的建造。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梯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可以應用于進行汽車運輸的提升設備。
技術介紹
近年,我國經濟建設快速增長,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很多人擁有汽車,同時很多人擁有別墅,在解決基本生活的基礎上,人們對自己所擁有的汽車的停車位置也會有所想法,有些人希望將自己的汽車停到別墅的頂部或樓房的頂部。但是目前的曳引式汽車電梯的機房內的結構需要的建筑標高超標,給建筑在規劃方面增加了難度。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主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曳引式汽車電梯的機房內的結構需要的建筑標高超標問題,給建筑在規劃方面降低了難度,同時又可以滿足曳引式汽車電梯的建造。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采用的一個技術方案是:提供一種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包括控制柜、曳引機、轎廂以及對重,所述的控制柜和曳引機安裝于電梯井道頂層旁邊的機房內,通過曳引鋼絲繩將所述的曳引機分別與轎廂和對重進行連接,實現轎廂與對重在電梯井道內的上下相對運行。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機房設置在電梯井道的左側、右側或后側。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轎廂的左右兩側還分別安裝有轎廂左前扶軌、轎廂右前扶軌、轎廂左主軌、轎廂右主軌、轎廂左后扶軌以及轎廂右后扶軌,其中,所述的轎廂左主軌和轎廂右主軌安裝在轎廂的中間位置。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對重的上下兩端還安裝有對重前軌以及對重后軌。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曳引式汽車電梯還包括轎底輪組、前對重輪、后對重輪、反繩輪組、井頂右前輪、井頂右后輪、轎門裝置以及井頂左輪,其中,所述的轎底輪組包括左前轎底輪、右前轎底輪、左后轎底輪和右后轎底輪,所述的反繩輪組包括轎廂側井頂反繩輪、轎廂側機房頂反繩輪、對重側井頂反繩輪和對重側機房頂反繩輪。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曳引鋼絲繩在左后轎底輪上方的電梯井道頂部固定,繞過右后轎底輪,通過井頂右后輪和井頂右前輪傳遞到右前轎底輪和左前轎底輪,通過轎廂側井頂反繩輪和轎廂側機房頂反繩輪連接到曳引機,再通過對重側機房頂反繩輪和對重側井頂反繩輪傳遞到對重上的前對重輪,通過井頂左輪傳遞到對重上的后對重輪,繞到電梯井道頂部固定。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轎廂為單轎門結構或雙轎門結構。在本專利技術一個較佳實施例中,所述的曳引機的曳引比為4:1。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的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控制柜和曳引機安裝于電梯井道頂層旁邊的機房內,通過曳引鋼絲繩將所述的曳引機分別與轎廂和對重進行連接,實現轎廂與對重在電梯井道內的上下相對運行,其布置方式節約頂層空間的優越性給更多有這方面需求的客戶提供了方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曳弓I式汽車電梯的機房內的結構需要的建筑標高超標問題,給建筑在規劃方面降低了難度,同時又可以滿足曳引式汽車電梯的建造。附圖說明圖1是本專利技術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一較佳實施例的立面結構示意 圖2是圖1中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的平面結構示意 附圖中各部件的標記如下:1、控制柜,2、曳引機,3、轎廂,4、對重,5、轎廂左前扶軌,6、轎廂右前扶軌,7、轎廂左主軌,8、轎廂右主軌,9、轎廂左后扶軌,10、轎廂右后扶軌,11、對重前軌,12對重后軌,13、左前轎底輪,14、右前轎底輪,15、左后轎底輪,16、右后轎底輪,17、前對重輪,18、后對重輪,19、轎廂側井頂反繩輪,20、轎廂側機房頂反繩輪,21對重側井頂反繩輪,22對重側機房頂反繩輪,23、井頂右前輪,24、井頂右后輪,25、轎門裝置,26、井頂左輪,27、曳引鋼絲繩,28、機房,29、電梯井道。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例進行詳細闡述,以使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領域技術人員理解,從而對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做出更為清楚明確的界定。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該類型汽車電梯是利用曳引力驅動的電梯。根據機房布置的位置不同,可以分為機房左置、機房后置、機房右置布置方式,其中機房后置僅限于單開門時允許布置的結構。本實施例以機房左置為例進行說明。請參閱圖1和圖2,本專利技術一種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包括控制柜1、曳引機2、轎廂3以及對重4,所述的控制柜I和曳引機2安裝于電梯井道29頂層旁邊的機房28內,通過曳引鋼絲繩27將所述的曳引機I分別與轎廂3和對重4進行連接,實現轎廂3與對重4在電梯井道29內的上下相對運行。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的機房28設置在電梯井道29的左側,當然也可以設置在電梯井道29的右側或后側。其中,所述的曳引機2的曳引比為4:1,可以降低曳引機2的功率。上述中,所述的轎廂3為單轎門結構或雙轎門結構。所述的轎廂3的左右兩側還分別安裝有轎廂左前扶軌5、轎廂右前扶軌6、轎廂左主軌7、轎廂右主軌8、轎廂左后扶軌9以及轎廂右后扶軌10,其中,所述的轎廂左主軌7和轎廂右主軌8安裝在轎廂3的中間位置。對重4的上下兩端還安裝有對重前軌11以及對重后軌12。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曳引式汽車電梯還包括轎底輪組、前對重輪17、后對重輪18、反繩輪組、井頂右前輪23、井頂右后輪24、轎門裝置25以及井頂左輪26,其中,所述的轎底輪組包括左前轎底輪13、右前轎底輪14、左后轎底輪15和右后轎底輪16,所述的反繩輪組包括轎廂側井頂反繩輪19、轎廂側機房頂反繩輪20、對重側井頂反繩輪21和對重側機房頂反繩輪22。其中,所述的轎底輪組亦可以采用轎頂輪組結構。曳引鋼絲繩27在左后轎底輪15上方的電梯井道29頂部固定,繞過右后轎底輪16,通過井頂右后輪24和井頂右前輪23傳遞到右前轎底輪14和左前轎底輪13,通過轎廂側井頂反繩輪19和轎廂側機房頂反繩輪20連接到曳引機2,再通過對重側機房頂反繩輪22和對重側井頂反繩輪21傳遞到對重4上的前對重輪17,通過井頂左輪26傳遞到對重4上的后對重輪18,繞到電梯井道29頂部固定。這種設置在電梯井道29頂部節省了機房28的高度,降低了汽車電梯對頂層高度的尺寸需求,使具有汽車電梯井道的建筑在規劃上更節約建筑物垂直尺寸。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其設計與制造標準,參見國家標準GB7588-2003《電梯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中相應規定來確定各安全尺寸。 本專利技術揭示的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控制柜I和曳引機2安裝于電梯井道29頂層旁邊的機房28內,通過曳引鋼絲繩27將所述的曳引機2分別與轎廂3和對重4進行連接,實現轎廂3與對重4在電梯井道29內的上下相對運行,其布置方式節約頂層空間的優越性給更多有這方面需求的客戶提供了方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曳引式汽車電梯的機房內的結構需要的建筑標高超標問題,給建筑在規劃方面降低了難度,同時又可以滿足曳引式汽車電梯的建造。以上所述僅為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專利技術的專利范圍,凡是利用本專利技術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專利技術的專利保護范圍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曳引機、轎廂以及對重,所述的控制柜和曳引機安裝于電梯井道頂層旁邊的機房內,通過曳引鋼絲繩將所述的曳引機分別與轎廂和對重進行連接,實現轎廂與對重在電梯井道內的上下相對運行。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柜、曳引機、轎廂以及對重,所述的控制柜和曳引機安裝于電梯井道頂層旁邊的機房內,通過曳引鋼絲繩將所述的曳引機分別與轎廂和對重進行連接,實現轎廂與對重在電梯井道內的上下相對運行。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機房設置在電梯井道的左側、右側或后側。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轎廂的左右兩側還分別安裝有轎廂左前扶軌、轎廂右前扶軌、轎廂左主軌、轎廂右主軌、轎廂左后扶軌以及轎廂右后扶軌,其中,所述的轎廂左主軌和轎廂右主軌安裝在轎廂的中間位置。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對重的上下兩端還安裝有對重前軌以及對重后軌。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側置機房曳引式汽車電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曳引式汽車電梯還包括轎底輪組、前對重輪、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鄭鋼,
申請(專利權)人:鄭鋼,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江蘇;32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