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余熱回收裝置,下部分為吸熱段,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內,吸熱段設有若干排吸熱金屬管,上部分為放熱段,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外,一條加熱水管穿過所述放熱段;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實現了大幅度回收中低溫煙氣余熱的節能目的,避免了結露腐蝕和由此發生的堵灰,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設備的維護成本。(*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余熱回收裝置,具體地說是一種鍋爐煙氣排放管道的余熱回收裝置,屬于余熱回收裝置領域。
技術介紹
目前,中小型鍋爐尾部通常未配有換熱設備,排煙溫度一般為170-280°C,大量煙氣熱能白白浪費被排放到空氣中。這些無效熱能不但污染了大氣環境,而且造成了設備的熱負荷增加。鍋爐運行負荷較重時會使蒸汽壓力異常,蒸汽處理不足,嚴重時還會影響到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設計了一種余熱回收裝置,分為吸熱段和放熱段兩部分,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實現了大幅度回收中低溫煙氣余熱的節能目的,避免了結露腐蝕和由此發生的堵灰,延長了使用壽命,降低了設備的維護成本。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余熱回收裝置,所述余熱回收裝置分為上、下兩部分;所述的下部分為吸熱段,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內,所述的吸熱段設有若干排吸熱金屬管,每排吸熱金屬管的上下兩端通過分連通管相連通,所述的分連通管的兩端分別通過主連通管相連通,從而使吸熱段的各吸熱金屬管相互連通,并與外界相隔離,所述的吸熱金屬管內裝有循環水;所述的上部分為放熱段,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外,一條加熱水管穿過所述放熱段,所述的放熱段為密閉結構;所述吸熱段位于上端的主連通管通過上升管與所述的放熱段相連;所述的放熱段通過下降管與所述吸熱段位于下端的主連通管相連。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水平段或豎直段加裝換熱器下段即吸熱段,吸熱段的結構是多根并聯的密閉管排束構件,當煙氣通過吸熱段的對流管束時,將煙氣的熱量傳遞給管內的循環水,煙氣溫度降低,而管內的循環水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并使一部分循環水蒸發為水蒸汽,水蒸汽沿上升管進入換熱器的上段即放熱段,蒸汽被穿過放熱段管的加熱水管內待加熱的水冷卻,凝結成水,沿下降管返回到換熱器的吸熱段中,從而使加熱水管的冷水被加熱后得到利用。換熱器的換熱過程可概述為:在吸熱段,放熱物質是煙氣,吸熱物質是作為傳熱媒介的水,吸熱段里的水是密閉的,吸熱段的水從煙氣里吸收熱量,水吸收熱量汽化為飽和蒸汽,在一定的壓差下上升到換熱器上段即放熱段,向外界加熱水管的冷水放出熱量,并凝結成液體,經下降管返回到吸熱段,并再次汽化,往復循環,完成了把熱量從高端傳向低端的單向導熱。由于吸熱段的結構是多根并聯的密閉管排束構件,全部管子內的水和蒸汽是一個相互關聯的整體,都在同一飽和溫度下,所以其全部管子金屬壁面溫度整體分布均勻,與煙氣溫度保持較小梯度溫降,溫差10 - 15°C。因此,只要控制好內部介質的飽和溫度,就可以實現對吸熱段管子壁面溫度的調控。本技術的優點包括以下幾點:(I)通過控制冷補水的流量來調節飽和水蒸汽的壓力和溫度,實現對受熱面最低壁面溫度的閉環控制,使壁面溫度恒定或可調,以適應燃料種類及工況的變化,從而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前提下,實現大幅度回收中低溫煙氣余熱的節能目的;(2)在最大限度地降低排煙溫度的同時,保持金屬受熱面壁面溫度處于較高的溫度水平,高于酸露點10_15°C,遠離酸露點的腐蝕區域,從根本上避免了結露腐蝕和由此發生的堵灰,大幅度延長換熱器的使用壽命,是傳統熱管換熱器壽命的2-3倍,降低設備的維護成本;(3)實現了換熱器金屬受熱面最低壁面溫度處于可控調狀態,使復合相變換熱器具有相當幅度的調節能力,使排煙溫度和壁面溫度保持相對穩定,并能適應各種鍋爐的燃料品種以及負荷30-100%的變化;(4)在保留了熱管換熱器所具有的高效傳熱特性的同時,通過設備上的排氣閥進行排氣操作,有效消除不凝氣體,使設備始終保持高效換熱狀態。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實施例余熱回收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吸熱段、2-吸熱金屬管、3-分連通管、4-主連通管、5-放熱段、6-加熱水管、7-上升管、8-下降管。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對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進行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優選實施例僅用于說明和解釋本技術,并不用于限定本技術。實施例1如圖1所示,一種余熱回收裝置,所述余熱回收裝置分為上、下兩部分;所述的下部分為吸熱段1,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內,所述的吸熱段I設有若干排吸熱金屬管2,每排吸熱金屬管2的上下兩端通過分連通管3相連通,所述的分連通管3的兩端分別通過主連通管4相連通,從而使吸熱段的各吸熱金屬管相互連通,并與外界相隔離,所述的吸熱金屬管2內裝有循環水;所述的上部分為放熱段5,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外,一條加熱水管6穿過所述放熱段5,所述的放熱段5為密閉結構,如密閉氣包;所述吸熱段5位于上端的主連通管4通過上升管7與所述的放熱段5相連;所述的放熱段5通過下降管8與所述吸熱段5位于下端的主連通管4相連。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水平段或豎直段加裝換熱器下段即吸熱段,吸熱段的結構是多根并聯的密閉管排束構件,當煙氣通過吸熱段的對流管束時,將煙氣的熱量傳遞給管內的循環水,煙氣溫度降低,而管內的循環水吸收熱量后,溫度升高并使一部分循環水蒸發為水蒸汽,水蒸汽沿上升管進入換熱器的上段即放熱段,蒸汽被穿過放熱段管的加熱水管內待加熱的水冷卻,凝結成水,沿下降管返回到換熱器的吸熱段中,從而使加熱水管的冷水被加熱后得到利用。放熱段不僅僅用于加熱水,還可根據實際生產需要,用于加熱冷空氣,與加熱水的原理是一致的。最后應說明的是: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優選實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術,盡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技術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征進行等同替換。凡在本技術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熱回收裝置分為上、下兩部分;?所述的下部分為吸熱段,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內,所述的吸熱段設有若干排吸熱金屬管,每排吸熱金屬管的上下兩端通過分連通管相連通,所述的分連通管的兩端分別通過主連通管相連通,所述的吸熱金屬管內裝有循環水;所述的上部分為放熱段,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外,一條加熱水管穿過所述放熱段,所述的放熱段為密閉結構;所述吸熱段位于上端的主連通管通過上升管與所述的放熱段相連;所述的放熱段通過下降管與所述吸熱段位于下端的主連通管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余熱回收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熱回收裝置分為上、下兩部分; 所述的下部分為吸熱段,設置在鍋爐煙氣系統尾部排放管道內,所述的吸熱段設有若干排吸熱金屬管,每排吸熱金屬管的上下兩端通過分連通管相連通,所述的分連通管的兩端分別通過主連通管相連通,所述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法興,李子民,
申請(專利權)人:濰坊中陽機械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