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齒輪潤滑裝置及具有該齒輪潤滑裝置的回轉機構,所述齒輪潤滑裝置用以潤滑齒輪的齒面,包括用以罩住所述齒輪的部分齒面的罩體,所述齒輪的齒面與所述罩體之間形成二端向中間逐漸變小的潤滑劑容置空間;所述罩體具有可通入潤滑劑的開口,所述開口與所述潤滑劑容置空間連通。被充入所述潤滑劑容置空間的潤滑劑在所述齒輪轉動的過程中被帶到所述潤滑劑容置空間狹窄處,保證被充入的潤滑劑總是處于被壓縮的過程,可使潤滑劑均勻分布在所述齒輪的齒面上。(*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齒輪潤滑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用于港口抓斗式起重機、斗輪堆取料機等設備上齒輪潤滑裝置及具有該齒輪潤滑裝置的回轉機構。
技術介紹
在機械設備里,為了滿足設備的回轉功能往往設置有回轉機構,而港口抓斗式起重機、斗輪堆取料機等設備的回轉機構使用頻繁、載荷較重,工作級別通常達到M6以上,為了減小回轉機構的磨損降低噪音,轉盤軸承的滾子、齒面以及驅動小齒輪的齒面往往需要良好的潤滑。通常轉盤軸承齒面及其驅動小齒輪齒面的潤滑是通過人工將潤滑脂涂抹在驅動小齒輪齒面上,經過嚙合小齒輪上的潤滑劑又被粘到轉盤軸承齒面上以實現齒面的潤滑。這種方式操作非常不便,增加了維護人員的工作量。所以采用電動集中潤滑的方式對設備的回轉機構齒面進行潤滑是未來的發展趨勢。近年來,也出現了不少設備采用電動集中潤滑的方式對回轉機構齒面進行潤滑,但只是單純將潤滑管路及接頭鋪設至齒面附近,利用潤滑劑自身的重力滴落在齒面上,或者利用潤滑管路中的壓力將潤滑脂噴射在齒面上,但潤滑劑在齒面上較為集中,分布不均勻,潤滑效果不夠理想。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齒輪潤滑裝置,可使潤滑劑均勻分布在齒面上。另外,本技術還提供一種具有上述齒輪潤滑裝置的回轉機構。為達上述優點,本技術提出一種齒輪潤滑裝置,用以潤滑齒輪的齒面;所述齒輪潤滑裝置用以罩住所述齒輪的部分齒面的罩體,所述齒輪的齒面與所述罩體之間形成二端向中間逐漸變小的潤滑劑容置空間;所述罩體具有可通入潤滑劑的開口,所述開口與所述潤滑劑容置空間連通。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罩體為圓弧罩,所述罩體包括一圓弧側壁;所述側壁的壁面所在的圓弧半徑大于所述齒輪的齒頂圓半徑;所述側壁的軸心與所述齒輪的軸心偏心設置。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罩體還包括上壁和下壁,所述側壁連接于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之間,所述開口設置在所述上壁。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平行設置,所述上壁與下壁的距離略大于所述齒輪的齒寬,所述罩體被經所述側壁軸線的面所截的截面形狀為“]”形。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的形狀為圓環的一部分。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齒輪潤滑裝置還包括潤滑管和潤滑泵,所述潤滑管連接于所述潤滑泵和所述開口之間。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上壁的二端至少各設一所述開口,所述潤滑管的數量至少為二根,分別連接所述開口和所述潤滑泵,所述潤滑管與所述潤滑泵之間設有分配器,所述分配器根據齒輪的轉動方向決定將潤滑劑流向其中一根所述潤滑管。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齒輪潤滑裝置還包括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將所述罩體固定。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一種回轉機構,包括互相嚙合的驅動齒輪和轉盤軸承,以及上述的齒輪潤滑裝置;所述罩體用以潤滑所述驅動齒輪的齒面。在本技術的一個實施例中,所述回轉機構還包括固定支座,所述驅動齒輪安裝在所述固定支座上;所述齒輪潤滑裝置還包括支撐結構,所述支撐結構將所述罩體固定在所述固定支座上。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術的潤滑裝置便于利用電動集中潤滑的方式來實現,結構簡單,操作方便,利于機械設備提高自身自動化、智能化的要求。2、本技術的齒輪組潤滑方法,罩體與驅動齒輪之間形成二端開口向中間逐漸變小的潤滑劑容置空間,被充入潤滑劑容置空間的潤滑劑隨著驅動齒輪的轉動被帶到潤滑劑容置空間狹窄處,保證被充入的潤滑劑總是處于被壓縮的過程,有效解決了轉盤軸承齒面及其驅動齒輪齒面的潤滑問題,潤滑劑在齒面齒向方向上分布較為均勻。上述說明僅是本技術技術方案的概述,為了能夠更清楚了解本技術的技術手段,而可依照說明書的內容予以實施,并且為了讓本技術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優點能夠更明顯易懂,以下特舉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如下。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齒輪潤滑裝置的工作時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沿I1-1I線的剖視示意圖。圖3為顯示了齒輪與罩體之間形成的月牙形潤滑劑容置空間。具體實施方式為更進一步闡述本技術為達成預定技術目的所采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依據本技術提出的齒輪潤滑裝置的具體實施方式、結構、特征及功效,詳細說明如后。為方便說明,請參照圖1和圖2,本技術實施例的齒輪潤滑裝置3以應用在港口抓斗式起重機、斗輪堆取料機等機械設備的回轉機構100上為例加以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旨在提供一種齒輪潤滑裝置3,對該齒輪潤滑裝置3的運用場合并不做限制,因此上述舉例并不是對該齒輪潤滑裝置3的運用進行限制。該回轉機構100包括互相嚙合的驅動齒輪1、轉盤軸承2及固定支座4,其中驅動齒輪I為相對轉盤軸承2而言是較小的齒輪,所述驅動齒輪I安裝在所述固定支座4上。本技術較佳實施例的齒輪潤滑裝置3包括罩體32、潤滑管34、支撐結構36及潤滑泵(圖未示)。在本實施例中,罩體32為圓弧罩,包括上壁32a、下壁32c和側壁32b。上壁32a和下壁32c平行設置,并具有直徑相同的弧形邊。上壁32a和下壁32c的形狀可以為圓環的一部分。側壁32b呈圓弧形并連接上壁32a和下壁32c的弧形邊。罩體32被經側壁32b軸線的面A (圖1)所截的截面形狀為“]”形。上壁32a、下壁32c之間的距離略大于齒寬。上壁32a靠近外圓弧邊處開設二個開口 322、324,二個開口 322、324分別位于上壁32a的二端。在本實施例中,開口 322、324為絲孔,絲孔上設有與潤滑管34連接的接頭(圖未標),絲孔的規格可依具體情況而定。側壁32b的壁面所在的圓弧半徑為R1,驅動齒輪I的齒頂圓半徑為R2,其中Rl大于R2。潤滑管34為兩根,每一根潤滑管34的一端與一個對應開口 322、324的接頭連接,另一端與潤滑泵連接。二潤滑管34與潤滑泵之間設有分配器。使用時,罩體32通過支撐結構36固定在固定支座4上,使罩體32貼近驅動齒輪I的齒輪面安裝,且罩體32的軸心O2位置采用與驅動齒輪I的軸心偏心O1設置,側壁32b的中部貼近驅動齒輪I的齒頂,從而驅動齒輪I的齒面與罩體32的側壁32b之間形成二端向中間逐漸變小的潤滑劑容置空間326 (圖3陰影部分,月牙形)。啟動潤滑泵,依據驅動齒輪I的轉向確定潤滑脂經由哪一個潤滑接頭的開口322、324充入,具體可通過潤滑系統管路中的分配器與驅動驅動齒輪I的轉向聯動來控制。如圖1所示,當驅動齒輪I順時針旋轉時,潤滑劑應當通過開口 322充入;而當驅動齒輪I逆時針旋轉時,潤滑劑應當通過開口 324充入。滴落至潤滑劑容置空間326的潤滑劑隨著驅動齒輪I的轉動被慢慢帶到潤滑劑容置空間326狹窄處,在這個過程中,由于空間變窄,潤滑劑受到擠壓,使得驅動齒輪I齒面上充分沾滿了潤滑劑,避免了因重力原因潤滑劑會沉積在齒輪齒面下端的不利情況。隨著驅動齒輪I和轉盤軸承2的嚙合,潤滑劑又被粘到轉盤軸承2的齒面上,最終實現驅動齒輪I齒面及轉盤軸承2齒面的潤滑。可以理解,潤滑劑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通入潤滑管34,如潤滑管34直接與處于高位的潤滑劑容器連接,潤滑劑通過重力的作用進入潤滑管34。可以理解,采用分配器根據驅動齒輪I的轉動方向決定將潤滑劑流向其中一根潤滑管34是本技術的一個優選方案,實際應用中還可以只設置一根潤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齒輪潤滑裝置,用以潤滑齒輪的齒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潤滑裝置包括用以罩住所述齒輪的部分齒面的罩體,所述齒輪的齒面與所述罩體之間形成二端向中間逐漸變小的潤滑劑容置空間;所述罩體具有可通入潤滑劑的開口,所述開口與所述潤滑劑容置空間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齒輪潤滑裝置,用以潤滑齒輪的齒面,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潤滑裝置包括用以罩住所述齒輪的部分齒面的罩體,所述齒輪的齒面與所述罩體之間形成二端向中間逐漸變小的潤滑劑容置空間;所述罩體具有可通入潤滑劑的開口,所述開口與所述潤滑劑容置空間連通。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體為圓弧罩,所述罩體包括一圓弧側壁;所述側壁的壁面所在的圓弧半徑大于所述齒輪的齒頂圓半徑;所述側壁的軸心與所述齒輪的軸心偏心設置。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齒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罩體還包括上壁和下壁,所述側壁連接于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之間,所述開口設置在所述上壁。4.按權利要求3所述的齒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平行設置,所述上壁與下壁的距離略大于所述齒輪的齒寬,所述罩體被經所述側壁軸線的面所截的截面形狀為“]”形。5.按權利要求4所述的齒輪潤滑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壁和所述下壁的形狀為圓環的一部分。6....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斌彬,駱琪勝,
申請(專利權)人:中聯重科物料輸送設備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