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機械工程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核反應堆堆內構件表面處理工藝裝置,用于控制棒驅動機構部件支撐筒的表面處理工作。
技術介紹
支撐筒表面處理包括小孔鍍硬鉻,內圓鍍硬鉻,外圓鍍硬鉻,屬于局部電鍍,其中小孔與內圓電鍍后需要經過上海電氣的磨削加工,磨削完畢后還需要經過PT無損探傷。其中在支撐筒的“L”型外表面,要求“L”型外表面的鍍層要均勻一致,對電鍍工藝要求非常苛亥IJ。因此,急需一種控制棒驅動機構部件支撐筒的電鍍工藝以及電鍍保護工裝,來填補了國內核電行業針對局部電鍍硬鉻產品的空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核反應堆堆內構件表面處理工藝裝置。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核反應堆堆內構件表面處理工藝裝置,包括上壓板、下壓板、支撐連接柱和支撐筒,所述支撐連接柱上套有兩個支撐筒,所述支撐連接柱和支撐筒設于上壓板和下壓板之間,所述上壓板和下壓板與支撐連接柱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支撐筒上設有窗口和小孔,所述窗口和小孔上設有擋塊,所述擋塊通過螺釘與支撐連接柱固定連接。所述兩個支撐筒之間設有墊圈。本技術的優點是:兩個支撐筒工裝設計,提高了電鍍效率;小孔電鍍時陽極與電鍍面距離非常近,極大地提高了電鍍效率;小孔同心圓設計,保證鍍層的均勻致密;兩個電鍍零件之間的保護措施,防止零件磕碰傷,同時可以有效阻鍍。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其中:1、上壓板,2、下壓板,3、支撐連接柱,4、支撐筒,5、螺栓,6、窗口,7、小孔,8、擋塊,9、螺釘,10、墊圈。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技術的核反應堆堆內構件表面處理工藝裝置,包 ...
【技術保護點】
核反應堆堆內構件表面處理工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壓板、下壓板、支撐連接柱和支撐筒,所述支撐連接柱上套有兩個支撐筒,所述支撐連接柱和支撐筒設于上壓板和下壓板之間,所述上壓板和下壓板與支撐連接柱之間通過螺栓連接,所述支撐筒上設有窗口和小孔,所述窗口和小孔上設有擋塊,所述擋塊通過螺釘與支撐連接柱固定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2012.08.28 CN 201220427975.91.反應堆堆內構件表面處理工藝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壓板、下壓板、支撐連接柱和支撐筒,所述支撐連接柱上套有兩個支撐筒,所述支撐連接柱和支撐筒設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仇士學,張建峰,東永華,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市申海工業技術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