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氯代反應器,它包括體氣體流量計、氣體操作閥、至少一個入氣支路,至少一個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第一搪瓷反應釜、第二搪瓷反應釜、第一熱換器、第二熱換器、物料循環泵及尾氣吸收裝置。從而使得使用時化工工藝采用氣相工藝路線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內,氯氣由下而上。液相工藝路線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內,物料由上而下,循環反應的方式。由于夾套式氣液反應器的管徑較小,氣、液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可以迅速被循環冷卻水移掉。液體物料又在循環運動,這樣便于控制好整個反應溫度,不會產生局部過熱現象,從而提高了產品的色澤,提高了產品的質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氣、液反應裝置,尤其是指一種氯代反應器。
技術介紹
以往的氯代反應器氣、液反應裝置通常采用常壓搪瓷反應釜,原料氣體插入搪瓷反應釜底部進行鼓泡式反應。該裝置存在如下缺點:1、由于進行的是鼓泡式反應,反應過程中氣液接觸不充分,原料氣體損耗量較大,原料氣體利用率低。2、反應介質分布不均勻,反應速度相對較慢。3、反應過程容易出現局部反應溫度過高問題,影響最終產品的色澤。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種熱量散發快的氯代反應器。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氯代反應器,它包括體氣體流量計、氣體操作閥、至少一個入氣支路,至少一個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第一搪瓷反應釜、第二搪瓷反應釜、第一熱換器、第二熱換器、物料循環泵及尾氣吸收裝置;所述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的上端和第二搪瓷反應釜的下端;所述氣體流量計、氣體操作閥對應每個入氣支路的一端設置,入氣支路另一端連接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搪瓷反應釜下端與物料循環泵的入口相連,物料循環泵出口連接第一換熱器一端,第一換熱器另一端與第二換熱器一端相連,第二換熱器另一端連接于第二搪瓷反應釜上;所述第二搪瓷反應釜上端連接尾氣吸收裝置;上述結構中,所述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與入氣支路一一對應設置;上述結構中,所述入氣支路和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包括3個;氯代反應器還包括氣體分布器和氣液反應填料器,所述三個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與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之間還連接有氣體分布器,與連接第二搪瓷反應釜之間還連接有氣液反應填料器;上述結構中,所述氣體分布器和氣液反應填料器與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一一對應設置,多個氣體分布器之間并接連入第一搪瓷反應釜,多個氣液反應填料器之間并接連入第二搪瓷反應釜;上述結構中,所述氣體分布器于連接入氣支路端設有單向止回件;上述結構中,所述單向止回件包括連接部、垂直部及堵塊,所述連接部與入氣支路相連,垂直部一端與連接部相連,垂直部的上端設置有堵塊;上述結構中,所述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內填充有防腐性能強的氣、液分割細化功能型填料。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使用時化工工藝采用氣相工藝路線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內,氯氣由下而上。液相工藝路線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內,物料由上而下,循環反應的方式。該裝置可有效提高氣、液接觸面積,提高了氣相的停留時間,提高了氣、液反應的充分性,提高了氣、液反應效率,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從熱交換上而言:由于夾套式氣液反應器的管徑較小,氣、液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可以迅速被循環冷卻水移掉。液體物料又在循環運動,這樣便于控制好整個反應溫度,不會產生局部過熱現象,從而提高了廣品的色澤,提聞了廣品的質量。以下結合附圖詳述本技術的具體結構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的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及周邊部分局部結構示意圖。1、氣體流量計;2、氣體操作閥;3、氣體分布器;4、第一搪瓷反應釜;5、物料循環泵;6、第一換熱器;7、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8、氣液反應填料器;9、第二換熱器;10、第二搪瓷反應釜;11、尾氣吸收裝置;31_連接部;32、垂直部;33、堵塊。具體實施方式為詳細說明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構造特征、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并配合附圖詳予說明。請參閱圖1,本實施方式提供了一種氯代反應器,它包括體氣體流量計1、氣體操作閥2、至少一個入氣支路,至少一個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第一搪瓷反應釜4、第二搪瓷反應釜10、第一熱換器6、第二熱換器9、物料循環泵5及尾氣吸收裝置11。 上述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4的上端和第二搪瓷反應釜10的下端。而氣體流量計1、氣體操作閥2對應每個入氣支路的一端設置,最佳的,在氣體流量計I的外端設置一個氣體操作閥2,然后在氣體流量計I與連接入氣支路之間在設置一個氣體操作閥2。而入氣支路另一端則連接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與第一搪瓷反應釜4的該端上,或至少靠近于該端設置。第一搪瓷反應釜4的下端與物料循環泵5的入口相連,物料循環泵5出口連接第一換熱器6 —端,第一換熱器6另一端與第二換熱器9 一端相連,第二換熱器9另一端連入第二搪瓷反應釜10內,第二搪瓷反應釜10的上端則連接尾氣吸收裝置11。由此,本技術在使用過程中,其化工工藝采用氣相工藝路線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內,氯氣由下而上。液相工藝路線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7器內,物料由上而下,循環反應的方式。該裝置可有效提聞氣、液接觸面積,提聞了氣相的停留時間,提聞了氣、液反應的充分性,提高了氣、液反應效率,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而從熱交換上而言:由于夾套式氣液反應器7的管徑較小,氣、液化學反應產生的熱量可以迅速被循環冷卻水移掉。液體物料又在循環運動,這樣便于控制好整個反應溫度,不會產生局部過熱現象,從而提高了產品的色澤,提聞了廣品的質量。較佳的,上述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與入氣支路是一一對應設置。而入氣支路的多少,根據工藝上,第一搪瓷反應釜4和第二搪瓷反應釜10的大小,物料循環泵5的循環流量以及通氯的流量大小來決定,例如圖1中實施例就是入氣支路和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包括3個,此處3個的配置只是本實施例中工藝所需要的比較適當的數量。如果工藝上量大,可以適當增加。為了配合多個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的連接,在整個裝置中還包括氣體分布器3和氣液反應填料器8,其中三個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與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4之間通過氣體分布器3相連,而其與第二搪瓷反應釜10之間則通過氣液反應填料器8相連。同樣,最佳的,氣體分布器3和氣液反應填料器8是與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一一對應設置的,多個氣體分布器3之間并接連入第一搪瓷反應釜4,多個氣液反應填料器8之間并接連入第二搪瓷反應釜10。較佳的,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內填充有防腐性能強的氣、液分割細化功能型填料。且填料布置按一定的角度,按一定比例的氣液分割A型填料和氣液分割B型填料進行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內填充。由此,本技術裝置在反應時候化工工藝的氣相工藝路線為:氣體流量計I——>氣體操作閥2——> 入氣支路——> 氣體分布器3——> 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 第二搪瓷反應釜10——> 尾氣吸收裝置11。而液相工藝路線:第二搪瓷反應釜10—>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7—>氣體分布器3->第一搪瓷反應爸4->物料循環泵5->第一換熱器6->第二換熱器9—>第二搪瓷反應釜10。參見圖2,在另一實施例中,氣體分布器3在連接入氣支路端設有單向止回件,從而可防止物料倒回到氣相管道。此處的單向止回件可采用結構包括連接部31、垂直部32及堵塊33,其中連接部31與入氣支路相連,垂直部32 —端與連接部31相連,垂直部32的上端設置有堵塊33。最佳的,氣體從下面的連接部31進入,堵塊33為一個與垂直部32開口適配的球,氣體進入后垂直部32上的球就會上升,氣體通過球體從上部的幾個出氣口流出。而下面氣體沒有通入時,球由于重力作用處于管道下緣,堵住了垂直部32的口徑,可以防止外部氣體從管道上部的出氣口進入,單向阻回。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氯代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體氣體流量計、氣體操作閥、至少一個入氣支路,至少一個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第一搪瓷反應釜、第二搪瓷反應釜、第一熱換器、第二熱換器、物料循環泵及尾氣吸收裝置;所述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的上端和第二搪瓷反應釜的下端;所述氣體流量計、氣體操作閥對應每個入氣支路的一端設置,入氣支路另一端連接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搪瓷反應釜下端與物料循環泵的入口相連,物料循環泵出口連接第一換熱器一端,第一換熱器另一端與第二換熱器一端相連,第二換熱器另一端連接于第二搪瓷反應釜上;所述第二搪瓷反應釜上端連接尾氣吸收裝置。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氯代反應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體氣體流量計、氣體操作閥、至少一個入氣支路,至少一個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第一搪瓷反應釜、第二搪瓷反應釜、第一熱換器、第二熱換器、物料循環泵及尾氣吸收裝置;所述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的兩端分別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的上端和第二搪瓷反應釜的下端;所述氣體流量計、氣體操作閥對應每個入氣支路的一端設置,入氣支路另一端連接在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連接第一搪瓷反應釜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搪瓷反應釜下端與物料循環泵的入口相連,物料循環泵出口連接第一換熱器一端,第一換熱器另一端與第二換熱器一端相連,第二換熱器另一端連接于第二搪瓷反應釜上;所述第二搪瓷反應釜上端連接尾氣吸收裝置。2.按權利要求1所述的氯代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夾套式氯代氣液反應器與入氣支路 對應設置。3.按權利要求2所述的氯代反應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氣支路和夾套式氯代氣液...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勇,
申請(專利權)人:福建省明洲環保發展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