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包括:A.將金屬框絲制成風鏡框架雛形;B.將制成風鏡框架雛形的金屬框絲放置在第一壓合模具上,加工框絲風鏡框架的整體弧度;C.將金屬框絲放置在第二壓合模具上,加工金屬框絲上焊接連接件處的弧形;D.將金屬框絲放置在第三壓合模具上,對金屬框絲兩側進行修整。該方法用一套模具完成各種款式的框絲風鏡框架的弧度加工,進而能夠降低框絲風鏡框架的模具成本。另外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上述制造方法中專用的第一壓合模具、第二壓合模具和第三壓合模具,這些設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非常適合大批量工業化生產。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還涉及加工該框絲風鏡框架的專用設備。
技術介紹
現有的框絲風鏡框架都是采用模具一次性成形,考慮到框絲風鏡的款式多種多樣,因此對框絲風鏡框架的要求也多種多樣,最主要的變化在于框絲風鏡框架上存在的各種弧度的變化,目前工廠內普遍采用一套模具加工一種框絲風鏡框架的辦法,因此模具成本非常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該方法能夠降低框絲風鏡框架的模具成本。本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還包括提供適用該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的專用加工設備。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包括A、將金屬框絲制成風鏡框架雛形,金屬框絲包括焊接閉合的外框和連接件;B、將制成風鏡框架雛形的金屬框絲放置在第一壓合模具上,加工框絲風鏡框架的整體弧度;C、將金屬框絲放置在第二壓合模具上,加工金屬框絲上焊接連接件處的弧形;D、將金屬框絲放置在第三壓合模具上,對金屬框絲兩側進行修整。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上述框絲風鏡框架的加工方法中專用的第一壓合模具包括橡膠制成的彈性軟墊、金屬凸模和驅動凸模下壓的驅動機構,金屬凸模設置在第一驅動機構上,金屬凸模的弧形凸出端朝下設置,彈性軟墊處于金屬凸模的下方。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上述框絲風鏡框架的加工方法中專用的第二壓合模具包括金屬制成的下凸模、上凹模和驅動上凹模下壓的第二驅動機構,上凹模設置于第二驅動機構上,上凹模帶有球面形狀的凹陷部,上凹模的凹陷部朝下設置,下凸模帶有球形的凸出部,凸出部的頂端設置有槽,下凸模以其凸出部正對著凹陷部設置于上凹模的正下方。為此,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上述框絲風鏡框架的加工方法中專用的第三壓合模具包括弧形凸模、帶有弧形凹槽的凹模和驅動弧形凸模下壓的第三驅動機構,弧形凸模設置于第三驅動機構上,弧形凸模的弧形凸出端朝下設置,凹模處于弧形凸模的正下方,其弧形凹槽正對著弧形凸模的弧形凸出端。由于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框絲風鏡框架中采用多套可重復使用的模具加工框絲風鏡框架上的各種弧度,這些模具可適用大多數框絲風鏡框架的加工,因此原本加工不同款式框絲風鏡框架時需要定做的不同模具在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制造方法中不再需要,因此可以大大解決模具的制作成本。另外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制造方法中使用的加工設備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非常適合大批量工業化生產。附圖說明圖1為風鏡框架雛形的結構平面圖。圖2為圖1的俯視圖。圖3為加工完成的框絲風鏡框架的結構平面圖。圖4為圖3的俯視圖。圖5為第一壓合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5中的第一壓合模具的右視圖,該圖中模具的金屬凸模正壓緊金屬框絲。圖7為第二壓合模具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圖7中的第一壓合模具的右視圖,該圖中金屬框絲卡在模具的下凸模上。圖9為圖8中的弧形凸模和凹模處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圖。圖10為第三壓合模具的結構示意圖,該圖中金屬框絲斜置于模具的弧形凸模和凹模之間。圖11為圖9中的第三壓合模具的右視圖,該圖中模具的弧形凸模上移,且金屬框絲脫離模具。各附圖中1、金屬框絲,2、外框,3、連接件,4、第一壓合模具,5、第二壓合模具,6、第三壓合模具,7、金屬凸模,8、彈性軟墊,9、下凸模,10、上凹模,11、槽,12、弧形凸模,13、弧形凹槽,14、凹模,15、凹陷部,16、凸出部。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中包括A、如圖1、圖2所示,將金屬框絲1制成風鏡框架雛形,金屬框絲1包括焊接閉合的外框2和連接件3;B、如圖5、圖6所示,將制成風鏡框架雛形的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一壓合模具4上,加工框絲風鏡框架的整體弧形,該整體弧形沿金屬框絲1橫向分布,第一壓合模具4包括帶有弧形凸出端的金屬凸模7和彈性軟墊8,金屬框絲1放置于彈性軟墊8上利用凸模7下壓形成整體弧形;C、如圖7、圖8、圖9所示,將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二壓合模具5上,加工金屬框絲1上焊接連接件3處的弧形,第二壓合模具5包括下凸模9和上凹模10,下凸模9的上端部帶有槽11,金屬框絲1的連接件3可卡入槽11內使金屬框絲1可定位在下凸模9上,金屬框絲在上凹模10與下凸模9壓合后在連接件3處形成弧形,該部分處理包括對連接件3和連接件3周圍的外框2的弧形處理;D、如圖3、圖4、圖10、圖11所示,將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三壓合模具6上對金屬框絲1兩側進行修整,該第三壓合模具6包括弧形凸模12和帶有弧形凹槽13的凹模14,金屬框絲1斜向置于弧形凸模12和凹模14之間,弧形凸模12與凹模14壓合后可得到風鏡框架兩側的弧形,該風鏡框架兩側的修整包括外框2的框內形狀的弧形處理和外框2兩側上翹角度的處理。如圖5、圖6所示,在上述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中涉及到的第一壓合模具包括彈性軟墊8、金屬凸模7和驅動凸模7下壓的第一驅動機構,彈性軟墊8一般為厚度大于3厘米的橡膠墊,金屬凸模7設置在第一驅動機構上,金屬凸模7的弧形凸出端朝下設置,彈性軟墊8處于金屬凸模7的下方。操作時可將框絲風鏡框架平放在彈性軟墊8上,然后驅動金屬凸模7下壓,通過控制金屬凸模7下壓的距離可實現對框絲風鏡框架形成弧度的控制。如圖7、圖8、圖9所示,在上述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中涉及到的第二壓合模具包括金屬制成的下凸模9、上凹模10和驅動上凹模10壓的第二驅動機構,上凹模10設置于第二驅動機構上,上凹模10帶有球面形狀的凹陷部15,上凹模10的凹陷部15朝下設置,下凸模9帶有球形的凸出部16,凸出部16的頂端設置有槽11,下凸模9以其凸出部16正對著凹陷部15設置于上凹模10的正下方,在此上凹模10的凹陷部15和下凸模9的凸出部16均呈半球面狀。如圖10、圖11所示,在上述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中涉及到的第三壓合模具包括弧形凸模12、帶有弧形凹槽13的凹模14和驅動弧形凸模12下壓的第三驅動機構,弧形凸模12設置于第三驅動機構上,弧形凸模12的弧形凸出端朝下設置,凹模14處于弧形凸模12的正下方,其弧形凹槽13正對著弧形凸模12的弧形凸出端,在此弧形凹槽13和弧形凸模12的弧形凸出端的截面均呈半圓柱形。權利要求1.一種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A、將金屬框絲(1)制成風鏡框架雛形,金屬框絲(1)包括焊接閉合的外框(2)和連接件(3);B、將制成風鏡框架雛形的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一壓合模具(4)上,加工框絲風鏡框架的整體弧度;C、將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二壓合模具(5)上,加工金屬框絲(1)上焊接連接件(3)處的弧形;D、將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三壓合模具(6)上,對金屬框絲(1)兩側進行修整。2.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中專用的第一壓合模具,其特征是包括彈性軟墊(8)、金屬凸模(7)和驅動金屬凸模(7)下壓的第一驅動機構,金屬凸模(7)設置在第一驅動機構上,金屬凸模(7)的弧形凸出端朝下設置,彈性軟墊(8)處于金屬凸模(7)的下方。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第一壓合模具,其特征是所述彈性軟墊(8)為厚度大于3厘米的橡膠墊。4.一種權利要求1所述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中專用的第二壓合模具,其特征是包括金屬制成的下凸模(9)、上凹模(10)和驅動上凹模(10)下壓的第二驅動機構,上凹模(10)設置于第二驅動機構上,上凹模(10)帶有球面形狀的凹陷部(15),上凹模(10)的凹陷部(15)朝下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框絲風鏡框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A、將金屬框絲(1)制成風鏡框架雛形,金屬框絲(1)包括焊接閉合的外框(2)和連接件(3);B、將制成風鏡框架雛形的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一壓合模具(4)上,加工框絲風鏡框架的整體弧度;C、將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二壓合模具(5)上,加工金屬框絲(1)上焊接連接件(3)處的弧形;D、將金屬框絲(1)放置在第三壓合模具(6)上,對金屬框絲(1)兩側進行修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趙勇,
申請(專利權)人:趙勇,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33[中國|浙江]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