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能確保曲柄軸的可靠性(剛性)、并且實現高輸出化、高效率化的旋轉壓縮機。在雙氣缸旋轉壓縮機(100)中,借助(A1)面和(A2)面,中間軸(4e),在與曲柄軸(4)(更具體地說是中間軸(4e)的軸垂直的截面中,在與主軸側偏心部(4c)及副軸側偏心部(4d)的偏心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是凸狀的形狀。另外,成為該凸狀的端部的(B)面,形成在比(A1)面的假想延長線和(A2)面的假想延長線的交點(C)的位置更靠近軸中心側。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空調機、電冰箱等冷凍空調裝置的制冷循環中使用的進行制冷劑氣體的壓縮的旋轉壓縮機。
技術介紹
在雙氣缸旋轉壓縮機中,分別在2個壓縮室把低壓制冷劑氣體壓縮成為高壓制冷劑氣體,在2級旋轉壓縮機中,在低級側的壓縮室把低壓制冷劑氣體壓縮成中壓制冷劑氣體,在高級側壓縮室把中壓制冷劑氣體壓縮成高壓制冷劑氣體,其中,在曲柄軸上,具有配置在氣缸內的2個偏心部和設在這些偏心部之間的中間軸。已往,提出實現了將中間軸的剛性提高的雙氣缸旋轉壓縮機、2級旋轉壓縮機。作為實現了這樣的中間軸的剛性提高的、已往的雙氣缸旋轉壓縮機,例如,提出了把中間軸的外周面,沿著2個偏心部的反偏心側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偏心側外周面更靠近軸中心側,與軸方向成直角的截面中的中間軸的形狀,形成為大致橄欖球狀(在與偏心部的偏心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呈凸狀的形狀)(例如參照專利文獻I)。現有技術專利文獻1:國際公開2009/028633號(圖2A、圖2B)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要解決的課題雙氣缸旋轉壓縮機、2級旋轉壓縮機,為了把與各偏心部對應形成的2個壓縮室分隔,在各壓縮室間設置了分隔板。由此,在分隔板上形成了圓筒狀的貫通孔,中間軸配置在該貫通孔內部。因此,上述專利文獻I記載的雙氣缸旋轉壓縮機,由于中間軸的截面形狀形成為大致橄欖球狀,所以,在內部配置中間軸的分隔板的貫通孔的內徑(下面,也簡稱為分隔板的內徑),需要大于中間軸的大致橄欖球狀截面的最大長度(尖端部間的長度)。但是,若增大分隔板的內徑,則與曲柄軸的偏心部嵌合的、將壓縮室的低壓側空間和內徑側的高壓空間密封的活塞的密封長度不足。為此,上述專利文獻I記載的雙氣缸旋轉壓縮機,存在以下問題,S卩,活塞內周側的成為高壓的制冷劑氣體泄漏到壓縮室內的低壓空間側,吸入到壓縮室的制冷劑氣體的重量流量減少,導致冷凍能力降低、壓縮效率惡化等。因此,為了解除這樣的問題,也考慮過將中間軸形成為細圓柱狀的結構。但是,在將中間軸形成為細圓柱狀的情況下,曲柄軸的剛性降低,所以會產生以下問題,即,在來自壓縮中的制冷劑氣體的負載作用下,曲柄軸產生撓曲,給曲柄軸旋轉自如地支承的軸承內的油膜產生帶來妨礙,導致由潤滑不足引起的軸承損傷。順便提及,用一體部件構成分隔板的情況下,需要將曲柄軸從一方端部側穿過分隔板的貫通孔,把分隔板配置在中間軸的位置。即,在用一體部件構成分隔板的情況下,需要將一個偏心部穿過分隔板的貫通孔,分隔板的內徑需要形成為比該偏心部的外徑大。因此,在用一體部件構成分隔板的情況下,如果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則分隔板的內徑也增大,活塞的密封長度不足。因此,不能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為此,已往也提出了一種旋轉壓縮機,在該旋轉壓縮機中,通過將分隔板分割形成,夾入中間軸地組裝分隔板,使分隔板的內徑形成為比偏心部小。這樣,通過將分隔板分割,可以解除活塞的密封長度不足的問題,可以增大偏心部的偏心量。因此,可以擴大壓縮室的容積,提高壓縮機的冷凍能力。另夕卜,在不變更壓縮室容積的情況下,可以與壓縮室的軸方向高度成為扁平的量相應地,增大氣缸內徑(配置有偏心部和活塞的氣缸的貫通孔的內徑)和活塞外徑,所以,可以確保氣缸內徑和活塞的接近部位、即密封部的長度,可以改善壓縮效率。但是,如專利文獻I那樣,在將中間軸形成為截面橄欖球狀的情況下,即使將分隔板分割形成,分隔板的內徑,也不能小于中間軸的大致橄欖球狀截面的最大長度(尖端部間的長度)。因此,如專利文獻I那樣,將中間軸形成為截面橄欖球狀時,即使將分隔板分割地形成,也不能解除活塞的密封長度不足、活塞內周側的成為高壓的制冷劑氣體泄漏到壓縮室內的低壓空間側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是為了解決上述課題而做出的,其目的是提供能確保曲柄軸的可靠性(剛性)、能實現高輸出化、高效率化的旋轉壓縮機。解決課題的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的旋轉壓縮機,具有電動機、曲柄軸、第I活塞、第2活塞、第I氣缸、第2氣缸、和分隔板;上述電動機具有定子和轉子;上述曲柄軸由上述電動機驅動,具有固定在上述轉子上的主軸、設在上述主軸的軸方向的相反側的副軸、在上述主軸與上述副軸之間設有大致180°相位差地形成的主軸側偏心部及副軸側偏心部、以及設在上述主軸側偏心部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之間的中間軸;上述第I活塞與上述主軸側偏心部嵌合;上述第2活塞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嵌合;上述第I氣缸形成有圓筒狀的貫通孔,在該貫通孔內配置有上述主軸側偏心部及上述第I活塞,形成壓縮室;上述第2氣缸形成有圓筒狀的貫通孔,在該貫通孔內配置有上述副軸側偏心部及上述第2活塞,形成壓縮室;上述分隔板形成有在內部配置有上述中間軸的圓筒狀貫通孔,將上述第I氣缸的壓縮室與上述第2氣缸的壓縮室分隔。上述中間軸,借助形成在與上述主軸側偏心部的反偏心側外周面同一位置、或者沿著該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外周面靠近軸中心側的第I面Al、和形成在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的反偏心側的外周面同一位置、或者沿著該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外周面更靠近軸中心側的第2面A2,與軸方向成直角的截面形成為在與上述主軸側偏心部及上述副軸側偏心部的偏心方向成直角的方向,呈凸狀的形狀。上述中間軸由第3面B形成,在該第3面B中,上述凸狀的前端部配置在與軸方向成直角的截面中的比上述第I面Al和上述第2面A2的假想延長線的交點C更靠近軸中心側,并且上述凸狀的前端部由曲面和平坦面中的至少一個構成。專利技術效果在本專利技術的旋轉壓縮機中,中間軸借助形成在與主軸側偏心部的反偏心側的外周面同一位置、或者沿著該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外周面更靠近軸中心側的第I面Al、和形成在與副軸側偏心部的反偏心側的外周面同一位置、或者沿著該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外周面更靠近軸中心側的第2面A2,與軸方向成直角的截面形成為在與主軸側偏心部及副軸側偏心部的偏心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呈凸狀的形狀。另外,凸狀的前端部由第3面B形成,該第3面B由曲面和平坦面中的至少一個構成,在與軸方向成直角的截面中,該第3面B配置在比上述第I面Al和上述第2面A2的假想延長線的交點C更靠近軸中心側。因此,本專利技術的旋轉壓縮機可提高中間軸的強度,減小分隔板的內徑,可確保曲柄軸的可靠性,實現高輸出化、高效率化。附圖說明圖1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圖,是雙氣缸旋轉壓縮機100的縱剖視圖。圖2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圖,是曲柄軸4的中間軸4e的剖視圖((a)是將曲柄軸4的一部分省略的俯視圖,(b)是(a)的A-A剖視圖,(c)是(a)的B-B剖視圖)。圖3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圖,是表示通過螺栓連接將第I氣缸8和主軸承6固定的狀態的圖。圖4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圖,是表示將曲柄軸4的主軸4a插入主軸承6,接著使第I活塞Ila依次通過副軸4b、副軸側偏心部4d、中間軸4e,組裝在主軸側偏心部4c上狀態的圖。圖5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圖,是表示將分隔板10通過副軸4b、副軸側偏心部4d,臨時組裝在中間軸4e上的狀態的圖。 圖6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圖,是表示將分隔板10組裝在中間軸4e上的狀態的圖,表不了使分隔板10朝著軸成直角的方向移動,與第I氣缸8對準中心的狀態。圖7是表示本專利技術實施方式I的圖,是表示將第2活塞Ilb通過副軸4b后插入副軸側偏心部4d,用螺栓13將第2氣缸9和副軸承7固定并插入曲柄軸4的副軸4b的狀態的圖。圖8是表示本專利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旋轉壓縮機,具有電動機、曲柄軸、第1活塞、第2活塞、第1氣缸、第2氣缸和分隔板;上述電動機具有定子和轉子;上述曲柄軸由上述電動機驅動,具有固定在上述轉子上的主軸、設在上述主軸的軸方向的相反側的副軸、在上述主軸與上述副軸之間設有大致180°相位差地形成的主軸側偏心部及副軸側偏心部、以及設在上述主軸側偏心部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之間的中間軸;上述第1活塞與上述主軸側偏心部嵌合;上述第2活塞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嵌合;上述第1氣缸形成有圓筒狀的貫通孔,在該貫通孔內配置上述主軸側偏心部及上述第1活塞,形成壓縮室;上述第2氣缸形成有圓筒狀的貫通孔,在該貫通孔內配置上述副軸側偏心部及上述第2活塞,形成壓縮室;上述分隔板形成有在內部配置上述中間軸的圓筒狀貫通孔,將上述第1氣缸的壓縮室與上述第2氣缸的壓縮室分隔;其特征在于,上述中間軸,借助形成在與上述主軸側偏心部的反偏心側的外周面同一位置或者、沿著該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外周面更靠近軸中心側的第1面(A1),和形成在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的反偏心側的外周面同一位置、或者沿著該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外周面更靠近軸中心側的第2面(A2),與軸方向成直角的截面在與上述主軸側偏心部及上述副軸側偏心部的偏心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是凸狀的形狀;上述中間軸由第3面(B)形成,在該第3面(B)中,上述凸狀的前端部配置在與軸方向成直角的截面中的比上述第1面(A1)和上述第2面(A2)的假想延長線的交點(C)更靠近軸中心側,并且上述凸狀的前端部由曲面和平坦面中的至少一個構成。...
【技術特征摘要】
2011.10.31 JP 2011-2386051.一種旋轉壓縮機,具有電動機、曲柄軸、第I活塞、第2活塞、第I氣缸、第2氣缸和分隔板; 上述電動機具有定子和轉子; 上述曲柄軸由上述電動機驅動,具有固定在上述轉子上的主軸、設在上述主軸的軸方向的相反側的副軸、在上述主軸與上述副軸之間設有大致180°相位差地形成的主軸側偏心部及副軸側偏心部、以及設在上述主軸側偏心部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之間的中間軸;上述第I活塞與上述主軸側偏心部嵌合; 上述第2活塞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嵌合; 上述第I氣缸形成有圓筒狀的貫通孔,在該貫通孔內配置上述主軸側偏心部及上述第I活塞,形成壓縮室; 上述第2氣缸形成有圓筒狀的貫通孔,在該貫通孔內配置上述副軸側偏心部及上述第2活塞,形成壓縮室; 上述分隔板形成有在內部配置上述中間軸的圓筒狀貫通孔,將上述第I氣缸的壓縮室與上述第2氣缸的壓縮室分隔;其特征在于, 上述中間軸,借助形成在與上述主軸側偏心部的反偏心側的外周面同一位置或者、沿著該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外周面更靠近軸中心側的第I面(Al),和形成在與上述副軸側偏心部的反偏心側的外周面同一位置、或者沿著該外周面形成在比該外周面更靠近軸中心側的第2面(A2),與軸方向成直...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新井聰經,谷真男,佐藤幸一,
申請(專利權)人:三菱電機株式會社,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