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了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包括泵體,所述泵體內部設有互相嚙合的主動螺桿與從動螺桿,所述主動螺桿通過相互嚙合的齒輪組帶動從動螺桿轉動,所述主動螺桿包括主動軸、第一右螺旋套與第一左螺旋套,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所述從動螺桿包括從動軸、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所述第二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依次套設在從動軸上;所述第一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左螺旋套與第二右螺旋套互相嚙合。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的螺旋套的加工工藝,使用按型線軌跡逐點數字加工的加工工藝加工螺旋套。本發明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能夠高壓、高效輸送低黏度物料。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雙螺桿泵,特別是指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及其內設螺旋套的加工工藝。
技術介紹
雙螺桿泵具有輸送介質平穩,輸出壓力穩定,振動小,噪音低,運行可靠等多方面特點,所以一些燃油鍋爐開始配備雙螺桿泵作為燃油輸送泵。燃料油種類有柴油,輕油等低黏度油品(黏度為Icst 5cst),且燃油鍋爐在啟動和穩燃過程中要求油泵必須產生較高的輸出壓力(3.5 4.0MPa),所以對于現有的雙螺桿泵而言,是一個較難達到的水平。這是由于雙螺泵的螺旋型線是非接觸密封,所以在輸送低黏度的物料時,當輸出壓力較高,其容積效率和機械效率就特別低,導致小流量的油泵必須選擇大型號的泵和大功率電機,不僅體積大,而且能耗高。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本專利技術提出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能夠高壓、高效輸送低黏度物料。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包括泵體,所述泵體內部設有互相嚙合的主動螺桿與從動螺桿,所述主動螺桿通過相互嚙合的齒輪組帶動從動螺桿轉動,所述主動螺桿包括主動軸、第一右螺旋套與第一左螺旋套,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所述從動螺桿包括從動軸、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所述第二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依次套設在從動軸上;所述第一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左螺旋套與第二右螺旋套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的螺旋深度為0.55 0.68,所述螺旋深度為螺旋套的底徑與螺旋套的外徑的比值。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中,所述主動螺桿與從動螺桿的轉速為1500轉/分鐘 3000轉/分鐘。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中,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的螺旋齒頂上開設凹槽,在所述凹槽內噴涂氧化鋁陶瓷或碳化硅工業陶瓷。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中,所述凹槽深度為0.1mm 0.2mm。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中,所述齒輪組包括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主動軸連接,所述從動齒輪與從動軸連接,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互相Ρ 合。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中,所述齒輪組中的齒輪精度為O 4級。即可以選擇O級精度或者I級精度或者2級精度或者3級精度或者4級精度的齒輪運用在齒輪組中。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的螺旋套的加工工藝,使用按型線軌跡逐點數字加工的加工工藝加工螺旋套,包括SI,使用車床加工螺旋套的內控、外圓和長度;S2,使用銑床銑螺旋槽,留出2 3mm的加工余量;S3,使用數控車床加工螺旋套的螺旋齒。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的螺旋套的加工工藝,其中,所述步驟S3包括如下步驟:S31.將步驟S2所得螺旋套安裝在數控車床上;S32.計算出螺旋套型線的X與Z坐標值,并輸入專用數控車床;S33.數控車床根據傳入的坐標值車螺旋齒的第一面;S34.數控車床根據傳入的坐標值車螺旋齒的第二面;S35.數控車床加工螺旋套的螺旋齒完畢。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的螺旋套的加工工藝,其中,所述步驟S33包括如下步驟:S331,數控車床根據傳入的坐標值粗車螺旋齒的第一面,并留出0.5mm加工余量;S332,數控車床精車螺旋齒的第一面;所述步驟S34包括如下步驟:S341,數控車床根據傳入的坐標值粗車螺旋齒的第二面,并留出0.5mm加工余量;S342,數控車床精車螺旋齒的第二面。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的螺旋套的加工工藝,其中,還包括步驟S4:在螺旋齒頂上開設凹槽,在所述凹槽內采用超音速噴涂工藝噴涂氧化鋁陶瓷或碳化硅工業陶瓷。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采用外支承短軸結構,臥式安裝,適用于輸出壓力4MPa,輸送介質是水,柴油,煤油,汽油,輕油以及其它黏度低于5cst的非潤滑介質。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的主要特點是采用了特殊的螺旋型線,即通過螺旋深度來確定螺旋型線,從而大幅度提高其容積效率和單級密封腔的輸送壓力。針對不同的壓力和流量要求,達到螺旋深度值后,獨立設計螺旋型線,從而既能夠滿足壓力要求,又能夠滿足流量的要求,同時具有較高的效率。選用高精度的齒輪,并對主動軸旋轉部件及從動軸旋轉部件作動平衡檢查,平衡精度達到 G2.5 級(見 GB/T9239.2-2006)。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專利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性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圖1為本專利技術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的結構示意圖2為圖1中A處局部放大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的第一右螺旋套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將結合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專利技術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诒緦@夹g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于本專利技術保護的范圍。如圖1-3所示,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包括泵體,所述泵體內部設有互相哨合的主動螺桿100與從動螺桿200,所述主動螺桿100通過相互哨合的齒輪組帶動從動螺桿200轉動,所述主動螺桿100包括主動軸110、第一右螺旋套120與第一左螺旋套130,所述第一右螺旋套120、第一左螺旋套130依次套設在主動軸110上;所述從動螺桿200包括從動軸210、第二右螺旋套220與第二左螺旋套230,所述第二左螺旋套230、第二右螺旋套220依次套設在從動軸200上;所述第一右螺旋套120與第二左螺旋套230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左螺旋套130與第二右螺旋套220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右螺旋套120、第一左螺旋套130、第二右螺旋套220與第二左螺旋套230的螺旋深度為0.55 0.68,所述螺旋深度為螺旋套的底徑與螺旋套的外徑的比值即r/R。上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中,所述主動螺桿100與從動螺桿200的轉速為1500轉/分鐘 3000轉/分鐘。因為雙螺桿泵的排出流量等于理論流量減去泄漏量,而高轉速的雙螺桿泵和低轉速的雙螺桿泵的泄漏量相同。所以,當提高轉速后,理論流量隨之提高,而泄漏量不變,于是它的排出流量就大大增加了,直接地提高了泵的容積效率、機械效率和排出壓力的范圍。為提高螺旋套的耐磨性,一般的作法是對螺旋套滲氮(滲氮包括氣體滲氮、離子滲氮、氣體氮碳共滲等多種工藝),但是所有的滲氮處理都需要將螺旋套加熱到400°C以上,力口熱后導致螺旋套變形較大,破壞了高精度的螺旋型面,所以滲氮處理只能用于輸送黏度較高,對螺旋型面精度要求較低的場合。本專利技術產品的螺旋套選用超音速噴涂陶瓷工藝,此工藝不需要對螺旋套本體加熱,噴涂陶瓷過程中,螺旋套的溫度不超過200°C,螺旋套變形極小,保證了螺旋套型面原有的高精度尺寸。此工藝需要在螺旋套的螺旋齒頂上開出一個凹槽,在凹槽內噴涂0.15mm厚的氧化鋁陶瓷或碳化硅工業陶瓷,這樣就在螺旋套外圓形成陶瓷涂層,使得螺旋套外圓硬度極高,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包括泵體,所述泵體內部設有互相嚙合的主動螺桿與從動螺桿,所述主動螺桿通過相互嚙合的齒輪組帶動從動螺桿轉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螺桿包括主動軸、第一右螺旋套與第一左螺旋套,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所述從動螺桿包括從動軸、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所述第二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依次套設在從動軸上;所述第一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左螺旋套與第二右螺旋套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的螺旋深度為0.55~0.68,所述螺旋深度為螺旋套的底徑與螺旋套的外徑的比值。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包括泵體,所述泵體內部設有互相嚙合的主動螺桿與從動螺桿,所述主動螺桿通過相互嚙合的齒輪組帶動從動螺桿轉動,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螺桿包括主動軸、第一右螺旋套與第一左螺旋套,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依次套設在主動軸上;所述從動螺桿包括從動軸、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所述第二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依次套設在從動軸上;所述第一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左螺旋套與第二右螺旋套互相嚙合;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的螺旋深度為0.55 0.68,所述螺旋深度為螺旋套的底徑與螺旋套的外徑的比值。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動螺桿與從動螺桿的轉速為1500轉/分鐘 3000轉/分鐘。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右螺旋套、第一左螺旋套、第二右螺旋套與第二左螺旋套的螺旋齒頂上開設凹槽,在所述凹槽內噴涂氧化鋁陶瓷或碳化硅工業陶瓷。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深度為 0.1mm 0.2mm。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黏度高壓輸送雙螺桿泵,其特征在于,所述齒輪組包括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所述主動齒輪與主動軸連接,所述從動齒輪與從動軸連接,所述主動齒輪與從動齒輪互相嚙合。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呂元元,周瑞華,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興龍泵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