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該裝置包括同軸設置的內、外輸入軸,還包括第一、第二輸出軸、兩個離合器和四個同步器。由于三擋主動齒輪同時還被作為五擋主動齒輪、四擋主動齒輪同時還被作為六擋主動齒輪,二擋主動齒輪同時還被作為倒擋主動齒輪,同時將駐車棘輪設置在差速器上,縮短了變速器的軸向長度,同時結構簡單,減少了零件數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汽車變速器
,具體涉及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
技術介紹
典型的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指的是通過兩個離合器分別和兩根輸入軸連接,傳遞發動機動力。雙離合器傳動裝置由兩組同軸嵌套或平行布置的離合器,同軸、內外嵌套布置的兩根輸入軸,兩根平行布置的輸出軸,布置在輸出軸上的多個同步器、多個換檔撥叉以及I個差速器組成。變速器奇、偶數檔輸入齒輪分別布置在兩根輸入軸上,通過兩個離合器的切換以及不同同步器動作,經由不同輸出軸實現扭矩變換和輸出。雙離合器變速器主要應用于乘用車,現有雙離合器變速器存在的問題是軸向長度較長,不能夠適應乘用車越來越高的緊湊性要求,減小了整車布置靈活性。在2011年7月21日提交的申請號為201110204560. 5的中國技術專利中,公開了一種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通過三檔和五檔共用一個主動齒輪、四檔和六檔共用一個主動齒輪、二檔和倒檔共用一個主動齒輪,減少了零件數量,降低了軸向長度。但是,由于整車發動機艙空間限制,還需要進一步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軸向長度較短、零件較少的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包括同軸設置的內輸入軸I和外輸入軸2、第一輸出軸3、第二輸出軸4,所述外輸入軸2為空心軸,嵌套在所述內輸入軸I上,并與所述內輸入軸I同軸;第一離合器Cl和第二離合器C2,所述第一離合器Cl設于所述內輸入軸I的一端,所述第二離合器C2設于所述外輸入軸2 —端;具有主減速齒輪50的差速器5 ;所述內輸入軸I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設有一檔主動齒輪11、七檔主動齒輪17和三檔主動齒輪13,所述三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五檔主動齒輪;所述外輸入軸2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設有四檔主動齒輪24和二檔主動齒輪22,所述四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六檔主動齒輪,所述二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倒檔主動齒輪;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依次設有一檔從動齒輪31、三檔從動齒輪33、四檔從動齒輪34、倒檔從動齒輪38和第一輸出齒輪30,其中所述一檔從動齒輪31、所述三檔從動齒輪33、所述四檔從動齒輪34、所述倒檔從動齒輪38空套在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并可繞所述第一輸出軸3轉動,所述第一輸出齒輪30和所述第一輸出軸3固定連接,以輸出所述第一輸出軸3的扭矩,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位于所述一檔從動齒輪31和所述三檔從動齒輪33之間固定設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選擇性地將第一檔扭矩和第三檔扭矩傳遞給所述第一輸出軸3,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位于所述四檔從動齒輪34和所述倒檔從動齒輪38之間固定設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選擇性地將第四檔扭矩和倒檔扭矩傳遞給所述第一輸出軸3 ;所述第二輸出軸4上依次設有七檔從動齒輪47、五檔從動齒輪45、六檔從動齒輪46、二檔從動齒輪42和第二輸出齒輪40,其中所述七檔從動齒輪47、所述五檔從動齒輪45、所述六檔從動齒輪46和所述二檔從動齒輪42空套在第二輸出軸4上,并可繞第二輸出軸4轉動,所述第二輸出齒輪40和所述第二輸出軸4固定連接,以輸出所述第二輸出軸4的扭矩,所述第二輸出軸4上位于所述七檔從動齒輪47和所述五檔從動齒輪45之間固定設有第四同步器SC4,所述第四同步器SC4可選擇性地將第七檔扭矩和第五檔扭矩傳遞給第二輸出軸4,第二輸出軸4上位于所述六檔從動齒輪46和二檔從動齒輪42之間固定設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選擇性地將第六檔扭矩和第二檔扭矩傳遞給第二輸出軸4 ;所述一檔主動齒輪11與所述一檔從動齒輪31為常嚙合,所述七檔主動齒輪17與所述七檔從動齒輪37為常嚙合,所述三檔主動齒輪13同時與所述三檔從動齒輪33、所述五檔從動齒輪45為常嚙合,所述四檔主動齒輪24同時與所述四檔從動齒輪34、所述六檔從動齒輪46為常嚙合,所述二檔主動齒輪22和所述二檔從動齒輪42為常嚙合,所述二檔從動齒輪42和所述倒檔從動齒輪38為常嚙合;所述第一輸出齒輪30、所述第二輸出齒輪40同時與所述差速器5的主減速齒輪50為常嚙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速器5上,還設置有駐車棘輪51,且所述駐車棘輪51位于所述主減速齒輪50的右側。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通過將三擋主動齒輪作為三擋和五擋共用,將四擋主動齒輪作為四擋和六擋共用,還將二擋主動齒輪作為二擋和倒擋共用齒輪,使得軸向長度更短,在扭矩相當的情況下,可縮短軸向長度30mm以上;通過將二擋從動齒輪同時作為倒擋中間惰性輪使作,取消了倒擋軸和額外的倒擋惰輪,減少了零部件數量,根據不同結構,至少減少的主要零部件包括I個圓錐滾子軸承、I個組合軸承、I根倒擋軸和2個齒輪,減少了變速箱殼體加工、檢測內容、減少了雙離合器總成裝配步驟,降低了成本;通過將一擋和倒擋分開布置在不同的離合器上,提高了離合器的使用壽命,改善了雙合器變速器起步控制;通過將駐車棘輪51布置在差速器5上主減速齒輪50的右側,減小了第二輸出軸4的軸向長度,從而減小了整個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的軸向長度。附圖說明接下來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其中圖1是本技術的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的右視圖,表明了本技術的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實現倒檔的各齒輪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圖3是圖1的左視圖,表明了本技術的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第一和第二輸入軸、第一和第二輸出軸、以及差速器之間的空間位置關系。上圖中序號內輸入軸1、外輸入軸2、第一輸出軸3、第二輸出軸4、差速器5、殼體6、一擋主動齒輪11、三擋主動齒輪13、七擋主動齒輪17、二擋主動齒輪22、四擋主動齒輪24、第一輸出齒輪30、一擋從動齒輪31、三擋從動齒輪33、四擋從動齒輪34、倒擋從動齒輪38、第二輸出齒輪40、二擋從動齒輪42、五擋從動齒輪45、六擋從動齒輪46、七擋從動齒輪47、駐車棘輪49、主減速齒輪50、第一離合器Cl、第二離合器C2、第一同步器SC1、第二同步器SC2、第三同步器SC3、第四同步器SC4。具體實施方式參見圖1和圖2,在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中,內輸入軸I和外輸入軸2同軸設置,外輸入軸2為空心軸,嵌套在內輸入軸I上,并與內輸入軸I同軸。第一輸出軸3、第二輸出軸4與內輸入軸I和外輸入軸2平行設置。第一離合器Cl設于內輸入軸I的一端,第二離合器C2設于外輸入軸2—端,通過離合器Cl和C2的開閉控制,可以有選擇性地將發動機(圖1中未顯示)扭矩傳遞到內輸入軸I和外輸入軸2。在圖1中,兩個離合器Cl和C2為同軸、內外嵌套式結構,能夠以濕式內外嵌套布置雙離合器來實現,但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很容易地想象,Cl和C2的功能同樣能夠以濕式前后平行布置雙離合器、內外嵌套布置或前后平行布置干式雙離合器實現。內輸入軸I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設有一檔主動齒輪11、七檔主動齒輪17和三檔主動齒輪13,三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五檔主動齒輪。外輸入軸2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設有四檔主動齒輪24和二檔主動齒輪22,四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六檔主動齒輪,二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倒檔主動齒輪。第一輸出軸3上依次設有一檔從動齒輪31、三檔從動齒輪33、四檔從動齒輪34、倒檔從動齒輪38和第一輸出齒輪30,其中一檔從動齒輪31、三檔從動齒輪3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包括:同軸設置的內輸入軸(1)和外輸入軸(2)、第一輸出軸(3)、第二輸出軸(4),所述外輸入軸(2)為空心軸,嵌套在所述內輸入軸(1)上,并與所述內輸入軸(1)同軸;第一離合器(C1)和第二離合器(C2),所述第一離合器(C1)設于所述內輸入軸(1)的一端,所述第二離合器(C2)設于所述外輸入軸(2)一端;具有主減速齒輪(50)的差速器(5);所述內輸入軸(1)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設有一檔主動齒輪(11)、七檔主動齒輪(17)和三檔主動齒輪(13),所述三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五檔主動齒輪;所述外輸入軸(2)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設有四檔主動齒輪(24)和二檔主動齒輪(22),所述四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六檔主動齒輪,所述二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倒檔主動齒輪;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依次設有一檔從動齒輪(31)、三檔從動齒輪(33)、四檔從動齒輪(34)、倒檔從動齒輪(38)和第一輸出齒輪(30),其中所述一檔從動齒輪(31)、所述三檔從動齒輪(33)、所述四檔從動齒輪(34)、所述倒檔從動齒輪(38)空套在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并可繞所述第一輸出軸(3)轉動,所述第一輸出齒輪(30)和所述第一輸出軸(3)固定連接,以輸出所述第一輸出軸(3)的扭矩,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位于所述一檔從動齒輪(31)和所述三檔從動齒輪(33)之間固定設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選擇性地將第一檔扭矩和第三檔扭矩傳遞給所述第一輸出軸(3),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位于所述四檔從動齒輪(34)和所述倒檔從動齒輪(38)之間固定設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選擇性地將第四檔扭矩和倒檔扭矩傳遞給所述第一輸出軸(3);所述第二輸出軸(4)上依次設有七檔從動齒輪(47)、五檔從動齒輪(45)、六檔從動齒輪(46)、二檔從動齒輪(42)和第二輸出齒輪(40),其中所述 七檔從動齒輪(47)、所述五檔從動齒輪(45)、所述六檔從動齒輪(46)和所述二檔從動齒輪(42)空套在第二輸出軸(4)上,并可繞第二輸出軸(4)轉動,所述第二輸出齒輪(40)和所述第二輸出軸(4)固定連接,以輸出所述第二輸出軸(4)的扭矩,所述第二輸出軸(4)上位于所述七檔從動齒輪(47)和所述五檔從動齒輪(45)之間固定設有第四同步器(SC4),所述第四同步器(SC4)可選擇性地將第七檔扭矩和第五檔扭矩傳遞給第二輸出軸(4),第二輸出軸(4)上位于所述六檔從動齒輪(46)和二檔從動齒輪(42)之間固定設有第三同步器(SC3),可選擇性地將第六檔扭矩和第二檔扭矩傳遞給第二輸出軸(4);所述一檔主動齒輪(11)與所述一檔從動齒輪(31)為常嚙合,所述七檔主動齒輪(17)與所述七檔從動齒輪(37)為常嚙合,所述三檔主動齒輪(13)同時與所述三檔從動齒輪(33)、所述五檔從動齒輪(45)為常嚙合,所述四檔主動齒輪(24)同時與所述四檔從動齒輪(34)、所述六檔從動齒輪(46)為常嚙合,所述二檔主動齒輪(22)和所述二檔從動齒輪(42)為常嚙合,所述二檔從動齒輪(42)和所述倒檔從動齒輪(38)為常嚙合;所述第一輸出齒輪(30)、所述第二輸出齒輪(40)同時與所述差速器(5)的主減速齒輪(50)為常嚙合;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差速器(5)上,還設置有駐車棘輪(51),且所述駐車棘輪(51)位于所述主減速齒輪(50)的右側。...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七速雙離合器變速器傳動裝置,包括: 同軸設置的內輸入軸(I)和外輸入軸(2)、第一輸出軸(3)、第二輸出軸(4),所述外輸入軸(2)為空心軸,嵌套在所述內輸入軸(I)上,并與所述內輸入軸(I)同軸; 第一離合器(Cl)和第二離合器(C2),所述第一離合器(Cl)設于所述內輸入軸(I)的一端,所述第二離合器(C2)設于所述外輸入軸(2) —端; 具有主減速齒輪(50)的差速器(5); 所述內輸入軸(I)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設有一檔主動齒輪(11)、七檔主動齒輪(17)和三檔主動齒輪(13),所述三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五檔主動齒輪; 所述外輸入軸(2)的另一端上依次固定設有四檔主動齒輪(24)和二檔主動齒輪(22),所述四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六檔主動齒輪,所述二檔主動齒輪同時作為倒檔主動齒輪; 所述第一輸出軸(3 )上依次設有一檔從動齒輪(31 )、三檔從動齒輪(33 )、四檔從動齒輪(34)、倒檔從動齒輪(38)和第一輸出齒輪(30),其中所述一檔從動齒輪(31)、所述三檔從動齒輪(33)、所述四檔從動齒輪(34)、所述倒檔從動齒輪(38)空套在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并可繞所述第一輸出軸(3)轉動,所述第一輸出齒輪(30)和所述第一輸出軸(3)固定連接,以輸出所述第一輸出軸(3)的扭矩,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位于所述一檔從動齒輪(31)和所述三檔從動齒輪(33)之間固定設有第一同步器(SC1),可選擇性地將第一檔扭矩和第三檔扭矩傳遞給所述第一輸出軸(3),所述第一輸出軸(3)上位于所述四檔從動齒輪(34)和所述倒檔從動齒輪(38)之間固定設有第二同步器(SC2),可選擇性地將第四檔扭矩和倒檔扭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崔剛,方志勤,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汽車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