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主題是用于膨脹制冷劑流體的裝置(5),在一方面,該裝置包括第一膨脹裝置入口(8)和第一膨脹裝置出口(9),所述第一膨脹裝置入口(8)和第一膨脹裝置出口(9)通過第一制冷劑循環導管(11)連接,所述第一制冷劑循環導管(11)包括上游部分(22)和下游部分(25),所述部分布置為通過第一連通通道(18)連通,以及在另一方面,該裝置包括第二膨脹裝置入口(12)和第二膨脹裝置出口(13),所述第二膨脹裝置入口(12)和第二膨脹裝置出口(13)通過第二制冷劑循環導管(14)連接。膨脹裝置(5)包括調節器件(15),其調節制冷劑流體的膨脹并包括第一針閥(16),所述第一針閥(16)容置在第一制冷劑流動導管(11)的上游部分(2)內,第一針閥(16)通過第一連接桿(19)連接至恒溫傳感器(17),所述恒溫傳感器(17)與第二制冷劑流動導管(14)互相連接,第一針閥(16)能夠允許或阻止制冷劑流體通過第一連通通道(18)循環。調節器件(15)包括用于測量進入蒸發器的制冷劑流體的壓強(Pse)的器件(23),所述壓強測量在膨脹裝置的第一出口(9)處進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的領域,特別是用于機動車輛。本專利技術的主題更具體地是恒溫膨脹裝置,其整合到空調環路中,所述空調環路是這樣的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的一體部分。最后,本專利技術的另一主題是包括這樣的恒溫膨脹裝置的空調環路。
技術介紹
機動車輛常常配備有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用于改變可能被傳遞到車輛的乘客艙內部的空氣流的氣動熱參數。為此,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包括供暖、通風和/或空調單元,所述供暖、通風和/或空調單元能夠在空氣流被傳遞至乘客艙內部之前引導空氣流。供暖、通風和/或空調單元主要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用塑料材料制成,其容置在車輛的儀表板下方。為了在空氣流傳播到乘客艙中之前改變空氣流的溫度,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還包括空調環路,制冷劑流體在所述空調環路內循環,所述制冷劑流體特別是次臨界制冷劑流體,諸如牌號為R134a的已知制冷劑流體。空調環路特別地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膨脹裝置和蒸發器。蒸發器容置在供暖、通風和/或空調單元內,以便在空氣流被傳遞到乘客艙的內部之前對所述空氣流進行冷卻和/或除濕。在膨脹裝置中,已知恒溫膨脹裝置,諸如在文獻FR 2743139中所描述的恒溫膨脹>J-U ρ α裝直。恒溫膨脹裝置具有連接至冷凝器的第一制冷劑流體入口和連接至蒸發器的第一制冷劑流體出口。第一入口 和第一出口通過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連接在一起,制冷劑流體在所述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內膨脹。恒溫膨脹裝置還具有連接至蒸發器的第二制冷劑流體入口和連接至壓縮機的第二制冷劑流體出口。第二入口和第二出口通過第二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連接在一起。恒溫膨脹裝置具有用于調節制冷劑流體的膨脹的器件。用于調節膨脹的器件連接容置在第一循環通道中的針閥和容置在第二循環通道內的恒溫傳感器。所述針閥能夠在打開位置和關閉位置之間運動,在所述打開位置中,針閥允許制冷劑流體從第一制冷劑流體入口循環至第一制冷劑流體出口,在所述關閉位置中,針閥阻止這樣的循環。針閥與趨于將其保持在關閉位置的彈簧互相連接。當第二循環通道內的制冷劑流體處于大于參考壓力的壓力時,恒溫傳感器在針閥上施加一力,該力抵抗并大于彈簧施加在針閥上的力,由此導致針閥運動至打開位置。有利地,這些布置目標在于調節制冷劑流體在蒸發器的出口處的過熱。恒溫膨脹裝置的調節器件需要被改進以便獲得優化的熱性能,S卩,最佳冷卻空氣流的能力,以減少壓縮機的能量消耗并改進恒溫膨脹裝置內的恒溫穩定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標在于提出一種用于膨脹設置在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的空調回路中的制冷劑流體的裝置,所述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裝配在機動車輛中,所述空調回路提供優化的熱性能,即,使循環通過整合在空調回路中的蒸發器的空氣流最佳冷卻的能力,整合到空調回路中的壓縮機的低能量消耗和膨脹裝置內的改進的恒溫穩定性。本專利技術的用于膨脹制冷劑流體的裝置首先包括通過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連接的第一膨脹裝置入口和第一膨脹裝置出口,所述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包括布置為通過第一連通導管連通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所述裝置其次包括通過第二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連接的第二膨脹裝置入口和第二膨脹裝置出口。另外,膨脹裝置具有用于調節制冷劑流體的膨脹的器件,所述器件包括第一針閥,所述第一針閥容置在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的上游部分內,所述第一針閥通過第一鏈接桿連接至恒溫傳感器,所述恒溫傳感器與第二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互相連接。第一針閥能夠允許或阻止制冷劑流體在第一連通導管內的循環。根據本專利技術,所述調節器件包括用于測量蒸發器入口制冷劑流體壓強的器件,所述測量在第一膨脹裝置出口處進行。根據第一變化實施例,所述測量器件包括第二腔室,所述第二腔室通過第二連通導管與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的下游部分連通。第二腔室有利地容置復位構件,所述復位構件連接至固定到第一鏈接桿的板。根據第一替換例,所述板,例如,安裝為使得能夠在護套內滑動,所述護套隔絕板的下部面。根據第二替換例,板,又例如,設置有折箱,所述折箱隔絕板的下部面。根據第二變化實施例,對第一變化實施例附加地或作為第一變化實施例的替換,測量器件包括支撐板,所述支撐板容置在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的上游部分內。根據該設計,支撐板通過第二鏈接桿連接至第一針閥,所述支撐板具有下部面,所述下部面與應力構件(特別是彈簧)接觸。支撐板優選地安裝為使得能夠在套筒內滑動,所述套筒隔絕所述下部面。根據第三變化實施例,對第一和第二變化實施例附加地或作為第一和第二變化實施例的替換,測量器件包括第二針閥,所述第二針閥容置在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的上游部分中。根據該設計,第二針閥能夠允許或阻止制冷劑流體在第三連通導管內的循環,所述第三連通導管形成在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的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之間。第二針閥優選地由與復位構件接觸的板互相連接的支撐桿承載。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空調環路包括壓縮機、冷凝器、蒸發器和如上所述的膨脹裝置。空調環路設計為使得第一膨脹裝置入口與冷凝器連通,第一膨脹裝置出口與蒸發器連通,第二膨脹裝置入口與蒸發器連通,以及第二膨脹裝置出口與壓縮機連通。附圖說明通過閱讀以下詳細描述將更好地理解本專利技術且進一步的特征和優勢將變得顯而易見,以下描述包括已通過關于附圖的闡述而給出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作為非限制性例子給出并可用于進一步理解本專利技術和解釋其如何被體現,以及適當的時候,有助于限定本專利技術,在附圖中圖1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空調環路的示意圖。圖2至5是根據本專利技術的膨脹裝置的變化實施例的示意圖,所述膨脹裝置整合在 圖1所示的空調環路中。具體實施例方式機動車輛配備有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用于改變能夠被傳遞到車輛的乘客艙內部的空氣流I的氣動熱性質。為此,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包括供暖、通風和/或空調單元,所述供暖、通風和/或空調單元使得可以在空氣流I被傳遞至乘客艙內部之前引導空氣流I的循環。供暖、通風和/或空調系統主要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用塑料材料制成,其容置在車輛的儀表板下方。為了在空氣流I傳遞到乘客艙中之前冷卻空氣流1,供暖、通風和/或空調設備包括空調環路2,如在圖1中示意性地示出的,制冷劑流體在所述空調環路內循環,所述制冷劑流體有利地是次臨界制冷劑流體,諸如用牌號為R134a的已知制冷劑流體。空調環路2特別地包括壓縮機3、冷凝器4、膨脹裝置5和蒸發器6。壓縮機3被提供用于運送高壓制冷劑流體。冷凝器4能夠允許制冷劑流體和它的環境(特別是外部空氣的流體)之間的熱交換。優選地,冷凝器4內的熱交換以相對較恒定的壓力發生。膨脹裝置5被提供用于允許制冷劑流體的膨脹。蒸發器6能夠允許制冷劑流體和空氣流I之間的熱交換。蒸發器6容置在供暖、通風和/或空調單元內,以便在空氣流I被傳遞到乘客艙之前對通過蒸發器6的所述空氣流I進行冷卻和/或除濕。因此,空調環路2包括高壓管線HP和低壓管線BP,所述高壓管線HP包含在壓縮機出口 7和第一膨脹裝置入口 8之間,所述低壓管線BP包含在第一膨脹裝置出口 9和壓縮機入口 10之間。膨脹裝置5具有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11,其連接第一膨脹裝置入口 8和第一膨脹裝置出口 9。制冷劑流體在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11內膨脹。膨脹裝置5具有第二膨脹裝置入口 12,優選地連接至蒸發器6,以及具有第二膨脹裝置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4.16 FR 10016191.一種用于膨脹制冷劑流體的裝置(5),所述裝置首先包括第一膨脹裝置入口(8)和第一膨脹裝置出口(9),所述第一膨脹裝置入口(8)和第一膨脹裝置出口(9)通過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11)連接,所述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11)包括上游部分(22)和下游部分(25),所述上游部分(22)和下游部分(25)布置為通過第一連通導管(18)連通,所述裝置其次包括第二膨脹裝置入口( 12)和第二膨脹裝置出口( 13),所述第二膨脹裝置入口(12)和第二膨脹裝置出口(13)通過第二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14)連接,膨脹裝置(5)具有用于調節制冷劑流體的膨脹的器件(15),所述器件包括第一針閥(16),所述第一針閥(16)容置在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11)的上游部分(22)內,第一針閥(16)通過第一鏈接桿(19)連接至恒溫傳感器(17),所述恒溫傳感器(17)與第二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14)互相連接,第一針閥(16)能夠允許或阻止制冷劑流體在第一連通導管(18)內的循環, 其特征在于,調節器件(15)包括用于測量蒸發器入口制冷劑流體壓強(Pe)的器件(23),所述測量在第一膨脹裝置出口(9)處進行。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膨脹裝置(5),其特征在于,所述測量器件(23)包括第二腔室(24),所述第二腔室(24)通過第二連通導管(26)與第一制冷劑流體循環通道(11)的下游部分(25)連通。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膨脹裝置(5),其特征在于,第二腔室(24)容置復位構件(27),所述復位構件(27)連接至固定到第一鏈接桿(19)的板(28)。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膨脹裝置(5),其特征在于,...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J貝諾阿利,JM劉,R哈勒,S卡爾,M亞希亞,C魯索,
申請(專利權)人:法雷奧熱系統公司,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