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
技術介紹
可滲透薄膜具有孔隙。該孔隙具有吸收、分離物質等功能,可滲透薄膜可用于各種工業領域,例如,光刻掩模(lithographic masks)、防反射材料、數據存儲材料、催化劑、化學傳感器、功能性材料、過濾和分離膜。這樣的可滲透薄膜需要有排列規則的孔隙,并且孔隙越多越好。傳統地,使用尺寸為200nm至500nm的聚苯乙烯珠和聚合物膠乳、微尺寸的膠體顆粒和蛋白石顆粒及其類似物作為模板,制備可滲透無機薄膜。然而,由于可滲透無機薄膜的孔隙的尺寸為200nm至500nm或為微尺寸,因此需要進一步降低孔隙的尺寸。制備納米可滲透薄膜主要有兩種方法。首先,一旦通過陽極氧化方法對鋁進行陽極氧化,在鋁表面可形成直徑為幾十納米的規則的孔隙。可通過氧化條件來調整孔隙的間距或尺寸。其次,可以通過嵌段共聚物的微相分離和自組裝來制備納米級別的多孔隙結構。也可以通過控制分子量或鏈段組成來改變孔隙的尺寸或形狀。由于最新的納米級可滲透薄膜具有無數的可控(統一)尺寸的孔,可滲透薄膜可用作過濾器。隨著該功能的引入,可滲透薄膜可用于特定材料、酶固定材料(enzyme fixturematerial)等等的分離或純化。然而,可滲透薄膜的傳統制備方法,使用復雜的制備可滲透薄膜方法。所制備的可滲透薄膜上形成的孔隙的尺寸和分布是不規則的。此外,很難調整的孔隙的尺寸和對齊孔隙。
技術實現思路
專利技術所要解決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制備有孔可滲透薄膜的制備方法,該方法包括通過使用顆粒排列層(particle alignment layer)作為模板形成孔,以及本專利技術提供了由該 ...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2010.08.20 KR 10-2010-00808681.一種用于制備有孔可滲透薄膜的方法,其包括: 在第一基板上形成顆粒排列層; 用第二基板接觸形成有所述顆粒排列層的所述第一基板,以把所述顆粒排列層轉移到所述第二基板上; 用第一薄膜形成材料涂敷轉移到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所述顆粒排列層,以形成第一顆粒薄膜復合物;及 除去所述第一顆粒薄膜復合物中的部分所涂敷的所述第一薄膜,以形成多個孔,然后,通過所述孔除去所述顆粒。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除去所述顆粒的步驟包括: 蝕刻部分所述第一薄膜以形成多個孔,由此通過所述孔暴露所述顆粒中的每個的一部分;及 通過所述孔除去所暴露的所述顆粒。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孔是二維地且規則地排列的。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顆粒的尺寸是 介于IOnm至100 μ m之間。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顆粒排列層包括單層或者多層所述顆粒。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基板在其表面形成有第一凹雕或第一浮雕的圖案。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顆粒排列層的步驟包括:把多個顆粒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然后,通過物理性壓力把部分或全部所述顆粒插入由所述第一凹雕或所述第一浮雕形成的孔隙中,以便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顆粒排列層。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 其中,通過摩擦或按壓所述基板施加所述物理性壓力。9.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摩擦包括執行至少一次往復運動,方向與在通過使用第一構件將物理性壓力施加到被放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顆粒的狀態下的所述第一基板平行。10.如權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 進一步包括在執行所述摩擦后使用具有粘接性的第二構件除去并非形成所述顆粒排列層的所述顆粒的剩余顆粒。11.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其中,由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凹雕或所述第一浮雕形成的孔隙,具有與用于調整所述顆粒的方向而插入所述孔隙中的某些部分的所述顆粒的形狀相對應的形狀。12.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由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凹雕或所述第一浮雕形成的所述孔隙包括納米井、納米點、納米棒、納米柱、納米溝、或納米錐的形式。13.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 由形成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所述第一凹雕或所述第一浮雕形成的所述孔隙具有至少兩種不同的尺寸和/或形狀。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進一步包括:在使所述第二基板與所述第一基板接觸之前,在所述第二基板的表面上形成粘接劑層。1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所述顆粒排列層之前,在所述第一基板上形成粘接劑層。1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在所述第一基板上排列的所述顆粒與相鄰顆粒相接觸或相分離。1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進一步包括從所述第二基板分離所形成的所述有孔可滲透薄膜。18.如權利要求17所述的方法, 其進一步包括把已從所述第二基板分離的所述有孔可滲透薄膜轉移到支撐基板,所述支撐基板具有比所述可滲透薄膜的所述孔較大的孔。1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進一步包括在所述第一薄膜上形成至少一個額外的薄膜。2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第一或第二基板包括玻璃、熔融石英晶片、硅晶片或光致抗蝕劑。21.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顆粒選自:有機聚合物、無機聚合物、無機材料、金屬、磁性材料、半導體、生物材料、及它們的組合物。22.如權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方法, 其中,所述粘接劑層包含選自下述群組中的化合物:(...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尹景炳,金鉉成,洪冕杓,河娜必,
申請(專利權)人:西江大學校產學協力團,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