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電力供應系統和用于機動車的電力供應系統,為可移動電子裝置提供一種電力接收裝置,當對電池充電時,電力接收裝置簡化了從作為電源裝置的電力饋線對電池的充電,并且不具有由于與繼電器端子相關的外部因素而引起的故障,或由直接連接電池和電力饋線而引起的繼電器端子的損壞,此外還提供一種包括電力接收裝置的電子裝置。在可移動電子裝置中提供用于供應電力的天線電路和增強天線。天線電路經由增強天線接收例如電磁波的無線電信號,并且通過信號處理電路向電池提供通過無線電信號的接收所獲得的電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力接收裝置。具體地,本專利技術涉及經由無線電波接收電力的電力接收裝置。此外,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通過無線電波接收電力的具有天線的電力接收裝置,以及涉及用于經由無線電波向電力接收裝置供應電力的具有天線的使用電力饋線的電力供應系統。應注意,在本說明書中提及的“電力接收裝置”通常表示經由無線電信號從位于外部的電力供應裝置接收電力供應的裝置。
技術介紹
各種電器正得到廣泛使用,并且在市場上存在各種電器。具體地,近年來,便攜式電子裝置的傳播非常顯著。作為實例,便攜式電話、數碼攝像機等變得很方便,它們具有高清晰度的顯示部分、以及更持久和低功耗的電池。作為驅動便攜式電子裝置的電源,在其中安裝用作充電裝置的電池。作為電池,使用例如鋰離子電池的二次(secondary)電池(以下稱為電池)。目前,從插入到家用交流電源中的交流適配器(作為電力供應裝置)對電池充電(見對比文獻1:日本公開專利申請No. 2005-150022)。應注意,例如自行車、機動車(包括電動車、和通過電力向前驅動的交通工具,而不管它們是具有4個車輪還是2個車輪)的交通工具等也包括在這種具有電池的電子裝置中。因此,在本說明書中,便攜式電子裝置和具有電池的交通工具都稱為“可移動電子裝置”(“可移動裝置”)。
技術實現思路
然而,可移動電子裝置(例如便攜式電話和數碼攝像機)的使用頻率穩步增加,并且存在對于解決運行時間的提高電池持久性和降低電池功耗的限制。此外,為了對在便攜式電話、數碼攝像機等中嵌入的作為電源的電池充電,除了經由家用交流電源通過交流適配器從充電器充電之外或從商業可用的一次電池充電之外沒有任何其他方法。因此,對于用戶來說充電很麻煩,并且對于用戶來說,當他們在室外活動時,必須隨身攜帶作為電源裝置的交流適配器或一次(primary)電池,從而帶來了麻煩。此外,在作為可移動電子裝置的機動車中,通過燃機進行電池充電。然而,需要通過向電池充電的電力對火花塞點火來啟動燃機。因此,在由于機動車某一長時間段沒有使用而使得電池“電力不足”時,不能夠進行火花塞的點火,并且為了啟動燃機,必須使用線纜從車輛外部直接供應電力,這在安全性和方便性方面都是問題。此外,為了使用交流適配器從家用交流電源充電或從商業可用一次電池充電,必須在可移動電子裝置中提供繼電器端子作為向電池供應電力的部分。因此,得到使得繼電器端子暴露的結構或通過保護部分使得繼電器端子暴露的結構。因此,存在當繼電器端子損害或有缺陷時會發生故障的問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為可移動電子裝置提供一種電力接收裝置,其簡化了從作為電源裝置的電力饋線對作為充電裝置的電池的充電,其中不可能發生由于與直接連接電池和電源裝置的繼電器端子相關的外部因素而引起的故障,并且不可能對繼電器端子本身造成損害。此外,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包括電力接收裝置的電子裝置。有鑒于此,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用于在可移動電子裝置中供應電力的天線電路。此外,在本專利技術中,經由例如電磁波的無線電信號向天線電路供應電力。通過信號處理電路向電池提供無線電信號作為電力,從而對電池充電。以下,將描述本專利技術的具體結構。本專利技術的電力接收裝置包括天線電路、信號處理電路和電池。天線電路接收無線電信號,并且經由信號處理電路向電池輸入無線電信號,于是對電池充電。此外,與上述電力接收裝置不同的本專利技術的電力接收裝置包括天線電路、信號處理電路和電池。天線電路接收從電力饋線提供的無線電信號,并且經由信號處理電路向電池輸入無線電信號,于是對電池充電。本專利技術的另一電力接收裝置包括天線電路、增強天線、信號處理電路和電池。天線電路通過增強天線接收無線電信號,并且經由信號處理電路向電池輸入無線電信號,于是對電池充電。本專利技術的又一電力接收裝置包括天線電路、增強天線、信號處理電路和電池。天線電路通過增強天線接收從電力饋線提供的無線電信號,并且經由信號處理電路向電池輸入無線電信號,于是對電池充電。本專利技術的電池可向信號處理電路中包括的電源電路供應電力。本專利技術的天線電路可使用電磁感應方法接收無線電信號。本專利技術中的電池可以是鋰電池、鋰聚合物電池、鋰離子電池、鎳金屬氫化物電池、鎳鎘電池、有機基電池、鉛酸電池、空氣二次電池、鎳鋅電池、銀鋅電池或電容器。此外,本專利技術可以是包括電力接收裝置的電子裝置。此外,本專利技術的電子裝置可以是便攜式電話、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便攜式圖像再現裝置、數碼攝像機、便攜式信息終端、電視、機動車和自行車中的任一個。本專利技術的電力接收裝置包括天線電路。因此,不必提供繼電器端子作為向可移動電子裝置中的電池供應電力的部分,并且可通過無線電信號向電池供應電力,而不存在由于繼電器端子中的損害或缺陷引起的故障。此外,由于用于供應電力的電源裝置經由無線電信號向具有充電裝置的電池的可移動電子裝置供應電力,所以可以在任意時刻進行充電,而不需要攜帶充電器或一次電池用于充電。附圖說明圖1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2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3A至圖3E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4A和圖4B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5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6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7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8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9示出實施方式2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10示出實施方式2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11示出實施方式2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12示出實施方式2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圖13A至圖13D示出實施方式3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14A至圖14C示出實施方式3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15A和圖15B示出實施方式3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16A和圖16B示出實施方式3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17A和圖17B示出實施方式3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18A至圖18D示出實施方式4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19A和圖19B示出實施方式4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20A和圖20B示出實施方式4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21A和圖21B示出實施方式4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22A和圖22B示出實施方式4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23A和圖23B示出實施方式4的電力接收裝置的制造方法。圖24A和圖24B示出實施方式4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特性。圖25A至圖25F示出實施例的方式。圖26A和圖26B示出實施例的方式。圖27A和圖27B示出實施例的方式。圖28A和圖28B示出實施例的方式。圖29示出實施方式I的電力接收裝置的結構。標號說明100 :可移動電子裝置。101 :電力接收裝置部分。102 :天線電路。103 :信號處理電路。104 :電池。105 :電源負載部分。106 :整流電路。108 :電源電路。109 :顯示部分。110 集成電路部分。111:像素部分。112:顯示控制部分。201:電力饋線。401:天線。402 :諧振電容器。403 :天線電路。404 :二極管。405 :二極管。406 :平滑電容器。407 :整流電路。600:電力饋線。601 :電力傳輸控制部分。602:天線電路。603:天線。604 :諧振電容器。700 :電力接收裝置部分。702 :天線電路。70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移動電子裝置,包括:第一天線;天線電路;和電池,與所述天線電路電連接;其中所述天線電路被配置為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來自電力饋線的無線電信號,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被配置為接收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使得發生電磁感應,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被配置為對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進行諧振,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與所述天線電路磁耦合,并且其中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天線電路被輸入所述電池,使得所述電池被充電。
【技術特征摘要】
2006.03.15 JP 2006-0703791.一種可移動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天線; 天線電路;和 電池,與所述天線電路電連接; 其中所述天線電路被配置為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來自電力饋線的無線電信號,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被配置為接收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使得發生電磁感應, 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被配置為對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進行諧振, 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與所述天線電路磁耦合,并且 其中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天線電路被輸入所述電池,使得所述電池被充電。2.—種可移動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天線; 天線電路; 電池,與所述天線電路電連接;和 圖像信號接收器,被配置為從電力饋線接收圖像信號, 其中所述天線電路被配置為經由所述第一天線接收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無線電信號,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被配置為接收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使得發生電磁感應, 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被配置為對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進行諧振, 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與所述天線電路磁耦合,并且 其中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經由所述第一天線和所述天線電路被輸入所述電池,使得所述電池被充電。3.一種可移動電子裝置,包括: 第一天線;和 電池, 其中所述第一天線被配置為對來自電力饋線的無線電信號進行諧振, 其中所述第一天線接收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使得發生電磁感應,并 且 其中來自所述電力饋線的所述無線電信號經由所述第一天線被輸入所述電池,使得所述電池被充電。4.一種電力供應系統,包括: 電力饋線,所述電力饋線包括: 第一天線;和 第一諧振電容器,與所述第一天線電連接, 其中所述電力饋線被配置為對一個或多個可移動電子裝置的電池充電,所述可移動電子裝...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鹽野入豐,小山潤,黑川義元,山崎舜平,池田隆之,長多剛,熱海知昭,石井將人,
申請(專利權)人:株式會社半導體能源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