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變截面攪拌槳及帶該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涉及一種攪拌裝置,變截面攪拌槳包括軸套、連接在軸套兩側的槳肩、分別連接在槳肩兩底端的槳臂,槳臂的最頂端橫截面為三角形,中間段橫截面為五形邊,最底端橫截面為五邊形,該槳臂由頂端向下的橫截面積逐漸變小,槳臂底端為無底桿相連的自由端。行星攪拌機包括機架、動力裝置、傳動裝置、至少兩個攪拌槳等,所述的攪拌槳為上述的變截面攪拌槳,兩個變截面攪拌槳之間的捏合角度α為12°~16°,兩個變截面攪拌槳之間參與捏合的面積M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小,未參與捏合的面積N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大。本發明專利技術可更有效地帶動物料攪拌,其攪拌效率較高,大大提升了槳與槳之間對物料的捏合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攪拌裝置,特別是一種應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醫藥食品等工業領域的變截面攪拌槳及帶該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
技術介紹
應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精細化工、醫藥食品等工業領域的攪拌槳,是攪拌機的核心部件,攪拌機攪拌物料時,是通過攪拌槳將動能傳遞到物料中,驅動攪拌槳周圍物料進行混合運動。所以,在動能一定的情況下,物料的運動方向、形式及混合程度都跟攪拌槳的樣式及運動軌跡有著直接的聯系。現有攪拌槳的整根槳臂其作用截面都是不變的,因此,攪拌時參與物料的上部、中部及下部的攪拌的作用面也是一致的。但由于物料受重力的作用,越是底部的物料越是難于攪動,因此,在輸出動能一定的情況下,對物料作用截面不變的攪拌槳不利于物料的高效攪拌;對于粘度越高的物料,不良影響就越明顯,直接導致攪拌時間大大加長,能耗較高,還很難保證物料的均質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變截面攪拌槳及帶該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以提高攪拌效率和攪拌效果。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變截面攪拌槳,包括軸套、連接在軸套兩側的槳肩、分別連接在槳肩兩底端的槳臂,所述槳臂的最頂端橫截面為三角形,中間段橫截面為五形邊,最底端橫截面為五邊形,該槳臂由頂端向下的橫截面積逐漸變小。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槳臂底端為無底桿相連的自由端。本專利技術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帶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包括機架、升降部件、動力裝置、傳動裝置、橫梁、主軸、行星輪系、至少兩根攪拌軸、至少兩個攪拌槳、攪拌桶,所述的攪拌槳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截面攪拌槳,該變截面攪拌槳包括軸套、連接在軸套兩側的槳肩、分別連接在槳肩兩底端的槳臂,所述槳臂的最頂端橫截面為三角形,中間段橫截面為五形邊,最底端橫截面為五邊形,該槳臂由頂端向下的橫截面積逐漸變小。本專利技術的進一步技術方案是:所述的槳臂底端為無底桿相連的自由端。所述的變截面攪拌槳與變截面攪拌槳之間的捏合角度α為12° 16°。所述的變截面攪拌槳與變截面攪拌槳之間參與捏合的面積M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小。所述的變截面攪拌槳與變截面攪拌槳之間未參與捏合的面積N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大。由于采用上述結構,本專利技術之變截面攪拌槳及帶該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攪拌效率高:由于本專利技術的變截面攪拌槳槳臂的最頂端橫截面為三角形,中間段橫截面為五形邊,最底端橫截面為五邊形,而且變截面攪拌槳槳臂由頂端向下的橫截面積逐漸變小,使得攪拌機的輸出動能能夠配合變化的截面更有效地在沉積的物料底部帶動物料攪拌,因此,本專利技術的攪拌效率較高。此外,由于本專利技術通過將攪拌槳設計成變截面攪拌槳,其槳臂的強度較高,因此,本專利技術將槳臂底端設計為無底桿相連的自由端,還可減少攪拌時底桿對物料的阻力,其受力更合理,從而還可進一步提高攪拌效率。2.攪拌效果好:由于本行星攪拌機的變截面攪拌槳與變截面攪拌槳之間的捏合角度α為12° 16°,而且變截面攪拌槳與變截面攪拌槳之間參與捏合的面積M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小,未參與捏合的面積N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大。通過流體力學計算和受力分析可知,本專利技術的受力比較合理,大大提升了攪拌槳與攪拌槳之間對物料的捏合效果。3.可降低能耗和保證物料的均質性: 由于本專利技術的攪拌效率高,攪拌效果好,不僅可大大縮短攪拌時間,降低動力裝置輸出的能耗,還可保證物料的均質性。4.由于本專利技術的攪拌效率高,攪拌效果好,還可減少粘彈性流體或處于半流體向粘彈性流體過渡的過程中的爬桿現象。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之變截面攪拌槳及帶該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的技術特征作進一步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 圖6:實施例一所述本專利技術之變截面攪拌槳的結構示意圖,其中,` 圖1:王視圖,圖2:圖1的俯視圖, 圖3:圖1的左視圖, 圖4:圖1的F向視圖, 圖5:圖1的A-A剖視圖,圖6:圖1的B-B剖視圖,圖7:立體 圖8:實施例二所述本專利技術之帶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9:實施例二所述兩個變截面攪拌槳之間的捏合界面變化示意圖, 圖10 圖12:實施例二所述兩個變截面攪拌槳之間的捏合過程示意圖,其中, 圖10:兩個變截面攪拌槳之間的捏合過程I示意圖, 圖11:兩個變截面攪拌槳之間的捏合過程II示意圖, 圖12:兩個變截面攪拌槳之間的捏合過程III示意圖, 圖13 圖15:現有行星攪拌機的兩個攪拌槳之間的捏合過程示意圖,其中, 圖13:兩個攪拌槳之間的捏合過程I示意圖, 圖14:兩個攪拌槳之間的捏合過程II示意圖, 圖15:兩個攪拌槳之間的捏合過程III示意圖。在上述附圖中,各元件的標號如下: 1-變截面攪拌槳,101-軸套,102-槳肩,103-槳臂, 1031-最頂端橫截面,1032-中間段橫截面,1033-最底端橫截面, 2-機架,3-升降部件,4-動力裝置,5-傳動裝置, 6-橫梁, 7_主軸,8-行星輪系,9-攪拌軸,10-攪拌桶, 11-物料,x-液流方向,Y-主軸回轉方向。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 圖1 圖7中公開的是一種變截面攪拌槳I,包括軸套101、連接在軸套101兩側的槳肩102、分別連接在槳肩102兩底端的槳臂103,所述的槳臂103為螺旋麻花爪式槳臂,該槳臂103的最頂端橫截面1031為三角形,中間段橫截面1032為五形邊,最底端橫截面1033為五邊形,該槳臂103由頂端向下的橫截面積逐漸變小,并且槳臂103底端為無底桿相連的自由端。實施例二: 圖8中公開的是一種帶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該攪拌機包括機架2、升降部件3、動力裝置4、傳動裝置5、橫梁6、主軸7、行星輪系8、兩根攪拌軸9、兩個攪拌槳、攪拌桶10,所述的攪拌槳為實施例一所述的變截面攪拌槳1,該變截面攪拌槳I包括軸套101、連接在軸套101兩側的槳肩102、分別連接在槳肩102兩底端的槳臂103,所述的槳臂103為螺旋麻花爪式槳臂,該槳臂103的最頂端橫截面1031為三角形,中間段橫截面1032為五形邊,最底端橫截面1033為五邊形,該槳臂103由頂端向下的橫截面積逐漸變小,并且槳臂103底端為無底桿相連的自由端。所述的兩個變截面攪拌槳I之間的捏合角度α為14°,該兩個變截面攪拌槳I之間參與捏合的面積M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小,未參與捏合的面積N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大(參見圖9)。將本實施例二所述帶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的兩個變截面攪拌槳進行流體力學計算和受力分析如 下:1、由于擠壓作用,雖然大部分液體可壓縮性不大,但參與捏合的區域作用力>不參與捏合部分的區域作用力;2、由于參與捏合的面積M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小,假設該區域作用力F不變,則該區域對受攪拌物料產生的壓強P (垂直攪拌槳軸線)從上到下逐漸變小;3、未參與捏合部分的面積N由頂端向下逐漸變大,假設該區域作用力F不變,則該區域受攪拌物料產生的阻力(垂直攪拌槳軸線)從上到下逐漸變大。此外,將本實施例二所述帶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的兩個變截面攪拌槳進行捏合軌跡模擬演示,其捏合過程如圖10 圖12所示;同時也將現有行星攪拌機捏合角β為18°的兩個攪拌槳進行捏合軌跡模擬演示,其捏合過程如圖13 圖15所示,由該圖10 圖12與圖13 圖15之間的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變截面攪拌槳,包括軸套、連接在軸套兩側的槳肩、分別連接在槳肩兩底端的槳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槳臂的最頂端橫截面為三角形,中間段橫截面為五形邊,最底端橫截面為五邊形,該槳臂由頂端向下的橫截面積逐漸變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變截面攪拌槳,包括軸套、連接在軸套兩側的槳肩、分別連接在槳肩兩底端的槳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槳臂的最頂端橫截面為三角形,中間段橫截面為五形邊,最底端橫截面為五邊形,該槳臂由頂端向下的橫截面積逐漸變小。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截面攪拌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槳臂底端為無底桿相連的自由端。3.一種帶變截面攪拌槳的行星攪拌機,包括機架、升降部件、動力裝置、傳動裝置、橫梁、主軸、行星輪系、至少兩根攪拌軸、至少兩個攪拌槳、攪拌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攪拌槳為權利要求1所述的變截面攪拌槳,該變截面攪拌槳包括軸套、連接在軸套兩側的槳肩、分別連接在槳肩兩底端的槳臂,所述槳臂的最頂端橫截面為三角...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行可,韋建敏,覃恒,梁建,韓林,
申請(專利權)人:柳州市豪杰特化工機械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