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安裝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在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一端安裝勁性柱鋼管鋼骨;3、在勁性柱鋼管鋼骨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放置轉換節,轉換節包括第一連接段、第二連接段以及置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之間的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4、將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鋼管鋼骨以及第二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通過定位夾板相定位;5、將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的轉換節鋼管鋼骨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對焊連接,將轉換節第二連接段的腹板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腹板相對焊連接。本發明專利技術技術方案,實現了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的轉換。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建筑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及其轉換節。
技術介紹
由于勁性柱十字型鋼骨和勁性柱鋼管鋼骨能有效減小桿件截面及、減少結構鋼筋用量及良好抗震性能在建筑主體結構體系中的優勢越來越凸顯,迅猛發展的建筑業也促進了鋼與混凝土組合結構的理論研究和工程實踐。勁性柱十字型鋼骨和勁性柱鋼管鋼骨的工程應用也越來越廣泛,然而目前勁性柱十字型鋼骨和勁性柱鋼管鋼骨兩者都是單獨使用,而沒有一種能夠使兩者結合使用的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與轉換節。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及其轉換節。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了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安裝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在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一端安裝勁性柱鋼管鋼骨,并且勁性柱鋼管鋼骨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呈同軸并相間隔設置;3、在勁性柱鋼管鋼骨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放置轉換節,所述轉換節包括與勁性柱鋼管鋼骨連接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連接的第二連接段以及由第一連接段至第二連接段依次置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之間的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所述第一連接段、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設置有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適配的轉換節鋼管鋼骨,轉換節鋼管鋼骨對應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位置設置有兩個呈十字設置的腹板,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的腹板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轉換節鋼管鋼骨外,并且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的腹板延伸至第二連接段,且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與第二連接段位置的腹板的寬度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腹板的寬度相適配設置,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與第二連接段位置的腹板的頂部設置有翼板,并且所述翼板與腹板呈垂直設置,所述轉換節的腹板的寬度由第一過渡段至第二過渡段逐漸增大設置;4、將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鋼管鋼骨以及第二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通過定位夾板相定位;5、將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的轉換節鋼管鋼骨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對焊連接,將轉換節第二連接段的腹板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腹板相對焊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連接,第二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相連接,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之間通過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進行過渡,從而實現了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的轉換。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設置所述轉換節的腹板對應第二連接段的兩側通過綴板與相鄰的腹板一側相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第二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能夠更好的過渡。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設置所述轉換節鋼管鋼骨與翼板的外壁均勻焊接有若干數量的螺栓。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混凝土與鋼骨更好的錨固。一種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轉換節,包括與勁性柱鋼管鋼骨連接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連接的第二連接段以及由第一連接段至第二連接段依次置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之間的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所述第一連接段、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設置有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適配的轉換節鋼管鋼骨,轉換節鋼管鋼骨對應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位置設置有兩個呈十字設置的腹板,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的腹板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轉換節鋼管鋼骨外,并且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的腹板延伸至第二連接段,且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與第二連接段位置的腹板的寬度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腹板的寬度相適配設置,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與第二連接段位置的腹板的頂部設置有翼板,并且所述翼板與腹板呈垂直設置,所述轉換節的腹板的寬度由第一過渡段至第二過渡段逐漸增大設置。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能夠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連接,第二連接段能夠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相連接,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之間通過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進行過渡,從而實現了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的轉換。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設置所述轉換節的腹板對應第二連接段的兩側通過綴板與相鄰的腹板一側相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第二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能夠更好的過渡。本專利技術進一步設置所述轉換節鋼管鋼骨與翼板的外壁均勻焊接有若干數量的螺栓。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混凝土與鋼骨更好的錨固。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描述。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結構 圖2為圖1的A-A剖視 圖3為圖1的B-B剖視 圖4為圖1的C-C剖視 圖5為圖1的D-D剖視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參見附圖1至附圖5,本專利技術公開的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安裝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 ;2、在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的一端安裝勁性柱鋼管鋼骨3,并且勁性柱鋼管鋼骨3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呈同軸并相間隔設置;3、在勁性柱鋼管鋼骨3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放置轉換節1,所述轉換節I包括與勁性柱鋼管鋼骨3連接的第一連接段11、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連接的第二連接段12以及由第一連接段11至第二連接段12依次置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12之間的第一過渡段13與第二過渡段14,所述第一連接段11、第一過渡段13與第二過渡段14設置有與勁性柱鋼管鋼骨3相適配的轉換節鋼管鋼骨101,轉換節鋼管鋼骨101對應第一過渡段13與第二過渡段14位置設置有兩個呈十字設置的腹板102,對應第二過渡段14位置的腹板102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轉換節鋼管鋼骨101外,并且對應第二過渡段14位置的腹板102延伸至第二連接段12,且對應第二過渡段14位置與第二連接段12位置的腹板102的寬度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的腹板的寬度相適配設置,對應第二過渡段14位置與第二連接段12位置的腹板102的頂部設置有翼板103,并且所述翼板103與腹板102呈垂直設置,所述轉換節I的腹板102的寬度由第一過渡段13至第二過渡段14逐漸增大設置;4、將轉換節I的第一連接段11與勁性柱鋼管鋼骨3以及第二連接段12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通過定位夾板4相定位;5、將轉換節I的第一連接段11的轉換節鋼管鋼骨101與勁性柱鋼管鋼骨3相對焊連接,將轉換節I第二連接段12的腹板102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的腹板相對焊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轉換節I的第一連接段11與勁性柱鋼管鋼骨3相連接,第二連接段12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相連接,第一連接段11與第二連接段12之間通過第一過渡段13與第二過渡段14進行過渡,從而實現了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與勁性柱鋼管鋼骨3的轉換。本實施例進一步設置所述轉換節I的腹板102對應第二連接段12的兩側通過綴板104與相鄰的腹板102 —側相連接。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第二連接段12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能夠更好的過渡。本實施例進一步設置所述轉換節鋼管鋼骨101與翼板103的外壁均勻焊接有若干數量的螺栓5。通過采用上述技術方案,使得混凝土與鋼骨更好的錨固。一種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轉換節1,包括與勁性柱鋼管鋼骨3連接的第一連接段11、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連接的第二連接段12以及由第一連接段11至第二連接段12依次置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12之間的第一過渡段13與第二過渡段14,所述第一連接段11、第一過渡段13與第二過渡段14設置有與勁性柱鋼管鋼骨3相適配的轉換節鋼管鋼骨101,轉換節鋼管鋼骨101對應第一過渡段13與第二過渡段14位置設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安裝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在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一端安裝勁性柱鋼管鋼骨,并且勁性柱鋼管鋼骨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呈同軸并相間隔設置;3、在勁性柱鋼管鋼骨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放置轉換節,所述轉換節包括與勁性柱鋼管鋼骨連接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連接的第二連接段以及由第一連接段至第二連接段依次置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之間的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所述第一連接段、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設置有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適配的轉換節鋼管鋼骨,轉換節鋼管鋼骨對應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位置設置有兩個呈十字設置的腹板,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的腹板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轉換節鋼管鋼骨外,并且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的腹板延伸至第二連接段,且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與第二連接段位置的腹板的寬度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腹板的寬度相適配設置,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與第二連接段位置的腹板的頂部設置有翼板,并且所述翼板與腹板呈垂直設置,所述轉換節的腹板的寬度由第一過渡段至第二過渡段逐漸增大設置;4、將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鋼管鋼骨以及第二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通過定位夾板相定位;5、將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的轉換節鋼管鋼骨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對焊連接,將轉換節第二連接段的腹板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腹板相對焊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驟:1、安裝勁性柱十字型鋼骨;2、在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一端安裝勁性柱鋼管鋼骨,并且勁性柱鋼管鋼骨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呈同軸并相間隔設置;3、在勁性柱鋼管鋼骨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放置轉換節,所述轉換節包括與勁性柱鋼管鋼骨連接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連接的第二連接段以及由第一連接段至第二連接段依次置于第一連接段與第二連接段之間的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所述第一連接段、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設置有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適配的轉換節鋼管鋼骨,轉換節鋼管鋼骨對應第一過渡段與第二過渡段位置設置有兩個呈十字設置的腹板,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的腹板的兩端分別延伸至轉換節鋼管鋼骨外,并且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的腹板延伸至第二連接段,且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與第二連接段位置的腹板的寬度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腹板的寬度相適配設置,對應第二過渡段位置與第二連接段位置的腹板的頂部設置有翼板,并且所述翼板與腹板呈垂直設置,所述轉換節的腹板的寬度由第一過渡段至第二過渡段逐漸增大設置;4、將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與勁性柱鋼管鋼骨以及第二連接段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通過定位夾板相定位;5、 將轉換節的第一連接段的轉換節鋼管鋼骨與勁性柱鋼管鋼骨相對焊連接,將轉換節第二連接段的腹板與勁性柱十字型鋼骨的腹板相對焊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勁性柱十字型鋼骨轉換勁性柱鋼管鋼骨的方法,...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昌華,陳林,王新華,
申請(專利權)人:溫州中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