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輪邊牽引電機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屬于冷卻風道結構領域,包括風道入口管、三角架、分流板、風箱、橋殼、風道出口門及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三角架焊接在橋殼的外側,風道入口管設置在三角架上部,并穿過三角架進入橋殼內部,導流板設置在橋殼內側、位于風道入口管的出風口處,橋殼兩端設有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風箱安裝在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上、位于橋殼的內部,橋殼與風道出口門固定連接,風道出口門正對風箱的出風口。有益效果是其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同時能使氣流吹向牽引電機和制動器,提高散熱效果,可對濕式制動器進行冷卻,提高了可靠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輪邊牽引電機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屬于 冷卻風道結構領域。
技術介紹
電動輪礦用自卸車的驅動電機在運行過程中釋放大量的熱量,如果不能得到有效 散熱,會使驅動電機溫度升高,導致電機的燒毀。同時,制動器在工作時也會產生熱量,如果 不能有效散熱,也會降低制動效率,影響車輛安全。因此,在電動輪礦用自卸車中都設置強 制通風系統,使電機和制動器溫度維持在允許的范圍內。如果冷卻風道結構設計的不合理, 不僅會影響到系統的散熱效果,還會影響到其他系統的工作。目前,國內外的電動輪自卸車對輪邊牽引電機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一般分為 四段,兩段位于后橋內部,兩段位于后橋外部,但因布置空間受到限制,安裝困難,且難以保 證氣流吹向牽引電機和制動器,散熱效果不夠理想。該四段式冷卻風道多用于在干摩擦條 件下工作的干式制動器上,不適合對封閉在液體內的濕式制動器進行冷卻;且因干式制動 器通過干摩擦進行制動,發熱量大,制動盤易磨損,可靠性低。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輪邊牽引電機 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其結構簡單、易于安裝,同時能使氣流吹向牽引電機和制動器, 提高散熱效果,可對濕式制動器進行冷卻,提高可靠性。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輪邊牽引 電機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包括風道入口管、三角架、分流板、風箱、橋殼、風道出口門 及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三角架焊接在橋殼的外側,風道入口管設置在三角架上部, 并穿過三角架進入橋殼內部,導流板設置在橋殼內側、位于風道入口管的出風口處,橋殼兩 端設有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風箱安裝在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上、位于橋殼 的內部,橋殼與風道出口門固定連接,風道出口門正對風箱的出風口。風箱包括前板、圓筒、側板1、側板I1、中后板和中下板,圓筒焊接在前板中心通孔 處,前板左、右兩邊均連接一個側板I和一個側板II,前板的上、下兩邊與左、右側板I和側 板II之間均連接一個中下板,兩個中下板、側板I和側板II之間連接一個中后板,前板、側 板1、側板I1、中后板及中下板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風道出口門包括門板、通風壁、通風片和通風管,門板周圈上開有若干個螺栓孔, 通風管焊接在門板的內孔上,與門板同心,通風壁是一個U型折彎板,通風壁和I個通風片 圍成個正方形腔體焊接在門板上,正方形的中心與門板中心重合,圍成的腔體內等間距的 焊接有若干個通風片。工作原理風機產生的氣流通過軟連接管接風道入口管,空氣通過風道入口管進入橋殼內部,導流板將空氣均分到兩側,確保氣流吹向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之后從 橋殼兩端的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周邊進入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內部對其進 行降溫冷卻,并從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的中部流入風箱,最后經風道出口門流回大 氣中。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是相比現有的四段式冷卻風道,該冷卻風道的結構簡單、易于 安裝,同時通過風道入口管、三角架、分流板、風箱、橋殼、風道出口門及輪邊牽引電機和濕 式制動器的配合、位置的設置,能夠確保氣流吹向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對輪邊牽引 電機和濕式制動器進行降溫冷卻,提高了散熱效果。此外,相比通過干摩擦進行制動的干式 制動器,采用濕式制動器時,發熱量降低了,減少了制動盤磨損,進而提高了可靠性。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風箱的結構示意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風道出口門的結構示意圖4為圖3的左視圖。圖中1、風道入口管,2、三角架,3、分流板,4、風箱,5、橋殼,6、風道出口門,7、輪邊 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41、前板,42、圓筒,43、側板1,44、側板11,45、中后板,46、中下板, 61、門板,62、通風壁,63、通風片,64、通風管。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一種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輪邊牽引電機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包 括風道入口管1、三角架2、分流板3、風箱4、橋殼5、風道出口門6及輪邊牽弓I電機和濕式制 動器7,所述三角架2焊接在橋殼5的外側,風道入口管I設置在三角架2上部,并穿過三 角架2進入橋殼5內部,導流板3設置在橋殼5內側、位于風道入口管I的出風口處,橋殼5兩端設有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風箱4安裝在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上、 位于橋殼5的內部,橋殼5與風道出口門6固定連接,風道出口門6正對風箱4的出風口。使用時,如圖1所示,風機產生的氣流通過軟連接管接風道入口管1,空氣通過風 道入口管I進入橋殼5內部,導流板3將空氣均分到兩側,確保氣流吹向輪邊牽引電機和濕 式制動器7,之后從橋殼5兩端的輪邊牽弓I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周邊進入輪邊牽弓I電機和濕 式制動器7內部對其進行降溫冷卻,并從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的中部流入風箱4, 最后經風道出口門6流回大氣中。整個過程能對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進行有效的 降溫冷卻,確保其溫度維持在允許的范圍內,散熱效果明顯。相比現有通過干摩擦進行制動 的干式制動器,采用封閉在液體內的濕式制動器時,發熱量降低了,減少了制動盤磨損,進 而提高了可靠性。風箱4可僅由一個三通的通風管構成,用于將兩端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 內氣流輸送到橋殼5外部。優選地,如圖2所示,風箱4包括前板41、圓筒42、側板143、側 板1144、中后板45和中下板46,圓筒42焊接在前板41中心通孔處,前板41左、右兩邊均 連接一個側板143和一個側板1144,前板41的上、下兩邊與左、右側板143和側板1144之間均連接一個中下板46,兩個中下板46、側板143和側板1144之間連接一個中后板45,前 板41、側板143、側板1144、中后板45及中下板46之間均通過螺栓連接。作為通風系統的 關鍵結構,當采用此種結構的風箱4時,因其結構簡單,可通過裝配方式安裝,故在空間有 限的橋殼5內更易安裝;同時,其密封性和通風性好,能為電傳動自卸車提供穩定可靠的冷 卻系統,進一步提聞了散熱效果。風道出口門6可僅由風道出口和與風道出口大小匹配的風道門組成,用于釋放橋 殼5內氣流。優選地,如圖3和圖4所示,風道出口門6包括門板61、通風壁62、通風片63 和通風管64,門板61周圈上開有若干個螺栓孔,通風管64焊接在門板61的內孔上,與門板 61同心,通風壁62是一個U型折彎板,通風壁62和I個通風片63圍成個正方形腔體焊接 在門板61上,正方形的中心與門板61中心重合,圍成的腔體內等間距的焊接有若干個通風 片63。作為通風系統最終的出口,當采用此中結構的風道出口門6時,風道出口門6通過門 板61與橋殼5連接,并用螺栓固定;通風管64插入風箱4里,通過風箱4將空氣隔開,從而 形成冷卻風道的出口,氣流從通風管64經過通風片63之間流出。將通風片63設計成百葉 窗的形式,進一步提高散熱效果,同時防止雨水進入后橋內部。此外,因風道出口門6上的 出風口直徑較大,能夠允許操作人員進入橋殼內部,便于檢測和維修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 制動器7。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輪邊牽引電機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風道入口管(1)、三角架(2)、分流板(3)、風箱(4)、風道出口門(6)及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所述的三角架(2)焊接在橋殼(5)的外側,所述風道入口管(1)設置在三角架(2)上部,并穿過三角架(2)進入橋殼(5)內部,導流板(3)設置在橋殼(5)內側、位于風道入口管(1)的出風口處,橋殼(5)兩端設有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風箱(4)安裝在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上、位于橋殼(5)的內部,橋殼(5)與風道出口門(6)固定連接,風道出口門(6)正對風箱(4)的出風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輪邊牽引電機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包括風道入口管(I)、三角架(2)、分流板(3)、風箱(4)、風道出口門(6)及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所述的三角架(2)焊接在橋殼(5)的外側,所述風道入口管(I)設置在三角架(2)上部,并穿過三角架(2)進入橋殼(5)內部,導流板(3)設置在橋殼(5)內側、位于風道入口管(I)的出風口處,橋殼(5)兩端設有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風箱(4)安裝在輪邊牽引電機和濕式制動器(7)上、位于橋殼(5)的內部,橋殼(5)與風道出口門(6)固定連接,風道出口門(6)正對風箱(4)的出風口。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電動輪礦用自卸車輪邊牽引電機和制動器的冷卻風道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風箱(4)包括前板(41)、圓筒(42)、側板I (43)、側板II (44)、中后板(45)和中下板(46),所述圓筒(42)焊接在前板(41)中心通孔處,前板(41...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杰山,孟慶勇,修孝廷,
申請(專利權)人:徐工集團工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徐州工程機械研究院,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