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立式內拉床,其創新點在于:包括一立式床身,床身正面設置直線導軌,直線導軌之間通過滑動連接一溜板,溜板上安裝由電動升降機構驅動的工作臺,工作臺上安裝有霧化冷卻裝置、自動卸料機構和自動噴淋清洗機構;床身的上、下端安裝拉刀升降裝置、拉刀夾緊裝置。利用電動升降機構驅動工作臺與拉刀發生相對移動實現切削;并在切削過程中,通過霧化冷卻裝置、自動卸料機構和自動噴淋清洗機構自動執行相應的切削噴霧、卸料、清洗動作,并可相應配制取放件機械手,從而實現自動連續化生產,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拉床工作時無需液壓站,不存在液壓油污染,體積小,耗能低,加工精度高;各部件之間布局合理,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立式內拉床,特別涉及一種結構緊湊、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效率高的立式內拉床。
技術介紹
拉床是用拉刀加工工件各種內、外成形表面的機床,能獲得較高的尺寸精度和較小的表面粗糙度,生產率高,適用于成批大量生產。按加工表面不同,拉床可分為內拉床和外拉床,內拉床用于拉削內表面,如花鍵孔、方孔等,外拉床用于外表面拉削。拉床按整體結構和布局形式,分為臥式和立式,前者應用較普遍,可加工大型工件,占地面積較大;后者雖占地面積較小,但拉刀行程受到限制。目前的立式內拉床采用液壓缸或電動機配合絲桿副作為驅動動力,液壓缸功率高,能夠適用大型工件的加工,但耗能高,且存在液壓油污染;同時,由于液壓系統的特性,拉刀在接觸工件時出現抖動,影響工件的精度和粗糙度。機械式拉床利用電動機驅動絲桿轉動,使得與絲桿螺紋配合的滑座沿絲桿軸向移動實現加工。其較液壓驅動擁有較高的加工精度高,且耗能低。但切削時,工件產生的碎屑可能會飛濺到絲桿上,從而加速絲桿磨損,使用壽命低,仍會影響加工精度。在加工過程中,取件以及對工件、工作臺的清洗均采用人工手動操作,取件高度較高,工人勞動強度大,工作效率低,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自動化程度低,不利于實現自動化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結構緊湊、加工精度高且加工效率高的立式內拉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立式內拉床,其創新點在于包括一立式床身,該床身安裝在外殼內,床身正面設置一對垂直方向延伸的直線導軌,所述直線導軌之間通過滑動連接一溜板,溜板上安裝工作臺,工作臺由安裝在床身內的電動升降機構驅動沿直線導軌升降,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霧化冷卻裝置、自動卸料機構和自動噴淋清洗機構;床身的上、下端分別安裝位于工作臺正上方和正下方的拉刀升降裝置、拉刀夾緊裝置;床身的背面固定有支架,支架背面安裝配電箱,支架頂端連接可轉動的懸臂,懸臂另一端連接控制箱;床身最底端設置冷卻液箱,冷卻液箱內設置電磁式排屑機,排屑機的出口位于床身的背面。進一步的,所述床身的主體由垂直方向分布且水平設置的若干層V形肋板兩側通過側板焊接固定而成;所述V形肋板的前側面開有V形槽,滾珠絲桿設置在該槽內。進一步的,所述外殼的前端面設置活動門,所述活動門中部設置取放件自動門,活動門上、下部分別設置可視化窗;所述外殼的兩側上部同樣設置可視化窗,外殼兩側的下部通過側門安裝窗口安裝可拆卸側門。進一步的,所述可拆卸側門的上部設置手提槽,下部設置可視化窗。進一步的,所述可拆卸側門與側門安裝窗口的連接結構為側門安裝窗口的四邊內側邊均焊接有限位擋板,可拆卸側門的高度略小于頂邊限位擋板距側門安裝窗口底邊的垂直高度,且略大于底邊限位擋板距側門安裝窗口頂邊的垂直高度。進一步的,所述電動升降機構包括減速電機、滾珠絲桿、聯軸器和軸承支承組件,滾珠絲桿沿垂直方向設置,滾珠絲桿的絲桿上端通過聯軸器與安裝在床身上端的減速電機連接,滾珠絲桿的絲桿下端與安裝床身下端的軸承支承組件連接,滾珠絲桿的螺母與溜板固定。進一步的,所述滾珠絲桿中位于螺母上、下方的絲桿部分均套裝有自動伸縮式保護套。進一步的,所述自動伸縮式保護套為由彈簧片呈螺旋形卷繞制成的壓縮彈簧,且彈簧片的相鄰內、外圈之間相互緊貼。進一步的,所述自動卸料機構包括設置在工作臺一側用于臨時存放工件的接料治具;以及設置在工作臺另一側用于將工件推向接料治具的推料機構。進一步的,所述接料治具包括至少兩根平行且傾斜向下設置的支承筋,支承筋的前端向上折彎構成限位,支承筋兩側設置限位板。進一步的,所述推料機構包括氣缸安裝板、推料氣缸、連接板、推料桿和推料塊,工作臺上安裝有氣缸安裝板,所述氣缸安裝板上安裝推料氣缸的缸體,所述推料氣缸的活塞桿端部通過連接板連接推料桿,推料桿的上安裝推料塊。進一步的,所述氣缸安裝板與連接板之間設置推料導向機構,所述推料導向機構包括導向支承套和導柱,導向支承套安裝在氣缸安裝板上,導柱的一端與連接板固定,導柱另一端穿過與其滑動配合的導向支承套后連接導向限位。進一步的,所述自動噴淋清洗機構包括轉換塊、進氣管、第一噴氣管和第二噴氣管,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轉換塊,所述轉換塊上同時連接進氣管、第一噴氣管和第二噴氣管,所述進氣管與壓縮空氣源連通。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由拉刀升降裝置、拉刀夾緊裝置控制拉刀的位置切換,利用電動升降機構驅動工作臺與拉刀發生相對移動實現切削;并在切削過程中,通過霧化冷卻裝置、自動卸料機構和自動噴淋清洗機構等機構自動執行相應的切削噴霧、卸料、清洗動作,并可相應配制取放件機械手,從而實現自動連續化生產,解放勞動力,提高生產效率。拉床工作時無需液壓站,不存在液壓油污染,體積小,耗能低,加工精度高;各部件之間布局合理,結構緊湊,占地面積小。滾珠絲桿的螺母在升降過程中,自動伸縮式保護套的彈簧片隨之收縮或伸出,其上、下方的絲桿外始終罩有彈簧片,且由于彈簧片的相鄰內、外圈之間相互緊貼,從而避免切削時的碎屑和冷卻液飛濺到絲桿上加速絲桿磨損,改善絲杠工作環境,延長了滾珠絲桿的使用壽命,并確保加工的精度。床身采用多層V形肋板與側板焊接而成的框架式結構,強度高、耗材少,且電動升降機構的滾珠絲桿置于V形肋板的V形槽內,使得結構更加緊湊。活動門中部設置取放件自動門,無需打開整個活動門即可進行,可視化窗可方便即時了解拉床內的工作狀態,確保拉床的正常運行。外殼兩側下部設置可拆卸側門,拆卸后能夠為實現自動連續化生產提供銜接接口和空間。利用自動卸料機構和自動噴淋清洗機構完成工件切削后的卸料和清洗工作,降低操作人員勞動強度,提高工作效率,安全可靠。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中立式內拉床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中床身主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中床身俯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立式拉床外殼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床身及電動升降機構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中自動伸縮式保護套主視圖。圖7為本專利技術中自動伸縮式保護套俯視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中自動卸料機構及自動噴淋清洗機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所示,包括床身1、外殼2、工作臺3、電動升降機構4、霧化冷卻裝置5、自動卸料機構6、自動噴淋清洗機構7、拉刀升降裝置8、拉刀夾緊裝置9、支架10、配電箱11、懸臂12、控制箱13、冷卻液箱14和拉刀15。上述立式床身I安裝在外殼2內,床身I正面設置一對垂直方向延伸的直線導軌,直線導軌之間通過滑動連接一溜板,溜板上安裝工作臺3,工作臺3的上端面設置帶拉刀孔的基準臺。工作臺3由安裝在床身I內的電動升降機構4驅動沿直線導軌升降,在工作臺3上安裝有霧化冷卻裝置5、自動卸料機構6和自動噴淋清洗機構7。其中,霧化冷卻裝置5可沿垂直方向移動靠近或遠離工作臺3的基準臺。床身I的上、下端分別安裝位于工作臺3正上方和正下方的拉刀升降裝置8、拉刀夾緊裝置9,拉刀升降裝置8、拉刀夾緊裝置9均為目前拉床中公知技術的結構,這里不再贅述。床身的背面固定有支架10,支架10背面安裝配電箱11,支架10頂端連接可轉動的懸臂12,懸臂12另一端連接控制箱13 ;床身I最底端設置冷卻液箱14,冷卻液箱14內設置電磁式排屑機15,排屑機15的出口位于床身I的背面。如圖2、3所示,本專利技術中床身I的主體由垂直方向分布且水平設置的若干層V形肋板11兩側通過側板12焊接固定而成;V形肋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立式內拉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式床身,該床身安裝在外殼內,床身正面設置一對垂直方向延伸的直線導軌,所述直線導軌之間通過滑動連接一溜板,溜板上安裝工作臺,工作臺由安裝在床身內的電動升降機構驅動沿直線導軌升降,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霧化冷卻裝置、自動卸料機構和自動噴淋清洗機構;床身的上、下端分別安裝位于工作臺正上方和正下方的拉刀升降裝置、拉刀夾緊裝置;床身的背面固定有支架,支架背面安裝配電箱,支架頂端連接可轉動的懸臂,懸臂另一端連接控制箱;床身最底端設置冷卻液箱,冷卻液箱內設置電磁式排屑機,排屑機的出口位于床身的背面。
【技術特征摘要】
2012.07.04 CN 201210227908.71.一種立式內拉床,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立式床身,該床身安裝在外殼內,床身正面設置一對垂直方向延伸的直線導軌,所述直線導軌之間通過滑動連接一溜板,溜板上安裝工作臺,工作臺由安裝在床身內的電動升降機構驅動沿直線導軌升降,所述工作臺上安裝有霧化冷卻裝置、自動卸料機構和自動噴淋清洗機構;床身的上、下端分別安裝位于工作臺正上方和正下方的拉刀升降裝置、拉刀夾緊裝置;床身的背面固定有支架,支架背面安裝配電箱,支架頂端連接可轉動的懸臂,懸臂另一端連接控制箱;床身最底端設置冷卻液箱,冷卻液箱內設置電磁式排屑機,排屑機的出口位于床身的背面。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內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床身的主體由垂直方向分布且水平設置的若干層V形肋板兩側通過側板焊接固定而成;所述V形肋板的前側面開有V 形槽,滾珠絲桿設置在該槽內。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內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殼的前端面設置活動門,所述活動門中部設置取放件自動門,活動門上、下部分別設置可視化窗;所述外殼的兩側上部同樣設置可視化窗,外殼兩側的下部通過側門安裝窗口安裝可拆卸側門。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拉床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側門的上部設置手提槽,下部設置可視化窗。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立式拉床外殼,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側門與側門安裝窗口的連接結構為側門安裝窗口的四邊內側邊均焊接有限位擋板,可拆卸側門的高度略小于頂邊限位擋板距側門安裝窗口底邊的垂直高度,且略大于底邊限位擋板距側門安裝窗口頂邊的垂直高度。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內拉床,其特征在于所述電動升降機構包括減速電機、 滾...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馬驥,
申請(專利權)人:南通新馮精密機械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