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包括:具有腰型孔的橫梁板、第一墊板、全螺紋螺栓、導向桿、絞孔用拉刀、螺旋千斤頂、六角螺母和通過油管與液壓泵相連接油缸,橫梁板的兩端的下方分別與所述的油缸頂部和螺旋千斤頂頂部固定,并保持橫梁板的水平,全螺紋螺栓的一端穿入該橫梁板的腰型孔,另一端通過六角螺母和第一墊板與待加工件緊固,及其絞孔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實現在臺位上對氣缸體與機架或者機架與機座上的連接螺栓孔進行絞制修正,且不影響其它主機裝配工作,更加便利,整體效果有了比較大的提升,從而保證主機合攏的順利完成。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船用低速柴油機的加工
,具體是一種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及其方法,當主機大合攏時,對氣缸體與機架或者機架與機座上的連接螺栓孔進行絞制修正的方法。
技術介紹
船用低速柴油機的機座、機架、氣缸體等三大件都為分段式的,在各大段加工結束后,在總裝車間進行合攏安裝。故而合攏的順利進行,直接關系到主機的整體質量。在合攏階段,工藝要求用導向銷穿入氣缸體、機架或機座的4個角的緊配螺栓孔進行現場定位,然 后再在連接面穿入螺栓加以緊固。但是在實際裝配過程中,有時由于機座、機架、氣缸體連接面的加工孔存在偏差,導致當大件落座之后,由于錯位而無法穿入螺栓,從而影響整個裝配進度。現有技術是將存在問題的大件從臺位上調出,然后重新送去加工,用鉆絞的方式加工偏差孔,保證螺栓可以穿入。整個過程中涉及起重吊運,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且耗時耗力,會很大程度上影響后續的裝配工作。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及其絞孔,避免不同機型的結構差異,在臺位上做絞孔工作,免去起重吊運所產生的不利因素,同時還要保證加工效果,是相對實用且便利的加工方法。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出如下技術解決方案 一種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特點在于其構成包括具有腰型孔的橫梁板、第一墊板、全螺紋螺栓、導向桿、絞孔用拉刀、螺旋千斤頂、六角螺母和通過油管與液壓泵相連接油缸; 所述橫梁板的兩端的下方分別與所述的油缸頂部和螺旋千斤頂頂部固定,并保持橫梁板的水平,全螺紋螺栓的一端穿入該橫梁板的腰型孔,另一端通過六角螺母和第一墊板與待加工件緊固,所述導向桿的一端設有孔,方便油缸活塞放入,加強導向作用,該導向桿的另一端與絞孔用拉刀連接。本絞孔工裝還包括第二墊板,所述全螺紋螺栓的一端通過該第二墊板和橫梁板的腰型孔與橫梁板緊固。在所述的橫梁板和油缸頂部之間還設有墊壓工具,該墊壓工具由墊壓底座和旋鈕組成,墊壓底座開有一個螺紋通孔,通過螺紋與旋鈕連接,墊壓底座的下平面和旋鈕的上平面平行。所述的墊壓底座的下平面為圓形,周緣均勻分布有定位爪,用于和油缸頂部的上平面固定。一種利用所述的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的絞孔方法,其特點在于,該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將拉刀放入待加工的螺栓孔中; ②將導向桿、油缸,依次從下至上安裝; ③將全螺紋螺栓的下端穿入待加工螺栓孔周圍其它螺栓孔中,墊入第一墊板,并調整全螺紋螺栓的上下位置,用六角螺母擰緊; ④全螺紋螺栓的上端穿過第二墊板和橫梁板的腰型孔,調整橫梁板的左右位置,保證油缸與橫梁板接觸面足夠大; ⑤用螺旋千斤頂支撐橫梁板的另一端,在此過程中,保持橫梁板處于水平位置,且油缸與千斤頂被橫梁板壓緊; ⑥擰緊各六角螺母,按下液壓泵開關,使油缸內產生油壓,從而使拉刀下行,擴絞待加工的螺栓孔。之所以在橫梁板上開腰型孔是因為不同的機型,其大件連接面上的螺栓孔之間的間距是不同的,而腰型孔可以靈活地調整橫梁的擺放位置,從而使油缸與橫梁的受力面積達到合適的范圍。除此之外,由于油缸活塞的行程有限,拉刀每次向下絞孔深度是50mm,故而需要根據實際情況放入墊塊,而墊壓工具可以根據需求,通過調整螺釘的方式來調整橫梁的高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效果是在臺位上便可實現對錯位孔進行擴絞,且不影響其它主機裝配工作,更加便利。另外,采用本專利技術方法擴絞的孔,孔壁更為平整,毛刺較少,外觀良好,整體效果有了比較大的提升。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橫梁板,2-第一墊板,3-全螺紋螺栓,4-墊壓工具,5-導向桿,6-拉刀,7-螺旋千斤頂,8-六角螺母,9-油缸,10-第二墊板。圖2是本專利技術中橫梁板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中全螺紋螺栓的結構示意圖。圖4a是本專利技術墊壓工具中墊壓底座的結構示意圖。圖4b是本專利技術墊壓工具中旋鈕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中導向 桿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闡述和說明,但不能以此來限制本專利技術的保護范圍。請參閱圖1,圖I是本專利技術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的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一種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包括具有腰型孔的橫梁板I、第一墊板2、全螺紋螺栓3、導向桿5、絞孔用拉刀6、螺旋千斤頂7、六角螺母8和通過油管與液壓泵相連接油缸9。所述橫梁板的兩端的下方分別與所述的油缸頂部和螺旋千斤頂頂部固定,并保持橫梁板的水平,所述全螺紋螺栓的一端通過第二墊板10和橫梁板的腰型孔與橫梁板緊固。另一端通過六角螺母和第一墊板與待加工件緊固,所述導向桿5的一端設有孔,供油缸活塞插入,該導向桿5的另一端與絞孔用拉刀6連接。在所述的橫梁板和油缸頂部之間還設有墊壓工具4,該墊壓工具的下部銑有一階梯平面,供油缸頂部的上平面放入。利用本專利技術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的絞孔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①將拉刀6放入待加工的螺栓孔中; ②將導向桿5、油缸9,依次從下至上安裝; ③將全螺紋螺栓3的下端穿入待加工螺栓孔周圍其它螺栓孔中,墊入第一墊板2,并調整全螺紋螺栓3的上下位置,用六角螺母擰緊; ④全螺紋螺栓3的上端穿過第二墊板10和橫梁板I的腰型孔,調整橫梁板的左右位置,保證油缸9與橫梁板接觸面足夠大; ⑤用螺旋千斤頂7支撐橫梁板的另一端,在此過程中,保持橫梁板處于水平位置,且油缸與千斤頂被橫梁板壓緊。⑥擰緊各六角螺母,按下液壓泵開關,使油缸內產生油壓,從而使拉刀6下行,擴絞待加工的螺栓孔。以上是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組成和絞孔方法,其各零件的實際尺寸和材料除了要滿足適用于各類機型外,還要克服拉刀在向下絞孔過程中所產生的變形,使之在安全范圍內。故而本專利技術根據這一要求,設計了各零件的形狀和尺寸,并對橫梁板和全螺紋螺栓的強度進行了校核,而且還在主機上進行了實物模擬實驗,以確保該工具的切實有效。由于油缸活塞的行程是50mm,即拉刀一次向下的行程為50mm,所以在油缸活塞行程一次完成之后,橫梁板的上下高低位置需要再次調整以滿足實際需求。為此,本專利技術還設計了一種調整高度的墊壓工具4。如圖4所所示,墊壓工具由墊壓底座和旋鈕組成,墊壓底座開有一個螺紋通孔,通過螺紋與旋鈕連接,墊壓底座的下平面和旋鈕的上平面平行。墊壓底座的下平面為圓形,周緣均勻分布有定位爪,用于和油缸頂部的上平面固定,并防止油缸在絞孔過程中由于受壓而產生橫向移動。該墊壓工具的作用是,當拉刀完成一次行程后,可將墊壓工具放入油缸與橫梁板之間,并通過旋擰旋鈕的方式調整其高度,從而使墊壓工具與油缸、橫梁板都充分壓緊,這樣就不必再調整螺栓的上下位置,提高效率。由于油缸活塞的直徑是38mm,而所需加工的螺栓孔的直徑大小由于主機機型的不同而各有差異,這樣造成油缸活塞無法將拉刀完全頂穿的局面。為此,本專利技術設計了導向桿5,見圖5,該導向桿的一端呈階梯狀,并銑有一個直徑為38mm、深度為8mm的孔,供油缸活塞插入,另一端是直徑為28. 5mm的柱體,作用是傳遞油缸活塞的推力,保證拉刀能夠順利穿過加工體。除此之外,本專利技術還對橫梁板以及螺栓的強度進行校核與檢驗,具體測量方法如下 I.首先根據主機的加工圖,確定主機機座、機架、氣缸體合攏連接面上的相鄰螺栓孔的中心距L。2.然后根據材料特性以及油缸的工作壓力確定橫梁板承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船用低速柴油機的絞孔工裝,特征在于其構成包括:具有腰型孔的橫梁板(1)、第一墊板(2)、全螺紋螺栓(3)、導向桿(5)、絞孔用拉刀(6)、螺旋千斤頂(7)、六角螺母(8)和通過油管與液壓泵相連接油缸(9);所述橫梁板的兩端的下方分別與所述的油缸頂部和螺旋千斤頂頂部固定,并保持橫梁板的水平,全螺紋螺栓的一端穿入該橫梁板的腰型孔,另一端通過六角螺母和第一墊板與待加工件緊固,所述導向桿(5)的一端設有孔,供油缸活塞插入,該導向桿(5)的另一端與絞孔用拉刀(6)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高佳惠,商建瑋,
申請(專利權)人:滬東重機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