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用于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包括安裝在機架內的推轉機構,推轉機構的輸出端連接卷針機構,推轉機構驅動卷針機構上下運動及旋轉運動;卷針機構與成形機構活動連接,成形機構安裝在機架的工作臺板上;位于成形機構的上方安裝操作平臺,操作平臺上安裝夾緊機構。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推轉機構、成形機構及夾緊機構協同工作來完成三芯金屬載體的卷制,整個工作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大大減少了材料在卷制成形過程中的塑形變形,避免了過去操作人員手工成形生產所造成的合格率低、質量差,效率低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成形加工設備,尤其涉及用于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
技術介紹
三芯金屬載體主要應用于催化器中,利用其附著的化學制劑進行汽車尾氣處理,這種金屬載體的結構由三組N層波紋板和N+1層平板疊加構成,需要經過卷制才能制出上述金屬載體。三芯金屬載體的質量主要體現在產品中心孔的大小、端面平整度,現有技術中,三芯金屬載體的卷制是通過操作人員手工成形,生產效率低,且無法滿足上述質量要求,合格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申請人針對上述問題,提供一種操作方便的用于SM型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具有機械化程度高、產品成形質量好的優點,并能保證生產效率。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用于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包括安裝在機架內的推轉機構,推轉機構的輸出端連接卷針機構,推轉機構驅動卷針機構上下運動及旋轉運動;卷針機構與成形機構活動連接,成形機構安裝在機架的工作臺板上;位于成形機構的上方安裝操作平臺,操作平臺上安裝夾緊機構。其進一步技術方案在于 所述推轉機構包括推轉氣缸,推轉氣缸的的活塞桿通過氣缸推板連接運動板,運動板與滑動機構連接;位于兩推轉氣缸之間裝置電機組件,電機組件的動力端順序貫穿聯軸器、支承座,并與第一推板連接,第一推板通過弧形板與卷針機構連接; 所述卷針機構包括設置于上述弧形板內部的轉軸,轉軸的一端與固定板套接,另一端與內轉體螺紋連接,內轉體的一端連接針托,針托與針蓋固定連接,針蓋與卷針連接;位于內轉體的外圍,還設有外轉體,外轉體的一端設置推轉盤; 所述成形機構包括主動輪,主動輪的外圍至少與3個被動輪嚙合,被動輪的上部安裝凸輪,凸輪與輥子相切,輥子與擺桿的一端鉸接,擺桿的另一端鉸接液壓氣缸的活塞桿,擺桿及液壓氣缸分別與機架的工作臺板鉸接,在擺桿上還通過直角板連接成形部,在成形部上至少安裝3個滾輪; 被動輪互成120°鉸接于工作臺板上; 所述夾緊機構包括操作平臺,于操作平臺上安裝夾緊氣缸,夾緊氣缸的輸出端連接“L”形板,“L”形板與活動直板固定連接,在活動直板的端部還固定連接第二推板,第二推板與推爪固定連接;位于活動直板的下端連接滑塊,滑塊可在安裝在操作平臺的導軌上作往復直線運動; 于操作平臺上至少固定連接三個位置互成120°的氣缸支撐板,氣缸支撐板上安裝夾緊氣缸; 所述滑動機構安裝于托板上,托板通過互相連接的梯形塊及平板與固定架連接。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專利技術利用推轉機構、成形機構及夾緊機構協同工作來完成三芯金屬載體的卷制,整個工作過程自動化程度高,大大減少了材料在卷制成形過程中的塑形變形,避免了過去操作人員手工成形生產所造成的合格率低、質量差,效率低的問題,提高了生產效率,成形后的三芯金屬載體其端面平整度高,擠壓變形量少,符合產品質量標準。附圖說明圖1為本專利技術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推轉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為成形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4為夾緊機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5為卷針機構的剖視圖。圖6為擺桿與支架臺板連接的結構示意圖。圖7為液壓氣缸與支架臺板鉸接的結構示意圖。圖8為材料的初始狀態示意圖。圖9為材料在成型過程中的示意圖。圖10為材料將要成型的過程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本專利技術包括機架2及控制系統(圖中未示出),推轉機構I固定安裝在機架2內。如圖2所示,推轉機構I包括對稱安裝、并通過螺栓102固定連接在機架2上的兩個安裝支架101,兩個推轉氣缸105分別通過底座103固定安裝在支架101上,兩個推轉氣缸105的活塞桿分別通過氣缸推板108連接運動板110,運動板110分別與滑動機構111連接,滑動機構111安裝于托板120上,托板120通過互相連接的梯形塊118及平板117與固定架115連接。位于兩推轉氣缸105之間,于運動板110上固定連接機座106,于機座106上裝置電機組件104,電機組件104的動力端順序貫穿連接聯軸器107、支承座109,并與第一推板114連接,第一推板114通過弧形板119與卷針機構5連接。推轉機構I的輸出端連接卷針機構5,并由推轉機構I驅動卷針機構5上下運動及旋轉運動。如圖5所示,卷針機構5包括設置于上述弧形板119內部的轉軸501,轉軸501的一端與固定連接在固定架115上的固定板116套接,轉軸501的另一端穿過蓋板510與內轉體502螺紋連接,內轉體502的一端連接針托509,針托509與針蓋508固定連接并通過固定塊505及螺釘504緊固,針蓋508與卷針506固定連接;位于內轉體502的外圍,還設有與蓋板510連接的外轉體503,外轉體503的一端設置推轉盤507。如圖1所示,卷針機構5與成形機構3活動連接,成形機構3安裝在機架2的工作臺板201上,如圖3所示,成形機構3包括與上述推轉盤507嚙合的的主動輪305,主動輪305的外圍至少與3個被動輪302嚙合,被動輪302互成120°鉸接于工作臺板201上,被動輪302的上部安裝凸輪301,凸輪301與輥子307相切,輥子307與擺桿308的一端鉸接,擺桿308的另一端鉸接液壓氣缸304的活塞桿303,擺桿308及液壓氣缸304分別與機架2的工作臺板201鉸接,如圖6所示,由于擺桿308上開有第一轉軸安裝孔孔309,軸313的一端開有螺紋,通過軸313與工作臺板201螺紋連接,使得擺桿308可通過軸313在工作臺板201上活動。如圖7所示,液壓氣缸304上開有第二轉軸安裝孔310,通過墊圈3042、螺母3041將氣缸轉軸3043裝置在液壓氣缸304內,氣缸轉軸3043的另一端裝置軸承3044,軸承3044通過螺釘3045與工作臺板201連接。在擺桿308上還通過直角板311連接成形部306,在成形部306上至少安裝3個滾輪312。如圖1所示,位于成形機構3的上方,在成形機構3的外圍還安裝與工作臺板201連接的操作平臺401,操作平臺401上安裝夾緊機構4,如圖4所示,夾緊機構4的構成為于操作平臺401上至少固定連接三個位置互成120°的氣缸支撐板402,氣缸支撐板402上安裝夾緊氣缸403,夾緊氣缸403的輸出端連接“L”形板404,“L”形板404與活動直板405固定連接,在活動直板405的端部還固定連接第二推板408,第二推板408與推爪409固定連接;位于活動直板405的下端連接滑塊406,滑塊406可以在安裝于操作平臺401的導軌407上作往復直線運動。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工作過程如下 在卷制工作前,將三組材料6置于卷針機構5的卷針506內,三組材料6的狀態如圖8所示,控制系統控制電機組件104工作,電機組件104的轉軸113轉動,通過軸承112,驅動第一推板114轉動,由于第一推板114連接弧形板119,由此帶動卷針機構5的外轉體503轉動,如圖5所示,由于外轉體503與內轉體502通過蓋板510連接,并且內轉體502的一端連接針托509與針蓋508,另一端螺紋連接轉軸501,由此可驅動卷針506及推轉盤507進行轉動。如圖1、圖3、圖5所示,推轉盤507與成型機構3的主動輪305嵌合連接,同時主動輪305的轉動驅動與其嚙合的被動輪302轉動,位于被動輪302上部的凸輪301同步運動,由于凸輪301與輥子307相切,由此帶動輥子307運動,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用于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機架(2)內的推轉機構(1),推轉機構(1)的輸出端連接卷針機構(5),推轉機構(1)驅動卷針機構(5)上下運動及旋轉運動;卷針機構(5)與成形機構(3)活動連接,成形機構(3)安裝在機架(2)的工作臺板(201)上;位于成形機構(3)的上方安裝操作平臺(401),操作平臺(401)上安裝夾緊機構(4)。
【技術特征摘要】
1.用于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裝在機架(2)內的推轉機構(1),推轉機構(I)的輸出端連接卷針機構(5 ),推轉機構(I)驅動卷針機構(5 )上下運動及旋轉運動;卷針機構(5)與成形機構(3)活動連接,成形機構(3)安裝在機架(2)的工作臺板(201)上;位于成形機構(3)的上方安裝操作平臺(401),操作平臺(401)上安裝夾緊機構(4)。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轉機構(I)包括推轉氣缸(105),推轉氣缸的(105)的活塞桿通過氣缸推板(108)連接運動板(110),運動板(11)與滑動機構(111)連接;位于兩推轉氣缸(105)之間裝置電機組件(104),電機組件(104)的動カ端順序貫穿聯軸器(107)、支承座(109),并與第一推板(114)連接,第一推板(114)通過弧形板(119)與卷針機構(5)連接。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卷針機構(5)包括設置于上述弧形板(119)內部的轉軸(501 ),轉軸(501)的一端與固定板(116)套接,另ー端與內轉體(502 )螺紋連接,內轉體(502 )的一端連接針托(509 ),針托(509 )與針蓋(508)固定連接,針蓋(508)與卷針(506)連接;位于內轉體(502)的外圍,還設有外轉體(503),外轉體(503)的一端設置推轉盤(507)。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金屬載體成形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形機構(3)包括主動輪(305),主動輪(305)的外圍至少與3個被動輪(3...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一屆,袁成,
申請(專利權)人:江南大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