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及其制備方法。本發明專利技術利用自行致弱、保存的一株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SD/L株和一株豬流行性腹瀉病毒LW/L株,分別在豬睪丸細胞系(ST細胞)或非洲綠猴腎細胞系(Vero細胞)上進行病毒擴增,再經過收獲、混勻、凍干等步驟,制備一種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該疫苗能夠有效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兩種疾病。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屬于獸用生物制品領域。
技術介紹
豬傳染性胃腸炎是由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virus, TGEV)引起的豬的一種高度接觸性、致死性傳染病,以引起2周齡以下仔豬嘔吐、嚴重腹瀉和脫水為主要特征。其中2周齡內仔豬死亡率可達到100%,5周齡以上的豬病死率較低,較大或成年豬幾乎沒有死亡,然而可引起掉膘、降低飼料報酬、增加藥費和人力等開支,造成嚴重損失。該病1933年起在美國廣泛流行,1946年由Doyle等確定本病的病原,以后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日本、英國、法國、荷蘭、德國、意大利、前蘇聯、中國臺灣省等)都相繼報道。從60年代末起,我國許多省、市都有本病流行(殷震,劉景華.動物病毒學.第二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7. 11:681-683)。TGEV屬于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是一種單股正鏈RNA病毒。本病毒只有一個血清型,與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抗原無抗原交叉性。病豬及帶毒豬是主要的傳染源,主要經消化道、呼吸道傳染給易感豬,病毒也可通過乳汁傳給仔豬。豬流行性腹灣是由豬流行性腹灣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接觸性腸道傳染病,以嘔吐、腹瀉、食欲下降和脫水為基本特征,各種年齡的豬均易感。本病的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都與豬傳染性胃腸炎十分相似,但哺乳仔豬死亡率較低,在豬群中得傳播速度相對緩慢。1971年首次在英國發現,主要引起架子豬和育肥豬急性腹瀉,當時稱為“豬流行性病毒性腹瀉(印idemic virus diahorreaEVD)”。隨后該病在許多國家,如比利時、荷蘭、德國、法國、匈牙利、前蘇聯以及日本等均有發生。19 82年將該病統一命名為豬流行性腹瀉(PED)。我國至20世紀80年代以來陸續有本病發生的報道,并分離到病毒(寧宜寶.獸用疫苗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8. 11:258-260)。PED和TGE在病毒抗原形態、臨床癥狀、流行病學上極其相似,唯免疫學和血清學相互沒有交叉反應。哈爾濱獸醫研究所對TGE和PED兩種病毒抗原結構蛋白的分析研究證明,兩種病毒抗原差異在纖突蛋白上,PED是獨立的豬急性腸道傳染病(劉礦.豬傳染性胃腸炎和流行性腹瀉病毒的分離、鑒定及部分基因序列分析.11-13)。PEDV為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的成員,目前發現只有一個血清型。PEDV可在豬群中持續存在,各種年齡的豬都易感。哺乳仔豬、架子豬和育肥豬的發病率可達100%,尤其以哺乳仔豬嚴重。母豬的發病率在15% 90%。本病主要在冬季多發,夏季也可發生,我國從12月份至次年2月份為本病的高發期。病豬和帶毒豬是主要傳染源,病毒多經發病豬的糞便排出,運輸車輛、飼養員的鞋子或其他帶病毒的動物,都可作為傳播媒介。自然感染開始于口部吸收病毒以后,主要經消化道傳播,也有經呼吸道傳播的報道。PED可單一發生或與TGEV混合感染,但以和TGEV的混合感染較為常見。對于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這兩種病的防控,國內外獸醫工作者進行了大量的工作,目前尚無特效藥物和療法,主要是通過加強飼養管理和疫苗免疫等措施進行預防和控制。國外有多種弱毒疫苗使用,接種的途徑也不一樣。國內豬傳染性胃腸炎與豬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病毒培養的細胞基質多為原代細胞,而原代細胞由多種類型的細胞組成,細胞種類比較復雜,細胞間特性存在差異,動物的個體間存在差異,存在難以保證細胞質量的一致性、外源致病微生物污染的風險大、生產成本高等缺點,給疫苗產量、效力的提高帶來困難,難以滿足大規模生產。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本專利技術人自行致弱、保存的一株適應于豬睪丸細胞系(ST細胞)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株和一株適應于非洲綠猴腎細胞系(Veix)細胞)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株,利用兩株病毒制備一種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用于有效預防豬傳染性胃腸炎和豬流行性腹瀉兩種疾病。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在于1.該疫苗含有保藏號為CGMCC No. 6001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 virus)SD/L株和保藏號為CGMCC No. 6002的豬流行性腹灣病毒(Porcineepidemic diarrheavirus) LW/L株,兩株病毒已于2012年4月13日送交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2.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的制備方法是將保藏號為CGMCCNo. 6001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SD/L株接種于ST細胞上進行病毒擴增、將保藏號為CGMCCNo. 6002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LW/L株接種于Veix)細胞上進行病毒擴增,再經過收獲、凍干等步驟制備出高效價的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3.給豬使用有 效劑量的該疫苗進行免疫,能使免疫豬對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產生免疫保護。利用本專利技術人自行致弱獲得的一株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SD/L株和自行致弱獲得的一株豬流行性腹瀉病毒LW/L株,分別在豬睪丸細胞系(ST細胞)和非洲綠猴腎細胞系(Veix)細胞)上進行病毒擴增,再經過收獲、混勻、凍干等步驟,制備一種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該疫苗TGEV和PEDV病毒含量均> IO7-0/頭份。具體實施例方式1.病毒來源由豬傳染性胃腸炎(TGE)和豬流行性腹瀉(PED)疑似發病仔豬中,采集糞便、十二指腸、空腸和腸系膜淋巴結組織,在臨床癥狀和RT-PCR確診的基礎上,用細胞傳代方法分別分離到一株TGE和PED疑似病毒,RT-PCR和病毒中和試驗檢測陽性,其它理化特性和生物學特性符合TGEV和PEDV的特點,分別命名為SD株和LW株。隨后對這兩種病毒進行細胞傳代致弱、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檢測,證明這兩種病毒已被致弱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以作為疫苗株分別被命名為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SD/L 株和豬流行性腹灣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LW/L 株。本專利技術涉及到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virus)SD/L株,由本專利技術人致弱獲得,該株病毒已于2012年04月13日送交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 No. 6001 ;本專利技術涉及到的豬流行性腹灣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 LW/L株,由本專利技術人致弱獲得,該株病毒已于2012年04月13日送交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編號為CGMCCNo. 6002。2.病毒株特性(I)病毒培養TGEV傳代培養用細胞為豬睪丸細胞(ST細胞,購自中國獸醫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其特征是該疫苗含有保藏號為CGMCCNo.6001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SD/L株病毒和保藏號為CGMCC?No.6002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LW/L株病毒,兩株病毒已于2012年4月13日送交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1號院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其特征是該疫苗含有保藏號為 CGMCCNo. 6001的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SD/L株病毒和保藏號為CGMCC No. 6002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LW/L株病毒,兩株病毒已于2012年4月13日送交北京市朝陽區北辰西路I號院 3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2.—種權利要求1所述的豬傳染性胃腸炎、流行性腹瀉二聯活疫苗的制備方法,其特征在于將保藏...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淑剛,張中波,張青嬋,徐龍濤,王蕾,鮑海忠,李一經,
申請(專利權)人:齊魯動物保健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