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10-40份、白芍10-25份、炒白術5-20份、陳皮5-20份、升麻5-15份、黨參10-30份、當歸5-20份、附子5-20份、炮姜5-20份、干姜5-20份、桂枝10-30份、白芷5-20份、砂仁5-20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具有舒肝理氣、解郁止痛、化濕開胃、消食調中的功效,其治療胃痛療效顯著,作用可靠。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組分藥源廣、配制簡便、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藥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胃脘近心窩處常發生疼痛為主的疾患。胃痛是臨床上常見的一個癥狀,多見急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病,胃神經宮能癥等。多因外邪侵襲,惱怒過度,飲食不節,器具失宜致氣機阻滯,胃失和降而成。西醫治療胃痛一般采用西藥進行單一或聯合的周期治療,這種人工周期療法雖然見效明顯,但也只能解決暫時問題。而且西藥對肝、膽、心血管、腦血管,以及凝血機制均有一定的副作用。中醫認為,胃痛發生的原因有兩類一是由于憂思惱怒,肝氣失調,橫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氣為主。一是由脾不健運,胃失和降而導致,宜用溫通、補中等法,以恢復脾胃的功能。根據中醫理論,針對胃痛的發病機理,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治療治標不治本及副作用大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配制簡便、成本低、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10-40份、白芍10-25份、炒白術5-20份、 陳皮5-20份、升麻5-15份、黨參10-30份、當歸5_20份、附子5_20份、炮姜5_20份、干姜 5-20份、桂枝10-30份、白芷5-20份、砂仁5_20份。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30份、白芍20份、炒白術10份、陳皮10份、升麻6份、黨參 20份、當歸10份、附子10份、炮姜10份、干姜10份、桂枝20份、白芷10份、砂仁10份。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中黃芪具有益氣固表、補肺健脾、斂汗固脫、驅風運毒的功效;白芍具有養血柔肝、緩中止痛、斂陰收汗的功效;炒白術具有燥濕行水、益氣、健脾胃的功效;陳皮具有理氣健脾、調中利水、燥濕化痰的功效;升麻具有發表透疹、清熱解毒、升舉陽氣的功效;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當歸具有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的功效;附子具有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的功效;炮姜具有溫經止血,溫中止痛的功效;干姜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桂枝具有發汗解肌、溫經通脈、助陽化氣、散寒止痛的功效;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通竅、活血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本專利技術精選藥物組方,其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舒肝理氣、解郁止痛、化濕開 胃、消食調中的功效,對胃痛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本專利技術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本專利技術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4. 3%,治愈率65. 7%。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30g、白芍 20g、炒白術10g、陳皮10g、升麻6g、黨參20g、當歸10g、附子10g、炮姜10g、干姜10g、桂枝 20g、白]E 10g、砂仁 IOg (后下)。實施例2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25g、白芍 15g、炒白術12g、陳皮20g、升麻15g、黨參10g、當歸20g、附子5g、炮姜12g、干姜20g、桂枝 15g、白]E 12g、砂仁 20g (后下)。實施例3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log、白芍 25g、炒白術5g、陳皮15g、升麻5g、黨參30g、當歸5g、附子15g、炮姜20g、干姜5g、桂枝30g、 白]E5g、砂仁15g (后下)。實施例4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40g、白芍 10g、炒白術20g、陳皮5g、升麻8g、黨參15g、當歸12g、附子12g、炮姜15g、干姜12g、桂枝 25g、白芷20g、砂仁12g (后下)。實施例5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20g、白芍 15g、炒白術15g、陳皮12g、升麻12g、黨參25g、當歸15g、附子20g、炮姜5g、干姜15g、桂枝 10g、白]E 15g、砂仁5g (后下)。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 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5厘米,進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鐘;第二煎煮,加水沒過藥面約 4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種治療胃痛 的中藥組合物,臨床療效總結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70例,年齡25 55歲。二、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組合物中的組分用量根據患者的體重和年齡酌情增減。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五天為一療程。二、療效標準(1)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癥狀消失,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正常;(2)好轉胃痛緩解,發作次數減少,其他癥狀減輕,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有好轉;(3)無效;癥狀無改善,X線鋇餐造影或胃鏡檢查無。四、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I — 10個療程,治愈46例,好轉20例,無效4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病例1: 許某,女,45歲。胃脘脹痛,不能進食,兼有返酸。胃鏡檢查,糜爛性胃炎。服用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3個療程,胃痛緩解,發作次數減少,繼續服用2個療程,胃脘痛及其它癥狀消失,胃鏡檢查正常。病例2 林某,男,38歲。自訴近一個月,每日晨起時胃脘隱痛,偶伴有泛酸灼痛。平素便溏、 手麻、偶有胃脘脹,余則無所苦。舌質淡苔薄脈沉緩。胃鏡檢查淺表性胃炎伴有糜爛。服用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2個療程,晨起胃痛未再發,治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10?40份、白芍10?25份、炒白術5?20份、陳皮5?20份、升麻5?15份、黨參10?30份、當歸5?20份、附子5?20份、炮姜5?20份、干姜5?20份、桂枝10?30份、白芷5?20份、砂仁5?20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胃痛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黃芪10-40份、白芍10-25份、炒白術5-20份、陳皮5_20份、升麻5_15份、黨參10-30份、當歸5-20份、附子5-20份、炮姜5-20份、干姜5_20份、桂枝10-30份、白芷5_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紅梅,
申請(專利權)人:孫紅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