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5-20份、黃連5-20份、黃苓5-20份、干姜5-20份、黨參10-25份、砂仁5-20份、川樸5-20份、內金10-25份、枳實5-20份、炒白術10-30份、吳茱萸3-15份、白芷10-25份、公英10-30份、炒卜子10-25份、烏賊骨10-40份。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具有寬中理氣、和胃降逆、健脾消脹、升清降濁的功效,其治療腹脹療效顯著,作用可靠。本發明專利技術的中藥組合物組分藥源廣、配制簡便、藥性平和、無毒副作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傳統草藥的未確定結構的醫藥配制品,尤其是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
技術介紹
腹脹,即腹部脹大或脹滿不適。患者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脹滿,通常常伴有相關的癥狀,如嘔吐、腹瀉、噯氣等。腹脹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癥狀,引起腹脹的原因主要見于胃腸道脹氣、各種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腫瘤等。西醫以對癥治療為主,但臨床上常常療效欠佳。中醫認為,腹脹者,由陽氣外虛、陰氣內積故也。陽氣外虛受風冷邪氣,風冷,陰氣也。冷積于府臟之間不散,與脾氣相壅,虛則脹,故腹滿而氣微喘造成的。治宜寬中理氣、和胃降逆、健脾消脹、升清降濁、清熱祛濕。根據中醫理論,針對腹脹的發病機理,進行辯證配伍組方,以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配制簡便、成本低、療效顯著、無副作用的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5-20份、黃連5-20份、黃苓5-20份、干姜5-20份、黨參10-25份、砂仁5-20份、川樸5-20份、內金10-25份、枳實5-20份、炒白術10-30份、吳茱萸3-15份、白芷10-25份、公英10-30份、炒卜子10-25份、烏賊骨10-40份。本專利技術的優選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10份、黃連10份、黃苓12份、干姜10份、黨參15份、砂仁10份、川樸10份、內金15份、枳實10份、炒白術20份、吳茱萸5份、白芷15份、蒲公英20份、炒卜子15份、烏賊骨30份。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是在傳統中醫理論和臨床經驗指導下,精選藥物組方。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中半夏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的功效;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黃苓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干姜具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的功效;黨參具有補中益氣、健脾益肺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的功效;川樸具有寬中理氣、化濕開郁的功效;內金具有治諸骨鯁,噎膈翻胃的功效;枳實具有化痰散痞、破氣消積的功效;炒白術具有燥濕行水、益氣、健脾胃的功效;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嘔、助陽止瀉的功效;白芷具有解表散寒、祛風通竅、活血止痛、燥濕止帶、消腫排膿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的功效;炒卜子具有消食除脹,降氣化痰的功效;烏賊骨具有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濕斂瘡的功效。本專利技術精選藥物組方,其藥物組分經辯證配伍,在作用上相輔相成,具有協同作用,共奏寬中理氣、和胃降逆、健脾消脹、升清降濁的功效,對腹脹的治療達到標本兼治。本專利技術組合物的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藥原料,其配制簡便、藥源廣、成本低。本專利技術遵循中醫的處方用藥原則,各種組分藥物采用水煎服用。經臨床應用驗證,其療效顯著可靠,藥性平和,未出現毒副作用,有效率達95%,治愈率70%。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實施例1 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log、黃連10g、黃茶12g、干姜10g、黨參15g、砂仁10g、川樸10g、內金15g、積實10 g、炒白術20g、吳茱萸5g、白]E 15g、蒲公英20g、炒卜子15g、烏賊骨30g。實施例2 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5g、黃連15g、黃茶20g、干姜12g、黨參10g、砂仁20g、川樸15g、內金12g、積實12g、炒白術10g、吳茱萸10g、白]E 25g、蒲公英10g、炒卜子25g、烏賊骨20g。實施例3 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15g、黃連5g、黃苓10g、干姜20g、黨參12g、砂仁12g、川樸20g、內金20g、枳實5g、炒白術15g、吳茱萸8g、白]E 10g、蒲公英30g、炒卜子12g、烏賊骨40g。實施例4 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20g、黃連12g、黃苓5g、干姜15g、黨參20g、砂仁5g、川樸5g、內金10g、枳實15g、炒白術30g、吳茱萸15g、白]E 12g、蒲公英25g、炒卜子10g、烏賊骨25g。實施例5 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12g、黃連20g、黃苓15g、干姜5g、黨參25g、砂仁15g、川樸12g、內金25g、枳實20g、炒白術25g、吳茱萸3g、白]E 20g、蒲公英15g、炒卜子20g、烏賊骨10g。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中藥組合物按常規的水煎法制取藥劑。具體方法如下將組方的中藥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過藥面,浸泡15 20分鐘,再加水沒過藥面約6厘米,進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鐘;第二煎煮,加水沒過藥面約4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鐘。兩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臨床療效總結 一、一般性資料本中藥組合物應用于臨床觀察病例80例,年齡15 60歲。二、用法用量臨床應用時,組合物中的組分用量根據患者的體重和年齡酌情增減。一日一劑,水煎兩遍取汁約300ml,分早、晚兩次服用。五天為一療程。二、療效標準 (1)痊愈腹脹、腹痛消失,進食無特殊不適; (2)顯效腹脹、腹痛消失,食欲欠佳; (3)有效腹脹、腹痛減輕,食欲改善;(4)無效;腹脹、腹痛無明顯改善,食欲無明顯改善。四、治療效果該臨床觀察病例中,服藥2-8個療程,痊愈56例,顯效15例,有效5例,無效4例。治療期間未發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連某,女,35歲。自述2天前開始出現寒顫、發熱,自服退熱藥,5個小時后,體溫再次升高,并出現惡心嘔吐、腹痛腹脹,大便稀水樣,臭穢。服用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2個療程,癥狀基本消失。繼續I個療程鞏固治療,痊愈,至今沒復發。病例2 錢某,男,47歲。就診時腹部脹大、皮色蒼黃、甚至脈絡暴露、腹皮繃急如鼓。服用本專利技術中藥組合物制備的藥劑2個療程,癥狀得到緩解;繼續服用3個療程,癥狀完全消失,治愈。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5?20份、黃連5?20份、黃苓5?20份、干姜5?20份、黨參10?25份、砂仁5?20份、川樸5?20份、內金10?25份、枳實5?20份、炒白術10?30份、吳茱萸3?15份、白芷10?25份、公英10?30份、炒卜子10?25份、烏賊骨10?40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治療腹脹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藥原料組成半夏5-20份、黃連5-20份、黃苓5-20份、干姜5_20份、黨參10_25份、砂仁5_20份、川樸5_20份、內金10-25份、枳實5-20份、炒白術10-30份、吳茱萸3-15份、白芷10-25份、公英10-30份、炒卜子10-2...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孫紅梅,
申請(專利權)人:孫紅梅,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