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扁平型振動馬達,包括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和設置在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上的兩個接電彈片;所述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包括底座、蓋板和PCB線路板,所述底座和蓋板組成形成殼體;所述殼體外周壁上設有絕緣材質的接線座,所述PCB線路板的部分板體伸出殼體外周壁作為接電部,該接電部位于接線座的一側端,且該接電部板體上設有兩個接電點;各接電彈片的一端固定在相應一個接電點上,另一端伸出接線座。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改進扁平型振動馬達接線部分的結構,在保證安裝快速便捷的基礎上,又不會增加自身的高度,從而有效拓寬了應用范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微型電機結構設計
,具體涉及一種扁平型振動馬達。
技術介紹
目前,便攜式個人通訊系統中的移動電話、尋呼機等,正向著體積更小、機身更薄、功能更強大的趨勢發展,扁平型振動馬達(也稱之為紐扣型振動馬達)也隨之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傳統的扁平型振動馬達通常是通過導線與通訊電器中的電源電連接,所用導線的一端通過焊接的方式與扁平型振動源PCB電路板上的兩個焊點固定相連,另一端與通訊電器中的電源相連。由于受到通訊電器殼體內安裝空間的影響,這種電連接操作十分困難,其原因在于PCB電路板上兩個焊點之間的有效距離不會超過O. 5毫米,這遠小于實際焊接中焊接點的高度,如果操作不當,就會造成兩個焊點短路。同時由于所用導線直徑小而且質地柔軟,要求員工在實際操作中一手拿導線,一手拿烙鐵進行焊接,作業難度大,工作效率低,并且由此引起的不良品居高不下,從而直接導致了生產成本的提高。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改進型扁平型振動馬達,在扁平型振動馬達殼體頂壁上設置兩個接觸彈片,一個彈性形狀近似“Y”字形,另一個近似“一”字型。這種結構省略了導線焊接,可以快速的安裝到所指定的位置上去,從而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仍存在以下不足之處把接觸彈片安裝早機殼頂壁上,無疑提高了整體的高度,從而使得通訊電器變得較厚,這與采用扁平型振動馬達降低整機厚度的使用目的背道而馳,使得扁平型振動馬達本來具有的高度優勢消失殆盡。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既不需導線連接,又不改變整體高度的情況下,能夠快速安裝的扁平型振動馬達。實現本技術目的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扁平型振動馬達,包括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和設置在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上的兩個接電彈片;所述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包括底座、蓋板和PCB線路板,所述底座和蓋板組成形成殼體;所述殼體外周壁上設有絕緣材質的接線座,所述PCB線路板的部分板體伸出殼體外周壁作為接電部,該接電部位于接線座的一側端,且該接電部板體上設有兩個接電點;各接電彈片的一端固定在相應一個接電點上,另一端伸出接線座。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PCB線路板的接電部位于接線座接近蓋板的一側端,所述蓋板的部分板體伸出殼體外周壁作為支撐板,該支撐板抵接在PCB線路板接電部上。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接線座設有隔板,該隔板位于兩接電彈片之間。上述技術方案中,各接電彈片的基本形狀是S形,包括用于固定在PCB線路板接電點上的固定板部、伸出接線座的接電板部、以及連接固定板部和接電板部的彈性板部。上述技術方案中,所述接線座設有鄰接底座外周壁的支撐壁,各接電彈片還包括從固定板部向著該支撐壁延伸并抵接在該支撐壁上的限位板部,所述限位板部末端再折返并朝著遠離該支撐壁的的方向延伸形成連接板部,該連接板部的末端再折返并朝著遠離PCB線路板接電部的方向延伸形成接電板部;所述限位板部和連接板部組合形成彈性板部。上述技術方案中,各接電板部設有通過沖壓形成的V字型或U字型的接電觸頭。上述技術方案中,各固定板部設有正對PCB線路板上相應一個焊接點的半圓形缺□。本技術通過改進扁平型振動馬達接線部分的結構,在保證安裝快速便捷的基礎上,又不會增加自身的高度,從而有效拓寬了應用范圍。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扁平型振動馬達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不扁平型振動馬達的一種俯視圖;圖4是圖3所不扁平型振動馬達沿A-A線的一種首I]視圖。附圖所示標記為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I,底座11,蓋板12,支撐板121,PCB線路板13,接電部131,殼體14,外周壁141,接電彈片2,固定板部21,缺口 211,彈性板部22,限位板部221,連接板部222,接電板部23,接電觸頭231,接線座3,隔板31,支撐壁32。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1)圖1至圖4顯示了本技術的一種具體實施方式,其中圖1是本技術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1所示扁平型振動馬達從另一角度觀察時的一種立體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1所示扁平型振動馬達的一種俯視圖;圖4是圖3所示扁平型振動馬達沿A-A線的一種剖視圖。本實施例是一種扁平型振動馬達,見圖1至圖4所示,包括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I和設置在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I上的兩個接電彈片2 ;所述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I包括底座11、蓋板12和PCB線路板13,所述底座11和蓋板12組成形成殼體14 ;所述殼體14外周壁141上設有絕緣材質的接線座3,所述PCB線路板13的部分板體伸出殼體14外周壁作為接電部131,該接電部131位于接線座3的一側端,且該接電部131板體上設有兩個接電點;各接電彈片2的一端固定在相應一個接電點上,另一端伸出接線座3。本實施例中,所述接線座3通過膠接方式固定在殼體13外周壁上。本實施例中,所述PCB線路板13的接電部131位于接線座3接近蓋板12的一側端,所述蓋板12的部分板體伸出殼體14外周壁作為支撐板121,該支撐板121抵接在PCB線路板13接電部131上。所述接線座3設有隔板31,該隔板31位于兩接電彈片2之間。本實施例中,各接電彈片2的基本形狀是S形,包括用于固定在PCB線路板13接電點上的固定板部21、伸出接線座3的接電板部23、以及連接固定板部21和接電板部23的彈性板部22。本實施例中,所述接線座3設有鄰接底座11外周壁的支撐壁32,各接電彈片2還包括從固定板部21向著該支撐壁32延伸并抵接在該支撐壁32上的限位板部221,所述限位板部221末端再折返并朝著遠離該支撐壁32的的方向延伸形成連接板部222,該連接板部222的末端再折返并朝著遠離PCB線路板13接電部131的方向延伸形成接電板部23 ;所述限位板部221和連接板部222組合形成彈性板部22。各接電板部23設有通過沖壓形成的V字型或弧線形的接電觸頭231,本實施例是弧線形。為了更好吧各固定板部21膠接或焊接固定在PCB線路板的接電點上,還在各固定板部21正對接電點處設有半圓形缺口 211,多余的膠水或焊料可以填充在該缺口 211中。本實施例通過改進扁平型振動馬達接線部分的結構,在保證安裝快速便捷的基礎上,又不會增加自身的高度,從而有效拓寬了應用范圍。顯然,本技術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技術所作的舉例,而并非是對本技術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于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里無需也無法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而這些屬于本技術的實質精神所引伸出的顯而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扁平型振動馬達,包括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1)和設置在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1)上的兩個接電彈片(2);所述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1)包括底座(11)、蓋板(12)和PCB線路板(13),所述底座(11)和蓋板(12)組成形成殼體(14);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4)外周壁上設有絕緣材質的接線座(3),所述PCB線路板(13)的部分板體伸出殼體(14)外周壁作為接電部(131),該接電部(131)位于接線座(3)的一側端,且該接電部(131)板體上設有兩個接電點;各接電彈片(2)的一端固定在相應一個接電點上,另一端伸出接線座(3)。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扁平型振動馬達,包括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I)和設置在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⑴上的兩個接電彈片⑵;所述扁平型振動馬達本體⑴包括底座(11)、蓋板(12)和PCB線路板(13),所述底座(11)和蓋板(12)組成形成殼體(14);其特征在于所述殼體(14)外周壁上設有絕緣材質的接線座(3),所述PCB線路板(13)的部分板體伸出殼體(14)外周壁作為接電部(131),該接電部(131)位于接線座(3)的一側端,且該接電部(131)板體上設有兩個接電點;各接電彈片(2)的一端固定在相應一個接電點上,另一端伸出接線座(3)。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PCB線路板(13)的接電部(131)位于接線座(3)接近蓋板(12)的一側端,所述蓋板(12)的部分板體伸出殼體(14)外周壁作為支撐板(121),該支撐板(121)抵接在PCB線路板(13)接電部(131)上。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振動馬達,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線座(3)設有隔板(31),該隔板(31)位于兩接電彈片(2)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扁平型振動馬達...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邵家聲,彭小華,李中平,方邵彬,
申請(專利權)人:金龍機電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