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包括PCB板和天線部分,天線部分連接在PCB板的金屬區域上,天線部分包括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接地區域通過導體連接至PCB板上,饋電區域與PCB板之間加有信號源,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分別對應一天線開槽。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比傳統PIFA天線具有更好的諧振帶寬,在低頻具有更均衡的性能,而且,在左手持握移動終端時與右手持握移動終端時的射頻帶寬幾乎相同,在左右手持握的情況下具有更好的均衡性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終端天線,特別涉及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
技術介紹
天線作為移動終端接受和發射電磁波的載體。近年來,用于無線通信的移動終端天線的設計和性能,越來越影響移動通信的發展方向。特別是便攜式移動終端如手機,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ce,即個人數碼助理,一般是指掌上電腦,如MP3/MP4等)。首先,移動通信的多頻段。GSM850/GSM900,DCS,PCS,UMTS,一直是通信的主流,其頻率帶寬范圍為 824MHz-960MHz, 1710MHz-2170MHz。隨著 LTE(Long Term Evolution,長期演進)的發展,單天線越來越難完全覆蓋所有的頻率帶寬需求。隨著手機設計和功用的變化,PDA式的智能手機越來越普及,相對于傳統的直板式手機,翻蓋式手機,滑蓋式手機,新型的智能手機更注重用戶體驗,用戶完全脫離鍵盤操作,超大的LCD顯示屏幾乎和手機長度相等。在現有技術中,終端天線包括PCB (Printed circuit board,又稱印刷電路板,是電子元器件電氣連接的提供者)板和天線部分,PCB板與天線部分的連接處為凈空地,即連接處的金屬都被掏空,如PIFA天線(Planar Inverted F Antenna-平面倒F天線),因此,造成人們在左手持握移動終端時與右手持握移動終端時的射頻帶覽不冋,在左右手持握的情況下均衡性能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以解決現有技術中在左手持握移動終端時與右手持握移動終端時的射頻帶寬不同的技術問題。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包括PCB板和天線部分,所述天線部分連接在所述PCB板的金屬區域上,所述天線部分包括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所述接地區域通過導體連接至所述PCB板上,所述饋電區域與所述PCB板之間加有信號源,所述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分別對應一天線開槽。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天線部分為一實體的支撐體上所支撐的導體,此支撐體的下表面緊貼在所述PCB板的金屬區域上,上表面為曲面。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天線開槽包括一 T型槽,所述T型槽對應著所述天線輻射區域,所述T型槽上端的“一”槽下方設置一第一小槽和第二小槽,所述第一小槽和第二小槽分布在所述T型槽中部的“丨”槽兩側,所述T型槽的開口連通于所述T型槽的尾部,所述第一小槽對應著所述饋電區域,所述第二小槽對應著所述接地區域,所述第一小槽和第二小槽的開口分別位于其末端。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T型槽上端“一”槽的至少一端連接一 U型槽,所述U型槽與所述T型槽連通。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第一小槽和第二小槽的開口與所述T型槽的開口連通。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第一小槽或/和第二小槽為倒“L”型槽或倒“U”且一邊稍短型槽。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接地區域中接地點與所述饋電區域中饋電點之間的距離為三分之一 PCB板寬度至三分之二 PCB板寬度。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PCB板的金屬區域為平滑的長條形,或者為具有切口、凹槽、凸起的長條形。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PCB板的金屬區域分布于所述PCB板的全部區域。依照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所述天線部分位于所述金屬區域的正上方。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存在以下技術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天線部分與PCB板的連接處不需要將金屬掏空,而是將天線部分直接連接在PCB板的金屬區域上,在天線部分設置有天線輻射區域、接地區域、饋電區域以及對應的天線開槽,比傳統PIFA天線具有更好的諧振帶寬,在低頻具有更均衡的性能,而且,在左手持握移動終端時與右手持握移動終端時的射頻帶寬幾乎相同,在左右手持握的情況下具有更好的均衡性能。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2、圖3、圖4和圖5分別為本技術天線部分中不同形狀的天線開槽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和傳統PIFA天線的回波損耗圖;圖7為本技術第一實施例的天線效率;圖8為本技術和PIFA天線在自由空間的有源輻射功率;圖9為本技術和PIFA天線在左手持握情況下的有源輻射功率;圖10為本技術和PIFA天線在右手持握情況下的有源輻射功率。具體實施方式本技術提供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包括PCB板和天線部分,天線部分連接在PCB板的金屬區域上,即天線部分與PCB板的連接處沒有將金屬掏凈,因此天線部分與PCB板的連接處為無凈空地。天線部分包括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接地區域通過導體連接至PCB板上,饋電區域與PCB板之間加有信號源,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分別對應一天線開槽。在本技術中,PCB板上包括一定形狀的金屬區域,金屬區域可以是常規長條形即光滑的長條形,或者為具有異形的切口、凹槽、凸起的長條形,本技術不做限制。含地層的多層PCB板與金屬等效,金屬區域與天線部分有一定高度間隔,天線部分位于金屬區域正上方空間。在本技術中,對天線開槽的具體形狀不做限制,凡是具備無凈空地以及在天線部分上開有天線開槽,且接地區域中接地點與饋電區域中饋電點之間的距離為三分之一PCB板寬度至三分之二PCB板寬度的構思均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以下結合附圖,舉一具體實施例加以詳細說明。請參考圖1和圖2,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包括PCB板10和天線部分20,天線部分20連接在PCB板10的金屬區域上,在本實施例中,PCB板10的金屬區域分布于PCB板10的全部,天線部分20為一實體的支撐體上所支撐的導體,此支撐體的下表面緊貼在PCB板10的金屬區域上,上表面為曲面。天線部分20包括接地區域201、饋電區域202和天線輻射區域203,接地區域201通過導體連接至PCB板10上,饋電區域202與PCB板10非直接接觸,饋電區域202與PCB板10之間加有信號源,接地區域201、饋電區域202和天線輻射區域203分別對應一天線開槽。在本實施例中,接地區域201中接地點與饋電區域202中饋電點之間的距離大約為三分之一 PCB板10寬度至三分之二 PCB板10寬度。在本實施例中,天線開槽包括一 T型槽205,T型槽205對應著天線輻射區域203,T型槽205上端的“一”槽下方設置一第一小槽207和第二小槽206,第一小槽207和第二小槽206分布在T型槽205中部的“丨”槽兩側,T型槽的開口 209連通于T型槽205的尾部,第一小槽207對應著饋電區域202,第二小槽206對應著接地區域201,第一小槽207和第二小槽206的開口分別位于其末端(圖示為第一小槽的開口 208,對應的第二小槽206的開口也對于第二小槽206的下端)。本技術對第一小槽207和第二小槽206的形狀不做限制,只要滿足T型槽205上端的“一”槽的長度大于第一小槽207和第二小槽206的長度即可,即第一小槽207和第二小槽206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包括PCB板和天線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部分連接在所述PCB板的金屬區域上,所述天線部分包括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所述接地區域通過導體連接至所述PCB板上,所述饋電區域與所述PCB板之間加有信號源,所述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分別對應一天線開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包括PCB板和天線部分,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部分連接在所述PCB板的金屬區域上,所述天線部分包括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輻射區域,所述接地區域通過導體連接至所述PCB板上,所述饋電區域與所述PCB板之間加有信號源,所述接地區域、饋電區域和天線福射區域分別對應一天線開槽。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部分為一實體的支撐體上所支撐的導體,此支撐體的下表面緊貼在所述PCB板的金屬區域上,上表面為曲面。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無凈空地天線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線開槽包括一T型槽,所述T型槽對應著所述天線輻射區域,所述T型槽上端的“一”槽下方設置一第一小槽和第二小槽,所述第一小槽和第二小槽分布在所述T型槽中部的“丨”槽兩側,所述T型槽的開口連通于所述T型槽的尾部,所述第一小槽對應著所述饋電區域,所述第二小槽對應著所述接地區域,所述第一小槽和第二小槽的開口分別位于其末端...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倪蓓,李立忠,董孩李,孫勁,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安費諾永億通訊電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