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平移式客車艙門的舉升裝置,包括設于車身艙門處的艙門本體,所述艙門本體的背面固接有彎轉臂與平衡桿,所述彎轉臂的另一端與固設在車身上的氣動泵連接,所述平衡桿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固設在車身上。操作簡單、穩定且平衡性強,實現了客車艙門平移式自動化開啟與閉合功能。(*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客車艙門,具體涉及ー種平移式客車艙門的舉升裝置。
技術介紹
客車車身上的艙門不止ー個,尤其是公路客運用車,除了車身左右兩側的電路艙,還有行李艙。現有的客車艙門大多為采用鉸鏈連接的上翻門,也有利用液壓來開啟的,即通過按鈕就可以實現艙門自動開關,但如果車門沒有完全扣好,遇到路上顛簸或者行李沖撞,艙門開合到一定角度,就會自動完全彈開,而單邊艙門在全開的狀況下,車身的寬度增加少則幾十厘米,多則超過I米。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如果客車的艙門與車身垂直,司機有時難以察覺。鋼板做的艙門加上車輛行駛速度帶來的沖擊力,只要發生剮蹭,將會發生很嚴重的后果。所以,為了避免事故的發生,客車艙門現改為平移式連接方式,目前平移式艙門是利用普通氣撐桿為動カ的手動控制結構,存在操作不便、穩定性差等缺點。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就是要解決上述不足,提供ー種結構簡單、自動開啟的平移式艙門的舉升裝置。為了達到上述效果,本技術提供一種平移式客車艙門的舉升裝置,包括設于車身艙門處的艙門本體,所述艙門本體的背面固接有彎轉臂與平衡桿,所述彎轉臂的另一端與固設在車身上的氣動泵連接,所述平衡桿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固設在車身上。為了保證艙門本體在啟閉過程中能始終保持平衡狀態,所述彎轉臂有兩個,對稱設于所述艙門本體中部的兩側;所述的兩個彎轉臂通過第一軸與同一個所述的氣動泵連接;所述平衡桿也有兩個,對稱設于所述艙門本體底端的兩側。所述彎轉臂成傘柄形,其底端設有氣撐桿與車身固接,從而使彎轉臂的旋轉更加穩定。為了保證艙門本體在開啟或閉合過程中保持平衡,所述兩個彎轉臂之間由第二軸連接。為了滿足艙門本體與車身的固定,防止在客車高速運行時,艙門本體會松動開啟而丟失行李等物品,所述艙門本體的底端設有氣動鎖,所述氣動鎖與所述氣動泵連接。本技術的艙門是采用固定在客車車身上的氣動泵作為動カ源來驅動艙門本體兩側的彎轉臂進行180度的旋轉,從而帶動艙門本體從客車車身處實現平移上升開啟或下降關閉的作用;而平衡桿保證了艙門本體在啟閉過程中能始終保持平移狀態。當開啟艙門本體時,先打開氣動泵的開關,開啟氣動鎖,氣動泵再驅動彎轉臂往上方進行旋轉,從而帶動平衡桿一起將艙門本體進行上舉,使艙門本體從客車艙的位置上升到客車艙的正上方,氣動泵關閉;當需要關閉艙門本體吋,則再次開啟氣動泵,驅動彎轉臂與平衡桿一起將艙門本體往下方轉180度,使艙門本體對客車艙進行了關閉,氣動鎖并同時進行了鎖扣,使艙門本體與車身牢固在一起而起到保護作用。操作方便,實現了客車艙門的自動化開啟與閉合功能,并且艙門是上下平移式啟、閉的,避免了上翻式艙門開啟導致所帶來的嚴重后果。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艙門本體后視圖;圖2是本技術艙門本體閉合狀態時的側視圖;圖3是本技術艙門本體開啟狀態時的側視圖;圖4是本技術中彎轉臂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 ー車身,2 —艙門本體,3 —彎轉臂,4 一平衡桿,5 —氣動泵,6 —氣撐桿,7 一第一軸,7’ 一第二軸。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一如圖1所示,一種平移式客車艙門的舉升裝置,包括設于車身I艙門處的艙門本體2,所述艙門本體2的背面兩側對稱固接有兩個彎轉臂3與兩個平衡桿4,兩個彎轉臂3的另一端通過第一軸7與固設在車身I上的氣動泵5連接;平衡桿4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固設在車身I上。所述彎轉臂3成傘柄形,其底端設有氣撐桿與車身I固接,從而使彎轉臂的旋轉更加穩定;兩個彎轉臂3之間由第二軸7’連接起來,保證艙門本體2在開啟或閉合過程中保持平衡;艙門本體2的底端設有氣動鎖,所述氣動鎖與所述氣動泵3連接。開啟艙門本體時,先打開氣動泵的開關,開啟氣動鎖,氣動泵再驅動彎轉臂往上方進行旋轉,從而帶動平衡桿一起將艙門本體進行上舉,使艙門本體從客車艙的位置上升到客車艙的正上方,達到位置后,氣動泵關閉,艙門本體定位客車艙的上方,方便乘客取放行李;當需要關閉艙門本體吋,則再次開啟氣動泵,驅動彎轉臂與平衡桿一起將艙門本體往下方轉180度,使艙門本體對客車艙進行了關閉,氣動鎖并同時進行了鎖扣,使艙門本體與車身牢固在一起而起到保護作用。操作方便,實現了客車艙門的自動化開啟與閉合功能,并且艙門是上下平移式啟、閉的,避免了上翻式艙門開啟導致所帯來的嚴重后果。實施例ニ如圖2所示,艙門本體閉合狀態時,艙門本體2的背面兩側對稱固接有兩個彎轉臂3與兩個平衡桿4,兩個彎轉臂3的另一端通過軸與固設在車身I上的氣動泵5連接;平衡桿4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固設在車身I上。所述彎轉臂3成傘柄形,其底端設有氣撐桿6與車身I固接,從而使彎轉臂的旋轉更加穩定;兩個彎轉臂3之間由軸連接起來,保證艙門本體2在開啟或閉合過程中保持平衡;艙門本體2的底端設有氣動鎖,所述氣動鎖與所述氣動泵3連接。艙門本體處于關閉狀態時,其氣動泵不工作,彎轉臂與平衡桿處于下垂狀態,而且氣動鎖是鎖緊狀態,使艙門本體緊緊地扣合在客車艙上,保護了客車艙內的物品安全。實施例三如圖3所示,艙門本體開啟狀態時,艙門本體2的背面兩側對稱固接有兩個彎轉臂3與兩個平衡桿4,兩個彎轉臂3的另一端通過軸與固設在車身I上的氣動泵5連接;平衡桿4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固設在車身I上。所述彎轉臂3成傘柄形,其底端設有氣撐桿6與車身I固接,從而使彎轉臂的旋轉更加穩定;兩個彎轉臂3之間由軸連接起來,保證艙門本體2在開啟或閉合過程中保持平衡;艙門本體2的底端設有氣動鎖,所述氣動鎖與所述氣動泵3連接。開啟艙門本體時,氣動泵開啟氣動鎖后再驅動彎轉臂往上方進行180度旋轉,從而帶動平衡桿一起將艙門本體進行上舉,使艙門本體從客車艙的位置上升到客車艙的正上方,達到位置后,氣動泵關閉,艙門本體定位于客車艙的上方,方便了乘客取放行李。實施例四如圖4所示,所述彎轉臂3成傘柄形,其直桿端固定在艙門本體背面的中部兩側,其另一端與氣動泵連接,通過氣動泵的驅動カ使之旋轉;彎轉臂3的弧形底端通過氣撐桿與車身固接,使彎轉臂3的旋轉更加穩定、平衡。以上實施例并非僅限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所有基于本技術的基本思想而進行修改或變動的都屬于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平移式客車艙門的舉升裝置,包括設于車身艙門處的艙門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門本體的背面固接有彎轉臂與平衡桿,所述彎轉臂的另一端與固設在車身上的氣動泵連接,所述平衡桿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固設在車身上。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平移式客車艙門的舉升裝置,包括設于車身艙門處的艙門本體,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門本體的背面固接有彎轉臂與平衡桿,所述彎轉臂的另一端與固設在車身上的氣動泵連接,所述平衡桿的另一端通過軸承固設在車身上。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ー種平移式客車艙門的舉升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彎轉臂有兩個,對稱設于所述艙門本體中部的兩側;所述的兩個彎轉臂通過第一軸與同一個所述的氣動泵連接;所述平衡...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唐銳東,王少黎,
申請(專利權)人:安徽江淮客車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