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包括:一上連接板、一下連接板、以及一耗能芯板,其中所述耗能芯板連接于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下連接板之間,其還包括側面約束構件以及端部約束構件,其中所述側面約束構件設置于所述耗能芯板的兩個側面,所述端部約束構件設置于所述耗能芯板的兩端,所述側面約束構件以及所述端部約束構件將所述耗能芯板夾緊于中間,以約束所述耗能芯板。(*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物結構支撐領域,具體地,涉及在建筑結構體系中用于支撐的金屬剪切型阻尼器。
技術介紹
耗能減震結構引入工程界以來得到了廣泛的研究與使用,耗能減震作為一種被動控制方式,其主要原理是通過在結構中設置特定的附加耗能元件,將地震動輸入給結構的能量引向耗能元件,從而吸收大部分地震動輸入能量,減輕結構的損傷程度。由于鋼材進入塑性以后具有良好的滯回性能,因而被用來制作各種類型的耗能裝置。鋼板阻尼器是由低屈服點或者極低屈服點鋼板和其定位裝置組裝成的一種被動耗能減震裝置,其消能機理簡單,造價低,效果顯著,同時耗能裝置一般是作為非承重構件安裝在結構中,在正常使用狀態下其能夠提高結構的整體剛度;在小震情況下建筑結構本身就能夠滿足抗震設防要求,金屬阻尼器不進入或較小部分進入塑性階段;在遇到中震或罕遇地震時,阻尼器要率先進入塑性階段,依靠其產生的塑性變形來降低結構的地震反應,其自身的破壞不會影響整體結構的使用。阻尼器既可以用于新建工程結構的消能減震設計也可以用于既有建筑的改造和抗震加固,具有良好的技術效果。而實際上鋼材不但有良好的塑性滯回耗能性能,在未屈服以前具有一定的初始剛度,如何利用鋼材的初始剛度,并在其屈服后發揮塑性耗能的雙重性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中的問題,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根據本技術的一個方面,提供一種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用于在建筑物的墻體中起減震作用,其包括一上連接板、一下連接板、以及一耗能芯板,其中所述耗能芯板連接于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下連接板之間,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側面約束構件以及端部約束構件,其中所述側面約束構件設置于所述耗能芯板的兩個側面,所述端部約束構件設置于所述耗能芯板的兩端,所述側面約束構件以及所述端部約束構件將所述耗能芯板夾緊于中間,以約束所述耗能芯板。優選地,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下連接板互相平行,所述耗能芯板垂直于所述上連接板以及所述下連接板,且所述耗能芯板與所述上連接板以及所述下連接板之間通過角焊縫相連接。優選地,所述端部約束構件由兩塊高度與所述耗能芯板相適應的第一加勁板組成,所述耗能芯板的兩端分別頂住一塊所述第一加勁板,兩塊所述第一加勁板與所述耗能芯板互相垂直并將其夾于中間,所述第一加勁板的一端垂直連接所述上連接板,其另一端垂直連接所述下連接板。優選地,所述側面約束構件包括第二加勁板、第三加勁板以及第四加勁板,其中,所述第二加勁板的面積與所述耗能芯板的面積相適應,且與所述耗能芯板相平行,兩塊所述第二加勁板分別從兩個側面將所述耗能芯板夾緊于中間;所述第三加勁板分別垂直連接兩塊所述第一加勁板,所述第四加勁板的兩端分別垂直連接所述上連接板以及所述下連接板,且所述第三加勁板與所述第四加勁板均垂直連接所述第二加勁板。優選地,所述側面約束構件包括一塊第三加勁板以及一塊第四加勁板,所述第三加勁板以及所述第四加勁板互相垂直,呈十字形。優選地,所述側面約束構件包括多塊第三加勁板以及多塊第四加勁板,每塊所述第三加勁板與每塊所述第四加勁板均互相垂直看,呈一個或多個井字形。優選地,所述耗能芯板與所述第二加勁板之間還涂有無粘結材料,用以減小所述耗能芯板與所述第二加勁板之間的摩擦力。優選地,所述耗能芯板包括凹入部以及未凹入部,所述凹入部位于所述耗能芯板兩端中部,所述凹入部與所述未凹入部之間通過圓弧過渡。優選地,所述上連接板以及所述下連接板上還設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通過螺栓或螺釘將所述上連接板以及下連接板連接于墻體中。優選地,所述耗能芯板由低屈服點鋼LY100、低屈服點鋼LY160、低屈服點鋼LY225或低碳鋼Q235等材料中的任一種制成。優選地,所述第一加勁板、第二加勁板、第三加勁板以及第四加勁板由低碳鋼Q235或低碳鋼Q345等材料中的任一種制成。本技術通過提供一種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可為結構提供較大的附加阻尼,從而減小結構地震力,進而減輕地震災害。其在耗能芯板的兩邊以及兩端設計加勁板,將耗能芯板夾在加勁板之間約束住耗能芯板,改變傳統阻尼器的受力方式,通過約束耗能鋼板剪切時發生面外屈曲,使其處于剪切平面應力狀態,具有安裝靈活方便、加工成本低、制作工藝簡單、經濟效益好、施工快捷方便等優點,同時也提高了整個阻尼器抗疲勞性,不易產生鼓曲現象,使阻尼器的性能更穩定。附圖說明通過閱讀參照以下附圖對非限制性實施例所作的詳細描述,本技術的其它特征、目的和優點將會變得更明顯圖1示出根據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的側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圖2示出根據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的正視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示出根據本技術的第二實施例的,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施工中連接鋼筋混凝土墻體的連接結構示意圖;以及圖4示出根據本技術的第三實施例的,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的施工中連接支撐的連接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的
技術實現思路
進行進一步地說明圖1示出了根據本技術的第一實施例的,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的側部的剖面結構示意圖。具體地,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8,用于在鋼筋混凝土墻體中起減震作用,其包括一上連接板1、一下連接板2以及一耗能芯板3。其中所述耗能芯板3連接于所述上連接板I與所述下連接板2之間。在圖1示出的優選例中,所述上連接板I與所述下連接板2互相平行。更具體地,所述耗能芯板3分別垂直連接所述上連接板I以及所述下連接板2。并且所述耗能芯板3與所述上連接板I以及所述下連接板2之間通過角焊縫相連接。進一步地,根據圖1所示實施例,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8包括側面約束構件以及端部約束構件,其中所述側面約束構件設置于圖1所示的所述耗能芯板3的左右兩邊,所述端部約束構件設置于圖1所示的所述耗能芯板3的前后兩端(可參考圖2),所述側面約束構件以及所述端部約束構件將所述耗能芯板3夾于中間,以約束所述耗能芯板3。更具體地,所述端部約束構件包括第一加勁板51和51’ (參考圖2),所述側面約束構件包括第二加勁板41、第三加勁板42以及第四加勁板43,其中,所述第二加勁板41的面積與所述耗能芯板3的面積相適應,且與所述耗能芯板3相平行,兩塊所述第二加勁板41分別從所述耗能芯板3兩個側面將所述耗能芯板3夾緊于中間;所述第三加勁板42的兩端分別延伸至頂住兩塊所述第一加勁板51,并且垂直連接兩塊所述第一加勁板51。所述第四加勁板43的兩端分別延伸至所述上連接板I以及所述下連接板2,且垂直連接所述上連接板I以及所述下連接板2。更具體地,所述第三加勁板42與所述第四加勁板43也同時垂直連接所述第二加勁板41,所述第三加勁板42與所述第四加勁板43之間也互相垂直。此時,所述第三加勁板42與所述上連接板I以及所述下連接板2平行,所述第三加勁板42與所述第一加勁板51相垂直,所述第三加勁板42與所述耗能芯板3之間也互相垂直。所述第四加勁板43與兩塊所述第一加勁板51互相平行,且所述第三加勁板42與所述上連接板1、所述耗能芯板3之間以及與所述下連接板2之間均為互相垂直,此處不予贅述。更為具體地,在本實施例中,優選地,所述第一加勁板51、第二加勁板41、第三加勁板42、第四加勁板43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包括:?一上連接板、一下連接板、以及一耗能芯板,其中所述耗能芯板連接于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下連接板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還包括:?側面約束構件;以及?端部約束構件,?其中所述側面約束構件設置于所述耗能芯板的兩個側面,所述端部約束構件設置于所述耗能芯板的兩端,所述側面約束構件以及所述端部約束構件將所述耗能芯板夾緊于中間,約束所述耗能芯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包括一上連接板、一下連接板、以及一耗能芯板,其中所述耗能芯板連接于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下連接板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還包括側面約束構件;以及端部約束構件,其中所述側面約束構件設置于所述耗能芯板的兩個側面,所述端部約束構件設置于所述耗能芯板的兩端,所述側面約束構件以及所述端部約束構件將所述耗能芯板夾緊于中間,約束所述耗能芯板。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連接板與所述下連接板互相平行,所述耗能芯板垂直于所述上連接板以及所述下連接板,且所述耗能芯板與所述上連接板以及所述下連接板之間通過角焊縫相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約束構件由兩塊高度與所述耗能芯板相適應的第一加勁板組成,所述耗能芯板的兩端分別頂住一塊所述第一加勁板,兩塊所述第一加勁板與所述耗能芯板互相垂直并將其夾于中間,所述第一加勁板的一端垂直連接所述上連接板,其另一端垂直連接所述下連接板。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TJS金屬剪切型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側面約束構件包括第二加勁板、第三加勁板以及第四加勁板,其中,所述第二加勁板的面積與所述耗能芯板的面積相適應,且與所述耗能芯板相平...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宮海,郭小康,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藍科鋼結構技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