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碗盆龍頭用的試水夾具,包括一夾具座體和組裝在該夾具座體上的二氣缸機構、二注水芯及二夾持座,所述二氣缸機構呈左右并排設置,并且該二氣缸機構的輸出軸均向前延伸,上述二注水芯的一端部分別連接在上述二氣缸機構的輸出軸,另一端部分別為各自的出水口,二注水芯上還各自設有一進水口;上述二夾持座分別組裝在上述二注水芯的出水口的前側位置,并且各夾持座上設有與其后側所述出水口相對應的卡槽;本案試水夾具對碗盆龍頭的整個試水操作過程簡單方便,而且龍頭與試水夾具之間的連接穩定牢固,確保了試水測試正常又有效地進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ー種水暖潔具用試水夾具,具體是指ー種碗盆龍頭用的試水夾具。
技術介紹
龍頭在出產前均需要進行密封強度和出水等性能的試水測試,測試中龍頭由試水夾具進行夾設定位,龍頭的結構形式有各式各樣,舉碗盆龍頭為例,其呈高腳單聯結構,具有ー進水口和一出水ロ,龍頭本體內設有冷熱兩根軟管,該兩根軟管從龍頭底端部的進水ロ伸出,用于與外界冷熱水管相連接;由于碗盆龍頭本身結構特點,目前試水夾具很難對其進行平穩夾持定位并試水,目前的做法一般通過純人工在試水機前手持定位操作,其不僅操作繁瑣,而且試水測試中還存在不穩定缺陷。鑒于此, 本專利技術人針對現有碗盆龍頭試水夾具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便于碗盆龍頭試水測試的碗盆龍頭試水夾具。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技術的解決方案是ー種碗盆龍頭試水夾具,包括一夾具座體和組裝在該夾具座體上的ニ氣缸機構、ニ注水芯及ニ夾持座,所述ニ氣缸機構呈左右并排設置,并且該ニ氣缸機構的輸出軸均向前延伸,上述ニ注水芯的一端部分別連接在上述ニ氣缸機構的輸出軸,另一端部分別為各自的出水ロ,ニ注水芯上還各自設有ー進水口 ;上述ニ夾持座分別組裝在上述ニ注水芯的出水ロ的前側位置,并且各夾持座上設有與其后側所述出水ロ相對應的卡槽。上述ニ氣缸機構均以左右位置可調方式組裝在上述夾具座體上,上述ニ夾持座同樣以左右位置可調方式組裝在上述夾具座體上。上述夾具座體包括一底板和立設在該底板上的支撐板,所述ニ氣缸機構組裝在上述支撐板的后側,所述支撐板上左右并排地設有兩組分別供上述ニ氣缸機構組裝并可左右調節的氣缸調節孔,并且所述支撐板上還左右并排開設有兩個供所述ニ氣缸機構的輸出軸貫穿的貫穿孔。上述夾持座包括橫桿和連設在該橫桿上下側位置的上夾柱、下調節柱,上述卡槽形成在上述上夾柱上,上述底板上左右并排設有兩個供上述下調節柱螺設并可左右調節的夾柱調節孔,上述支撐板上還左右并排開設有供上述橫桿貫穿并可左右調節的橫桿調節孔。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術ー種碗盆龍頭試水夾具,包括一夾具座體和適配組裝在夾具座體上的ニ氣缸機構、ニ注水芯及ニ夾持座,試水時將伸出龍頭本體的兩根軟管以管ロ朝后方式分別卡持在ニ夾持座的卡槽上,由ニ氣缸機構同步驅動,對應輸出軸向前移動,它們帶動ニ注水芯向前適當移動,由此ニ注水芯的出水ロ分別與其前側的兩根軟管的管口適當套接,之后即可開啟相關設備由注水芯的進水口注入水體進行測試,待試水完畢后,同樣由二氣缸機構同步驅動,帶動注水芯后移從而同龍頭的軟管相分離,此時從卡槽上拔出軟管,于此即完成一次的試水動作,整個試水操作簡單方便,而且龍頭與試水夾具之間的連接穩定牢固,確保了試水測試正常又有效地進行。另外,本案根據碗盆龍頭結構差異以及使測試中更加靈活方便,還可以將二注水芯間的間距、二夾持座間的間距設計成左右位置可調,以增強了試水夾具結構的靈活性及適用廣度。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結構分解示意圖。標號說明夾具座體I底板11夾柱調節孔111支撐板12氣缸調節孔121貫穿孔122橫桿調節孔123注水芯2進水口21出水口22夾持座3橫桿31上夾柱32卡槽321下調節柱33氣桿機構4輸出軸具體實施方式為了進一步解釋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下面通過具體實施例來對本技術進行詳細闡述。如圖1-2所示為本新型涉及的一種碗盆龍頭試水夾具,包括一夾具座體I和適當組裝在該夾具座體I上的二注水芯2、二夾持座3及二氣缸機構4 ;二氣缸機構4在夾具座體I上呈左右并排設置,并且該二氣缸機構4的輸出軸41均位于前側并向前延伸設置,所述二注水芯2的后端部分別連接所述輸出軸41,前端部分別為各自的出水口 22,二注水芯 2的側壁上還各設有一供注水的進水口 21 ;所述二夾持座3分別組裝在所述出水口 22的前側位置,并且各夾持座3上設有與其后側出水口 22相對應的卡槽321,該卡槽321優選地呈開口朝上的U型槽。試水時將從碗盆龍頭底端開口伸出的兩根軟管以管口朝后方式分別卡持在二夾持座3的卡槽321上,由二氣缸機構4同步驅動,對應輸出軸41向前移動,它們帶動二注水芯2向前適當移動,由此二注水芯2的出水口 22分別與其前側的兩根軟管的管口適當密封套接,之后即可開啟相關設備由注水芯2的進水口 21注入水體進行測試,待試水完畢后,同樣由二氣缸機構4同步驅動,帶動注水芯2后移從而同龍頭的軟管相分離,此時從卡槽321上拔出軟管,于此即完成一次的試水動作,由此反復進行試水即可,整個試水操作簡單方便,而且龍頭與試水夾具之間的連接穩定牢固,確保了試水測試正常又有效地進行。本新型進一步地將二注水芯2間的間距、二夾持座3間的間距設計為可調形式,即二氣缸機構4均以左右位置可調方式組裝在夾具座體I上,二夾持座3同樣以左右位置可 調方式組裝在夾具座體I上,由此能夠適應碗盆龍頭由于不同規格類型存在的結構差異, 而且還能夠使測試進行中更加靈活方便,下面通過較佳實施例對夾具的可調結構設計進行 詳細闡述。所述夾具座體I包括一底板11和立設在底板11上的支撐板12,支撐板12上左 右并排地設有兩組氣缸調節孔121,每組氣缸調節孔121包括上下兩個,呈條形狀并且均沿 左右方向延伸,每組二氣缸調節孔121間還設有一貫穿孔122,該貫穿孔122同樣呈條形狀 并且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二氣缸機構4位于支撐板12的后側,具體分別采用螺桿螺母件 配合,以可拆解方式螺設在所述兩組氣缸調節孔121上,二氣缸機構4的輸出軸均穿過對應 位置的貫穿孔122向前延伸,分別供二注水芯2連接。所述二注水芯2,各自的一端部分別 連接在所述二氣缸機構4對應的輸出軸41上,另一端部分別為各自的出水口 22,該二出水 口 22均朝向側,每注水芯2的側壁上還開設有一進水口 21。由此二氣缸機構4通過螺桿 螺母件在對應氣缸調節孔121上的螺設位置的變化調整,即可實現它們二者之間間距的調 節,從而實現二注水芯2它們之間間距的靈活調節。所述底板11上左右并排地設有兩個夾柱調節孔111,所述支撐板12對應兩組氣 缸調節孔121的下方設有橫桿調節孔123,所述夾柱調節孔111、橫桿調節孔123同樣呈條 形狀并且均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夾持座3包括橫桿31和連設在橫桿31上下側位置的上 夾柱32和下調節柱33,上夾柱32上設有所述卡槽321,其用用于夾持龍頭的軟管,下調節 柱33貫穿過所述夾柱調節孔111,采用螺桿螺母件配合,作可拆解螺設定位;進一步,所述 橫桿31向后延伸并貫穿過橫桿調節孔123,同樣采用螺母件配合,以可拆解螺設方式進行 定位;由此,同所述氣缸機構調節類似,通過螺桿螺母件在對應調節孔上的螺設位置的調節 變化,即可實現二夾持座3 (即二上夾柱32)間間距的靈活調節。這里需要說明的是,所述注水芯2及夾持座3左右調節的結構設計方式不僅限于 上述螺桿螺母件配合調節孔的方式,例如還可以采用軌道調節等其他方式,而且所述螺桿 螺母件在不同部件上可以設計成不同結構,另外較佳實施例中夾持座3同時可調地組裝在 底板11和支撐板12上,當然其還可以只可調地組裝在底板11或支撐板12上,等等;綜上, 上述實施例和圖式并非限定本技術的產品形態和式樣,任何所屬技術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碗盆龍頭試水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夾具座體和組裝在該夾具座體上的二氣缸機構、二注水芯及二夾持座,所述二氣缸機構呈左右并排設置,并且該二氣缸機構的輸出軸均向前延伸,上述二注水芯的一端部分別連接在上述二氣缸機構的輸出軸,另一端部分別為各自的出水口,二注水芯上還各自設有一進水口;上述二夾持座分別組裝在上述二注水芯的出水口的前側位置,并且各夾持座上設有與其后側所述出水口相對應的卡槽。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碗盆龍頭試水夾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夾具座體和組裝在該夾具座體上的二氣缸機構、二注水芯及二夾持座,所述二氣缸機構呈左右并排設置,并且該二氣缸機構的輸出軸均向前延伸,上述二注水芯的一端部分別連接在上述二氣缸機構的輸出軸,另一端部分別為各自的出水口,二注水芯上還各自設有一進水口 ;上述二夾持座分別組裝在上述二注水芯的出水口的前側位置,并且各夾持座上設有與其后側所述出水口相對應的卡槽。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碗盆龍頭試水夾具,其特征在于一種上述二氣缸機構均以左右位置可調方式組裝在上述夾具座體上,上述二夾持座同樣以左右位置可調方式組裝在上述夾具座體上。3.如...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蔡吉林,洪煌耀,王作紅,田陽,
申請(專利權)人:中宇建材集團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