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機床拖板潤滑結構,屬于機床制造技術領域。它解決了現有機床拖板潤滑結構制造成本高、不易布置等問題。本機床拖板潤滑結構設置于機床的導軌與拖板之間,拖板兩側上部具有位于相對應的導軌上方的儲油槽,儲油槽中開設有連通儲油槽和導軌的出油孔,出油孔位于儲油槽底部且出油孔處設有引油件。本機床拖板潤滑結構具有制造方便、潤滑效果好和能節(jié)省機床布置空間等優(yōu)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床制造
,涉及一種潤滑結構,特別涉及一種機床拖板潤滑結構。
技術介紹
機床包括床身,床身上具有導軌,在導軌上設置有拖板,拖板上固連有加工刀具。在加工過程中,拖板沿著導軌移動,加工刀具隨拖板移動,從而完成對工件的加工。機床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拖板與導軌之間會產生較大的磨損,從而影響工件的加工精度,為此,人們設計了各種各樣的拖板潤滑裝置,有些還申請了專利,例如中國專利文獻資料公開了一種車床拖板的潤滑裝置[申請?zhí)?00820088561.1 ;授權公告號CN201220366Y],其設置于車床的導軌和拖板之間,拖板包括大拖板和小拖板,大拖板設于車床的導軌上,小拖板設于大拖板的導軌上,該裝置包括一液壓泵,小拖板上具有入油孔,入油孔的進口端與液壓泵的出口端相連,入油孔的出口端與大拖板的導軌位置相對應,大拖板上具有能使入油孔出口端處的潤滑油流至大拖板與車床導軌之間的導油結構,導油結構與液壓泵的進口端相連通。上述專利中的液壓泵將潤滑油壓入小拖板,再從導油結構進入到大拖板和車床導軌之間,最后潤滑油由液壓泵的進口端回流至液壓泵中,使?jié)櫥脱h(huán)流動,能對機床導軌起到的潤滑作用,但是該裝置不僅采用外置液壓泵,還采用外置導油結構,此裝置占用了機床有限的布置空間,還使得結構復雜,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結構簡單、制造方便且潤滑效果好的機床拖板潤滑結構。本技術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機床拖板潤滑結構,設置于機床的導軌與拖板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板兩側上部具有位于相對應的導軌上方的儲油槽,所述的儲油槽中開設有連通儲油槽和導軌的出油孔,所述的出油孔位于儲油槽底部且出油孔處設有引油件。在拖板上加工儲油槽,制造方便,拖板的儲油槽用于儲存潤滑油,引油件起到引油作用使得儲油槽中的潤滑油緩慢持續(xù)進入出油孔,之后潤滑油流至機床的導軌處進行潤滑,因出油孔直接位于導軌上方,潤滑油流至導軌上均勻分布,潤滑效果好;本機床拖板潤滑結構通過拖板內置潤滑油的方式,機床外部無需布置潤滑結構,節(jié)省了機床布置空間,整臺機床結構緊湊,外形美觀。在上述的機床拖板潤滑結構中,所述的拖板上開設有與儲油槽相連通的蓄油槽。蓄油槽的體積大于儲油槽,其能夠儲存更多的潤滑油,能保證儲油槽中長時間具有潤滑油。在上述的機床拖板潤滑結構中,所述的拖板側部設有能夠觀察蓄油槽儲油量的呈透明的觀察窗,所述的拖板側部還開設有連通蓄油槽的加油孔,所述的加油孔中螺紋連接有堵頭。拖板側部開設有連通蓄油槽的觀察孔,觀察孔罩設有透明的觀察窗,觀察窗為透明塑料或玻璃,通過觀察窗能夠直觀地觀察蓄油槽的儲油量,儲油量較小時,將堵頭取下,通過加油孔向蓄油槽中添加潤滑油。在上述的機床拖板潤滑結構中,所述的觀察窗和加油孔位于拖板同一側部。這樣便于布置,也方便觀察和加油。在上述的機床拖板潤滑結構中,所述的拖板側部設有位于觀察窗旁的油標。通過油標能夠直接得出蓄油槽的儲油量,觀察方便。在上述的機床拖板潤滑結構中,所述的引油件為油毛氈,所述的油毛氈部分伸入出油孔中且油毛氈覆蓋出油孔的進油口。油毛氈不僅起到引油的作用,而且起到過濾的作用,儲油槽中的潤滑油經過油毛氈的過濾再從出油孔流至機床的導軌處,潤滑油中不會有雜質,不會磨損導軌,保證導軌的使用壽命。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機床拖板潤滑結構制造方便,潤滑效果好,且節(jié)省了機床布置空間,整臺機床結構緊湊,外形美觀。附圖說明圖1是本機床拖板潤滑結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機床拖板潤滑結構中拖板去除部分引油件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中,1、導軌;2、拖板;3、儲油槽;4、出油孔;5、引油件;6、蓄油槽;7、觀察窗;8、加油孔;9、堵頭;10、油標。具體實施方式以下是本技術的具體實施例并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技術并不限于這些實施例。如圖1和圖2所示,本機床拖板潤滑結構設置于機床的導軌I與拖板2之間,拖板2兩側上部具有位于相對應的導軌I上方的儲油槽3,儲油槽3中開設有連通儲油槽3和導軌I的出油孔4,出油孔4的數量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出油孔4位于儲油槽3底部且出油孔4處設有引油件5。進一步細說,拖板2上開設有與儲油槽3相連通的蓄油槽6。拖板2側部開設有連通蓄油槽6的觀察孔,觀察孔罩設有能夠觀察蓄油槽6儲油量的呈透明的觀察窗7,觀察窗7為玻璃,拖板2側部設有位于觀察窗7旁的油標10。拖板2同一側部還開設有連通蓄油槽6的加油孔8,加油孔8中螺紋連接有堵頭9。引油件5為油毛氈,油毛氈部分伸入出油孔4中且油毛氈覆蓋出油孔4的進油口。在拖板2上加工儲油槽3和蓄油槽6,制造方便,制造時可直接將潤滑油注入蓄油槽6和儲油槽3中,蓄油槽6能夠儲存較多的潤滑油,因蓄油槽6和儲油槽3通過貫穿孔相連通,所以蓄油槽6中的潤滑油能流至儲油槽3中以保證儲油槽3中長時間具有足夠的潤滑油。本機床拖板2潤滑結構使用時,儲油槽3中的潤滑油被油毛氈吸收被過濾,過濾后的潤滑油順著油毛氈緩慢持續(xù)地進入出油孔4,再從出油孔4流至機床的導軌I處進行潤滑,因出油孔4直接位于導軌I上方,潤滑油流至導軌I上均勻分布,潤滑效果好。在使用一段時間后,能通過觀察窗7能夠直觀地觀察蓄油槽6的儲油量,另外油標10能夠直接得出蓄油槽6的儲油量,儲油量較小時,將堵頭9取下,通過加油孔8向蓄油槽6中添加潤滑油。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技術精神作舉例說明。本技術所屬
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采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會偏離本技術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范圍。盡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導軌1、拖板2、儲油槽3、出油孔4、引油件5、蓄油槽6、觀察窗7、加油孔8、堵頭9、油標10等術語,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技術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技術精神相違背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機床拖板潤滑結構,設置于機床的導軌(1)與拖板(2)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板(2)兩側上部具有位于相對應的導軌(1)上方的儲油槽(3),所述的儲油槽(3)中開設有連通儲油槽(3)和導軌(1)的出油孔(4),所述的出油孔(4)位于儲油槽(3)底部且出油孔(4)處設有引油件(5)。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機床拖板潤滑結構,設置于機床的導軌(I)與拖板(2)之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板(2)兩側上部具有位于相對應的導軌(I)上方的儲油槽(3),所述的儲油槽(3)中開設有連通儲油槽(3)和導軌(I)的出油孔(4),所述的出油孔(4)位于儲油槽(3)底部且出油孔⑷處設有引油件(5)。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機床拖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板(2)上開設有與儲油槽(3)相連通的蓄油槽(6)。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機床拖板潤滑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拖板(2)側部設有能夠觀察蓄油槽(6)儲油量的...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王青方,
申請(專利權)人:溫嶺市深澳機床廠普通合伙,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